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抗日 >

第162章

铁血抗日-第162章

小说: 铁血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比起蒋委员长那种干巴巴的官话,还是华毕成这样的“常胜将军”的“故事”更能提高报纸的销量,蒋百里担心蒋校长会感到不快,于是偷偷的看了蒋校长一眼,结果蒋百里看见蒋校长笑眯眯的看着台下的记者,看来老头子的心情很不错,完全没有介意华毕成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他本人。

    何应钦适时的跳出来维持住了屋子里面的秩序,第一个得到提问机会的是《中央日报》的记者,提的问题也和杨娟之前提的一样是军政部安排好的问题,华毕成只需要按照标准答案念上一边。

    第二个得到提问机会的是个英国记者,这个英国记者的问题就显得要刁钻多了,他的问题是中国军队的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上海和日军打了三个多月也没有取得过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大胜,现在华毕成依靠着南京这些残破的军队却打出了这样的一场胜仗,难道短短的十几天里面,华毕成对这些败军施了什么魔法吗?

    听这位英国记者的口气,似乎是不太相信南京卫戍军真的消灭了日军1万多人,这个英国记者的问题让华毕成微微的皱了皱眉头,他感到肝火开始变旺。

    华毕成是会说英语的。可是今天他坚持用汉语来回答这个英国记者的问题,既然这个英国记者摆明了是来找茬的,华毕成也不介意给这个英国佬增加一点麻烦。

    华毕成微笑着开始了他的表演,当蒋百里看到华毕成露出笑意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英国记者要倒霉了!

    “记者先生!显然你的工作做得不太称职!我国军队在上海也多次打出了漂亮的歼灭战,本人就至少经历过三次,你这样说会让死在我们中国军队手里的几位日本将军觉得很难堪,毕竟他们都是被击毙的,而不是遭遇到了交通意外!”

    华毕成的回答引起了中国记者们的大笑,他们本来就不喜欢眼高于顶的英国人,对于英国人这种无视中国军队的态度更是感到费城的愤怒,在华毕成没有现身以前,他们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毕竟除了华毕成没有一位中国将军在上海的战绩能拿得出手,他们对华毕成的遇刺是极度沮丧的。

    没想到华毕成就这么一下子跳了出来,看着精神奕奕的华毕成,中国记者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华毕成可是在淞沪收拾了两名日军少将的。攻克日本海军陆战队虹口司令部和奇袭22旅团旅团部都是在国内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了这样一位“常胜将军”站在台上,中国记者们觉得华毕成一句话不用说都提气。再看到华毕成对英国佬强硬的态度,中国记者们简直是爽到了极点!

    看到华毕成让英国同行吃了憋,一个法国记者立刻跳了出来,他比那位英国记者说的还要露骨,就差没有指着华毕成的鼻子说他在假报战功。

    华毕成不慌不忙的从参谋军官手里接过了前线部队送回来的战利品和照片,150联队和115联队的军旗,末松茂治的将官刀再加上大量日军尸体的照片,都让外国记者们不停的用高声调表示着他们的惊叹,事实胜于雄辩,这些铁证一拿出来,外国记者们都同时闭上了嘴巴!

    过了一会一个美国记者得到了提问的机会,由于美国采取的是孤立政策,所以美国的记者也站在了比较中肯的位置上为了一些华毕成关于“溧水大捷”的问题,华毕成拣了一些能回答的说了,而且他直接用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气得前面的那位英国记者差点摔了手中的钢笔。

    何部长打算及时给这场记者会收尾,不能给华毕成再出风头的机会了。他把最后的提问机会给了杨娟,按照预定的计划,杨娟的这个问题也是安排好的,可以让华毕成说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收场,可是何部长没有想到在这个最保险的环节上居然除了问题。

    杨娟听到自己得到了最后一问的机会有些恍惚的站了起来,华毕成见是一位美丽的女记者来问着最后一个问题,似乎在哪里见过她,于是表现出了极为友好的的态度,杨娟一下子接触到华毕成直视的目光顿时感到了一阵幸福的眩晕。

    华毕成不明白这位女记者为什么总是站着不说话,从何部长给他的眼色华毕成知道这最后一问也是安排好的过场,华毕成急着回司令部指挥作战,但是脸上不能表现出来,见杨娟还不说话,华毕成只能主动提问:“这位小姐,请问你的问题是什么?”

    杨娟在华毕成的问题和罗曼婷掐胳膊的双重夹击之下才恢复了清醒,她忘记了预先设定好的问题脱口而出:“你不是遭到了日本人的刺杀吗?伤到了没有?现在都好了吗?”

    华毕成被杨娟问的一愣。他扫了一眼军政部给他准备的答案,和这位女记者的提问是风马牛不相及啊?看来是出了意外的状况了。

    华毕成将军政部给他的答案丢到了一边,微笑的看着杨娟,让华毕成感到吃惊的是这个有些熟悉的女人眼中满是炙热,再想想对方刚才问的这个问题,怎么觉得像是自己媳妇才会提的问题?

    华毕成突然想到了陈冬丽,有几个月没能见到这位陈大美人了,还有家里面的亲人,估计他们看到报纸上自己遇刺的消息也担心的要死,是时候给他们定定神了。

    “谢谢这位小姐的关心!我没有事,我和鬼子遇见,在中国的鬼子没杀光之前我是不会离开这个世界的!也许我就是为了杀鬼子而生的。”

    “那为什么日本人满世界的撒你已经遇害的传单?政府里面也没有人出面解释?要知道在座的许多人都收到过这样的传单!包括我!”

    居然又是这样的问题!华毕成已经看到何部长在跳脚了!他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提问的这位女记者,可还是想不出来在哪里见过她,但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是一位气质出众的美女,可是她眼中的那种炙热,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毕成盯着杨娟的眼睛回答了她的问题,他的声音很清晰:“我想,日本人是希望我死掉的吧?毕竟我给他们带去的都是灾难,他们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对我的害怕,也许是对我的恶作剧,不过我显然不欣赏这样的伎俩。我们政府也没有把这样一件荒诞的事情放在心上,毕竟,这也太低级了一点。”华毕成这番话不但抨击了日本人的行径还给南京政府解了围,实在是一箭双雕,蒋百里看到蒋委员长不住的点头,他也从台后朝华毕成竖起了大拇指!

    所有人以为到这里杨娟的问题该结束了,没想到杨娟又冒出了一句:“你有喜欢的女性吗?”

    华毕成已经是汗如雨下!这也太直白了吧?照这样发展下去就该问华毕成愿不愿意娶自己了,对于这样的问题华毕成也感到难以招架,他只能用两个字应付了过去:“没有!”

    外国记者对于这种名人私生活就是有兴趣,华毕成的这两个字激起了外国记者们围追堵截的热情。华毕成不喜欢别人盯着他的私生活,在回答完了杨娟的第三个问题之后他直接离开了发言台。刚闻到肉香的外国记者们哪里肯罢休,一个劲想追上华毕成,还好华毕成跑的快。

第165章 焦点人物() 
离开记者会现场,华毕成为了躲避追出来的记者,匆忙间竟然与蒋百里和蒋委员长登上了一辆汽车,在车上蒋百里不停的拿华毕成打趣,说是这年轻将军就是惹人喜爱,华毕成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随着蒋百里调侃自己。

    蒋校长也因为这次记者会而心情大好,居然也和华毕成开起来玩笑,蒋校长一句话就问的华毕成汗流浃背:“知世!你不是有个未婚妻吗?怎么刚才不说出来?”

    华毕成还在思索怎么回答的时候,他的大哥蒋百里替他解了围:“委座,知世家乡的那个未婚妻是他的长辈给他订下的,本来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我们的华将军不想被那些记者抓住了死缠烂打,所以话也只能说了半截。”

    蒋校长听了蒋百里的话忽然想起军统给自己的情报里提到过华毕成的这位未婚妻,好像还是陕西哥老会一个大佬的千金,,华毕成毕竟是民国的将军,要是娶了这样一位夫人,难免会惹人说闲话。

    不过蒋校长心里面还是觉得华毕成今天这样回答记者有些不太好,蒋校长和“夫人”可是一向以“模范夫妻”的形象示人。有婚约却不敢当众承认,这是要悔婚吗?如此没有信用,难怪去年在西安会做出对抗中央的事情。

    华毕成敏锐的注意到了最高当局眼神中的变化,他立刻对蒋百里为自己的辩护词做了恰到好处的补充:“校长,百里前辈说的也是实话,不过学生所顾及的还有其他的事情,如今我奉命坚守南京,说句不吉利的话,随时都可能马革裹尸,要是对那些记者说出了有一位‘未婚妻’之后遇到了不测,那岂不是要着逼人家去当寡妇!?学生不忍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华毕成这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蒋校长回想起当年的情况,如果没有和宋家联姻,他的下场可能比华毕成说的马革裹尸还要惨,男人啊,有的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华毕成这番解释即是适用于他自己的也适用于。再加上华毕成显得有些颓然的表情,蒋校长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他看着华毕成的目光渐渐软化了下来,华毕成的这番话虽然不可能让校长完全信任自己,起到了缓和气氛的效果。

    蒋百里适时的把话题转移到南京附近的战场上,蒋百里很快成为了这场谈话的主导,南京周边的战况在蒋百里的心中就像一本明帐,不管蒋委员长问些什么,蒋百里都能在第一时间给出合适的答案。很快车内的气氛就随着谈话的深入开始变得压抑了起来。

    蒋委员长终于想起了现在的南京城仍然处于日军的夹击之中,南京卫戍军在溧水的胜利对于整个中日战争的大局势没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南京政府现在依然是在风雨飘摇当中。

    按照总参谋部的预案,南京的防守重点是镇江方向,其次是南京至杭州公路的汤山、淳化镇地区。防御地带由三线组成:第一道防线从南京以东、以南外围山地的三江口、花园、龙潭、汤山、淳化镇、方山、殷巷、牛首山至板桥镇;第二道防线由八卦洲南岸的甘家巷、杨坊山、紫金山、孝陵卫、高桥门、河定桥、麻田桥至西善桥达江心洲对岸;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为南京的明城墙了。

    松井石根的中支派遣军主力已经靠近了南京城的第一道防线。邓龙光的83军已经在汤山和淳化与日军第三、第九师团展开了激战,日军目前投入的兵力还不算多,但是83军已经支撑的极为勉强,看来华毕成需要给邓龙光派些援军了。

    随着俞济时的71军前提到了袜陵关、方山一线,李铁军的第1军开始大举渡江进驻南京城,即使是得到了这2万生力军,南京卫戍军依然没有多余的部队去支援汤山和淳化的邓龙光。中国军队依然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被拉回到残酷现实当中的蒋校长努力的保持着他的镇定,不过蒋百里和华毕成都感觉到了蒋校长出现了情绪上的波动,华毕成趁势用十分诚恳的语气向蒋校长提出了离开南京的建议:“校长!为了您的安全,学生以为是时候了。”

    蒋校长意味深长的看了华毕成一眼,南京已经是一座死城了,自己离开后华毕成也弄不出什么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