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7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基莫维奇脸上一红,赶紧重新坐下,急迫地问道:“运费是多少?”
“要贵这个数!”李晓峰很装逼的伸出了三根手指,阿基莫维奇先是一愣,继而点点头:“贵三倍虽然有点高,但是鉴于当前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的联合封锁,这个价钱还是合理的!”
阿基莫维奇觉得合理,李晓峰的心却在滴血,他刚才是伸出三根手指意思是要高30%,可谁想到阿基莫维奇却理解为三倍,这个差别可是太大了。而且看那厮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再贵一点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让李晓峰简直想撞墙。
当然,后悔归后悔,李晓峰还是要脸的,没有想过要把30%变成30倍,而是忍痛认可了这个价格。接下来他又问道:“你们第一批粮食有多少?我得通知人家做好准备!”
其实就是他自己想做好准备,毕竟粮食太多了的话,他那点仙力是不够支付运费的,就得分批运了。
阿基莫维奇很老实的回答道:“第一批不太多,大概是五万吨左右……”说着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很尴尬的解释道:“主要是第一次合作,国内有反对意见,认为先谨慎一点为好。您放心,如果合作愉快,今后的量就会大了!“
尼玛,五万吨,还不太多?还只是第一次搞试验?
李晓峰又有撞墙的冲动了,因为以他现有的仙力水准,一天也就够运个万吧吨的,五万吨就得让他折腾五天。而且听阿基莫维奇的意思,以后的量只有更大的,要是一次来个十万百万吨,再加上为国内购买的那些粮食,那还不得累死他。
所以这货赶紧说道:“先别想着上量,我这边的运力也是有限的。这五万吨我只能承诺一个月之内运抵瑞典!”
阿基莫维奇似乎不太满意,“一个月五万吨太少了,现在我国和奥匈帝国粮食缺口都不小啊!”
李晓峰咬了咬牙,道:“我最多承诺给你一个月十万吨的量。超出了,我也无能为力……你应该清楚,想要突破大西洋上的封锁线可不那么容易!”
阿基莫维奇觉得,这个量似乎是少了一点,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这年头能运回来一点就不容易了。当然,如果让他知道某人能力全开一个月够运个30万吨粮食,他恐怕会抓狂的。
实际上李晓峰本人对这个数量也不是特别满意,以德国的粮食消耗量,一年至少要进口一千万吨,在加上奥匈帝国,以现在的水平都不够塞牙缝的。
这货终于开始觉得,有必要好好的提高一下自己的等级了,得赶紧修炼。随着俄国的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粮食的缺口只有越来越大的,以现有的运力,根本不足以解决大问题啊!
李晓峰在这有一搭没一搭的规划者修炼计划,准备好好的提高一下能力。随着1918年夏季的越来越近,他所要面对的局势将愈发的险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
比如,俄国的粮食危机问题;比如,边防警察部队的装备问题;比如,怎么让德国人挺过1918年的问题。这些问题错中复杂,有一些还纠结在一起,没有一点儿手段还真没法插手!
越想李晓峰就觉得头越晕,思考再三,他决定先夯实基础,革命前辈们都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嘛!
按了按铃,他叫来了好朋友马克维,吩咐道:“按照这份名单,让契卡去请人!”
马克维很老实的问道:“如果对方拒绝呢?”
拒绝?李晓峰重重的哼了一声:“如果敢拒绝,那就……这样吧,反正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什么手段,我只要这份名单上的人,按时的抵达我规定的地点!”
什么样的名单,让李晓峰会下这样的死命令呢?那肯定是有大用的,当然,这些名字可能在后世不是那么大名鼎鼎,甚至不为人所熟悉,但是所起到的作用是一点儿都不小,比如季霍米罗夫……(。。)
ps: 鞠躬感谢hzwangdd同志!<;/dd>;
236 从康格里夫说开去()
对于很多同志来说,季霍米罗夫这个名字是很陌生的,按照一般的惯例,肯定会有同志在百度上搜一搜。当然,确实也能搜出个季霍米罗夫来,不过那个亚历山大。季霍米罗夫是头号恐怖分子,俄国的**。
李晓峰肯定不准备搞恐怖袭击,所以这个季霍米罗夫肯定不在他的名单上。接下来要说道的这个季霍米罗夫,叫尼古拉。季霍米罗夫。当然,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依然是陌生的。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应该会很熟悉——喀秋莎!
这当然不是个俄国姑娘,只要是熟悉二战的同志,都知道,这个喀秋莎是俄国火箭炮的代称。那么季霍米罗夫跟喀秋莎有什么关系呢?很简单,季霍米罗夫就是喀秋莎之父。
尼古拉。季霍米罗夫,俄国化学方面的专家,主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固体和液体推进剂。在沙皇时代季霍米罗夫就接受俄国当局的资助,进行火箭方面的研究。在1905年获得了“空中和海面发射的火箭自行推进炸弹”专利(很绕口不是)。
应该说,俄国当年在火箭方面的研究是非常领先的,原因嘛,主要原因是毛子非常重视火箭炮,次要原因是其他大流氓国家不重视这种武器。此消彼长之下,难得的毛子也就领先了一回。
那么北极熊为什么会如此的重视火箭炮,而包括日已落帝国在内的其他流氓就怎么没兴趣呢?这还要从头说起,在十九世纪最初的那几年里,也就是拿破仑最牛逼的时代,一度日已落帝国对火箭也是很感兴趣的。
在1805年,日已落帝国责成威廉。康格里夫上校——一名曾经任职于英格兰乌尔维奇皇家兵工厂实验室的汉诺威裔(看来德国人在火箭技术上确实有天分)炮兵技术军官,去研究火箭弹。
这就是后来大放异彩的康格里夫火箭(其实就是一种长杆状的带个大脑袋的玩意)。在1807年英军攻击哥本哈根的战斗中,残暴、冷血、毫无人性的英国皇家海军向这座童话之都发射了曰25000枚康格里夫火箭,几乎将这座美丽的城市夷为平地。
到了1812年。继承日已落邪恶传统的美帝也惨遭康格里夫火箭的袭击,损失惨重。随着美国国歌“火箭红光耀目”遗臭万年(意指英国人用火箭轰击麦克亨利堡时的情景)。
之后的1826年,一小队荷兰士兵依靠康格里夫火箭打退了六千名土著的进攻。可见这玩意杀伤力还是相当的理想的,用康格里夫本人的话来说:“便于用很小、很轻的装备在短时间内或者瞬间发射大量的弹头。”
请记住这句话,因为俄国人之所以重视火箭炮,全部的原因都在其中了。实际上康格里夫传入俄国之后,立刻让毛子欣喜若狂,大批量的开始装备康格里夫火箭。并作出了一定的改进,比如增加了自旋稳定装置。
没办法,康格里夫火箭其实跟我们儿时玩的窜天猴差不了太多,精度那是相当的低、稳定性更不是一般的差。可以说几乎无法击中瞄准的目标,摧毁目标完全靠运气以及用数量来覆盖。根据当年目击者的描述,这玩意儿一经发射,便开始沿着飘忽不定的之字形弹道乱飞,而且只要风向稍有不对。就有可能调转过来干掉自己人。反正使用这玩意要有勇气更要有运气。
而众所周知,在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火炮开始从前膛炮转向后膛炮,而且随着膛线的出现。身管火炮的精度是极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受控制的窜天猴自然是不讨喜欢的。
除了俄国,其他的极大流氓国家很快的就淘汰了康格里夫火箭,原因是毛子的技术水平低,冶金技术跟不上形势。而康格里夫火箭生产简单、价格便宜,毛子们一直在用它。
甚至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毛子分析失败原因时,就认为没有给前线部队装备大量的炮兵用火箭是重要的失败因素。根据毛子的看法,火箭武器重量轻便(跟身管火炮相比,发射装置不需要承担多少后坐力,自然轻),火力猛,射速快,机动灵活,是良好的支援武器。
实际上火箭炮之所以能首先在俄国大放异彩,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毛子的“哥萨克军事传统”对于机动和火力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在大范围的机动作战中,任何笨重的跟不上队伍的火炮都是不受欢迎的。
尤其是俄国内战,跟之前的一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一战是典型的阵地战、战壕战,几乎不存在什么机动。而俄国的内战动则转战数千公里,红军和白军在广袤的国土上你来我往,杀得天昏地暗。所以,不管是红军还是白军,对骑兵和机枪更有爱,而对于笨重的火炮,那真是毫无兴趣。
当然,这种作战模式也是有相当大问题的,按照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军队的核心就是火力,谁的火力强谁就有优势。而为了机动灵活,红军的火力不是一般的单薄。后来兵败华沙,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之间有龌蹉,配合不当之外,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说了一大推,其实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火箭炮很好,很对红军的胃口,也对某仙人的胃口,为了避免红军再次缺少炮火支援,开发一种生产简单、重量轻便、火力猛烈的武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作为喀秋莎之父,季霍米罗夫无疑是很好的人选,此公乃是这个年头世界火箭炮界的权威泰斗。实际上此公1919年还亲自致函苏联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弗拉基米尔。邦契…布鲁耶维奇,要求发展火箭武器。
当时,季霍米罗夫的请求获得了托洛茨基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兵败华沙的教训,红军军方也开始反思。哪怕在经济拮据的1921年,也给季霍米罗夫配齐了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以及一座有17台车床的加工车间。
李晓峰觉得。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那个小小的加工车间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他愿意,立刻就可以给季霍米罗夫在北方工业公司准备好这一切。
而且李晓峰很自然的认为,季霍米罗夫教授为他服务。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少走弯路。比如少受政治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历史上可是极大的阻碍了喀秋莎的诞生。
比如说少走弯路,以图哈切夫斯基的为首的技术型红军高层虽然相当的重视火箭炮,但是在这些天才的技术军官脑子里,火箭炮却并不是一种陆军武器!
是不是很惊讶?是不是觉得很毁三观?嘿嘿,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脑子里,火箭炮的绝配是飞机。他主张发展“空基炮兵”。
不可否认,这种想法在那个年头可是很时髦的,在图帅看来,飞机这种拥有高度机动性的武器和火箭炮“结婚”。意味着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强大火力的战场杀手诞生了。
问题是,这种搞法苏联空军是绝对不会买账的,因为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规划,空军将完成变成陆军的附庸。图哈切夫斯基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陆军是老大哥,具有主导地位。至于空军,那就是飞行的炮兵,除此之外,也就只需要为陆军兄弟赶赶“蚊子”而已。
所以,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规划中。喀秋莎原本是一种空基火箭炮,其生产和设计都是围绕飞机这个平台展开的。应该说这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