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来算去,还是上从京师直接南下顺德府,然后汇合了卢象升的天雄营之后,走滏口陉最为合适。
就这样,军机大臣李邦华领着麾下队伍,二月中旬离京,一路上晓行夜宿,先后经过了保定、真定两府之地,半个月里行进了八百多里,终于在三月初一的午时,在顺德府以北三十里,遇上了早就得到消息前来迎接的卢象升。
然后在三府兵备卢象升和顺德知府王志道的前导下,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进入顺德府城内安顿休息。
明代的顺德府,就是后世的邢台地区,滏口陉所在的涉县,在后世的时候,就是归属邢台。
但是此时的涉县,却不属于北直隶,而是属于河南的彰德府。
处在太行山东麓的涉县,与山西黎城隔山而设,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时而属于河北,时而属于河南。
在涉县的群山之中有一条时断时流的滏阳河,正是这条小小的滏阳河,在高耸入云的太行山中,凿开了这么一条东西交通的战略通道,滏口陉正是因此而来。
滏口陉的两头都有关城,在涉县这头的叫作滏口关,而在山西黎城一侧的则叫作东阳关。
李邦华一行在顺德府休整了三日之后,与卢象升的天雄营一起,收拾辎重,重新上路,中途经过武安县又休整了一日,最后在三月初十,终于来到了涉县的滏口关前。
此时的滏口关早已没有了它之前在历史上有过的辉煌,看起来与其他破落关城一样,除了涉县设在此地收取过关税银的巡检司乡丁之外,没有正式的官军驻守。
历史上,进入山西的流贼最终在山西生存不下去之后,正是从南太行类似滏口关这种因为承平日久而弃守的关口之中,流窜进入中原大地的。
看了滏口关的这个情形,李邦华与卢象升略作商议,就让卢象升的弟弟之一卢象晋,当即快马返回距此不远的大名府,率领两千天雄营预备兵到此驻守。
卢象升的天雄营虽然满编是五千人,但是当初募集了上万人,除了选编五千正兵之外,还有五千的预备兵。
而且这些预备兵,还大量地装备了京师神机营淘汰下来的那种神枪火器。
这种所谓的神枪,其实是热兵器与冷兵器的结合体,因为神枪的枪管在装填了火药之后,放进去的不是弹丸,而是长箭。
实际上,它是利用了火药的力量,发射弓箭。
看起来虽然有点奇葩,但却是冷兵器向热兵器过度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射程和威力并不比一般弓箭手射出的弓箭弱。
李邦华、卢象升在涉县的滏口关一直等到两天之后卢象晋带着两千天雄营的预备兵抵达滏口关才放心进关,向着太行山的另一面艰难行去。
李邦华给卢象晋留下了部分粮饷辎重的同时,也给他和涉县县令留下一道命令,让卢象晋带着两千天雄营的预备兵,征集涉县民壮,整修滏口关的关墙和关城。
就这样,又在滏口关耽误了两天之后,以内阁阁臣和军机大臣身份入晋督师的李邦华,终于在三月十四日的傍晚时分,通过了滏口陉,抵达了滏口陉在山西黎城出口处的东阳关简陋的关城之内。
第三四二章 剿匪用度()
到了崇祯二年三月的这个时候,军机大臣李邦华为剿匪事务入晋督师的旨意,早就已经传到了山西境内。
而李邦华在进入滏口陉之前,也已经让麾下将领李卑派出前哨,前去东阳关报讯了,是以当他和卢象升带着大军,艰辛跋涉了两天,终于走出滏口陉,一行人来到东阳关的时候,山西兵备副使袁继咸和潞安府知府郭景松,以及受沈王朱埕尧委派前来迎候的沈王府老太监阎思印等人,早就在东阳关候着了。
当然了,此时此刻的沈王朱埕尧,还不知道军机大臣李邦华这次入晋督师,给他和沈王府带来了皇帝交办的任务,若是他知道,估计他就不会这么轻轻松松地派个太监前来了。
不过李邦华也犯不着跟一个太监多说什么废话。
当下,李邦华领着卢象升,与前来迎接的山西官员见了面,互相寒暄见礼完毕,让袁继咸等人前头领路,然后带着麾下的八千军队,三千民夫,押解着大量军需粮饷辎重等物资,进了东阳关。
东阳关的面貌,却是要比对面的滏口关好上了不少,虽然兵力依然单薄,但至少有成建制的山西乡兵守卫。
加上袁继咸这个新任的山西兵备副使还算称职,自去年转任之后,始终秉承着朝廷屯垦练兵的旨意,在原本兵力薄弱的潞安府募集了两千青壮乡兵,一边训练,一边修缮城池关口。
又因为三个月前陕北流贼大举入晋,山西沿黄一带州县很快就被攻占,各种让人不安的消息纷至沓来,也让这些尚未经受过兵灾的州府,感到由衷的担忧害怕,沈王朱埕尧也让人找了潞安知府郭景松,以及山西兵备副使袁继咸询问情况,商量对策。
所以潞安府这一边的整体情况,要比太行山对面的彰德府好上一些,至少之前松弛懈怠的情况大为改变,开始对流贼东窜有了提防和戒备。
就是在李邦华率领着麾下的嫡系矿营,以及卢象升的天雄营,抵达山西黎城的当天晚上,袁继咸和郭景松向他报告了目前山西流贼主力离开永宁州城,裹挟百姓进山备战的情形。
汇报完毕,袁继咸不无忧虑地说道:“阁老有所不知,山西去年以来又是大旱,半数农田欠收以至于绝收,官府收取税银钱粮异常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激起民变。一旦如此,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下官身为山西兵备副使,对本省巡抚张大人的决策也是赞同的,若是不暂时停下沿黄一线的堡垒工事修筑,哪里来的钱粮赈济灾民百姓。
“而若是置山西灾民于不顾,即便陕北流贼不窜入山西,那么山西也一样要陷入大乱了。
“是以,下官不得不跟阁老多说一句,山西藩库府库的钱粮情况十分艰难,阁老入晋督师剿匪的钱粮用度,恐怕要早做打算。”
袁继咸乃是天启年间进士出身,崇祯元年三月,由礼部员外郎升任山西提学副使,陕北大乱之后,因为皇帝钦命,转任山西兵备副使。
因为他也是江西人,所以早在京师之时,就多次拜见过李邦华这个如今江西官员里面官职最高的大人物。
这么算起来的话,袁继咸也算是李邦华在山西官场上的自己人了,所以说起话来,就没了那么多的顾忌。
李邦华听完了袁继咸的说法,点了点头,面无表情,他知道袁继咸说的有道理。
自古以来,但凡领兵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朝廷的旨意已经传到了陕西、延绥、山西、河南,眼看着数路大军四万人,即将云集山西太原、潞安等地,到了那个时候,若是没有充足的粮饷,特别是没有足够的粮草,那这个仗可就不好打了。
山西的情形不好,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个样子。
看来,皇上让自己留着做后手,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动用的办法,这下子得提前使出来了啊!
李邦华思考着这些问题,良久之后,方才说道:“临侯说的没错。陛下遣我等前来,本为剿灭流贼,若为了剿贼的钱粮问题而致使官逼民反,酿出更大的祸乱,那岂不是舍本逐末,与陛下的初衷背道而驰?不过这个问题,本官临行之前,陛下已经预先有所筹谋了。”
袁继咸,字季通,号临侯。作为内阁阁老和军机大臣,李邦华这么称呼他,自然显得十分亲切。
潞安知府郭景松一开始看见袁继咸上来就这么直接地跟朝廷钦命的督师大人倒苦水讲困难,心里还有点忐忑,担心这个督师大人借此立威,给他们这些山西官员一个下马威看看。
不过现在看来,督师大人与袁兵备的关系颇为密切,当下也是暗地里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郭景松与袁继咸算得上是志趣相投了,两人对山西目前的灾情民情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山西如今的情形就像是一堆干柴,就差什么人往上扔把火了,一旦大军云集潞安府,到处索粮索饷,那么山西的情况恐怕很快就会陡转急下,彻底崩坏了。
袁继咸向阁老督师李邦华陈情之后,得知朝廷对于这个情况已有准备,当下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与潞安知府郭景松又陪着李邦华说了一阵子话,便告辞而去。
袁继咸此时以为李邦华说的是早有准备指的是朝廷已经备好了大批钱粮,只等着往这里转运了,直到不久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接下来的两天里,李邦华、卢象升等人在黎城附近的东阳关,休整了一天,之后又在关内留下了一个五百人的火枪营,与袁继咸派驻在这里的守备孔道兴一起,担负起了东阳关的守卫任务。
留在这里的火枪营,当然还是出自天雄营,而奉命率领着这个火枪营留守东阳关的正是卢象升的四弟卢象同。
而且由于听了山西兵备副使的说法,卢象升对于这次剿匪的前景突然有了一些担心,而他主动提出留下卢象同率领自己的中军火枪营留在这里,目的则是为了让滏口陉两头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关键时刻,可以派人迅速出关,去大名府购买粮草。
山西与北直隶虽然只是隔了个太行山,但是气候上的差别却已是十分明显,至少在陕西、山西连年大旱的时候,北直隶这边并没有那么严重。
虽然也干旱少雨,但却不是滴雨未下,而且因为此地河流不少,垦荒灌溉的难度并不大。
而这两年借助了朝廷在北直隶鼓励垦荒屯田的机会,卢象升在大名府,后来也在广平府和顺德府三地大规模募民垦荒,安置了大量晋冀豫流民的同时,粮食出产也颇为可观。
特别是去年夏秋两季,卢象升积极配合农事院,在黄河故道新垦区大力推广的番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先后取得了两次丰收。
而颇有先见之明的卢象升,为了鼓励更多移民继续耕种这些耐寒而高产的农作物,他也拿出来不少银子进行采购,免得这些东西丰收之后,价格便宜,来年种的人少了。
与此同时,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在他的极力主张下,收取的税赋也一概不要银子,改成了番薯、土豆、玉米等实物税。
所以,卢象升主政的三府府库一时之间迅速充盈起来,不过充盈的不是银子,而是番薯、土豆、玉米等粮食,三府府库真真正正地变成了粮仓。
事实上,也多亏了卢象升这么做,原本每年到了两三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这几个府县都要闹饥荒的,然而今年的这个时候,三府的府库里却有了这些粗粮可以往外出卖,既平抑了其他粮食的价格,同时也避免了饥荒的发生。
到了如今,还有富余可以用在剿匪上面,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些番薯、土豆等物,虽说都是粗粮,但是到了大军缺粮的时候,却也是能够大军填饱肚子,继续作战的好东西。
对卢象升的想法,李邦华当然是十分赞同,当即就让卢象升派人去滏口关传令,提前在滏口关储备粮草。
而且这一下子,李邦华也明白了卢象升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够走上高位并且受到皇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