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155章

天兵在1917-第1155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不猜是不可能的,那么布哈林为什么要反对托洛茨基的路线呢?

    可能是三个原因,首先布哈林可能一开始就对什么世界大革命没兴趣,如果他对世界大革命那么推崇的话,对德议和那一会儿,他就应该维护大局,毕竟从大局看列宁的主张是对的。而且站在世界大革命的角度出发。俄国革命胜利 带动德国革命也获得胜利 之后,不平等的条约不就是 擦屁股纸吗?

    所以很有可能,布哈林当时对世界大革命或者对世界革命的全局没有兴趣,他只关心俄国的问题。请注意这一点,很重要!

    其次,布哈林非常同情俄国无产阶 级尤其是俄国农民阶 级,对于内战时期的几乎是无情的经济政策是不满意的。在他看来如果继续 战争,那么这种畸形的政策就只能继续 ,那么无产阶 级必然还得继续 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所以,布哈林对托洛茨基继续 战争、继续 输出革命的搞法是有意见和相当不满意的。而他不满意了,那真心是天王老子都不怵。当年关于《布列斯特合约的问题。他又不是没跟列宁和托洛茨基论战过。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原因,在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内部,布哈林可能是理论方面,尤其是经济理论方面的大牛。纵观布尔什维克当时的那些革命家们,能在理论上称之为牛人的不多,甚至可以说除了列宁、托洛茨基之外,也就只有布哈林了。

    作为一个理论方面的大师,布哈林根据自己的推论,是不同意托洛茨基下的单独一国无法建设社 会主义的结论。按照布哈林的推导,他认为单独一国也能建设社 会主义!

    像布哈林这一类的学霸,得出了结论之后,那真心是很难改变的,你如果不能让他心悦诚服的认错(比如《布列斯特合约那一回),那么就要做好跟他论战到底的准备 。反正不把道理搞清楚,不让布哈林心悦诚服,你就准备 被他烦死吧!

    很显然,托洛茨基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工作,shi 继 上他根本就没有料到,反对他最激烈也是最有力的不是来自列宁派,而是来自托派内部!

    当托派的二把手公然造一把手的反,当布哈林当着托洛茨基的面一条条的反驳他的理论时,可想而知效果有多轰动,后果又有多惊悚。

    反正托洛茨基是被挤兑得下不来台,而布哈林还偏偏是一点面子都不给,那架势真心是真理越辩越明,是不怕打破砂锅问到底。

    shi 继 上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大跌眼镜的不止是托洛茨基,连列宁都有一种是不是布哈林拿错了剧本的感觉。这位哪里还有一点儿托洛茨基亲密小伙伴的感觉,那简直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措不及防之下,托洛茨基被打懵了,准备 不够充分的他被布哈林冲了一个稀里哗啦,再加上斯 大林抽冷子的打闷棍,几番交锋下来托洛茨基完败!

    轩然大波啊!之前不管是列宁还是托洛茨基都认为党内的下一代除了小斯和斯 大林最有出息之外,其他的人都只能充当角色球员。认为布尔什维克下一代领导人很有可能依然是两巨头模式。强势的小斯带着弱势一点的斯 大林,两个人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可这一次布哈林一鸣惊人了,从他在这一次论战中表现 出的水准,谁敢说他比小斯和钢铁差?甚至在列宁看来,布哈林所表现 出理论水平超出了小斯和钢铁一大截,仅仅从理论的角度说,补充和发展马 列主 义的重任更应该落在他的肩上。

    可以设想一下,布哈林主管意识形态工作,党 务交给斯 大林,全局由小斯负责,这种分工合作 方式似乎也挺不错的。不是在开玩笑,列宁确实有些动心了,布哈林除开有时候犯二很奇葩之外,在理论方面真心是很强大。有这样一个革命理论家把持俄国的意识形态领域,这至少可以保证两三代人之内,俄国的革命不会走歪路!

    当然,这种前景虽然很美妙,但是列宁并不会马上就开始进行布置,因为暂时不用着急,以他和托洛茨基的年纪,在一线干十年是轻轻松松,退了二线也能帮着掌舵把关,后面至少有十几年的时间看一看布哈林是不是真的有这个 能力。

    对于导师大人来说,马上j结束 关于世界大革命的争论,赶紧的搞定同协约国的谈判,继n kuai 的恢复 俄国的经济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至于什么接班人,他列宁才刚刚50岁,未来的十年将是他状态最好的十年,他完全有信心在未来的十年中开创俄国的新篇章!

    所以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在一九二零年四月一日,又是愚人节的这一天,苏维埃俄国、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和协约国在华沙达成一致,双方j结束 战争状态,按照军事分界线进行全面停火,至于波兰的前途问题,将交给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新一轮谈判去解决…………)

    ps:  鞠躬感谢尤文图斯同志!( )

563 CCCP(上)() 
波兰问题此前一直是阻碍协约国和布尔什维克达成一致的关键问题。协约国集团认为波兰唯一的合法政府是毕苏斯基领导波兰共和国,而布尔什维克则将毕苏斯基的政府称之为反动独裁政权,。

    这种情况就很有意思了,双方是谁也不服谁,因为只要任何一方认输,那就意味着失去了对波兰的控制。而谁掌握了波兰,就意味谁能控制东欧。

    协约国集团自然不会将东欧拱手相让,而托洛茨基也一直视东欧为实现革命理论的重要基地。自然的在这个问题上双方都是寸步不让,一而再的让谈判陷于破裂。

    直到协约国集团和布尔什维克同时意识到在波兰问题上他们根本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识到继续在擦脚布的问题扯皮,最后只能使谈判破裂。所以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双方决定搁置波兰问题,暂时只就停战问题达成一致,将波兰的问题交给今后的苏黎世会议解决。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苏黎世会议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到二战爆,当毕苏斯基的波兰共和国被纳粹德国消灭了,这个问题才得到根本的“解决”。

    而当时,波兰事实上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控制着西部波兰的毕苏斯基政权,以及控制着东部波兰的贝鲁特政权。当然,实际上波兰的国土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占领”了。

    在192o年5月1日,停战条约被执行的那一天。日后我们熟悉的那片属于波兰的土地上出现了三个国家。东波兰、西波兰以及东普鲁士。

    其中在这场战争中收获最大的应该是东普鲁士。这个由犹太人建立的新兴国家控制了原本属于德国的东普鲁士。以及二战之后属于波兰的滨海省、瓦尔米亚—瓦祖里省,以及库亚维滨海省的北部。

    而东波兰则控制了波德拉谢省、马佐舍夫省的东部、圣十字省大部、喀尔巴阡山省以及小波兰省的全部。

    当然,如果真要详细的算,在这场战争中,收获最大的还是布尔什维克,收复了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还将刚刚获得的波兰重新肢解了,在东部建立了一道同帝国主义隔绝的防火墙。从地缘的角度看。沙皇俄国解体时给俄国造成的伤痛被抵消了绝大部分,比历史上那个年代的俄国强了不少。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俄国人就是一场胜利,他们避免同奥匈帝国一样被肢解。实际上布尔什维克内部对这个结果也是相当的满意,虽说世界大革命并没有如期开展,但是能取得俄国革命的胜利,维护了西部国境线的安全,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有功劳自然要封赏,在这场“胜利”中立下关键功劳的自然是政治局,如果没有政治局大长老们的高瞻远瞩和审时度势,怎么会有如今的大好局面呢?

    可以说同协约国集团达成停战协定之后。列宁的威望又一次空前高涨,如果说之前他仅仅只是比托洛茨基高出半个头。那么现在导师大人已经出托洛茨基一个脑袋了。导师大人成为了党内无可动摇的核心,其他的人包括托洛茨基在内都只能围绕在他身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导师大人就是太阳!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件事就可以提现出列宁的无上地位,在当年召开的苏共九大中,列宁全票当选政治局委员!并且在当年召开的全俄苏维埃工兵代表大会上,大会主席团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以此褒奖也是纪念导师大人为俄国革命作出的突出贡献!

    作为俄国两个巨大革命中心,也是作为俄国曾经的都,彼得格勒的意义就不用多说了,将这么一座城市更名为列宁格勒,其象征意义是空前的!

    当然全俄苏维埃主席团并不只改变了彼得格勒的名称,实际上同时更名的还有其他几座城市,比如列宁格勒近郊的加特契纳,因为托洛茨基曾在此领导打败了尤登尼奇,为了表扬二导师的贡献,将该城更名为托洛茨克。比如伏尔加河畔的察里津,为了表彰斯大林在击败邓尼金的战斗中做出的“卓越”贡献,特将该城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不光是这三位,连在内战中没有直接上过战场的斯维尔德洛夫和捷尔任斯基也享受了这一荣誉,他们的故乡分别被改名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捷尔任斯基斯克。

    实话实说,这一连窜的改名中只有导师大人获得的荣誉最突出,其他斯大林、小斯、捷尔任斯基,甚至是托洛茨基获得的褒奖,更像是为了减少用导师大人的名字命名前都可能造成的空前影响所作出的一种保护。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导师大人虽然必须收获最大,但那也不能让其他人太落后了不是。除开对政治局大长老的特殊褒奖之外,其他有贡献的人员也是论功行赏。

    李晓峰终于如愿以偿的摆脱了候补中委的尴尬,成为了正儿八经的正牌中委,与他一起进入中央委员会的还有伏龙芝,作为军方在中央委员会的唯二成员,他们俩可是很吸引眼球。

    不过李晓峰高兴归高兴,但也没有特别高兴,虽然他这个二十岁的中委已经很惊世骇俗了,可是跟其他更牛的人比起来,也就不算什么了。

    比如他的好朋友鲁祖塔克,这位卓越的工人领袖完成了一次两级跳,从上一届的候补中委直接变成了候补局委。是的,你没有看错,鲁祖塔克进入了政治局!

    这种跨越式的展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不过更目瞪口呆的还在后面。因为鲁祖塔克收获的不仅仅是候补局委。他还一跃成为了新一届中央组织局委员,掌控了党内的人事大权!

    要知道,他这个组织局委员可跟以前不太一样了,根据九大修改的党章,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将不再一年改选一次(因为确实太折腾了),改为三年一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也就是说鲁祖塔克这个组织局委员不出不意外的话可以干三年!

    当然,鲁祖塔克领导组织局确实对李晓峰和小斯来说是好消息。但也不用过于惊喜,因为组织局早已不是1917年那种一人独大的局面了。同时当选组织局委员的还有莫洛托夫和李可夫,由五个人同时执掌组织局。这么做好处是避免了一家独大,坏处是,今后继政治局之后组织局也将陷入党内斗争的巨大漩涡。

    在九大中,除了组织局的变化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