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一个十六岁,一个十四岁,由于未成年,还没有真正享受到八王共坐议政的待遇,但是说出来的话,黄台吉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反正收拾阿敏,也是黄台吉一直以来的夙愿,只要有机会就不会放过,何况如今有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呢。
多尔衮带着多铎找过黄台吉之后,黄台吉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因为他发现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也会成为他处置和削弱阿敏的帮手。
如今,女真八旗之中至少有六旗会站在自己的这一边,这让黄台吉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建虏八旗之中,两黄旗在黄台吉及其长子豪格的手上,正红旗、镶红旗分别掌握在代善和代善长子岳托的手上,正白旗、镶白旗分别掌握在多尔衮和多铎手中,这就是六个旗了。
即便是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还是一如既往地不配合,那也没有关系,只要黄台吉和代善联手,一句话恢复了老奴奴儿哈赤临死之前安排下的八王议政制度,那么即便是莽古尔泰与阿敏联合起来,也是六对二的局面,也不是黄台吉这一边的对手。
奴儿哈赤死的时候,一方面担心如狼似虎的几个成年儿子,收拾阿济格三兄弟,同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留女真部落的旧习俗,搞出了一个八王议政的制度。
就是说,他一旦死了,就让当时被他封为旗主的七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共同商议处理后金国的国事。
但是老奴奴儿哈赤死后,黄台吉为了巩固自己的汗位,并没有搞什么八王并坐议政,而是联合其他三大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以阿济格不孝以及多尔衮、多铎未成年等理由,把阿济格三兄弟排挤在了后金决策圈的外面。
如今时移世易,阿济格已死,镶红旗已归岳托,两白旗的实力又大不如老奴在世之时,在黄台吉看来,为了以绝对的优势收拾掉阿敏,也许是到了暂时恢复八王议政形式的时候了。
黄台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阿敏率领着吃了败仗但是实力却并未受到多大损失的镶蓝旗军队,跋山涉水终于回到沈阳的时候,他原本在历史上的命运,却提前了两年骤然降临。
历史上,崇祯二年十月末,后金天聪三年十月末,阿敏率领镶蓝旗大军,跟着黄台吉的两黄旗主力,从蓟镇长城的喜峰口、大安口、洪山口三处破边而入,迅速攻占了京畿周边府县地区。
三个月后,也就是公元一六三零年二月,因为大明各省勤王之军云集京畿,黄台吉久攻京师不下,见势不对,便将京西之地焚掠一空,然后率领两黄旗大军从洪山口出关,返回了沈阳。
但是黄台吉撤军的时候,却让阿敏率领镶蓝旗大军,留守大明京师以东诸府县,也就是通州以东、山海关以西的遵化、永平府等地,同时为黄台吉大军断后。
但是带着镶蓝旗军队留守的二贝勒阿敏,一方面心中对黄台吉的安排十分不满,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是大明数十万勤王之师的对手,当孙承宗督领明朝勤王大军开始反攻的时候,阿敏立刻弃守了黄台吉安排给他的冀东防地,也从蓟镇长城上的缺口逃出关外,绕道东蒙古,一路跑回了沈阳。
临行之前,阿敏也把遵化、永平等地焚掠已空,还把黄台吉亲自劝降、承诺一人不杀的永平府城,几乎屠杀干净。
黄台吉本来就一直想收拾素来桀骜不驯不服他的阿敏,于是当阿敏丢了冀东州府,擅自逃回沈阳之后,黄台吉就借着这个由头宣布了阿敏犯下十六条大罪,将阿敏一举拿下。
黄台吉先是将阿敏一直领有的镶蓝旗,交给了一贯支持自己的济尔哈朗,稳住了镶蓝旗的军心,然后将阿敏削爵幽禁,一直关到阿敏病死。
而济尔哈朗正是阿敏的弟弟,当年老奴奴儿哈赤处死父舒尔哈齐之时,阿敏以上成年的哥哥同时被杀,而阿敏以下幼子得以免死存活。
不过那时的阿敏十岁上下,已经能够记得住杀父杀兄之仇了,而那时的济尔哈朗却是更为年幼,对父兄的惨死可能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总之长大成人之后,不仅从来没有对奴儿哈赤或者黄台吉表现出什么敌意,也不像阿敏那样,因为心中记着仇恨而常常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桀骜不驯。
所以,在皇太极的拉拢之下,济尔哈朗对自己的亲哥哥反而有点疏远,一直是皇太极在镶蓝旗中的忠实支持者。
因此,到了阿敏被黄台吉联合其他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夺爵幽禁之后,镶蓝旗就顺其自然落到了济尔哈朗的手中。
历史上,阿敏被削爵幽禁的事情,发生在崇祯三年的六月,也就是公元一六三零年的六月。
然而这一世,由于阿敏二征东江大败而归,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还导致十二贝勒阿济格惨死,所以这件事情就提前上演了。
对此毫不知情的阿敏,在九月末的一个中午回到了沈阳城外。
阿敏一到沈阳,就接到了黄台吉的汗王旨意,要他即刻赶赴汗王宫见面,并且明确告诉他,大汗黄台吉要恢复奴儿哈赤死前定下的八王议政体制,召集各旗旗主和五大谙班,共议东征失败后的善后事宜。
前来传达汗王旨意的扬古利,还特别好意地提醒他,最好在路上就提前考虑一下如何处理阿济格的丧葬,以及阿济格死后镶红旗的归属问题。
其实,还在返回沈阳的途中,阿敏就已经断定,黄台吉这些人肯定不会顾念什么兄弟手足之情,阿济格死了以后,镶红旗肯定要被黄台吉设计夺走。
因此,当下听了黄台吉让人传达的汗王旨意,心下虽然愤慨黄台吉吃相难看,太过阴险狠毒、冷酷无情,但是却也没有往别处多想。
对于自己率军出征却失败而归,而且还死了阿济格这样一个旗主贝勒,阿敏心中也有点忐忑不安,但是阿济格之死确实是个意外,而且他也知道阿济格兄弟与黄台吉之间的裂痕,所以并觉得黄台吉会因此把自己怎么样。
是以,一路奔波疲惫的阿敏,在城外简单安顿了麾下的旗丁,很快就跟着前来传旨的扬古利,骑着马进入了只是离开月余、仿佛一切未变的沈阳城,随行带着的只有三百从来都带惯了的镶蓝旗亲信护军。
第二一二章 何罪之有()
若是阿敏的长子爱尔礼不死,或许爱尔礼还能够在阿敏进城之前,帮他回顾一下他与黄台吉之间的嫌隙与冲突,使他提高一点警惕。
毕竟阿敏这一回回沈跟以往出征回沈不同,以往多数都是胜仗,而这一次是吃了大败仗的,而且还死了一个旗主贝勒,而这个旗主贝勒还是老奴奴儿哈赤的亲儿子,如今沈阳城里掌权的,不管怎么说都是阿济格的兄弟们。
可惜的是,平时总能在身边帮着二贝勒阿敏查漏补缺的爱尔礼,死在了如今鸭绿江东的安东城里。
同时,也算是素有智谋的镶蓝旗梅勒额真傅尔丹,此时还需要留在城外安排镶蓝旗大军各回屯地等等繁琐事宜,也没有跟着进城。
当然了,若是阿敏稍微多留一点心眼,而不是一路上沉浸在如何推卸责任、避免镶蓝旗战败之后牛录被夺、实力受损等思绪之中的话,那么当他看见沈阳城中汗王府外云集的各旗护军之时,他就应该有所警觉。
但是他没有警觉,甚至都没有留意到两白旗护军看向他本人及其所带镶蓝旗护军目光中的明显敌意。
本来以为只是前来参加议事的阿敏,见沈阳城中其他的旗主贝勒已经到达,而且各位旗主贝勒所带的精锐护军,也都留在了汗王宫外等候。
所以他也没有多想,到了汗王宫大门之外,当即命令身后的镶蓝旗护军下马留步,与其他旗主的护军一样在外等候,而自己则毫不犹豫地跟着扬古利进了汗王宫。
阿敏进入汗王宫中,身后厚重的包铁木门随即再次关上。
此时的汗王宫建成使用也不过才四五年,整个格局设计的也是十分局促,一共才三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分为两个部分,东侧是专门帮助黄台吉处理直属的两黄旗事务的衙门,西侧则是协助黄台吉这位天聪汗处理整个大金国军政事务的衙门。
第二进院落里面坐北朝南的一座大殿,正是此时汗王宫中最大的建筑笃恭殿,也是黄台吉平时召集后金国贝勒大臣议事的地方。
而笃恭殿所处院落的两侧,则是平时王公贝勒、谙班大臣前来议事之时的休息之所,也是五大谙班的办事之所。
第三进院落,则是黄台吉如今的后宫所在,居中坐北朝南的一座大殿,叫作清宁宫,是黄台吉与其皇后汗王博尔济吉特…哲哲居住的地方。
当然,此时的黄台吉还没有正式称帝改元,所以这时的清宁宫居住的还只能算是他的正妃或者大妃,也叫大福晋或者大福金。
而这处院落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也都命名为宫,居住着黄台吉的几个比较有地位的妃子,其中有一个,就是被他这个亲姑父娶为侧妃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海兰珠后来也是住在这座院里,并死在这座院里。
黄台吉的汗王宫,当然没有大明京师的紫禁城规模宏大,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大明京师的紫禁城里,但凡称之为宫的,必定都是拥有一个四合院以上的建筑群落,绝不会出现单独一座建筑,就称之为宫的情况,更不可能出现把东西两侧的厢房都称之为宫的问题。
而在黄台吉憋憋屈屈的汗王宫里,第三进院落里正房称为清宁宫,东西两侧的厢房,先是称为东宫、西宫,后来又分别命名为关雎宫、永福宫等等,甚至一间只有一铺大炕的厢房,都敢称之为宫。
可以说,海兰珠成为崇祯皇帝的兰妃之后,至少住的地方就要比她当黄台吉的宸妃,要豪华阔气不知多少倍了。
如今身在紫禁城里的海兰珠,单是其所居住的储秀宫一座院落,就要比黄台吉及其后妃们所居住的整个院落要大上一圈都不止。
当然了,对镶蓝旗旗主阿敏来说,就是这样一座汗王宫,每次进来,都会让他羡慕嫉妒恨得发狂。
阿敏进得第一进院落,情况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两黄旗的护军,还像平时那样站立侍卫,而且人数也没有什么异常。
但是当他进得第二进院落,却赫然发现,从门房到笃恭殿百十来步的距离,却站满了数百个两黄旗的护军。
看着远处大敞四开着的笃恭殿殿门,心里已经有点惊疑不定的阿敏,在扬古利的引领和催促下,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
越往前走,阿敏心中突生的那种不详之感,就越明显,特别是站在石板道两侧的两黄旗护军,看着他的眼神,让他感到此时笃恭殿里的气氛肯定不对,难道说黄台吉是要趁着自己败军而回向自己发难不成?!
但是心里惊疑不定的阿敏,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他堂堂大金国二贝勒也做不出扭头就跑的事情。
再说了,若是黄台吉真要向自己发难,这个时候扭头就跑,他也跑不掉了。
就这样,心情突然变得惶恐不已的阿敏,一步一步来到了笃恭殿的门口。
看着殿中静坐无语的代善等人,以及背对殿门背手站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