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宁州江山 >

第32章

宁州江山-第32章

小说: 宁州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霜人崛起于西域以西,一百年前建立庞大的贵霜帝国,国内民族数以千计,靠近中土的这些部落风俗跟突厥比较接近,族中那些武勇强悍的武士会被授予“巴普鲁”的称号,翻译过来就是英雄。英雄,也只有英雄才有资格佩戴这种金项圈,而且这汉子浑身多处创伤,血流将尽,却还奋战不休,堪称英雄。

    赵破阵叹了口气,挺起长枪,正要结果那汉的性命。

    忽听有人大叫:“枪下留人。”

    但见一员小将飞马而来,来到近前,盘马对赵破阵说:“枪下留人,这个人我要了,我拿十个边奴跟你换。”

    这小将二十出头,生的英挺俊秀,李默认识,他正是刚刚率部突入贵霜人后寨,一举打乱贵霜人防线的傅有德的长子傅西山。

    赵破阵拱手道:“小将军要,拿去便去。”

    傅西山对这个回答很满意,附身笑道:“赵都头,你们长陵营这次可立了大功了,我们也跟着沾光啊。”

    赵破阵笑道:“哪里,哪里,全赖傅将军指挥有方,小将军神通广大。”

    那小将哈哈大笑,命随从将那汉子捆在了马背上,拱手说道:“君子不夺人所爱,我傅西山名下的边奴随便你挑。”

    说罢打马而去。

    赵破阵目送小将走远,对李默说:“你这次去了宁州,千万不要得罪付家。”又似自言自语道:“他们也在招兵买马啊。”

    打扫完战场,下一步就是瓜分战利品。

    阵获之物,哪些可以私分,哪些必须充公都有明确规定。

    但这是对正规军而言,至于这些乡勇,一个个浑浑噩噩,知之甚少,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场所。

    大局已定各军把战场当学堂仔细研究学习。

    赵破阵带着李默一路走,一路教,让李默受益匪浅。

    (本章完)

第43章 分赃大会() 
一时到了中军军务司设置的市场外,石灰线还没有画好,各地“商贩”就迫不及待地进场了。这场战斗,战士所得的战利品都不尽相同,不可能做到物尽其用,各取所需,那就需要一个市场来个以物易物,调剂一下,减少矛盾,凝聚战斗力,这就是军中设市场的初衷。

    不过这种市场一般都是在战事结束军队撤回驻地以后才开设的,因为上战场的主要任务是打仗,而且战场环境险恶,危机四伏,也不安全。

    但婆娑川之战目的只是为了练兵,全歼贵霜人部落后,四周已无威胁,所以军中交易市场就提前开设了。

    获得战利品最多的无疑是军官,而军官来此交易也并不仅仅是为了钱,有时候纯粹就是图个乐子,所以售价往往很低。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每个军官设置的摊位前都是人头攒动。

    赵破阵望了望,领着李默朝最热闹的那个摊位走去,过去一看,果然是傅西山的摊位。

    傅西山所获奴隶,男女老少不下两百人,除了几个倔强的,此刻都关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供人挑拣。

    赵破阵对管事者通报了姓名,说:“小将军答应用十个奴隶酬答我,你们可知晓。”

    管事道:“赵都头尽管挑拣,您老德高望重,断不至于蒙我。”

    赵破阵哈哈大笑,对李默说:“人是你捉的,你来挑。”

    李默知道这些俘虏他不要也会被傅西山卖掉,倒不用跟他客气,他围着笼子转了一圈,挑了五男五女。

    赵破阵提醒他:“别老盯着笼子看,别处也关注关注。”

    除了笼子,那边的木桩上的确捆着十好几个健壮的奴隶,因为性子野,不服管束,只好把他们捆着,而且每个人的嘴里都塞了破抹布,否则他们就会乱骂一通。

    李默笑道:“宁州缺人,俘虏的精壮男子只怕早就被挑走充军去了,这些家伙若非脾气暴躁,也不至于还留在这。这种人不要也罢。”

    赵破阵哈哈一笑,对李默的这个回答很满意,宁州缺人,每次大战后,但凡好一点的奴隶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各方大神挑走,剩下的除了妇女,男人里就没几个好的。

    左右是回家供驭使,选两个脾气好的倒更省心些。

    李默挑的这十个男女年纪都不大,管事者用一根麻绳拴成一串,把绳头交在李默手里,只求他在签收单上画个押好向傅西山交账。

    赵破阵也不多问李默挑这十个奴隶是何用意,就让鬼柳棍把他们送回了长陵。

    战斗胜利结束,战利品也瓜分完毕,下一步就是火葬尸体,抚恤阵亡将士。这些都交给古城营去办,这场战斗中,古城营表现最差,这也算是一种惩罚。

    这天晚上,主持军务的傅有德犒赏三军,三军将士彻夜狂欢。他们驭使贵霜男人杀牛宰羊,搬运美酒,做最粗最贱的活。他们驭使贵霜女人烤肉、斟酒,献上歌舞和美妙的身体。他们互相之间拼酒、角力,闹的不可开交。

    李默对这种粗野豪放很不以为然,拒绝小七的好意,独自一人出了军营。

    胜利了,他们在癫狂中庆贺,把人不当人,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野蛮、凶残。

    不能这样,这是不对的。

    李默望着夜空,想喊出自己胸中的郁结。但他没有,他知道自己一张嘴就会成了众人眼中的另类,他不惧孤独,但他不能让自己沦为孤独者。他需要照顾的人太多,他的牵挂太多,所以他暂时还只能戴着面具活着。

    赵破阵走了过来,提着两壶酒和一条羊腿,对李默说:“我看你什么都没吃就出来了。”李默道:“吃不下。”赵破阵撕咬了一口羊腿,递给李默说,边嚼边说:“宁州地近草原,习俗方面受草原蛮人熏染,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样子。积重难返,谁也没办法。”

    李默还是没有胃口,他喝了口酒:“我们鄙视野蛮人,但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野蛮人,这岂非可笑。”

    赵破阵道:“谁说不是呢,所以还是要改变。”

    “要改变,的确要改变。”

    李默横起羊腿慢慢吃了起来,味道不错,贵霜女人的烤肉手艺一流。

    但一想到她们的悲惨遭遇,李默的好胃口立即就消失了。

    “必须要有所改变。”

    他对赵破阵说了这样一句话,然后就大吃大喝起来。

    入夜,三军高级将领们聚在一起开战役检讨会,检讨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一点甚至比战役本身还要重要。

    士卒们则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返回。

    鬼柳棍来问李默:“那十个人你打算怎么处置?”

    李默道:“我要两男两女,剩余的送到赵都头的庄上。”

    鬼柳棍道:“赵都头交代了,一对一半,你再挑一个吧。”

    李默道:“那就再留一个丫头片子吧。”

    鬼柳棍又道:“眼看你就要走了,要带哪个,还是早作定夺,我都给你留着,除了周湛。这个人赵都头交代过暂时还不能离开长陵。”

    李默道:“就小七、二胖、林哥儿还有奎四。”

    这日深夜,赵破阵从中军回来,对李默说:“你准备一下,明日直接随他们去宁州。等安顿好了,来封书信,我派人把姜鸢和杨家姐妹给你送去。”

    虽然早就知道要走,但真的定下来,李默还是生出一丝不舍。赵破阵笑道:“要说你的运气真是不错,当初要对付杨贺,各方都往长陵塞人,古城的老魏把你塞了过来,我一瞧这小子人快饿死了也没打我这个跛子的主意,是个正派人,难得啊,所以就收留了你。”

    李默笑道:“当日在长陵城外,我何尝不想打你的主意,实在是你的眼神太过犀利,想了再想还是没敢。”

    赵破阵道:“那也说明你有眼光,想打我面摊主意的人不少,都让我废了。人没眼力价怎么在世上混?”

    杨贺是朝廷安插在宁州的一颗钉子,宁家早就看着不顺眼,一直想拔掉,又不便直接出面,就把各处的黑头、逃犯、亡命之徒往长陵送,由赵破阵负责甄别选用,赵破阵的四大义子和李默一样都是他甄别后选用的,当然被他废掉的也是不计其数。

    当初的那个面摊就是一个面试点啊。

    提起这些往事,李默感动莫名,他能有今日是赵破阵一手栽培的,这恩情如何能忘。

    李默起身给赵破阵恭恭敬敬磕了个头。

    赵破阵扶他起身,笑道:“我收了木匠张、芝麻糊、铁锅吕、货郎李,他们都肯叫我一声义父,你却不肯。但我非但不怪你,反而更加看重你。人生天地间,天为父,地为母,除了生身父母,养父养母,岳父岳母,哪里还容得其他人做父亲,一个喜欢给人做儿子的人终究是没有大出息的。”

    这当间,木匠张走了进来,提着一个大包袱和一个小包袱,大包袱里装的是一副甲胄,那是赵破阵年轻时用过的,而今身体发福了,就穿不上了,一直放在庄子里,得知李默要去宁州后连夜派快马取来的。

    小包袱里则是一些金条和银元。

    (本章完)

第44章 北上纪略() 
李默愿收甲胄,不愿收金银,赵破阵硬把金银塞在他手里,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宁州想出头很难,但你一定要爬上去,只有你爬上去了,跟着你的人才有希望。”又叮嘱道:“宁家人是很势力的,穷人他们是瞧不上眼的,所以我劝你纳妾置产,只要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想跟他们一起混,就先要跟他们气味相投。”

    这包袱虽小,却是沉甸甸的,除了赵破阵的嘱托,还有离别时的不舍。

    二日一早,李默带上小七、二胖、林哥儿和奎四就跟着傅有德一行北上宁州。

    自婆娑川到宁州,先要翻越小横山,宁州境内有三道山脉,最北方的是大宁山,最南方的是大横山,中间还有一道小横山,小横山上虽然有个“小”字,可并不是真的小,东西横亘千余里,中间群峰迭起,十分险峻。

    以山为界限,宁州大致可分为山南、北疆和塞外三大区域,其中北疆又可细分为宁西和镇东两个小区域。

    宁州下辖十八个县,山南有四个县,分别为夏县,长陵县、古城县和汜水县。

    其中夏县、长陵县和古城县位于小横山南,大横山北,而汜水县则位于大横山第一险关汜水关之南,孤悬在外。

    北疆地区才是宁州的腹心地带,以故县为界分为宁西、镇东两块,宁西地区以宁州为核心,有宁西、长宁、复县、绛县和银县。镇东则以故县为核心,有故县、丰水、云台、镇东四县。

    大宁山之北谓之塞外,有兴县、雄县、云中三县,都是缘边军事重镇。

    从山南婆娑川到北疆宁州若不想翻越高耸入云的小横山就只能走界牌关,界牌关位于夏县东北,是勾连山南、北疆的主要通道。

    夏县虽是个县却有一个州的规模,事实上在一百六十八年前这里的确做过州城。梁太祖北伐丁零人时,曾在此筑城,名曰归义州。太祖第五次北伐失败,归义州被契丹人焚毁,州治被迫南迁至汜水关,不久这一片地区就被契丹人侵占,归义州这个名字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宁氏崛起后,在归义州故地筑城,因人口繁多,设县,后升格为州,称之为夏州。

    横山王晚年时,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