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446章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446章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三二章 天命在朕() 
就在皇帝的冷眼旁观和大殿之中的一片沉寂里,突然从文官的行列中又走出一个人来。

    只见此人上前数步,绕开跪着的一群官员,在贾继春的一旁郑重其事地跪下,说道:“臣兵科左都给事中许虞卿有本启奏!”

    许虞卿说完了这话,也不看皇帝,不看众人,直接说道:“陛下亲征之议,究其实,不过再次移驾居庸关而已。臣不知有何不可?!

    “居庸关距离京师不过百余里,有雄关环绕、雄师驻守,若论固若金汤,比之京师犹有过之!朝议虑其危险,真是妄人之见!”

    许虞卿本是东林党人,此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管其他的朝臣惊诧,就连崇祯皇帝都有点疑惑了。

    崇祯皇帝在文官行列的队尾找到了牛聚明,远远地看着他,未见任何异常的表现。

    牛聚明目前不过是兵部职方司的郎中,照例没有资格参加如今的建极殿朝会,但是除了职方司郎中的本职,他却另外有一个名头,那就是军机处的参议。

    如此一来,也就有了参加建极殿朝会的资格。

    崇祯皇帝不知道这个许虞卿是不是牛聚明私下做通了工作,只是此刻许虞卿的立场虽然出乎意料,却是站在自己一方,于是也就耐心听他继续说下去。

    只听许虞卿接着说道:“前宋真宗年间,辽主亲率大军破关南下,兵临澶州,开封城内一夕数惊,朝议皆谓澶州坚城不可恃,皆倡言迁都避敌,唯有寇忠愍公力排众议,力主真宗亲赴澶州坐镇,以示与敌死战之决心!

    “寇公说,坚城固不可恃,然可恃者惟在人心!其后果然如此,宋真宗亲赴澶州,军心大定,一时之间澶州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后方人人皆曰抗战抗战,无人再言南迁南迁,而辽主由此亦见中原之有人也,亦知中原人心巩固,其势绝难征服也!

    “臣观今日之情景,与当时何其相似也!臣以为,陛下若亲征,大同宣府二镇惊慌失措之军心必然为之大定,而雁门、居庸以及京师之将士,必为陛下效死命!臣请陛下早下亲征之决心!”

    “好!说得好!可恃者惟在人心!人心一失,军心离散,则大局不可测矣!”

    听完许虞卿的话,崇祯皇帝当即手拍御座,大声叫好。

    这下子,不惟之前被皇帝召见谈过话的人明白了皇帝的心意,就是其他不置可否的人,也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新任的军机处参议陈士奇,这时也走了出来,整理了一番衣冠,在贾继春、许虞卿的旁边跪下,说道:

    “陛下若能亲至居庸关上,中外即皆知陛下矢志抗敌之决心,天下咸知所趋赴,而大同宣府二镇之将士,亦必将死战而不退也!如此,我大明则可立于不败之地也!臣请陛下,早赴居庸,以示举国抗敌,绝不屈服之意!”

    陈士奇说完这话,张惟贤身后的五军都督府几位新晋勋贵,如宁远伯李尊祖、新建伯王先通等人,也都纷纷出列,撩袍跪地,一个接着一个朗声说道:

    “臣愿追随陛下,伴驾居庸关,与建州丑虏决一死战!”

    “臣家之子弟素习武艺,陛下若亲征,臣愿荐之御前,为陛下牵马坠镫、披坚执锐,护卫陛下周全!”

    看见这几个自己提拔起来的五军都督府里有职有权的勋贵站出来表态支持自己亲征,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心里多少有了一丝安慰。

    这几个人在明亡前夕能够为煤山自缢的崇祯皇帝殉节,果然还是有着几分血气,没有完全腐朽沉沦。

    这几个人说完了话,殿中已经是跪下了一片大臣,崇祯皇帝见大臣之中已经态度鲜明地分成了两拨,主张皇帝亲征的虽然不多,可以说屈指可数,但毕竟提出了亲征之议,于是说道:

    “朕意已决。建虏之主,上自老奴奴儿哈赤,下迄如今之奴酋黄台吉,但有征伐之事,一律持戈亲往,不惧弓马刀枪。其人虽则丑虏,思来亦常令朕羞愧!”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还待再说,大理寺卿刘宗周突然出列上前,躬身说道:

    “陛下此言差矣!建虏奴酋茹毛饮血生于山林,野人也!陛下大明天子,天潢贵胄,岂可自降身份,自比于奴酋乎!

    “至于亲征之议,决然断不可行,陛下天子之尊,离京出外,咫尺即是天涯,英宗皇帝之教训,不可不慎啊!臣陛下三思!”

    刘宗周说完了这话,又有一批官员上前,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臣请陛下三思啊!”

    对刘宗周话里话外的意思,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很清楚,知道他是担心皇帝离开了京城,前方亲征御敌的事务且不说办成怎么样,京师后方万一出了事情,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不过这一点,他当然不会不考虑,也不会不预作安排,更不会因为顾虑这些事情就因噎废食,从此之后一辈子不离开皇宫,不离开京师了。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说道:“朕之御驾亲征,不过是移驾居庸关而已!卿等多虑了!”

    说完了这个话,崇祯皇帝看着一直以儒学宗师自居的刘宗周,淡淡说道:

    “若是天命在大明,天命系于朕,此行必定大败建虏,而朕亦安然无恙!

    “然则若是天命已不在大明,已不再系于朕之一身,即便朕寸步不离此金殿御座,于国于民又有何益?!”

    崇祯皇帝见刘宗周还要再说什么,当即抬手下压,制止他再发言,自己接着说道:

    “朕非颟顸迂腐之君,虽坚信天命在明,天命在朕,也知道事在人为的道理。

    “卿等不是两年前之卿等,而朕亦非两年前之少年,我大明更非两年前之大明!

    “天启七年朕初即位,若是彼时建虏奴酋亲率大军破边而入,朕也只能听之任之,自不会采纳亲征之议!

    “然而此时,却非彼时也!李邦华率大军驻太原,孙承宗领雄师屯塞北,而居庸关内又有焕然一新之三大营,朕之身侧,更有新编近卫军二镇之虎贲!试问天下何处,朕去它不得!?”

    这番话说出来,刘宗周瞪大了眼睛,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没有再说什么。

    而崇祯皇帝也没有在给其他人机会,而是径直说道:“御驾亲征之事,朕意已决,卿等多说无益,还是尽快查漏补缺议定御敌之策略要紧!”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直接对着李国鐠说道:“内阁与军机处商议的几条举措,首辅可以说说了!”

    殿中人一听皇帝这话,知道皇帝与内阁、军机处甚至是五军都督府都已经有了默契,也都心下恍然,怪不得李国鐠、徐光启、张惟贤以及在场的尚书侍郎们谁也不说话。

    李国鐠等人之前与皇帝商定的御敌之策,当然是以皇帝亲赴居庸关为前提的,这个问题不解决,这套整个的御敌之策就没法说。

    此时,皇帝三下两下地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李国鐠将内阁和军机处的建议一一说出,而殿中众臣也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户部的说钱粮,吏部的说人事,兵部的说军纪军令,礼部的说仪仗出行,工部的是装备辎重,而都督府的则说兵马调动。

    到了中午时分,建极殿的特别朝会终于结束。

    除了皇帝御驾亲征之外,议定了这样一揽子应对之策:

    内阁首辅李国鐠、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内臣王承恩等人辅佐皇后周氏,留守京师;

    内阁辅臣徐光启,户部尚书毕自严毕自严、工部尚书毕懋康、直隶总督南居益,以及兵部和军机处相关人等,伴驾前往居庸关。

    兵力安排上,除了传令东江、登莱军队大举精工建虏腹地之外,鹿善继辽东镇军队牵制大凌河敌军,孙承宗率领蓟镇、热河堡军队继续开向多伦诺尔,李邦华率领在山西的军队移镇雁门关,死守宁武关。

    同时,传令京师三大营之神机营、三千营一起赶往居庸关一线。

    而身在涿州之近卫军第二镇,由新编第二镇都统制总兵王辅、监军御史方孔炤率领,就近移师涿州之西的紫荆关。

    身在通州之近卫军第二镇,则与皇帝身边的天策卫一起于近日伴驾前往居庸关。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还借着这个机会,将北直隶辖内之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隶属河南之彰德府,以及此时隶属山东巡抚的东昌府、黄河以北、运河以西之兖州府部分地区,全部州府卫所军队,一律划归卢象升麾下。

    并且在北直隶总督之下,增设巡抚河北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由卢象升担任。

    新设河北巡抚归直隶总督节制,严守太行一线其他险关要隘,确保建虏不会从居庸关、紫荆关之外的其他内长城关口闯入北直隶之地。

    建极殿的议事结束之后,锦衣卫缇骑四出,数日之内整个北直隶京畿之地开始全面动员了起来。

第六三三章 一意孤行() 
崇祯皇帝决意亲征的消息,自从在建极殿朝会上乾纲独断地定了下来之后,就立刻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皇宫内外,京师上下。

    京师的舆论也是赫然分为鲜明的两类。

    京师的老百姓们,京营的官兵们,都是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因为上一次京师百姓目睹大明皇帝亲征的盛况,还是一百多年以前正德皇帝在位的时候。

    正德皇帝一生之中两次亲征塞北,对手都是传说中的鞑靼小王子伯彦猛可,也就是后来统一蒙古的达延汗,如今林丹汗的爷爷的爷爷。

    第一次是正德十二年,也就是公元一五一七年,伯彦猛可率军五万猛攻大同,正德皇帝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很快就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完全不顾内阁和满朝大臣的反对,亲自率军往西出了居庸关。

    而最难得的是,正德皇帝的这一次亲征居然打了个胜仗。

    率军猛攻大同的伯彦猛可,根本不知道正德皇帝的虚实,只是听说大明朝的皇帝亲自率领大军来了,就撤军离开了大同,然后在正德皇帝的军队追击之下,一路逃出关外,逃往北方而去。

    而正德皇帝的军队在追击之中也多多少少取得了一些斩获。

    当然,最大的战果,就是吓走了鞑靼小王子伯彦猛可,解了大同之围。

    在这次前后历时四个月之久的亲征胜利结束,正德皇帝率军回京的时候,内阁大臣和满朝官员都跟皇帝赌气,居然没有一个人出城迎接,完全就当没有这回事一样。

    不过尽管如此,正德皇帝却毫不在意。

    特别是这一次亲征获胜之后,正德皇帝好像是尝到了甜头,在正德十三年秋天的时候,再次以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率军亲征塞北。

    这一次甚至出了外长城,跑的更远。

    而且时间也比第一次更长,正德十三年入秋的时候离京,正德十四年初夏的时候方回,前后长达九个多月的时间。

    不过,这一次正德皇帝御驾亲征,鞑靼小王子闻风而遁,始终避免与明军正面接触。

    正德皇帝率领明军在塞北大漠上寻找了半年之久,也没有找到伯彦猛可的踪影,只好无功而返了。

    就是在这次班师回来的路上,正德皇帝为自己的英雄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