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219章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219章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年轻一点的尚书并不是没有过,但多少都得过了四十吧,像周延儒这样三十多岁就当尚书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所以周延儒领旨之后,很快就收拾停当,举家南下,到南京上任去了,颇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思。

    南下官员集体陛辞之时,皇帝交代他的那些话,他也很清楚其中的意思,说到底,还是皇帝对东林党在江南士林势力过于庞大有多忌惮罢了。

    而他对自己任职南京礼部尚书的使命,也很清楚,那就是想办法瓦解东林党人对江南士林的控制,同时改变江南士林喜欢坐而论道、崇尚清议的文风士风。

    当时皇帝对他说:“魏晋士林崇尚清议玄谈而不务实,然后有五胡乱华之惨祸。唐宋末世先有党争起于朝堂,而后有亡国亡天下之结果。卿等到了南都,一边要支持开海,一边要收拾人心。

    “要总结一下魏晋、唐宋亡国亡天下之原因教训,扭转江南士林崇尚空谈清议之恶劣习气。

    “至于如何去做,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朕这里有几条原则,卿等务必遵之而行。一曰尚新,二曰崇实,三曰重史,四曰察外。

    “前面三条,不用朕多说了,卿等都是科举出身,熟读经史,满腹经纶,自然知道朕的意思。

    “朕今日单说这第四条,察外。而所谓察外,就是打开视野,睁眼看世界,不管是儒释道,不管是海内外,士林子弟都要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特别是海外泰西诸夷之寰宇地理、历史风俗,乃至百工之学,都要广泛搜罗编撰,在江南县学、府学以及南京国子监、翰林院中广,为倡导传播,务必使江南士林子弟开阔眼界、内外兼修,不再沉溺清议、固步自封。

    “江南士林,地近闽浙,开海之后,泰西诸夷往来必多,对于泰西之学的传入,不必害怕,作为南京礼部尚书,一定要悟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

    崇祯皇帝说的这些话,周延儒当然知道这其中的意思,要从根子上清除东林党,就不能再继续鼓励东林党的那一套学说了。

    东林党人最初的主张,在学术上是以程朱理学为儒学正统,坚持反对阳明心学,在政治上是鼓吹开放言路,惠商恤民,改革弊政,反对宦官干政。

    所以,总体上来说,万历末年的时候,最初的那一批东林党人比如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东林六君子,都是清正耿直的硬骨头真君子,并不像后来东林党的徒子徒孙们那么不堪,完全沦为了为了门户私利而大搞政治倾轧的党争工具。

    比如说东林书院被毁之前那副名闻天下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后来这些真君子都在与阉党的斗争中死掉了,剩下的要么是半吊子,要么就是软骨头,到了崇祯末年终于沦为了只问门户不问是非的伪君子。

    周延儒虽然对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不感冒,但对于东林党早期的那套学说还是认可的,比如东林党的学术主张中,就有一条,也是反对谈空谈玄,主张重视实际的。

    然而如今皇帝既然这样说了,他作为南京的礼部尚书,主管江南士林的学术风气、科举、教育等事务,既不能倡导袖手谈心性的程朱理学,也不能推崇更玄更虚的阳明心学,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在重视历史杂学和泰西诸夷之学上做文章了。

    是以,当他到了南京,上任了南京礼部尚书兼南京翰林院翰林学士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江阴南岐去请一个奇人,到南京国子监担任助教职务。

第三一四章 江阴奇才() 
这个奇人叫作徐弘祖,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在后世却比绝大多数的进士都更有名气,也更有价值,甚至被人称作千古奇人。

    徐弘祖是南直隶江阴人,而周延儒是南直隶宜兴人,这两个地方距离很近,后世都属于无锡,所以徐弘祖知道周延儒这个状元之才,而周延儒也知道这个名满乡里的杂学奇才。

    因此,徐弘祖见万历末年名满天下的状元公、新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亲自登门延请,也没有多作推辞,就跟着周延儒到南京国子监上任去了。

    这个徐弘祖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徐霞客。

    崇祯皇帝是在指点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等人制作地形沙盘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个明末地理学家的。

    周延儒陛辞之时,崇祯皇帝也向他提起了徐霞客的大名徐弘祖,一提之下,周延儒自然也知道这个人是谁,因此才有了到南京上任之后的江阴之行。

    而徐弘祖这类奇才的存在,也恰恰说明明末的江南地区风气开放,虽然发端于东林的那种崇尚清议的氛围十分浓厚,但却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派,即使不大规模引进西学,只要朝廷重视引导,也依然有着自行改变和改善的空间。

    徐霞客生在南直隶江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到他的父亲这一代科举失败,没有出仕,但是老徐家家里很富有,所以他的父亲也无心科举,喜欢四处游历名山大川。

    徐霞客跟着他的父亲徐有勉,走遍了南直隶的山山水水,直到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为止。

    然而,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无心科举,虽然迫于家族的压力,念书念了几年,但是一无所获,别说进士了,连个县学的童生都没考上。

    好在老徐家还算富裕,衣食无忧,而他的母亲也开明,见他实在是无心仕途,久而久之也就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了。

    所以,徐霞客在二十二岁那年,放下了手中的四书五经,正式开启了他游历天下江河、记录山川地理的旅程。

    而这一旅程,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直到他在崇祯十四年春病死,才算结束。

    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当其尚在后世之时,心中最佩服的,就是华夏民族历史上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了,其中玄奘法师算一个,游历西域到天竺,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记》。

    另一个就是徐霞客,走遍华夏名山大川,甚至大西南的很多偏远角落,留下了另外一本地理巨著《徐霞客游记》。

    华夏历史上敢于冒险的人不少,比如张骞、苏武,但是这些人在出使西域或者塞北大漠返回之后,却并没有详详细细地记录沿途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白白浪费了他们宝贵的经历。

    若说玄奘法师西行,主要目的不是地理大探险,而是求取佛经,写下沿途见闻不过是个副产品的话,那么与此完全相反的是,徐霞客的游历山川江河,则是完全自觉的地理大探险行为,这一点尤其珍贵。

    当周延儒慕名来到江阴南岐一带寻访徐弘祖的时候,徐弘祖也就是徐霞客刚于不久之前结束了他在山陕河南历时一年的游历,回到江阴的家中探望年迈的母亲。

    这个时候的徐霞客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他在大明各地的游历,前前后后也已经持续了整整二十年了。

    与此同时,他也在江阴的家里刚刚完成了其《游记》块头最大的前三卷。

    后世的《徐霞客游记》被人整理之后保留下来的一共十几卷,不同的版本有所不同,但字数最多的一个版本也只有六十多万字。

    而实际上,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游历期间断断续续编撰记录的游记,一共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共六十多卷。

    这一世,有了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关注,徐霞客接下来的旅途当然会顺畅上很多,而且其辛辛苦苦考察得来的地理记录,也不会因为他的病死而散落丢失。

    徐霞客无心科举,但却并不意味着他不想当官。

    老徐家最初也是官宦出身,并且世世代代都是江阴的大地主,据说田产最多的时候达到过四万亩,但是从明中期徐霞客高祖之后,上百年间,老徐家没有出过一个进士,多数子弟都是止步于举人。

    到了他父亲这一代,两个举人都考不上了,到了他这一代,居然两个秀才也考不上。

    虽然他志不在此,但多多少少心里有些遗憾。

    如今新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周延儒亲自到江阴南岐来请他出仕,他自然是欣然前往。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南京国子监里一边担任杂学助教,一边整理修订自己的游记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远在京师的当今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下了一道圣旨,让自己尽快启程北上,到京师兵部职方司担任司务。

    从品秩上来说,南京国子监的杂学助教是个九品芝麻官,而职方司的司务也只是一个刚入流的九品小官而已。

    但从地位上来说,南京国子监里的九品小官,可是与兵部职方司司务这个同样是九品的小官没法比了。

    孙元化这个人就是从兵部职方司的司务出身,可见这个司务的品秩虽低、官位虽小,但是它的地位却很重要。

    皇上要人的旨意一下,周延儒这边很快就遵旨放行了。

    毕竟如今徐弘祖在南京国子监任职的情况,还是他这个南京礼部尚书在给皇帝的奏章之中主动提起的。

    对他来说,这算是他上任南京礼部尚书之后的一个小小的政绩,也趁机向喜欢杂学的皇帝,表明他周延儒重视杂学的一个态度。

    不过让他这个新任南京礼部尚书没有想到的是,当今皇帝居然会如此重视这个徐弘祖,从南京国子监一步直接给安排到了兵部职方司去了。

    把徐弘祖安排到职方司去的主意,当然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本人的。

    徐弘祖的价值在于其进行地理探险的兴趣,更在于他对山川江河、地形地貌的详细考察和记录,这对崇祯皇帝如今安排给职方司的头等大事非常有用。

    自从将制作大明两京十三省地形沙盘的任务,交给了职方司之后,几个月过去了,牛聚明带着职方司的员外郎和主事们组织人手,分头跑遍了京畿之地的各个府县,先后对长城关塞、燕山山脉以及京畿之地的山川河流,进行了初步的测算。

    北直隶诸州府内外长城关口、山川城池道路等地形沙盘,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但是比起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以及几个镇守府来说,职方司的沙盘制作,目前不过完成了十几分之一罢了。

    对崇祯皇帝来说,制作整个大明的地形沙盘,他不缺乏银子,也不缺乏材料,甚至也并不缺乏懂得测算山高水长、城池大小、道路远近的人手,他缺乏的是一个已经实地勘察过大明大部分省份的地理学家。

    而这个人恰好在最需要的时候,带着他已经历时二十年的勘察记录出现了。

    所以,周延儒的奏章一送到京师,送到崇祯皇帝的案头,他就立刻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派人六百里加急传旨,将徐弘祖弄到兵部职方司来。

    若说当前这个时空中,有谁最明白徐弘祖这个人及其地理记录的价值,那么一定非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莫属了!

    此时的徐弘祖,也就是徐霞客,已经勘查完了大明版图内的整个北中国山川地理,当然也包括闽浙、湖广等地,接下来他会前往大西南,前往川滇黔等地,并在十年后于中缅边境的腾冲等地染上疟疾,然后被人运回江阴之后死去。

    历史上,徐弘祖的壮举,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