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些“历史”,自己已经站到悬崖上了,为了不跌落悬崖,自己只能努力改变这个世界,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梳理一番思绪,朱万化心情略好,或许是穿越者的体质强健,他觉得身上的病也轻了,午饭他吃了一点粥,让人把自己的跟班朱顺找来。
朱顺步子蹒跚,耷拉着头,苦着脸,斜着身子蹭进来。全没了往日的顽皮。
“怎么了?愁眉苦脸的干什么?”朱万化问道。
朱顺小声拿捏着回答到:“回大爷的话。大爷九死一生,都是小人的错,没有照顾大爷周全。小的担心大爷身体,也是茶饭不思,昨晚也没有睡觉,一直在外面候着。大爷可感觉好些了?”
朱顺是家生子,今年才17岁,按后世的观点还是个孩子,这个时代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聪明伶俐,是个忠仆。
听着朱顺的回答,朱万化忍不住笑起来。这一笑又牵动了伤处,忍不住又挺直了身子,哼了两声。朱顺也紧张的想凑上去扶一把,又有点不敢。
朱万化微笑着看着他,问道:“你个猴精,不是挨打了吧?”
的确,老爷朱大典说他不用心,令人打了20板子。
“是屁股疼睡不着吧?不过老爷也是为了你好。你不想一想,如果你有错,没有受到惩戒,别人会嫉妒你被我宠溺,虽然未必记恨你,终究对你不好。所以你不要记恨老爷。”朱万化微笑着教导朱顺。
朱顺躬身垂首,肃然而立。答道:“大爷教训的是,借个胆子我也不敢记恨老爷。老爷和大爷的恩德我时时记在心里。以后再不敢有疏忽。”
朱万化又道:“这次也不能全怪你,是马匹出了问题。你叫马倌老三过来,我有话说。”
“老三被老爷打了一顿板子撵出府了。”朱顺答道。
朱万化默然。老爷子朱大典还是狠辣呀!
见大爷没有说话,朱顺又说:“事后检查,那马背的马鞍处有伤。”
朱万化听了一愣,沉默一会,又说道:“给你三天时间,休息一下,养好伤。然后出去给我办一件事。”
朱顺赶紧抢着回答:“不用休息,我没事。其实那天打的不重,叔叔们都是怜悯着我。大爷有什么指使我今天就去办。”
朱万化又笑了道:“这话不能随便对外人说!记住!”
朱顺赶紧答道:“是,是!”
朱万化收了笑容道:“你到我们出事的那段山路附近的田庄、山村看看,有谁家办喜事了。办喜事的人家是什么底细。”
朱顺道:“这两天我就想找他们算账,敢伤了我家大爷”
朱万化连忙道:“我要你暗中打探,不许声张。你给我记住,在外面,不许你仗着朱家的势力欺负人。要让我知道你做什么仗势欺人的事,我饶不了你小子!”
朱顺赶紧答道:“是,是!小的不敢。”
“你去吧,打探到什么情况,回来禀报我。另外告诉你爹和你哥哥,把手头的事情了结一下,过几天我有事派他们出远门。”
朱顺的爹叫朱富贵,40岁。是个精明的汉子,朱家的得力下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朱颜。老二就是这个朱顺,老三叫朱三顺。朱富贵还有个哥哥叫朱福,也是朱家的仆人。这一家人的名字也不知道是怎么起的,完全没有顺序。
三天后朱大典又来看望万化。他今年48岁,正值壮年。个头不高,身体健壮,红脸膛,双目炯炯有神,说话瓮声瓮气。“万化,恢复的怎样?”人没有进屋,声音先到了。
“父亲,我不能起床,怠慢您了!春香,快上茶。”
一番问候之后,万化令丫鬟春香出去,并守在门外,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来。
万化思索一番,漫漫地说道:
“我出事的山路左右一大一小两条山沟,周边十几里之内只有不到十个村庄。在出事那天,并没有任何人家有嫁娶喜事。可是那天明明新郎官披红戴花骑着马,抬着花轿,唢呐锣鼓、热热闹闹。此事看来是另有蹊跷了。”
“竟有此事?此事当真?”朱大典,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啪”的一声,正在拨动茶水的碗盖儿落在茶碗上。
………第1章完………
第2章:定计()
万化道:“千真万确,顺子兄弟两去打探的,走遍了每一个村子。看来这是有意寻仇报复。我们家有什么仇人吗?”
父子两呆想多时,始终没有结果。朱万化说:“父亲,那个马倌老三,应该是个知情人,应该设法抓回来问一问。”
朱大典很后悔,当时一气之下,也没有审问,就撵出去了。既然是是非人,如何还能找到他的踪影。
唉!先放下这个事吧,也许以后有机会找到幕后之人。
“是为父连累你了,这事以后再说;你看看这个。”朱大典说着,拿出了一本残破的书。
这回轮到朱万化惊讶的长大了嘴巴。这是那坏掉的箱子散落的书中的一册。从哪一个时空带来的两个箱子,一个完好无损,锁的好好的,内中是各种技术书籍。另一个箱子是社会人文历史书籍,其中一部分是兵书战策、一部分历朝历代包括明清的历史、其他是经济政治杂类。这个箱子已经摔破丢失,只有部分散落的书籍被收到一个袋子中。现场收拾东西的农民庄户都不识字,他们也不敢私藏这些书。何况旁边有机灵的朱顺照看。在庄户的眼里,那朱顺就是惹不起的大爷,他们不敢不小心。朱顺基本不识字,可他认为这是大爷的东西,他不敢看,也不敢藏别的心思。但是,那个袋子好好的放在那里,怎么会有一本,哦?可能多本落在老爷手里,这可是个大问题。处理不好会有大麻烦。
“这书怎么在您的手里?”万化惊愕的问道。说完他又觉得这么说有点问题,赶紧又解释:“这不是什么好书,我担心对您不好。”这话越描越黑,只好讪讪的闭了嘴巴。
朱大典沉稳的笑笑,道:“你说对了,确实给我造成很大疑问。那天这袋子没有封口,我一眼看到‘明史’两个字,吃惊之下我就拿了这本书去看,看后也很后悔。你看这里。”说着,指着书中的一段文字。那正是关于朱大典的历史简述。
这真是不好回答的问题。万化总不能说这是我穿越时空带来的!说了他也不信。再说了,也没有必要说不是他的儿子,人为的拆散这父子亲情吧。只能说这是上天恩赐的了。于是朱万化说道:“我摔下山崖后,似乎梦一样的事情,只听一个声音说:芸芸众生,灾难深重。望你不要负我所望,拯救众生一二。”总之就是编、骗人!好在朱大典只是愣愣的听着,也没有发问。
良久,朱大典又说:“这书所用纸张、装订手工都是前所未见的。书上之字,有点特别(简体字),好在上下对照也能看懂,按书上所说,今日之前已经应验。今日之后,只要看下去就行了。对与不对自见分晓。”
大明朝即将灭亡,时日无多。做为绝对的忠臣,朱大典的心是沉重的。
朱万化接着说:“父亲,当今是乱世,大明的灭亡是可能的。此乃天意,我们无法抗拒。历史上改朝换代也不只是这一次。但是,”
“外面是谁在说话?”朱万化大声问道。
站在门口的春香打开门,说:“回大爷的话,刚才是大奶奶带少爷过来,说是少爷要见大爷。听我说老爷找大爷有事,就回去了。”
“知道了,关上门继续看着,谁都不能进来。”
看春香关了门。万化又说下去:
“改不改朝就不说了,但是我们为了避免那些灾难应该尽力自救,避免家破人亡的结局。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那是天命,只要我们尽力了,起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
这乱世之中如何自救,什么最重要?是武力、是军队!没有这个我们无力自保。父亲,我说的对吗?”
朱大典无奈的说:“对,自保当然是必须的,不管行不行,都要尽力,总不能等死吧?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
万化决然道:“父亲大人,我们父子有这个决心就好。我会尽我所有的力量,也希望父亲和我的弟弟们、亲人们都共同出力,以求有所改变,说不定还能丞救天下黎民。
除了军队之外,还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银子,二是粮食。养一支军队没有钱粮可不行。”
“今天说的事情,还有这些书,只限于我们父子两人知道。这对大家都有好处。”朱大典嘱咐道。难得朱大典这个保密措施,朱万化本来就是这么想的,由他父亲说出来,他求之不得。
随后朱大典把那本书收到袖中道:“这书看着揪心,但是我还要再看看不知天意那些书?”说着眼睛在寻找着什么。朱万化明白,作为父亲,不好求儿子什么,也隐含着对‘上应天命’的儿子有些畏惧。于是朱万化痛快答道:
“只要父亲想看,所有的书都可以。但希望仅限于我们父子二人。”朱万化想,朱大典多了解后世的知识可以增强父子之间的理解和感情。他的身份毕竟比较特殊,是朱家的家长。但是,能看这些书的人,范围还是尽量缩小,毕竟其利害非同小可。
想到军队万化道:“我家现有家丁(武装家丁)不到300人,应该慢慢的扩充,但是也不能招摇,按照父亲大人的品级,我们有多少家丁不算过分?”
朱大典想了一下说道:“如果不是居丧在家,朝廷启用的话,拥有家丁超过一两千人也不算什么。现在是在家居丧读书,几百人应该不算过分,毕竟朝廷随时可以起用。
我家现在的几百家丁,都是为父我往日挑选培养出来的,论武艺虽然不能说个个百里挑一,也都是好样的,更难得的是忠诚。所以,虽然居丧在家,也舍不得遣散,今后扩充军队,这些人都是用的上的人。正是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三百人可是精锐骨干,为父我就都交给你了。”
朱万化道“眼下先以六、七百人的规模扩充起来(这应该是后世的一个加强营),名字就叫‘护卫队’,父亲说了: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所以练兵不能耽搁。哪天父亲召集老三、老四和几个家丁头目,我要讲一讲训练的事,我自己动手训练他们。今后为了增加更多的兵力,而又不引人注目,可以分散在其他的地方建立护卫队。正好我打算在农庄、工匠作坊上做点事。为了不过分招摇,我打算把作坊建在百里以外的地方。并且在这些地方分别建立小规模的护卫队。这样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得到大约两千人的护卫队。父亲,您看这样行吗。”
朱大典道:“可以。但是养兵要有钱粮,目前府上,下人近百,加上家丁已经是四五百人了,银钱上已经有些吃力。我不是当政的官,没有收税的权力,没有带朝廷的兵,不能吃军饷,两千家丁的日常花销一个月就要三四千两银子,一年就是四万两,这还没算粮食、兵器。增加人手首先就要想生钱的法子,并且是长久的法子。
另外,‘护卫队’的名字扎眼,还是沿用旧习就叫‘家丁队’,这样不显眼。”
万化道“父亲说的对,还叫‘家丁’,这样不招摇。生钱的法子容我慢慢想,总之,没有钱粮是养不了军队的。另外,我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