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烽·烟 >

第86章

烽·烟-第86章

小说: 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金钱、色、欲、权利等等一切的一切,对于人的诱、惑力,都是有限的,唯独生存与活着,对人的诱、惑仿佛是无限的,其实想来这并没有错,无论是怎样的诱、惑,拥有的什么亦或是可以把握什么,如果没有生命的话,那么又该如何去消遣、享受啊。

    那一次的内阁会议,是在民四条约签订后不久召开的,其实我在参会之前,本以为袁世凯这次的内阁会议是为了向大家解释亦或者是说安抚民四条约之后,这些内阁人员的情绪的。

    可是我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内阁会议的主题,竟然与民四条约毫无关系,或许有关系吧,当然了,这个关系袁世凯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以及李燮和这六个人,在内阁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他们所持有的坚定态度,使得原本可以略微让众人轻松下来的内阁会议,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且不需要厮杀的战场。

    会议上,杨度率先向众人宣布,正是成立“中华筹安会”,虽然筹安会打着“学术团体”的旗号,以研究国体为切入点,但是实际上,从他们的讲话中能够很清楚的得知这样的一个消息。

    那就是这个所谓的学术团体筹安会的真正目的在于研究“君主、民、主两个国家体制哪一个更适用于中国的同时,对于两者进行公平且客观的对比,与此同时在得到合理结论后从两者中取其优而去其劣,以为国家体制之衡准。”

    简单一点解释,那就是这个筹安会或者说这赫赫有名的筹安六君子的目的,就是要把现在国家实行的民、主制国家与之前几千年来实行的君主制国家进行对比,而且与此同时,也与国际上世界各国的不同国体进行对比,从其中选择最为适用于中国的国家体制机构,而后使之成为国家体制的权衡标准当然了,也是必然会实行的。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他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君主制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话,那么就会以君主制替换现在实行的民、主制,更通俗一点,那就是假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君主制更适合中国的话,那么中国则又会回到之前的封建王朝权利统治之下。

    这是阴谋吗?这是野心吗?虽然这件事是有杨度六人接连的以不同的讲话形式逐步透露出来的,但是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大动作,是杨度他们几个人无法进行或者说甚至是无法开启的。

    果不其然,当杨度等六人把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这是一个决议已经缓慢有序的渗透给每个人的时候,最先表示出来自己的不满亦或者是说表现出来对这件事存在质疑的就是陆军部总长,北洋之虎,段祺瑞。

    “你们的意思是,如果现行的民、主制,在你们的研究讨论学术对比之后,不适用于中国果体的话,那么就要废除现在的现行制度,然后改为君主制是吗?”

    杨度点点头,不过却补充道:“段总长,不是君主制,更不是封建制度,是君主立宪制,仿效日本内阁政、治构建的方式,有君主同时也有内阁首相等等,一切行政官员,当然了,因为咱们的国家不是日本,所以我们所研究对比的国体制度,也不是完全的按部就班的。”

    “哼。”段祺瑞冷哼了一声,而后对杨度道:“我明白的你的意思了,可是杨晳子啊,你知不知道更改国体代表着什么?还有我想问问你,这件事,或者说更改国体的这个念头,你是怎么想起来的?凭你一个小小的议员,恐怕还想不到那么远吧?”

    段祺瑞虽然这话是对杨度说的,可是他的眼睛却总是有意无意的瞟向袁世凯,而袁世凯那,虽然明知道他如此,可是依旧不动声色的坐在那,而且也毫不回避的他的目光,看起来就好像他对于这件事毫不知情一样。

    其实这个时候我是非常想要表明自己的想法以及态度的,可是没办法,这样的会议,即便是我受邀参加,可是我却没有说话的份,一丝一毫都没有。杨度这一次并没有对段祺瑞解释什么。

    而只是笑了笑,而后反之对雷振春开口,道:“雷将军,不知道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如何啊?”虽然杨度没有理会段祺瑞这是非常错误的,但是可当段祺瑞听到了他下面的问话的时候,不由得一怔,而后随即挑了挑嘴角,不再说话了。

    而雷振春被杨度这么一问,却是一愣,而后四下看了看,半晌,这才算是“缓过神来”,憨笑着对杨度道:“晳子兄,这件事我还真不懂,什么国体什么东西的,我不知道啊,你也知道我是一个粗人,这些事我就听大总统还有段总长的。”

    “呵呵。”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段祺瑞,在听到了雷振春的回答之后,都不由得冷笑了起来,其实雷振春这一招非常高明,假如我的猜测不错的话,那么这个筹安会其实就是袁世凯授意组成的。

    那么也就表示之前杨度说的话,其实就是代袁世凯说出来的,那么也就等于死袁世凯一直在和在场的众人对话,而显然的,杨度之所以会选择询问雷振春,其实也是早就安排好的,因为雷振春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能量。

    可是至少他心狠手辣,而且他和段祺瑞的关系比较复杂,也说不清楚他到底是完全的忠于袁世凯,还是和段祺瑞之间还有一些联系或者是他同时“忠诚”于两人之间。这样的人是无法信任的。

    所以杨度才会在当众如此的询问他,要的其实就是他的一句话,无论是雷振春支持或是不支持,其实这都无关紧要,段祺瑞的态度虽然没有说明,但是基本航已经可以确定了。那么雷振春假如要是是不支持的话,那么就等于他承认了自己是站在段祺瑞一边的,最差他也是同时“忠诚”与两人的,那么也就表示他雷振春这个中立派,是毫无用处的。

    反而同理。其实这是非常狠的一招,因为无论是袁世凯亦或是段祺瑞都不是他雷振春能够得罪的起的,支持其中一个,那么他必然就会成为另一个的眼中钉,除掉他或是不除掉他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解除他的一切职务的话,那么他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恰恰这两个人还都是能够与轻易办到的,雷振春的处境,已然不太妙了,但是,虽然杨度之询问了雷振春一个人,但是也是杀鸡儆猴的办法,虽然没有在继续说下去,可是在场的人必然在心里也都有了一个揣度。

    轻重利弊恐怕已然清楚了。

    场上随着袁世凯与段祺瑞的冷笑,而安静了下来,一时间有了一丝尴尬,这是一场足以对碰出火花的斗争,段祺瑞也好,袁世凯也罢,他们两个人的不同阵营就决定了中立派是无法立足的。这是逼迫,而且是毫无预兆无法更改周旋的逼迫。

    此时此刻,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故意而为吧,袁世凯的目光与段祺瑞的目光竟然同时聚集在了我的身上,显然的,他们是想用我来押宝。这是一场赌局吗?或许是或许不是,但是这与我都无关。

    我是一个赌注亦或是我就是一个试水的小船,亦或者我就是他们打算用来警告他人的靶子,但是无论如何,其实这都不重要了,虽然中立派固然无法立足,可是我,当我搞清楚了这其中的缘由之后。

    我便根本没有打算做一个中立派,在杨度询问雷振春的时候,我就已然下定了决心;我与陈敏麟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安排好的每一个环节,或许曾经以为根本不需要使用的方式,由此开始,必将全部运转启动。

    我不是一个甘于如此的人,更何况,此时的境况有悖我的信念与信仰!

第101章:路与逃() 
我不知道我听阿里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或许这是真实存在的,当然了,这或许也就是袁世凯用来安抚众人以及展示稳定时局的手段吧。

    一份全天下只有那么一期的报纸,让袁世凯再一次的嗔怒于自己的孩子,据说袁克定因此被袁世凯打的血肉模糊。具体的事情还不清楚,传出来的消息到底可不可信我不清楚,但是我有一种直觉。

    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同样的,为此我也特意的找过袁克文,侧面的向他提及过此事,不过袁克文这个人的口风非常紧,但是好在他并不难对付,一个不涉及“政、治”的人,即便是遇到了我这样的家伙,也未必就能够很好的应对。

    我的猜测被证实了,袁克定确实做了一件自取其辱事,同时这也从侧面表示了袁世凯其实此时的情况下他未必就是一心一意的想要成为帝王的,或许他还在犹豫亦或者这是一场还无法定论的战略谋划。

    但是另外发生的一件事,倒是让我真的做下了立即行动的决心。我要逃出去,我要回到云南去,我要去做我一直想要做却没有机会以及时机去做的事。

    就在前几天,我听说冯国璋来到了北、京,而且他竟然是披星戴月的连夜乘坐专列中途没有停靠补给过,直接就来到了北、京车站。不用想也知道他肯定是来见袁世凯的,但是他到底是如何打算的还不得而知。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吗,虽然这也算不得坏事,但是却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据说冯国璋来到北、京之后,什么安排都没有做且没有提前打招呼的情况下,径直就去了袁世凯的大总统府。这里要说一句,因为二十一条的问题,冯国璋那段时间确实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

    但是自从二十一条的问题尘埃落定之后,他便没有停留的,直接回了南京,继续称霸金陵的同时,也是为了威慑那些南方党派。言归正传,据说冯国璋见到袁世凯的时候,是在一个深夜,袁世凯刚刚从一场什么会议上回来。

    冯国璋见到袁世凯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对话的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是能够肯定有这样的几句对话。

    其一,对于前几日杨度等人联名通电全国的筹安会的问题,冯国璋对袁世凯发问道:“大总统,我想问一问,杨度他们搞的那个什么筹安会,是得到您的允许的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具体的是做一些什么工作那?还有就是这是不是隶属在内阁或者是整个政、府系统体制之内的那?”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都不要说是袁世凯了,就是普通人恐怕都会觉得有些不耐烦,但是没有拌饭,提出这样一串问题的人,是冯国璋,是他大总统的基础,是他袁世凯的弟兄,是北洋的忠诚、重臣。

    所以虽然袁世凯也有一些不情愿,但还是不动声色的一一回答他,说:“华甫啊,这个筹安会吗,我知道,但是他们这个联名通电啊,是搞得有些过分了,只是一个调研部门罢了,弄得好像是什么政、治综合体一样。哎,明天我就告诉他们,让他们公开的把这个联名通电的问题,解释解释。把你都给惊动了,看来他们确实做得太过分了一点。”

    “至于你说这个筹安会隶属在那个系统啊,要我看,他们就算是一个民间组织罢了,当然了这与一般的民间组织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这个筹安六君子啊,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人,姑且算是政、府体制内的吧,也没有职权,算给他们一个休养的地方吧。”

    据说,袁世凯说话的时候,面色是带着一丝无奈的,也不知道他是对于这个筹安会而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