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156章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56章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崇祯皇帝带着军机大臣,以及随行贴身侍从人等,都在南关城的城楼上用了午饭。

    神机营进城之后就驻扎在南关城的城楼之下,此时也都用餐完毕,刘文炳、文震孟两人上得城来,请示皇帝行止。

    在关城上的城楼休息了大半个时辰后的崇祯皇帝,脸色变得稍微好看了一点,看看刘文炳、文震孟进来拜见,冲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免礼平身。

    看见身边亲信臣子都平心静气地等候自己说话,崇祯皇帝也知道,初来居庸关时的不快表现,令这些人心中忧虑了,此时想了想,说道:“朕来居庸关前,心中满怀期待。这个居庸关是我大明京师与宣府、大同等地咽喉要道,不仅山川形势极为险峻,而且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朕原以为东有山海关,西有居庸关,我大明京师稳如泰山,然而此来居庸关却让朕的心中充满了不安。这样一个居庸关,如何能够确保京师西面稳如泰山?!如何让朕在紫禁城中安然入睡?!”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了看孙承宗、李邦华,略作了一下停顿。

    两人随即离座跪地,口称:“臣等有罪。”

    文震孟、刘文炳、王国兴等人,也都赶紧跟着跪倒在地。

    原本顶盔披甲、手按刀柄、侍卫在更外围的黄得功、刘廷杰等人,此时也是哗啦啦跪下了一片。

    只听孙承宗说道:“陛下如此说,让臣等何以自处!臣等令陛下忧虑至此,罪该万死!”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摆了摆手说道:“孙爱卿、李爱卿不必如此!朕方才所言,虽是有感而发,却并非针对你们二位!朕也知道,大明军政积弊已久,数十年来都是如此,并不是你二人的罪过。你们都起来吧!”

    说完这话,崇祯皇帝也不再理会众人,只是接着说道:“居庸关西则山西、大同,北则宣府、蓟镇,又有京师三大营在内,一时半会儿的确不会遭受兵火之灾,然而此时不被兵,不意味着将来不被兵,一时不被兵,而不意味着永远不被兵。如今辽东宁锦一线堡垒相连,防御巩固,建虏已无机可乘。然而是不是说我大明君臣边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以朕看,绝非如此。朕常虑塞北草原形势,建虏驱赶察哈尔部西迁,兵锋已至西拉木伦河上游以南,可以说,塞北若无喀喇沁和热河堡,蓟镇眼下已是前线。”

    “然而即便是有了喀喇沁和热河堡这样的屏障,我大明北面是不是就算安然无恙?!以朕看,亦非如此。塞北草原天高地阔,建虏即便不能从喀喇沁方向叩边,也可以绕道其他蒙古部落二来,比如察哈尔、土默特。连我大明都在建虏大军面前吃了数次败仗,你们以为察哈尔、土默特或者其他漠南蒙古各部,会是建虏大军的对手吗?

    “若是建虏大军绕道漠南蒙古,从宣府或者大同破边而入、兵临居庸关城下,就凭居庸关现在这个样子,能够防得好、守得住吗?!我大明君臣还能够安坐于京师高谈阔论吗?!”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君臣之间相对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孙承宗接着说道:“臣任直隶总督之后,曾率总督衙门官佐巡视宣府、蓟镇,直到山海关沿线长城关塞,居庸关位处内地,当时未曾顾及,不曾想居庸关守将懈怠至此。说起来,这的确是臣的疏忽,是直隶总督衙门上下的疏忽,还请陛下责罚。”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说道:“孙爱卿不必如此。若说是你的疏忽,倒不如说是朕的疏忽了。此等话,休要再提。当务之急,还是先说说该如何着手整顿吧。”

第二二三章 症结所在() 
崇祯皇帝说完了这话,见众人一时无话,接着说道:“入城之时,你们可曾注意城门士卒,入目所见皆是老弱,虽则在朕面前,皆作精神抖擞之状,然而老弱毕竟是老弱,以老弱之兵,镇守朝廷咽喉要塞,不知卿等心中有何想法?”

    这时,李邦华突然说道:“陛下,据臣所知,居庸关守将士卒隶属关系颇为复杂,可说归于蓟镇总兵府,也可说归于前军都督府。营兵与卫所兵一而二,二而一。正因此,也可说两边都管,两边又都不管。所以臣以为,若不理清边镇所辖营兵与五军都督府所辖之卫所兵,此等乱象恐难根除,此等乱象也绝非居庸关一处。”

    李邦华说完这话,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就看见跪在两位军机大臣身后的文震孟欲言又止,于是说道:“文爱卿,可是有话要说?”

    文震孟叩首说道:“陛下,以臣监军京营以来所见,李阁老所言正中要害。京畿周边边镇所募营兵与历来世袭之卫所兵交织交错,不下一番大力气恐怕理不清楚。

    “此前京营在籍士卒多达十数万,而年初臣初至京营,满目所见皆为老弱,几番核实点验之后,实有不过四五万,四五月来,臣按照六万定额,奉旨招募编练,如今方才充实至军机处给定的兵额。

    “以臣之间,此处恐与京营当初情形相差无几。只看士卒该有几何实有几何,即可察知事情根由!”

    见文震孟如此说,崇祯皇帝点头说道:“文爱卿所言有理,不知如今可知事情根由?!”

    文震孟见皇帝如此问法,心中也是犹豫,但是皇帝既然如此问了,他也不能不答,想来想去,干脆说道:“若陛下真欲知事情根由,或可招成国公、襄城伯等世领五军都督府之勋贵爵爷御前问对,陛下一问便知。”

    这时,跪在外围的御前侍从武官刘廷杰突然说道:“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廷杰此言一出,他身边的其他侍从武官都是一愣,皇帝与朝廷大臣对话,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这样的低阶武官插嘴了?!

    刘廷杰本人,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敢于冒了这个泡的,他与身边的其他侍从武官不同,他出身榆林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刘彝鼎此前是朝廷的户部郎中,如今也受到皇帝的器重,在涿州新军训练大营里做着总饷禄官,因此,眼界与视野与其他一些大老粗出身的侍从武官高处一截,而且祖上也是军户出身,对如今卫所系统的一些情弊也是耳熟能详。

    崇祯皇帝看见跪在后面的侍从武官刘廷杰说话,并没有什么不喜,而是微笑说道:“古人讲,位卑未敢忘忧国,你们这些侍从武官,如今都是朕选的近臣,有话就说,没有什么当讲不当讲!”

    刘廷杰听了此言,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在居庸关所见之情形,微臣从榆林到京师,沿途见过不知多少次。微臣以为其中根由很简单,不过是卫所上官乃至权贵世家损公肥私,甚至化公为私,空饷、占役所致。

    “如今天下卫所军备废弛,军田多为上官所有,军户一变而为佃户,部属俨然已成奴仆,老弱病幼无用者,力不能开矿耕田做工,反倒挎刀扛枪,到营中点卯充数。

    “微臣以为,此等风气不改,此等做法不纠,此等蛀虫不杀,我大明边事武备实在是危险到了极点!这是微臣一点浅见,还请皇上明察!”

    刘廷杰说完这话,叩首不起,不再言语。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面无表情,看着孙承宗、李邦华说道:“刘廷杰此言,朕以为绝非耸人听闻。不知两位军机大臣如何看待?”

    皇帝既然如此说,孙承宗、李邦华立刻就知道皇帝的心意了,两人相视一眼,孙承宗当先说道:“陛下之意,臣等已知。只是大明卫所军制已立二百余年,不改固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此等乱象,然而若要改,却又牵一发而动全身,必定波及两京勋贵将门。而如今朝务之中更为紧急者比比皆是。是以,臣等尚未向陛下提及此事。”

    孙承宗说完这话,李邦华看了看皇帝,接着说道:“陛下若欲以居庸关为着手处,步步为营,缓缓处治,臣等自无异议。若陛下欲以此大动干戈,臣等以为此时未必是好时机。”

    崇祯皇帝见孙承宗李邦华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当下也知道他们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他自己心中当然也知道李邦华所说好时机是什么意思,毕竟新军第一镇刚刚拣选完毕,还没有真正编练完成。

    一念及此,崇祯皇帝说道:“天下事千头万绪,从来也非朕一人所能施为,若卿等以为不可为,朕自然不会莽撞行事。卫所军制积弊已久,朕也从来未曾想过毕其功于一役。不过朕听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关于整顿卫所军备的问题,就从这个居庸关开始着手吧。”

    皇帝此话一出,地上跪着的众人在两位军机大臣的带领下,皆呼:“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让所有人平身起立,然后对着王国兴说道:“王国兴,居庸关南北城门可能关闭?”

    王国兴随即躬身答道:“禀陛下,南北关城如今皆在锦衣卫手中,北城门拱卫司由高文采把守,南城门由殿前司李若琏把守,可保万无一失。”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既然如此,你去找王承胤,要来居庸关士卒兵籍名册,然后传朕旨意,未时正,居庸关城中所有士卒集中须全数集中于城中云台之下,朕要点验!”

    王国兴领命而去。

    崇祯皇帝又对刘文炳和文震孟说道:“刘文炳,文震孟,你二人带着神机营到云台之下占据险要,分兵把守,确保点验期间朕与诸位随侍臣工安全无虞。”

    刘文炳、文震孟当下领了皇帝旨意,迅速前去指挥布置。

    安排完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对孙承宗、李邦华等人说道:“朕早就听闻居庸关内有一云台,高大壮丽,上刻大小佛像千余座,是居庸关内最负盛名之一景,卿等稍后就与朕一同前去看看吧。”

第二二四章 云台点兵() 
虽然锦衣卫拱卫司和殿前司的人手效率已经不低了,但是王承胤派出去向蓟镇总兵刘策和襄城伯李国祯通报情况的信使,还是赶在关闭城门之前顺利出城了。

    刘振的回报让王承胤心里多少踏实了一点,再加上之后忙着为皇帝身边的侍从人员以及神机营的两千士卒准备饮食之物,安顿休息之所,王承胤一忙起来反倒有点安心了,想着或许皇上不会因为自己迎接不周而怪罪自己。

    若仅仅是因为迎候不及时或者城防军备废弛,崇祯皇帝当然不可能为了这个就要收拾整治他,毕竟堂堂大明皇帝陛下,怎么会与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小小参将为难呢。

    但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借机发作他,却不光是因为居庸关的防守懈怠或者迎候不周,而完全是因为王承胤这个人。

    因为皇帝知道这个王承胤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若是不知道的话,那也就罢了,如今既然知道,而且又无巧不成书地碰上了他,那就必须把他处理掉,绝不能留着这样的人在将来坑害自己或者其他大明将领。

    本来有点放下心来的王成胤听说王国兴要看居庸关的兵籍军册,当时心里就是咯噔一下,突然意识到恐怕这个事情还没完,但是看着脸色不善的王国兴,以及王国兴手下如狼似虎的锦衣卫,王成胤知道不给是肯定不行的,给了或许还有转圜之地,不给恐怕当场就得被拿下啊!

    在他看来,这个兵籍军册当然是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却不是他一个人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