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554章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54章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邦华话音一落,整座大堂之上一片肃然。

    文官在座者,如三边总督袁崇焕、延绥巡抚孙传庭、甘肃巡抚梅之焕以及定虏镇监军御史史躬盛,宁夏镇监军御史瞿式耜,甘肃镇监军御史刘之伦,都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人如今就在西北边地,都已经知道了木速蛮问题的严重性。

    入了华夏版图三百年,都能将一个外来的种族同化,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种族早晚会成为华夏民族的祸患。

    久而久之,洮岷之地,河西之地,乃至河西之地的尽头漠西之地,都将不再是华夏民族的家园。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如今在座的这些熟读进士出身的文官们,这些以儒家圣门子弟自居的文官们,没有一个人认为袁崇焕的莽撞有罪。

    相反,不仅继续一致地支持袁崇焕的强硬政策,而且不少人因为看到了陕北流贼与洮岷木速蛮之间的异同,而生出了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然后一举全部歼灭的念头。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西北大乱数月以来,袁崇焕除了整军备战,将三边总督辖内如今还能约束的官军调集到北部沿边一带,一边占领战略要地策应河套之战,一边聚拢兵力形成局部优势之外,就是坐山观虎斗,以待有利之机。

    而此时,武将在座者,如靖远伯赵率教、安远伯曹文诏、武安伯王廷臣,延绥镇总兵贺时雨、宁夏镇总兵贺虎臣,以及定虏镇得代总兵周遇吉,人人皆知接下来大战在即,瞬间精神百倍振奋。

    赵率教甘肃军户出身,他在外为官数十年,父母已亡,妻子儿女也跟随安置在他当总兵的山海关。

    其故乡甘肃靖远,也即此时的陕西行都司靖虏卫,目前仍掌握在官军手中。

    当然此时此地所谓的官军,不过是自发武装起来的本地汉人卫所军户而已。

    成建制的甘肃镇官军营兵,本就沿着长城一线据守在阻击北虏进犯的沿边各口各堡之中,等到洮岷兵变形成的连锁反应发生之后,这些备边备虏的官军一时来不及回援,大量边内城池丧失。

    几个月过去了,到了现在,陕西行都司甘肃镇辖地之内,除了兰州卫城、西宁卫城等少数几个拥有坚城防御的重镇之外,几乎全部落入叛乱的世袭木速蛮土官之手。

    这些星星点点的孤城,就像是大海之中的礁石一样,一次次经受着木速蛮海浪一般的冲击,却始终屹立不倒。

    几个月下来,木速蛮在高压统治之下突然叛乱所产生的力量,在战乱之中逐渐被消耗大半。

    洮岷之地以及河西走廊之中的诸多地区,原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乱成了一锅粥的局面,也逐渐泾渭分明了起来。

    就像是一池浑水经过了几个月的沉淀,将木速蛮与汉人以及其他民族分割了开来。

第七八九章 局面形成() 
洮岷河西地区原本汉人占有优势、汉军势力较强的城池,比如兰州卫城、西宁卫城,在接到了三边总督府的命令,镇压了本地木速蛮叛乱之后,接纳了大量四方逃亡而来的汉民,保全了这些汉民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的城池。

    而在其他官军力量较弱,而主要以木速蛮土官驻守的城池,则是另一副局面。

    大量的汉民百姓、官商士绅,要么被杀,要么仓皇逃往边地躲避。

    其他世居此地的羌人、藏人和内附的蒙古人,则有的跟着汉人逃往长城一线边地,更多的则收拾浮财逃往青海,或者逃往地广人稀的藏区。

    当然也有不少洮岷之地的汉人百姓,无奈之中逃往平凉依附流贼保命。

    这些流贼马贼虽然也很残暴,但至少其中有不少人还以汉人自居,不会因为这些逃亡而来请求收留的百姓,仅仅是汉人的身份,就将他们拒之门外,或者斩尽杀绝。

    包括一贯残暴狠毒、从来不拿人命当回事的西营八大王张献忠,还有一贯奸诈如狐的曹操罗汝才,也借着这个收纳汉民逃亡百姓的良机,飞快地发展壮大了起来。

    数月之间,两个人各自拥众过十万,迅速成为闯王高迎祥麾下两支不容小觑的“义军”力量。

    同样快速发展壮大起来的,还有一直打着回回营旗号的老回回马守应,再一次在自己的麾下聚拢大批白帽木速蛮部众,人数同样过十万,又有了与闯王高迎祥分庭抗礼的力量。

    唯独打着大白高国党项羌人后裔旗号的高迎祥,不大不小地吃了个亏。

    大白高国早已成为了历史,西北边地的百姓,谁还记得这个国家的存在?

    而且这个时候党项羌人已经基本上融入了华夏这个大家庭之中,没有了多少自己的特点,也没有了多少自认为是党项羌人的人口。

    闯王高迎祥打出这个旗号本来是个折中之举,他希望自己这么做能够兼容并包,不参与木速蛮与西北汉民之间的互斗,就可以收取木速蛮上层与汉民两边的人心,从而以平凉为起点,入主洮岷之地。

    但是几个月过去,他发现,他失策了。

    除了平凉和固原的木速蛮土官乱民迫于周边形势,投靠到了他的旗下之外,洮岷之地的木速蛮土官和乱民们,没有一个主动前来投奔他。

    与此同时,也因为他打出的旗号不明确,而同时又收纳木速蛮乱民投靠,所以被木速蛮乱民到处追杀的汉民百姓,也不敢径直投靠他。

    这个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情况,反而便宜了从来不得人心的张献忠和罗汝才。

    这个结果,让一开始抱有厚望的闯营大将,比如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李自成等人大失所望。

    不过,西北乱局之下,高迎祥及其麾下各营的实力也是水涨船高,只是与马守应、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拉开,而且还迅速缩小。

    这个情况,让一直蛰伏在高迎祥的羽翼之下,但却又野心不断膨胀的李自成暗自着急,一再建议高迎祥改变态度和立场,以收西北汉民之心。

    高迎祥麾下的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等头领,在这个形势之下,也都纷纷暗地里劝他改弦易辙,占到汉人这边来。

    这让高迎祥忧虑不已。

    因为到了这个木速蛮与汉民之间已经泾渭分明的时刻,再想通过选边站以收汉人之心,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对本地木速蛮开战这一条路了。

    然而这条路又岂是轻易能走的吗?

    固原、平凉等地流贼盘踞的地区情况,自然也瞒不过袁崇焕和李邦华的眼睛。

    王嘉胤的妻弟张立位杀了王嘉胤之后投降官军,不久就改头换面,以张秉忠之名,入了锦衣卫西镇抚司任职锦衣卫千户。

    而他所担负的任务,正是向西北的流贼队伍之中不断地掺沙子安插锦衣卫的人员。

    之前,高迎祥等贼头带着流贼躲在晋北的群山之中,锦衣卫西镇抚司的人马找不到渗透的机会,如今他们再次回归到了陕西,而且还接着西北大乱的局势,大批量的招兵买马。

    在这个情况下,究竟有多少锦衣卫的探子进了流贼的队伍,恐怕也只有张立位或者说张秉忠自己心里能够记得清楚了。

    其实,对于袁崇焕也好,以及收复的河套之地不久,就赶紧率军南下来到花马池坐镇增援的李邦华也好,他们一直在等待的,就是眼前的这个局面。

    且不说之前河套之地尚未平定,高迎祥的一窝子流贼还盘踞在晋北群山深处,就单说木速蛮与甘肃等地汉民之间的争斗处在一片混乱之中,尚未分清楚敌友界限的时候,周边的大批官军出手,很可能会让西北的局势向着难以预料的方向发展。

    而此时,甘肃镇、宁夏镇和定虏镇的主力官军云集宁夏等地,宁夏镇辖内宁夏前后左右中五卫地区的木速蛮,要么老老实实地继续臣服,老老实实地种地,或者放羊,要么仓皇失措地南下逃亡洮岷地区。

    有了这六万多西北官军坐镇,原本如同火山口的宁夏之地,顿时平静了下来。

    如今宁夏、花马池方向,拥有西北官军六万。

    延安、子午岭方向,拥有武安伯王廷臣三千营精锐骑兵七千、延绥镇精锐骑兵六千、马懋才延绥监军标营三千。

    陕西凤翔府(后世陕西宝鸡)等地,拥有陕西巡抚洪承畴、总兵官王承恩等人率领精锐官军一万两千人,其中骑兵四千,步兵八千。

    再往南一点,前临洮镇总兵官董志义、监军御史韩一良,已经奉命率领八千多名前临洮镇的汉军,从汉中前出到了陇南。

    除了这几支负责围堵的军队之外,近卫军第一镇都统制使新晋武定伯马世龙,自从击退建虏之后,就率领着近卫军的第二镇一万五千多人,一直坐镇驻守在朔州城中。

    他在那里干什么?

    当然是策应西北的战事了,河套之地没有收复之前,他奉命在那里随时准备从偏头关出击河套。

    河套之地收复之后,他又要在那里坐镇稳定后路,毕竟大同地区的卫所改制也好,流民移送塞北安置也好,以及各地军屯民屯的建立也好,包括鄂尔多斯诸部蒙古人的遣送也好,都有需要一支强军坐镇。

    与此同时,他也在等待崇祯皇帝让他率军进击西北的命令。

    可以说,几个月下来,在袁崇焕的连番调动布置之下,洮岷兵变之后形成的西北乱局,依然处在了大明西北官军密不透风的包围之中。

    当然,这个包围,严格贯彻了崇祯皇帝此前的旨意,只封锁了东、南、北三面,至于广阔的西部,他们爱去不去。

    袁崇焕等人坐山观虎斗所等待的这个局面,也正是崇祯皇帝所一直等待的局面。

    当得这个局面形成之后,大量军队云集西北地区,当然不能无所事事地空耗粮饷。

    这个道理崇祯皇帝知道,而三月十八日下午云集在三边总督府议事大堂之中的高官显贵文官武将们自然也是人人知道。

第七九零章 稍安勿躁() 
李邦华的那一番斩钉截铁的话说完,大堂之中一片肃静,人人都等着他继续部署分配任务。

    这个时候,三边总督袁崇焕突然站起来,冲着李邦华抱拳稍稍施了一礼说道:

    “李阁老所言甚是!木速蛮绝非吾种,乃当年蒙鞑从西域带入中原之色目人后裔!其祖先于我中国本就罪孽深重,如今来我华夏且三百年,犹自自成一体,其不言吾言,不服吾服,不食吾食,不学吾学,不从吾俗!久之必为华夏之患!

    “我袁崇焕,行事或有急躁操切之失,但是袁某之心天地可鉴!且我圣门子弟,自从束发读书以来,即以护持华夏礼乐衣冠为己任!岂能对木速蛮盘踞我地而不从我俗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说到这里,袁崇焕突然站直了身体,转过身,对他身后在座的诸将大声问道:

    “诸位抗击建虏,于我华夏有功,各个得封世爵,自是理所当然!今日袁某询问各位,华夏者何也?!”

    袁崇焕不等其他人有任何回应,便又接着说道:“古圣先贤有言,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又有服章之美,故称华!此言何解?!”

    说完了这话,袁崇焕突然厉声说道:“从来行吾华夏之礼者,可为华夏,不行吾华夏之礼者,即为夷狄!洮岷之地,周人旧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