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宁州江山 >

第381章

宁州江山-第381章

小说: 宁州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以他们对匈奴人的理解,这就是一伙活跃于草原上的强盗。

    而马乔山就是一个土匪,

    陈应人呢,充其量能做个割据自雄的诸侯,

    自保有余,雨泽不到他们父子。

    跟着他们造反,弄不好白忙一场,还落个身败名裂。

    那么跟宁家人混,帮着宁家人保住皇位可不可以呢?

    看起来很美好,干起来难度也会小点,但——

    可惜宁琦并不是一个有度量的君主,一旦他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他会放过陈家吗?

    不,他一定会赶尽杀绝的。

    一定会。

    真是左右为难啊。

    虽然日子煎熬,但陈英贵保持多年的老习惯却没有丢,每天晚上入睡之前他都要泡脚,泡脚的时候会将一方热毛巾盖在脸上,然后闭上眼睛,好好地打个盹儿。

    今天他刚刚舒服地躺下,儿子陈人豪就闯了进来。

    一定出事了,出大事了!

    陈人豪已经历练成才,当着左寺坊的半个家,等闲一点小事,他不至于如此慌张。

    “怎么……”

    陈英贵接过陈人豪递过来的一张短笺。

    陈人豪的手竟然在不停地颤抖。

    这是一张看似普通,实际暗藏玄机的短笺。

    用极简洁的语言向陈家父子通报了一件禁宫秘闻:皇帝正在秘密部署,准备把他父子一锅红焖了打牙祭。

    情报来源没有任何问题。

    果然是出大事了。

    陈英贵阴着脸思忖片刻,对陈人豪道:“你派人出城去一趟,不,你亲自去,带上那件东西。去了之后就不要回来了。”

    他阻止儿子问话,接着说下去:“你放心,我自有脱身之计。在弄清匈奴人的底牌之前,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宁家完了,但日子还要过下去。”

    然后他不给陈人豪以任何机会,厉声喝道:“还不快走!”

    陈人豪走了,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宁琦捶胸顿足,骂自己愚蠢,没有及时收网而让陈氏父子有机可趁。

    他把金吾卫将军、卫府首领和西京兵马司的头头脑脑们统统叫过来,指着鼻子一通臭骂,追问他们几时能收网,众将支支吾吾,叩请皇帝宽延两日。

    宁琦已经气的说不出话来,所以就由王章代替他接着羞辱文武大僚们。

    可笑这些大臣们一个个如土鸡瓦狗,被一个小宦官骂的狗血喷头,却连个屁都不敢放,真是过瘾,真是解气啊。

    既然外臣不可靠,那就倚重内臣吧。

    于是苏晋就站到了宁琦的面前,访查司的老大没有让皇帝失望,苏晋表示现在就可以抓捕陈英贵,一旦陈英贵落网,他的党羽势必狗急跳墙出来闹事,那样正好可以一网打尽。

    听听,这就是说话的水平。

    明明是时机不成熟绝对不能干的事,硬是被人家说的那么好听,听着就让人顺气。

    陈英贵好抓,但左寺坊难制,说来说去,还是那个调调,叫他继续忍耐呗。

    宁琦叹了口气,对苏晋说:“秘密监控陈英贵,不得有误。”

    这话说的霸气,其实就如同放屁,鸟用没有。

    皇帝让王章向外臣们宣达他的密诏,给他们三天时间做准备,三天之后收网,清蒸左寺坊的大头领。

    (本章完)

第573章 我为鱼肉() 
    但匈奴人没有给他三天时间,陈人豪出城的第二天晚上,匈奴人从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突破了夏军的防线,成功地破袭了神机军的阵地,缴获巨炮十二门,重炮二十二门,轻炮四十八门。匈奴人连夜把缴获的大炮运上了龙首山明月台,然后冲着长安城开了三炮。

    一炮把太极殿打塌了一个角。

    一炮把西市的陈记汤饼店送上了天。

    最后一颗炮弹滑过半个长安城,落在了城南,炸塌了一栋民居,死了两个人,重伤一人,轻伤六人。

    匈奴人用三发炮弹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夏的皇帝,整个长安城已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现在他们才是长安的主人,大夏若想不就此灭国,那个谁就滚出来聊聊吧。

    皇帝一个人在宫里哭了一晚,次日红着两只眼去见大臣们,大臣们也都红着眼黑着脸,相顾无言。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好说的。

    “错在朕,错在朕一人,是朕德不修,引来这泼天大祸。然百姓何辜,受此牵连?朕今日就出城议和,生死荣辱,悉凭天意裁决。但只望以一己之荣辱换取臣工百姓的安全。”

    众臣僚顿足捶胸者有之,嚎啕大哭者有之,叩头拦阻者有之,默默流泪者有之,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也不在少数。

    然皇帝决心已定,谁也无法阻挡。

    临行之前,宁琦指定首相冯布、楚王宁是恭、魏王宁世让、枢密使关东和同为留后,维持朝政运转。

    四个人护送皇帝走出勤政殿,冯布闪出班列,询问宁琦若遇不决之事该当如何。

    冯布的意思很清楚,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皇帝一口气任命了四位留守,意见不一时以谁为准?这四个人权势相当,资历相仿,谁也不服谁,那岂不乱了套?

    这就需要一个最后的裁决人,这个人只能是太后傅氏。

    宁琦却笑了笑,对冯布说:“朕去去就回,又不会在那边过日子。”

    一句话说的冯布生了一脊梁冷汗。

    皇帝一去不复返,匈奴人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宁琦宁可自尽也绝不会答应。

    但匈奴人是不可能让他痛快自尽的,他们还指着他在合约上签字画押呢,没有皇帝的背书,这和约就没有效力,大夏的臣子们是不会认账的。

    但宁琦就是不肯服软。

    任你百般手段用尽我就是一颗捶不扁、砸不烂、响当当的铜豌豆。

    这让匈奴的左贤王有些无奈,正当他无比苦恼之际,他的外甥阿波却走进了他的营帐,阿波是个年轻自信的小伙子,精通六国文字,游历万里,熟读多国典籍,足智多谋。

    毕芃问他的外甥:“夏国的君主像顽石一样又臭又硬,而夏国的援军却近在咫尺,关中这个地方我们不能长久的呆下去,我的外甥,你有什么好计谋,能让我们摆脱目下的窘境。”

    阿波道:“坚固的堡垒若是从正面无法攻破,那为何不迂回一下呢。皇帝顽固的像块石头,可夏国的太后却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我们为何不跟他谈一谈呢?”

    毕芃道:“而今留守长安的是四位大臣,只怕太后并说不上话。”

    阿波道:“那是夏国皇帝委任的大臣,而皇帝现在却是我们的座上宾,舅舅为何不请皇帝陛下解除对他们的委任呢,或者我们直接委任太后为长安的女皇。”

    毕芃哈哈大笑道:“我的外甥果然聪明睿智,那么这件事将有谁来执行呢。”

    阿波道:“那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安里斯顿波塞愿效犬马之劳。”

    毕芃大喜,当日便以阿波为特使进入长安城。

    阿波直入太极宫,点名道姓要见太后,然后当着太后的面宣达了大夏皇帝宁琦的诏令,解除冯布、宁是恭、宁世让、关东和四人的留守职务,由太后傅氏负责与匈奴联军进行谈判。

    诏令是宁琦手书,加盖着玉玺,众人面面相觑,却又无可奈何。

    太后傅氏对阿波说:“小妇人对军国大事一窍不通,还请贵使通融,让四位大人辅佐。”

    阿波道:“太后既然吩咐,阿波焉能不从命?”

    整个长安城都在关注着这场谈判,李默自然也不能例外。

    长安城里有他的专属情报网,但现在内外隔绝不通,获取的情报无法及时传递出来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

    所以李默现在只能依靠左寺坊这个渠道。

    陈家父子为了自保已经把宝押在了李默身上,愿意跟李默分享情况,也表示愿意帮助李默把他想要的情报传递出来,但李默拒绝了。

    他的情报网敏锐且脆弱,经不起风吹浪打。

    从种种迹象看,宁氏这次算是彻底栽了,皇帝让人扣作人质,长安城又完全处于敌人的炮火覆盖下,这就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匈奴提出的条件宁氏基本上都答应了,长安公私仓库里的东西现在已经不再姓宁,而改姓了匈奴。

    长安城里有很多有用的工匠,阿波和他的舅舅觉得应该把他们弄回草原去,长安城里有很多年轻的女人,以匈奴人的审美标准来说,她们算不得美丽,但她们年轻、聪慧、有教养,这些女人可以帮助他们繁衍后代,提高后代的素养,所以这些人也应该弄回草原上去。

    总之,但凡匈奴人喜欢而长安恰巧又有的,都统统带走。

    一个强盗闯到了土豪的家里,不抢点东西走,有违江湖规矩,所以抢掠这件事不算惊悚,换成是李默他也会这么干。

    但下一个条件就有些过分了。

    匈奴人要求大夏撤除北部边防,尤其是让他们吃过苦头的宁州边防。

    入户抢劫,满载而归,完了还叫人家把大门卸掉,围墙拆掉,恭候他们下次大驾光临,这非但是无耻,这简直就是邪恶!

    但被人掐住要害的大夏只能委曲求全,答应了匈奴人的要求。

    同州河东军中军大营参谋院,一群年轻军官围着沙盘研究匈奴人可能的撤军路线,他们发现匈奴人要求大夏撤除边防的目的原来是要把从长安掠得的好处运回大草原去。

    “这些鞑子还真是奇怪啊,从长安经宁州回草原,这,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众人都觉得匈奴人是疯了,长安到宁州险关重重,一支轻装兵马尚且容易受到攻击,何况是一支携带辎重行动缓慢的运输队,这实在是太容易受到攻击了。

    (本章完)

第574章 夺宫() 
    年轻的参谋军官们已经开始研究在什么地方设伏攻击这支骄横的运输大队了。

    实在有太多的地方可以设伏了,如果匈奴人选择走这条路回老家,那么他们绝对有信心叫匈奴人踏上一条永远回不了家的不归路。

    李默没有打击众人的热情,年轻人嘛,爱幻想,脑洞奇特,应该鼓励他们。

    “一共呈报上来三份伏击计划,这帮猴崽子还真是敢想敢干呢。”

    萧震川目泛兴奋的目光,这帮从太原和宁州两地讲武堂遴选来的年轻军官素质非常高,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成长起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李默淡淡一笑,单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三套作战计划都无可挑剔,堪称完美。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前提。

    这不可能是一场纯粹的军事行动。

    匈奴人若裹挟着太后或者皇帝一起回草原,这仗还怎么打?

    攻击匈奴若和弑君绑在了一起,这些所谓的作战计划岂非都成了废纸?

    李默想了想,对萧震川说:“匈奴北上之后,长安会变得十分空虚,我们要立即进城填补这个空白。要抢在王家的前面。”

    萧震川面色变得凝重起来,嗯了一声,默默点头。

    有些事李默自以为算的很准,但实际却错的一塌糊涂。

    他以为匈奴人得到好处之后会裹胁太后或皇帝或母子俩一起回归草原,有帝后做人质,他们的旅程就是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