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宁州江山 >

第318章

宁州江山-第318章

小说: 宁州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刘氏随之卷入。

    一向懦弱的萧克磨这次表现强横,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而一向彪悍的姬氏这次表现的更强悍,加上老谋深算的刘太后处处搅合,蜀中顿时狼烟四起。

    此时汉中、陇州尽在大夏手中,南下伐蜀的时机已经成熟。

    宁是敬以李德安为主帅,许贤友为副,统帅汉中、关中、河西、宁州、河南各军共计十五万南下。进军起初很顺利,连破蜀中大将孔奋、萧遵,又斩大将孔安。夏军一路凯歌高唱,兴冲冲地钻进了别人布设好的陷坑。

    蜀军连番败北后,给了成都的权贵们当头一棒,各方停止内讧一致对外。公推蜀中枢密使窦融挂帅出征。

    窦融,蜀中名将,擅用伏兵。

    李德安轻取汉中,声威大震,京中权贵多将子弟送来军中镀金。这些权贵子弟自成一军,军号胜武营。在李德安的精心安排下打了几场胜仗,一时骄横的不行,自以为天下无敌,不服中军管束。窦融看准时机,巧设圈套,哄诱胜武营入彀,一鼓聚歼,斩杀三千首级。

    李德安惊怒交加,吐血一升,病倒在军中。窦融乘夏军阵脚大乱,狂飙激进,大破李德安与穆阳谷,斩首万级,杀的夏军魂飞魄散。

    将士胆颤心惊,皆有归心,李德安连斩数将才稳住局势,徐徐退回汉中。

    蜀中战事让宁是敬惊怒不已,立即下诏从幽云、太原、镇州、魏州、青州等地抽调兵力,组成援军奔赴蜀中。

    京中盛传皇帝震怒之下要治英国公丧师之罪,李红菱闻之心惊肉跳,哀求裴如卿向李默求情,请李默上表为李德安求情。

    李默对裴如卿道:“蜀道艰险,蜀中多名将,窦融、萧克真、孔奋都是难得的将才。伐蜀兵力虽多,但成分复杂,号令不齐,各自为政,调度不灵,难免失手。英国公之败,非战之罪,乃是为人背锅。主上虽不免有所惩戒,但不会太过严苛。且如今堪当三军主帅的唯有英国公一人,故此我推断主上不会为难英国公。”

    裴如卿道:“近来京中在造势,要推主公挂帅,说蜀中败局非主公不能破解。”

    李默道:“这件事你怎么看?”

    裴如卿道:“来者不善,不可不防。”

    李默淡淡一笑。

    李德安是裴如卿的岳丈,蜀中遇困,做女婿的怎能袖手旁观,裴如卿请求去汉中助李德安一臂之力。李默要他交割之后立即上路,又道:“不过一个月,河东援军必到蜀中,请英国公宽心。”

    打发裴如卿上路之后,李默召集张显、梅华庵、萧震川、周湛等人商议。

    古之诸侯各据一方,是有义务出兵替天子打仗的,河东是大夏的臣子,这个兵必须得出,而且英国公李德安与李默关系素来不错,他有难,李默于情于理都应该出手援助。现在的问题是出兵多少,谁来统帅。

    张显、梅华庵、萧震川、周湛各抒己见,意见不能统一。

    最后不得不交由李默裁决。

    李默道:“灭蜀之战关乎全局,必须派精兵强将前往,英国公年纪大了,此番出征有些迫不得已,我意,由我亲自率兵出征。”

    萧震川和周湛吃了一惊,周湛叫道:“主公切莫中了奸人的调虎离山计!”

    萧震川亦劝道:“诸镇都遣偏将出征,主公何必亲自前往呢。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张显看了看梅华庵,梅华庵也看着他。

    周湛道:“二位军师心知肚明,偏偏不肯明说,急煞老周了。”

    张显道:“大都督稍安勿躁,有件小事估计你还不知道,宁全忠也奉诏出征了。”

    周湛望向萧震川,萧震川疑惑地望着李默。

    (本章完)

第470章 平蜀2() 
李默道:“消息是刚刚收到的,你们来的晚,所以不知道。宁全忠去得,我为何去不得。”

    周湛想了想道:“恕我直言,这蜀地宁全忠去得,主公去不得。幽云宠信正隆,河东却处处遭猜疑,虎离山林会被犬欺的。”

    梅华庵道:“那是虎落平阳,蜀地不是平阳地,蜀地也有山林。”

    周湛道:“你们二位明明肚子里有货,为何不明说,真急死人了。”

    张显道:“大都督可留意到蜀中战局虽然糜烂,集结在河南的兵马却无一兵一卒赴援,这是为何?”

    周湛道:“朝廷对河东不放心,这个我知道。但朝廷是不可能同时在河东和蜀地开战的,他没那个实力。”

    张显道:“有没有实力是一回事,有没有这个心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一旦河东不奉诏,或敷衍了事,幽云、河北之兵真的会援蜀吗?我看未必。届时平蜀若成,河东会成为蜀地的同党,平蜀若败,河东亦是蜀地的同党。举天下而攻河东,凶多吉少。与蜀地比起来河东才是某些人的心腹之患。”

    周湛道:“主公在河东他们尚有此念,主公若离开,岂非正称了他们的心意?”

    梅华庵接着说道:“主公出征,是为国平蜀,占着大义,则万般幻象尽破。”

    周湛虽不甚了了,但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他也就当自己什么都懂了。

    李默望着周湛说道:“我走之后,河东就仰赖张先生和你了。闭门自守过自己的日子,休要管他人门前是非,遇到强横不讲理的来打门,退一步,让一让,示弱不争便是了,不必跟他急赤白脸的。”

    梅华庵道:“大都督要切记,只要河东、潞泽在手里,万般幻象尽破。若是二者不可兼得舍枝蔓而护腹心,守土为上,根基牢,则一切幻象尽破。”

    周湛道:“我明白了,一定守好根基。”

    ……

    得知李默奉诏出征,而且河东精锐尽出,宁是敬大喜,在勤政殿里对众臣道:“谁说武定王有不臣之心,武定王镇守河东是因为河东新附,地方不平,不得不迁移以镇抚。而今河东平复,武定王奉诏平蜀,乃是国家的忠臣啊。”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手不停的在抖。

    说完之后,口角开始流口水,面颊上的肌肉也止不住的颤抖起来,太子宁买道奏请皇帝回宫休养。

    宁是敬没有反对。

    回到寝宫建安宫后,宁是敬喝了汤药,精神稍振,对侍立在面前的宁买道说:“拟诏,召回李德安,用李默为行营都统。”

    宁买道奏道:“儿臣不解,李默为何这个时候肯奉诏伐蜀,他就不怕回不去河东了吗?”

    宁是敬冷笑:“蜀地若平,河东岂能独存?他奉诏伐蜀,占的是大义,纵然留他在蜀地,也不失为一镇诸侯。他若不肯奉诏,平蜀之后,朕岂能容他。天下精兵挥戈北上,那时候河东能守得住吗?”

    宁买道似懂非懂。

    宁是敬叹了口气:这个儿子论才智到底比不上宁买正。

    他半生算计,终于得偿所愿,登临大宝,君临海内。可惜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北海一役,终成千古之恨。

    眼下他已时日无多,一腔的抱负付诸东流,如何把手上的江山传承下去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他当然不会相信宁买正真跟李默一条心,但这个儿子聪明过了头,轻佻浮躁,没有福根,如何继承他的事业?

    所以他选择了宁买道。

    天下尚未一统,国无长君非社稷之福,可供他选择的人其实并不多。

    “河东精锐倾巢而出,这很好,李默总算不糊涂。若他能平定蜀地,可以留他一条性命,就让他待在蜀地,无非费些民脂民膏养着他。”

    宁买道担心地说:“若他把蜀地变成河东?”

    宁是敬道:“蜀地、河东地理闭塞,易成割据之局,但河东之地易进取,蜀地则不同,蜀地为困守之地,自古割据蜀地者绝无好下场。他自愿进笼困守,如何能不成全他?”

    宁买道言道:“有件事,儿臣想了很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父皇为何非要留着李默?”

    宁是敬抬起头盯着儿子,目光有些寒冷。

    宁买道打了个寒颤,畏怯地低下了头。

    “你问的很好。因为他其实是个忠臣。”

    李默率所部河东军两万人渡河西进,沿渭水北岸向西,枢密院的命令是让他们走褒斜道。皇帝虽然不准李默靠近长安,却还是派了宰相冯布、吏部尚书宁是谨出城设酒慰劳。

    冯布解释说宁是敬原本是打算召见李默的,却因旧疾复发,所以召见只能临时取消,希望李默不要介意。李默知道冯布并没有撒谎,根据宫中眼线禀报宁是敬的身体每况愈下,旧疾复发时痛彻心扉,手不能写,口不能言。

    冯布举杯敬酒道:“万里赴戎机,边关霜如雪。此一去必大长国威,千秋史册亦见大王威名。”李默道:“不敢,李默奉诏只为尽忠王命,岂敢博取虚名。”

    宁是谨道:“一别数载,人物全非,蜀道险,李帅当留神啊。”

    李默道:“多谢老师点拨,老师亦当保养身体。”

    宁是谨道:“莫看我头发白,我的身体好着呢,夜御三女恰似闲庭漫步。”

    李默道:“老师威武。”

    褒斜道为关中去往汉中的要道之一,北起眉县斜谷口,南至汉中褒谷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名,全长五百里。大军刚出褒斜道,裴如卿就到了军中,对李默说:“前军听说英国公回朝,都嚷着要回来,军心大乱,随时有崩坏的危险。”

    李默道:“我也想加快进军,可惜兵部的军需迟迟不能到位,将士们可以饿着肚子赶路,却不能空着手打仗。我已经传令幽州军走子午道加快进军步伐,接替禁军防御蜀军。”

    裴如卿道:“幽州军进军速度之慢,可谓是龟速。主帅进宫觐见,至今未归。”

    李默苦笑,道:“好在陈应人部还算积极,你回去告诉英国公,朝廷召他回朝,只管回去,不用担心其他。蜀军若敢追过来,哪倒正好,我们给他来个大乱战,以多欺少。”

    裴如卿深知在指挥大兵团作战上,李默堪称大夏第一人。他既然敢说这样的话,自然有他的道理,便回到前军大营把李默的话转述给李德安。

    李德安道:“有武定王来,真乃大夏之福。”却对裴如卿说:“你不要守着我,胜武营败在我的手上,我此番回京等于是废了,将来怎么走就全靠你自己了。”

    裴如卿道:“武定王野心太大,我只怕……”

    李德安道:“果然有那么一天,也是命中注定的劫数,你是躲不掉的。去吧。”

    (本章完)

第471章 平蜀3() 
蜀中大将窦融听闻李默接替李德安,没敢趁乱追击。

    萧克磨对此极度不满,当即撤换了萧融,以自己的堂弟阆中王萧克真为前军主帅。

    蜀道艰险,入川的通道就那么几条,又有剑门奇险,若无奇兵突袭,势必旷日持久。众人都推断李默会出奇兵走阴平道或米仓道,但这一回李默却没有按常理出牌,他严格按照李德安当初拟定的进军路线,走金牛道,克利州后屯重兵于剑门关下。

    利州往南有一片绵延数百里的山地,其南坡舒缓,北坡绝壁陡立,有雄关一道,如刀砍斧劈斩,宽窄只容行人通行,因其如两门对立,故称剑门。

    蜀中地理自古就有“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的说法,自设关以来至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