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宁州江山 >

第304章

宁州江山-第304章

小说: 宁州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州主帅。时代不同啦,皇帝喜欢听话的臣子,不喜欢自作主张的臣子,更不喜欢自作主张又声望极高的臣子。宁州的粮库确实很大,里面存储着足够城中百姓吃上几年的粮食,但这粮食是给百姓吃的吗,这是为明年大军扫荡草原准备的军粮。你拿它赈济平民,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为了笼络人心?你一个声望极高的军神,又在笼络民心,你意欲何为”

    李默沉吟半晌,无言以对。

    (本章完)

第447章 小心翼翼的权贵() 
宁是敬派人随军去接收突厥人的皇史宬,这件事他是知道的,但也只能装着不知道。突厥人的皇史宬被一把大火烧掉了,宁是敬感兴趣的那些东西踪迹不见,内心难免疑惑,这件事他尚还能解释,毕竟受命接收皇史宬的不是他。

    北伐过程中他多次擅做主张,难免会引起皇帝的猜疑,这还能说的过去,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主将应有临机决断之权,这是宁是敬亲自赋予他的特权。但另外有些事处理的就不那么顺畅了。前次宁桑在镇东城滥杀无辜,李默担心会引起辽东各部的反弹,建议宁是敬撤换宁桑,结果宁是敬非但没有同意,反而加重了他的权柄。

    击破突厥王庭后,北伐大军遭遇了寒流,李默出于全军将士的安危考虑,决意撤军,又一次与宁是敬产生了分歧,这次争执更为严重,最后不得不以尚铁牛的自我牺牲为代价,才化解了君臣之间的尴尬,最后这次宁是敬武断地用宁全忠(宁桑)替代邱清泉担任幽州主帅,其中蕴含的深意更是值得玩味啊。

    北伐建功后,李默的声望如日中天,皇帝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君臣如双星闪耀,光明了大夏的天空。

    然而天无二日。

    偏偏这个时候有人在竭力宣扬他的功德,这难道不是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

    自古权臣多半没有好下场,想到这李默的内心变得灰暗起来,面对孙大牙的质询也只能回之以一声苦笑。

    第二天,李默找到关东和,商议城中饥民的事。

    关东和因为忤逆了皇帝的心意,被留在了宁州,名义上是重用,实际是贬逐,所以兴致萧瑟,打不起精神来。

    李默道:“城中饥民太多,难免会对士气造成冲击,我的意思是不是拿点存粮出来赈济一下灾民?”关东和抬头望了眼李默,心里嘀咕:真是利令智昏,怎么就膨胀成这个样子了。拿军粮赈济灾民,这个时候,你真不怕有人怀疑你造反?

    于是咳嗽了两声,说道:“这些粮食是军粮,是为明年大军北伐准备的,私自动用怕是不好吧?而且……”

    关东和笑了笑。

    李默明白他的意思,略加思忖,继续说道:“你说的是,不过也不能放任饥民于不顾。这件事还得另觅良策。”

    关东和道:“下官记得先皇在世时明有诏令,各地官府有抚民之责,对那些急官府之所急,赈济民于水火的良善之辈,官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掖。北都乃大夏的龙兴之地,积善之家又何止一户两户,郡王若能说动城中良善之家去赈济灾民,岂非两全其美?”

    李默闻言大喜,关东和此言正和他意,就算他不说他也会这么做,只是借他的嘴说出来却又别有一番意义。

    而且通过此事,也证实了关东和被宁是敬伤的不轻,心生怨怼,这对他而言却是一件好事。

    送走了关东和,他找来兴元府长史陈河阳,对他说:“宁州乃龙兴之地,积善之家多如牛毛,怎么会坐视饥民饿死呢,你去看看哪些善人在做善事,发现一个重奖一个。”

    陈河阳眼睛一亮,起身道:“卑职这就去办。”

    宁州的积善之家的确很多,所以宁州人很快就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以留宁的六大侯爵牵头,一共有十二位大善人开设粥棚赈济灾民。这些大善人世居宁州,人脉宽厚,德望很高,由他们出来做慈善,百姓欢欣,朝廷放心,李默也落了个轻松。

    做善事当然是要花钱的,这些钱当然是善人们自掏腰包,但李默也没有让善人们吃亏,他遵照宁是勤在世时的做法,对行善之人予以重奖,荣誉上,物质上,奖赏的十分慷慨。

    所以吃在饥民嘴里的粮食转了个弯儿还是记在了兴元府的仓库账上。

    实惠让穷苦百姓得了,好名声给了行善的善人,账却被官府背了。当然皇帝并不在乎仓库里的那三瓜俩枣,他关注的是某人会不会借机捞取声望。

    “李默假借城中大户之手赈济灾民,摘清了他自己。他这么做是什么意思,为何对陛下您处处设防,他若没有贰心,何至于此。而且,我听说他赈济的灾民里,很多是草原上的胡虏。他周济这么多胡虏又是什么意思?陛下啊,其人羽翼已经丰满,您不可不防啊。”

    有谗臣向宁是敬进言,让宁是敬的心忽然乱了起来。

    既救民于水火,又摘清了他自己,这个人果然是生了贰心啊。

    严酷的冬季渐渐过去,关中春暖花开时节,草原上冷硬的冻土正在解冻,荒芜的原野上正慢慢恢复着生机,大兵荒加上这场“千古白灾”使得草原上一片哀嚎,八成多的部落没有挺过这场灾难,幸存者成群结队向南进发,他们的牛羊死于白灾,南下劫掠是他们唯一的生途。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突厥汗国已经崩溃,大夏正强壮。

    李默严阵以待,对南犯之敌给予迎头痛击。

    碰壁之后,一些部落故技重施,假归附之名,希望能蒙混过关,骗吃骗喝,等灾难过去,再来一次反噬。过去的许多年他们都是这么干的,灾荒之年,他们先是动手抢,抢不到就假装归附,到边镇去骗吃骗喝,等熬过冬季恢复元气后,再掀桌子走人。

    一而再,再而三。

    边军守军为了自身的利益,乐得配合他们这么做,皇宫里的皇帝在谗臣的蛊惑下也乐得做这个冤大头。

    李默的狠辣,宁是敬的清醒,加之形势在我,草原的无赖们这次遭遇了最惨烈的失败。

    突厥各部因饥饿而灭绝的比比皆是,一场大瘟疫开始肆虐草原。

    这使得龙泰三年的北伐计划被暂时搁置了起来,因为谁也不想去触瘟娘娘的霉头。

    夏日阳光最盛的时候,李默回了趟长安。

    他的侍妾箠青春末夏初因病去世,他放心不下决定回去看看。

    兴庆坊的卫国公府已经更名,前面的正殿已经重新进行了休憩,看上去更加巍峨壮阔。

    京城里到处在大兴土木,处处展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压迫大夏多年的草原汗国一朝覆灭,人们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至少供奉草原的那笔钱可以省下来了。

    当然也有人不开心,草原汗国的覆灭触及了他们的私利,买卖没办法做了,回扣没办法拿了,也不能挟洋自重了,这种感觉很不好。

    当然在大势面前,他们隐藏的很好,他们会跟着别人高呼皇帝万岁,颂扬皇帝亲征大漠的丰功伟绩,辞藻华丽,表情生动,嗓门奇大。

    (本章完)

第448章 最毒() 
见惯了各色影帝人物的精彩表演,这些演技平庸的小戏已经不能入李默的法眼了。让李默感到欣慰的是长安人的口中北伐的主角由他变成了宁是敬,是皇帝不辞辛劳,御驾亲征,深入草原万里,打的突厥王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这里没他李默什么事,他的重要性跟傅西山、邱清泉、宁全忠(宁桑)这些人一样,方面大员而已,只是皇帝驾下的一员战将。

    李默想这才是他应有的位置,功高震主的蠢事能不做还是不要去做。

    宁樱领衔府中女眷、孩童到正门迎接,李默一眼望去花团锦簇的一大片,不觉十分欣慰。

    抚慰了妻妻妾妾和孩儿们,来到正堂,这是武定郡王第一次回府,一些仪礼上的过场还是要走的。

    郡王跟国公毕竟还是有所区别,国公是外臣,郡王却是皇家自己人。

    宗正卿宁杨派了使者前来,礼部也有人来。

    礼仪上的事丝毫马虎不得,这里没有讲条件的余地,李默按照规矩做了个全套,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一样不落。

    天气太热,这一整套走下来,已经汗透了衣衫。

    宗正寺和礼部的官员们也热的够呛,所以拜领了赏钱和郡王所赐,却说什么也不愿意留下吃饭了。天太热,回家歇着是正经。

    李默其实很羡慕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安安稳稳,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但他也知道这些东西距离他已经很遥远,高处不胜寒,人生没有回头路。

    回后宅洗了个澡,换了便装,接受家人们的贺喜。

    热闹了一场,众人散去,房中只余王妃宁樱。

    李默拉着她的手,唏嘘道:“瘦多了,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宁樱道:“辛苦的是你,万里北伐,冰雪严寒,可惜,已经没人知道了。”

    李默拍着她的手道:“这不是很好吗。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宁樱道:“你这人,还学会作诗了。”

    李默道:“家里都还好吗?八娘的事不能怪你,是她命浅福薄。”

    说到箠青的死,宁樱的神情变得沮丧,自年初箠青患病以来,她想尽了办法,却还是没能保住她的性命。

    未能替远征的丈夫照顾好家人,宁樱的心里充满了负罪感。

    “这是她留给你的信。”

    信没有封口,显然不是箠青给宁樱的,她跟宁樱关系一般,谈不上多少信任。这封信应该是她留给李仙儿的,李仙儿把箠青临终前留给她的信转交给宁樱,其中有什么深意吗?

    李默把信看完,心情愈发沉重,对宁樱说:“我想去看看她。”

    宁樱道:“我已经准备好了,我陪你一起去。”

    李默道:“不必了,我去去就回。”

    箠青病逝后,停棺在城郊的提兰寺,准备择日运回宁州长陵县安葬。

    人不能无根,李默祖籍冀州,但据他自己所言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冀州,此后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所以对冀州那个故乡谈不上有感情,当年收复河北时,地方官请他回乡祭扫,李默反问地方官回去祭扫谁,他父母的坟墓早已渺无踪影,他的根已经不在了。

    宁州长陵县是李默的发迹地,他视那里为自己的根。他百年之后的归属已经选好地址,墓室主体工程甚至已经启动,妻(妾)死后合(陪)葬也是礼数。

    箠青在信中说她早年沦落风尘中,为了姿容,服食了大量药物,这些药物在体内日积月累,变得剧毒无比,终于借着一场风寒发作起来,半道含恨离世。

    她感慨自己福缘浅薄,不能伺候李默终身。

    她感谢夫人宁樱和姐妹们在她病重期间对她的照顾。

    她恳求李默能在她死后,好好照顾女儿阿枝。

    则她虽在九泉也无憾了。

    李默在她的棺椁前坐了一个时辰,回忆了很多过去的事。

    回城后,李默没有回郡王府,而是去了卫府。

    他找来范栗,阴沉着脸问道:“箠青到底是怎么死的?”

    范栗垂首不敢言。

    李默道:“她只是李仙儿的婢女,又兼天生丽质。‘体内积累的毒素发作’,亏她们也能想得出来。你说,有什么说什么。不要有顾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