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爷-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殿下,这个对联实在太棒了,是您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殿下,请恕老臣冒昧,刚才你口中的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
听到两人的话,高明顿时就在心里琢磨起来。
“对子是北宋初期出现的,而《笠翁对韵》的李渔更是清朝的人,所以我承认也没问题,所以我到底要承认呢?承认呢?还是承认呢?”
第53章 高明对韵()
高明只用了短短的一瞬间就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冒充!
“不管什么事总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嘛!”
有了这个理由,高明觉得负罪感完全消失了。
其实最重要的是,此时高明已经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李泰在两年前已经完成了《括地志》的著作,而自己的前身李承乾当时却在忙着搞基和玩突厥的角色扮演游戏。
用英雄联盟的术语来说,和李泰这个强大的对手比起来,自己的前期发展简直就是畸形,再这么搞下去,完全就变成了最强王者吊打青铜菜鸟的节奏,自己要是再不多拿出点东西来,恐怕老巢被毁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李泰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深受李世民宠爱,可以说是一个强劲的对手,高明不觉得自己凭着一套标点符号和一篇《爱莲说》就能扳平他,但是如果加上这个对子的话……
想到这里,高明立刻就朝着于志宁和孔颖达深鞠一礼。
“两位夫子,没错,这个对子就是我这两天琢磨出来的,让两位夫子见笑了!”
猜想是一回事,但真实听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这个时候听到高明亲口承认,孔颖达和于志宁顿时更激动了。
“果然是太子殿下所作,殿下不仅品格高洁,而且还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这是大唐之福啊!”
孔颖达话音刚落,于志宁也高兴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不错,能成为殿下的夫子,我二人与有荣焉!”
说完,又恭恭敬敬的给苏婉儿行了一礼。
“太子妃,可否借手中文章一观?”
听到于志宁的话,还没等苏婉儿说话,高明就直接把她手中那份记着《笠翁对韵》的宣纸拿了过来,然后顺手递给了于志宁。
“于夫子,您和孔夫子想看说一声便是,和学生之间还说什么借不借的,太客气了。”
说到这里,高明顿时就转过脸来,然后朝着正在发愣的苏婉儿扬了扬下巴。
“还愣着干嘛?没看到郎君的两个夫子都来了吗?还不快去煮茶?”
高明的话音刚落,孔颖达和于志宁纷纷摆手。
“不敢劳烦太子妃,这实在不妥……”
“殿下切莫如此,这于礼不合……”
看着两人慌忙推辞的样子,高明却一脸正色的摆了摆手。
“天地君亲师,两位夫子对我有教导之恩,我让拙荆为老师煮茶乃天经地义之事,何来不妥之说?”
说到这里,高明再次朝着苏婉儿摆出“凶神恶煞”的表情。
“你这婆姨,我让你去给我的老师煮茶,没听到是不是?看来不实行家法是不行了……”
苏婉儿一听高明嘴里说出“家法”两个字的时候,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腾”的一下就红了,急急忙忙的就站了起来。
“郎……殿下,妾身知错了,妾身这就去为两位夫子煮茶!”
说完,就急急忙忙的跑了,看着孔颖达和于志宁一脸呆滞。
两人的表情自然落入了高明的眼中,不过此时他却故意装出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大袖一挥,就坐了下来。
“拙荆欠管束,让两位夫子见笑了。”
“呃……”
在大唐,文人惧内属于常态,所以对于高明这样的“大男人”做派,孔颖达和于志宁还是很羡慕的,而且此时他们对高明的印象也越发好了。
“看来殿下是真变了,这样尊师重道,而且还才华横溢的学生,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也许以前真的是妖魔作祟,否则一个人的变化怎么可能那么大?以后谁要再敢说太子一句不是,看老夫不狠狠的痛骂他一番!”
此时高明在孔颖达和于志宁心中的位置再一次拔高了,当初李承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在慢慢衰退,这对于高明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没过多久,苏婉儿就回来了,在为孔颖达和于志宁奉上茶水和点心之后,才朝着三人微微屈身行了一礼,然后带着宫女离开了。
而这时候,孔颖达和于志宁两人也已经将手中的文章看完了,于志宁首先就忍不住问了起来。
“殿下,这篇文章可是专为那个对联而作?”
高明顿时点了点头。
“不错,可以说这就是对子的启蒙书!”
高明这句话其实也没错,在这个还没出现对子的时代,《笠翁对韵》作为对子的启蒙书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个时候,孔颖达也接着开了口。
“不知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
听到孔颖达的话,高明本打算回答《笠翁对韵》的,但是话到嘴边他又改变了主意。
“这篇文章既然是教对子的启蒙读物,就叫做《高明对韵》吧!”
高明果断的将“笠翁”换成了“高明”,虽然有些不够谦虚,但是这在于志宁还孔颖达看来却是十分正常的。
而且在他们的眼中,文人求名,商人逐利,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所以听到高明说出这个名字之后,两人立刻就笑着点了点头。
“《高明对韵》,嗯……不错!”
“老夫也认为这个名字极好!”
在两人看来,“对子”这个新文体不久之后就会风靡大唐,而这篇文章更是可以称得上是对子的启蒙书,像这种可以名声大噪的机会,如果不附上自己的名字,那才叫奇怪呢!
最重要的是,在于志宁和孔颖达看来,等大家都知道《高明对韵》是太子作的之后,那么大家自然也会知道太子的老师是他们,能教出这么一个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学生,自然也算是一件美谈。
就算冲着这个目标,也要把《高明对韵》发扬光大啊!
想到这里,孔颖达便朝着高明拱了拱手。
“殿下,如今时候已经不早了,这篇《高明对韵》可否让我二人带回府上,我二人打算细细揣摩一番。”
孔颖达话音刚落,于志宁也点了点头。
“殿下若是同意,老臣这就抄写一份带回去,而这一份自然是交还太子妃!”
于志宁自然知道这篇文章是高明给苏婉儿的,自己直接拿走肯定不行,而且刚才他也是和苏婉儿说借,有借自然得有还才行。
高明听到于志宁准备抄写一份回去,自然没有什么意见,直接就点头答应了,看到他答应了,于志宁顿时更高兴了,说了一声“谢过殿下”,就提起笔写了起来。
一时间,于志宁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看得高明目瞪口呆。
“果然是人的名树的影,秦王府十八学士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第54章 长孙无忌的挑衅()
很快,于志宁就把整篇文章都抄写下来了,写完之后又和原文对照了一遍,确定无误之后,就和孔颖达一起向高明告辞了。
临走的时候,孔颖达和于志宁还向高明表示,他们会把对子的事禀告给李世民,希望能在大唐普及对联,对于这个结果,高明自然是求之不得,当然是满口答应。
于志宁和孔颖达得到了满意的答应,心满意足的走了,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高明的眼中满是笑意。
“终于又扳回一城,李泰,哥很快就能教你重新做人了,哈哈!”
高明所说的扳回一城,指的自然是他和魏王李泰之间的差距,他相信,只要这个对联能在大唐兴起,凭借对联带来的这份名望,别说扳平李泰了,就算是超越他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高明还是低估了对联的影响力,在孔颖达和于志宁离开东宫之后的三天里,几乎整个长安城的官场乃至世家大族都已经知道了对联这个东西。
最重要的是,有了经过高明改名的《高明对韵》,大家对于这个对联的接受能力明显提高了很多,现在就已经开始有人在这上面下功夫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有一句话叫做“文人相轻”,可见有文化的人相互直接是有攀比之心的,而对联恰恰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战场”。
文章和文章之间的对比,胜负之间的差距往往都是很小的,难以一目了然,但是对子却不一样,你出了上联,对方对不出下联,或者对方出了上联,你能对出了下联,胜负直接就见分晓了。
最重要的是,对联和作诗不一样,说白了它只是一个句子而已,但是却又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才思敏捷程度,是“文斗”的好办法。
所以,在对联出现的这短短三天里,就风靡了整个长安的文人圈子,就连文官们都会抽空想个好上联,以便在上朝的时候能在同僚面前显摆一下。
“张兄,听闻您对这个对联颇有研究,我突然想到一个对子,您要不要试一下?”
“刘贤弟过奖了,来,请出对!”
“好,我的上联是这样的……”
像这样的情况,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长安城里的常态,可见对联出现之后对文人圈子的影响之深。
可以说,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不用一年的时间,对联就能扩散到大唐全境,到了那个时候,高明在文人圈子中的影响力,将会直接转变为他在文人中的名望!
而且在经过李世民的批准之后,孔颖达已经开始在国子监中教授对联了,所以高明也发现,这两天自己的大儿子李象看自己的目光也越来越崇拜,对于高明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以后终于不用担心在学霸儿子的面前丢脸了!”
至于小儿子李厥,如今还是有些怕高明,每当高明一板起脸来,他就跑得飞快,而当高明对他露出笑脸时,小家伙顿时就一脸受宠若惊的跑来像高明撒娇,看得高明哈哈大笑。
“这小东西倒是机灵!”
作为一名根正苗红的“皇三代”,此时的高明顿时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向着人生巅峰迈进了!
唯一的缺憾就是,还是要起早床去上早朝,而且更悲惨的是,他已经不能在朝堂上打瞌睡了。
以往高明去上朝的时候,大家的目光基本上都集中在最上方的李世民身上,所以高明也能偶尔依着柱子打个盹儿,偷一下懒。
但是现在不行了,自从对联流传开来之后,上朝的时候大家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他,被几十双眼睛盯着,他怎么睡得着?
这一天也是如此,刚上了早朝,大家就把目光都投向了高明,高明顿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妈蛋,天天早上都这么看老子,老子又不是玻璃,逼急了老子,下朝老子就去撩你们家的闺女,保准一撩一个准,左撩一个右撩一个……”
当然,这话高明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表面上他还是得拿出储君的威仪,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突然,李世民开口了。
“太子,朕听闻如今传的沸沸扬扬的对联就是你独创的,此事可是当真?”
很明显,李世民这是准备帮儿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