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212章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212章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京师朝堂之中当然也有很多东林党的同路人,或者东林党的同情者、支持者,但是这些人至少没有偏执到凡事都以党派立场来对待的程度。

    此时,坐在御座上听完了这几个人的说法,崇祯皇帝说道:“除了这三人,还有没有人有话要说?”

    皇帝话音刚落,就见一人出列,说道:“臣都察院佥都御史解学龙有本要奏!”

    说完这话,解学龙接着说道:“臣以为方才诸位同僚所言,皆因噎废食、以偏概全之论。朝廷开海通商,与朝鲜、日本,南洋番邦,乃至泰西诸夷互通有无,于国于民皆是利大于弊。

    “或许东南沿海诸地会有农田变为桑园之弊,但却决不至于本末倒置。商事自有商事之规律,丝绸茶叶价高,则百姓转向种桑种茶,而稻米粮食价高,则百姓自然转而躬耕田亩。

    “臣以为,东南诸省耕地少,而人口稠密,若不转而为商,不知有多少百姓无以为生。朝廷开海之策,乃是沿海商民福音。对于此事,陛下不必疑虑!”

    崇祯皇帝一看,这大明的朝堂上果真还是有明白人的,于是微笑着冲解学龙点了点头。

    解学龙随即躬身行礼,然后退了回去。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看见文臣之中又走出一人,这人正是皇帝亲自提拔的都察院副都御史贾继春。

    只听贾继春说道:“臣贾继春有本要奏!”

    崇祯皇帝知道这个贾继春是如今朝堂之上东林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不少朝臣多次上书弹劾他,都被皇帝一一拦下,所以自从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以来,一直自诩孤臣,甘当皇帝的传声筒和应声虫。

    崇祯皇帝此时见他出来,知道他不会反对自己,因此微笑说道:“贾爱卿奏来!”

    贾继春说道:“臣谏言之前,有一事想向陛下禀明!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皇帝这是正色说道:“贾爱卿乃是都察院副都御史,天下事未有不可言者。爱卿有话尽管说来!”

    这时,贾继春躬身行礼,然后说道:“臣闻隆庆开海之初,朝堂之上也曾多有争论。当时反对者所言利弊,与方才诸位同僚大同小异。而反对者所担忧之本末倒置、纲常败坏等情状,如今已七十有余年,未见有何沦丧,而东南诸省仍为我大明财赋重地。

    “而泰西诸夷传入我大明之佛朗机炮、红夷大炮、燧发火枪,此时皆已成为我大明东御建虏、西平贼乱之军国利器。是以臣以为,开海通商,以我源源不断之丝绸、茶叶、瓷器,换取南洋之稻米、泰西之器械,臣以为百利而无一害也。”

    说到这里,贾继春再一次躬身行礼,然后说道:“所以,适才诸位同僚反对之言,臣百思而不得其解,以臣之间,其中多有耸人听闻之嫌疑。”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很确定,这个贾继春肯定是话里有话了,于是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贾爱卿以为其中究竟有何嫌疑?”

    贾继春闻言,心知这一次又押对了皇帝的心思,于是顿时轻松下来,沉吟着说道:“隆庆开海之初,反对开海者虽冠冕堂皇,说了很多理由,但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朝廷开海虽然对沿海商民,对朝廷税赋皆有利,但唯独对东南豪门巨商极其不利。朝廷开海,普通商民皆可出海贸易,海贸从此再无财货垄断之暴利。

    “陛下乃百年不遇之英主,自当知道,海禁未开之前,东南民间海贸屡禁不绝,不少东南沿海一些豪商巨贾与海盗勾结,大搞走私贸易,因其垄断暴利,多有富可敌国者。

    “这些人本当支持开海,但实际上却是隆庆开海反对最烈者。他们以重利结交朝臣,由朝臣出言反对。最终东南沿海数千里海疆,只开一月港而已,其余各地终是不了了之。此陈年旧事,陛下若有心,查阅隆万以来实录即可。”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说道:“贾爱卿可知当年朝臣之中何人反对最烈?”

    贾继春说道:“对隆庆万历年间往事,臣不能尽知根底,但以臣所知,反对最烈者非张四维、王崇古之辈莫属。

    “此二人本山西巨商富贾出身,最应知晓商业贸易之重利,然而却一再反对开海通商,由不得臣不去想其中的蹊跷和嫌疑。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私字而已!”

    “啪!啪!啪!啪!”听完贾继春的这些话,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之上那个,鼓起掌来,鼓完掌说道:“贾爱卿说得不错!朕看现在有些人的确是私心作祟,凡事不论是非对错,但论是否于己有利。于己有利者虽祸国殃民也敢为之,于己不利者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亦不为。此等人,孰为可恨!”

    皇帝话音刚落,站在前排的内阁首辅李国鐠等三位阁臣带头跪下,说道:“臣等一心为公,不敢稍存私心,请陛下息怒!”

    几位前排的阁臣跪下了,其他数十位大臣也呼啦啦地全数跪在地上,一起说道:“臣等一心为公,不敢稍存私心,请陛下息怒!”

    崇祯皇帝看他们这样,叹口气,摆了摆手说道:“朕说的不是卿等,卿等不必如此。平身吧!”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对贾继春说道:“爱卿有话尽管说来!”

    于是贾继春接着说道:“读史可以明智,鉴往可以知来!臣以为,今时今日反对朝廷开海通商者的背后,或许同样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图谋。

    “而这个图谋,不过是一己之私利,或者一众东南富商巨贾之私利,反对的理由,断然不会是表面上所说的那样冠冕堂皇!”

    贾继春这话刚说完,就听见一直跪在旁边的霍化鹏、李友兰,突然冲他怒斥道:“贾继春,你这个阉党余孽!你这是在血口喷人、陷害忠良!”

    贾继春听着霍化鹏、李友兰的怒斥,淡淡一笑,接着说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没有私心,你怕什么!”

    说完这一句,贾继春再次躬身行礼说道:“开海通商之后,朝廷坐收海贸市舶之重利,出于公心者必不会有如此激烈之反对。臣以为,唯有利益受损者才反对最激烈。而朝廷开海通商之后,谁是利益受损最大者,已经不言而喻了。”

    而此时霍化鹏也再次抗声说道:“贾继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满口胡言乱语,以道听途说之辞含沙射影、攻讦同僚,臣请陛下治其妄言之罪!”

第三零五章 革职论罪() 
建极殿的朝会进行到了这里,崇祯皇帝觉得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于是说:“贾继春是不是胡言乱语、含沙射影,朕心里明白得很!

    “元旦大朝之后的这些日子里,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借着过年的时机,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朕这心里也是明白得很!”

    崇祯皇帝此话说完,站在下面的一些大臣就有些站不住了,好在皇帝没有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不然的话,估计就得有一批人出来认罪了。

    这时,崇祯皇帝一伸手,侍立在御座附近的王承恩赶紧上前,将一摞奏折送到皇帝手上。

    崇祯皇帝一边翻看手中奏折,一边说道:“这是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郑三俊的,这是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的,这第三个是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延登的,还有一个是浙江布政使惠世扬的。除了这四份从二品以上大员的,还有许多朝臣外官的,朕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着这话,崇祯皇帝将手中奏折交给王承恩,然后又从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的手中接过几张纸来,举了起来,看着殿中的群臣,继续说道:“这几张纸,则是给事中任澍的供状。任澍下狱之后的第二天,就已经供出了这些人。锦衣卫还在任澍的家里,找到了他的恩师钱谦益写给他的信笺。而他也招供,身在南京的忻城伯赵之龙也曾着人给他捎了口信。

    “还需要朕在这里,给你们念一念这个任澍的亲笔供状吗?!”

    殿中或跪地或肃立的群臣,听了皇帝这话,都是大吃一惊。

    这个任澍难道真的是受人指使?

    难道反对开海的背后,真的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图谋?!

    然而仍然跪在地上的张慎言此时面红耳赤地说道:“臣张慎言敢对天发誓,臣之反对开海乃是出自本心,绝无与人串通之情形。臣若有半句不实之言,情愿五雷轰顶而死。”

    张慎言说完这话,叩头不起。

    而李友兰脸色苍白地说道:“陛下,任澍被锦衣卫抓入狱中,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其在狱中之供状又岂能轻信?臣请陛下明察!”

    霍化鹏则说:“忻城伯赵之龙之为人,臣未尝闻之,而虞山先生钱谦益,臣尝闻之。钱公翰林出身、名满江南,又岂会指示他人弹劾阁臣?!臣请陛下勿信奸人所言!”

    崇祯皇帝听三人说完这些话,没有搭理他们,只是冲王承恩招了招手,王承恩上前来,接过了那份供状,与那些奏折放到了一起,然后全数交到了贾继春的手上。

    这时,崇祯皇帝方才接着说道:“贾爱卿,你素来是火眼金睛。这一次,朕把这些林林总总、大同小异都是反对开海的奏折副本,还有任澍的供状,都给你送到都察院去,由你牵头调查这些人,看看他们是不是在私底下有所串通,是不是在结党营私。巩永固,你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要好好配合贾爱卿办案!”

    贾继春、巩永固连忙上前躬身领旨。

    此时此刻,李友兰、霍化鹏看向贾继春的眼神之中,除了嫉恨之外,剩下的全是恐惧。

    安排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接着说出了他想通过这次朝会达到的目的。

    只听崇祯皇帝说道:“至于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结党营私,还需要贾爱卿调集都察院人手和锦衣卫相互配合,调查上一段时间,但是朕却决不能让这些有着结党营私之嫌疑的人,继续盘踞在这些朝廷要职之上,而且朝廷的开海大政,也不允许这些人留在朝廷给的要职上阻挠拖延!”

    崇祯皇帝说完这些话,看向站在前排的内阁阁臣,问道:“内阁对于如何处置这些人可有意见?”

    这半个月来,崇祯皇帝陆续收到了南京方面的奏折,与内阁阁臣们也都碰了数次面,虽然并没有明确定下对这些人的处置举措,但是几位阁臣都知道,皇帝必然要把刚刚提到的这几个人换个位置,毕竟让他们继续待在原位,对于朝廷的开海政策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但是这几个人又多数都是过去或者现在的清流领袖,其中一个处置不当,必然引起较大的反弹。

    阁臣兼军机大臣李邦华奉旨入晋,督师剿贼,且不去说他。

    单说李国鐠、孙承宗、徐光启这三个之中,除了首辅李国鐠与东林党无关之外,剩下的两个多多少少都与东林党有关系,最起码也都曾是东林党的同路人,过去一起并肩与魏忠贤麾下的阉党斗争过。

    所以这次望日朝会之前,几个内阁阁臣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要把这些东林党色彩浓厚或者干脆就是东林党的人如何处置。

    此时见皇帝动问,李国鐠斟酌着说道:“臣等以为,可将身居要职的这几人先行革职,听候勘察。等待都察院调查结束之后,朝廷再论罪不迟。”

    孙承宗、徐光启二人也说道:“臣等附议!”

    几位阁臣如此说,殿中群臣明显松了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