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73章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73章

小说: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朝还有一场大战,就是西南的奢崇明、安邦彦反叛。

    这场大战,本来打的好好的,东林在日,后勤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奢崇明很快被击溃,云贵及湖广总督蔡复一亲自领军,大战七场,歼敌近万,将安邦彦打的抱头鼠窜,眼看胜利在望。

    但是,魏公公发威了,他把朝堂的东林党人全撸了,而后又一个个抓回来,杀了个痛快!

    这下好了,西南的事情没人管了,军饷没有也就算了,甚至粮草都不给了。

    结果,将士乏饷缺粮逃窜,猛将鲁钦战败自刎而死,蔡复一直接被魏忠贤给撸了。

    撸了就撸了吧,问题撸完魏忠贤就不管西南战事了,也没再重新派人,也没组织反攻,就这么听之任之!

    蔡复一不顾疾病缠身,以“一息尚存,岂可贻君父忧”为念,仍领军作战,两战连破数十寨,毙叛军三千余人,最后病死于军中。

    西南的战事,魏忠贤就这么撇下不管了,直到崇祯元年六月,朝廷起用朱燮元为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历经一年苦战才最终平定了安邦彦、奢崇明叛乱!

    这就是魏公公的英勇善战,干功臣,抢军功他的确厉害,对敌,对不起,他还从来没面对过外敌!

    传闻,魏公公收税厉害,大明的税收就靠魏公公了,没了魏公公,崇祯就没钱。

    这个,先看具体数据。

    天启年间,税赋最高的一年为天启六年,加上辽饷,全年税赋收入总计伍佰五十八万七千四百二十两;

    崇祯四年,辽饷加至一分二厘,全年税赋共计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崇祯十年,再加剿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零八十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两;

    崇祯十二年,再加练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七百余万两。

    可见,崇祯朝并不是收不上税,为什么没钱,不但要看收入,还要看支出。

    天启年间,最费钱的也就一个打后金,一年支出最多的时候达到四百余万两。

    崇祯年间,既要打后金,又要镇压农民起义,还要赈灾,支出最大的崇祯十一年,一年就支出一千九百余万两。

    四百余万两对一千九百余万两,崇祯朝支出最多的一年比天启朝支出最多的一年,多支出一千五百余万两,将近五倍的支出,这才是崇祯朝没钱的原因。

    天启朝也不是国库充盈,据《明史》毕自严传记载,魏忠贤集团被清除,毕自严被召拜户部尚书,毕自严到任时,大明国库早被魏忠贤侵吞挥霍一空,国家每年赤字达一百三十余万两白银,财政几近崩溃!

    那么天启一朝到底留下了一些什么呢?

    除了满朝阉党,貌似别无它物。

    魏忠贤亲族计有,魏忠贤侄,太师宁国公魏良卿、太子太保东安候魏良栋,魏忠贤侄孙,太子少师安平伯魏鹏翼等等共计十七人。

    魏忠贤干儿子,干孙子及阉党中坚,数不胜数。

    少傅、太子太师、大学士、内阁首辅顾秉谦

    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魏广微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冯铨

    都察院左督御史、兵部尚书崔呈秀;

    吏部尚书周应秋;

    兵部尚书霍维华;

    工部尚书吴淳夫;

    刑部尚书潘汝祯;

    工部尚书徐大化;

    兵部尚书田吉;

    兵部尚书阎鸣泰;

    礼部尚书张瑞图;

    吏部尚书王绍徽;

    户部尚书郭允厚;

    锦衣卫指挥使左都督田尔耕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

    锦衣卫佥事杨寰

    等等等等,这里面兵部、工部、户部什么的都有好几个尚书,好像有点荒唐,魏忠贤就要这么乱来,谁也没办法。

    要说这天启崇祯之交的时候,正可谓:

    天启落幕,东林殉难,恩怨情仇未了。

    崇祯初始,阉党盈朝,内忧外患不断。

    崇祯皇帝面对这副烂摊子该如何是好呢?

    天启对他说那句话倒没错,“吾弟当为尧舜。”

    是啊,哥留下的这副烂摊子,没有尧舜之能,你怕是收拾不了啊!

第三卷 第一章 招张斌回京()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张斌此时的能力有限,还无法改变其进程,天启终究还是喝下了霍维华进献的仙药灵露饮,浑身膨胀,暴毙而亡!

    兄终及弟,年仅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继承大统,登基为帝。

    不过,他继位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天启暴毙后,魏忠贤竟然命人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还好,皇后张嫣机灵,偷偷派人去通知了英国公张维贤,请他出手帮忙,扶信王登基。

    张维贤平时是不干政,管你东林斗阉党也好,管你阉党杀东林也好,皇上不发话,他看都不会去看一眼。

    但是,这会儿皇上都驾崩了,你魏忠贤还秘不发丧,他就不得不管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管怎么样,你得把遗诏交出来,让信王继位啊。

    魏忠贤收拾起东林党和那些文臣来那的确是手到擒来,轻轻松松,但是,对英国公这位大明第一勋贵,他还真不敢炸毛,因为他干不过人家啊!

    他手下锦衣卫、东厂番子加起来才多少,三万撑死了,英国公那可是掌管着京营,京营可有七十二个卫所,缺员再严重,十来万人还是能拉出来的,跟英国公刚,那是找死。

    于是乎,魏忠贤乖乖的交出了遗诏,信王朱由检终于在英国公张维贤的拥簇下继位登基,成为大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

    崇祯继位之初,那叫一个心惊胆战啊,满朝文武皆阉党,皇宫里的太监更是阉党,他甚至不敢吃皇宫里的东西,晚上英国公的人撤走之后,他甚至觉都不敢睡,生怕自己一睡过去,脑袋就没了。

    这个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哥哥天启死的不明不白,他三个侄子同样死的不明不白,他可不想跟着不明不白的去了。

    传闻,魏忠贤曾戏言:“皇上若是想杀我,派一个狱卒来就够了。”

    崇祯如果相信他这话,那他就傻bi了。

    可能狱卒刚派出去,宫里就会传出什么崇祯皇帝病重的消息,紧接着,一颗仙药下去,他就升天了。

    这也不是开玩笑的,要知道,他的父皇明光宗朱常洛和他的皇兄明熹宗朱由校可都是死在仙药手里。

    而下泻药拉的光宗生活不能自理的崔文升和进献仙药吃的熹宗浑身膨胀,暴毙而亡的霍维华这会儿可都是魏忠贤的得力手下。

    惹毛了魏公公,先让崔文升给他下一剂泻药,拉的他奄奄一息,再让霍维华进献一瓶仙药,吃的他暴毙而亡,这种事,魏公公都干过一次了,还怕第二次吗,反正满朝文武皆阉党,怕个屁啊!

    所以,崇祯继位以后,并没有傻bi一样的对魏忠贤喊打喊杀,而是给他和他的亲信加官进爵,并对他们赞赏有佳,夸他们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魏忠贤这会儿的想法是什么,同样是个千古之谜。

    传闻,他准备谋反了,自己当皇上,立亲侄子魏良卿为太子!

    这个传闻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天启的三个皇子都莫名其妙的死了,天启也莫名其妙的死了,甚至皇后怀了太子都被他和客氏给整堕胎了!

    而他,自封九千九百岁,又将他的侄子魏良卿加封宁国公,并让魏良卿代替天启去祭天。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天启一死,他九千九百岁加一百岁,当个万岁不行吗?

    他侄子魏良卿从宁国公进为太子,不行吗?

    或许,他认为行,只是他算漏了信王朱由检,更算漏了英国公张维贤。

    又或许,他压根没有想过造反,天启和三个皇子真的都是意外。

    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他的确是权倾朝野,崇祯要收拾他,几乎是不可能,所以,崇祯选择了安抚和麻痹他。

    安抚和麻痹貌似很成功,魏忠贤并没有什么异动,双方都很有默契的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不去打破。

    这会儿,崇祯对魏忠贤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奏折不再由魏忠贤批阅了,而是他自己亲自批阅。

    用他的话说,是怕魏公公累着了。

    魏公公当然不怕累,但是,皇上坚持要自己批阅,他也不好当面顶撞,只能玩点阴招了。

    比如,给崇祯上的很多都是难以批复的奏折,你批啊,反正奏折是我递上来的,我叫他们专门给你挑解决不了的,看你还批不批了!

    这天,崇祯正在御书房皱眉看着一份份奏折,脸上满是阴云。

    这些奏折里,有的压根就没法批啊!

    比如,土司安邦彦谋反,云南、贵州各都司卫所请朝廷调集大军,组织围剿。

    这都一年多了,还没解决,魏忠贤的意思,没钱,也没人!

    比如,辽东十三营将士请求拨付饷银,因为他们已经三个月没发饷银了。

    这个怎么批复,魏公公早就说了,这会儿,国库没钱。

    比如,陕西巡抚乔应甲奏报,白水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众谋反,请朝廷派大军征讨。

    还没没钱,没人。

    又比如,福建都司都指挥使洪先春奏报,海盗郑芝龙占据中左所,海盗刘香威逼万安所,海盗李魁奇威逼崇武所,请朝廷组织大军围剿。

    还是没钱,没人!

    大明各地烽烟四起,朝堂上下阉党横行,怎么办?

    崇祯揉了揉太阳穴,无奈叹息道:“伴伴,你来看看,有什么办法没?”

    陪侍在一侧的,正是曹化淳,崇祯刚继位,就派人快马加鞭把他和王承恩从金陵招回来了,这会儿正是他们照顾着崇祯的饮食起居,有着两人给他试毒把门,他才敢吃宫里的东西,在宫里睡觉!

    曹化淳闻言,恭敬的走上前,拿起奏折一份份的看起来。

    云贵这山高路远,朝廷又没钱又没人,有什么办法!

    辽东十三营这,还是没钱啊!

    陕西白水农民造反,还是没钱没人啊!

    福建海盗郑芝龙占据中左所!

    看到这份奏折,曹化淳眼前一亮。

    他回京城之前,张斌正好跟他提及过,家乡福建这会儿海盗闹的很凶,他很想去统兵剿灭海盗,保家乡安宁!

    曹化淳毫不犹豫的道:“皇上,微臣在金陵认识一个人,他或许能解决福建的问题。”

    崇祯闻言,略带激动道:“噢,是谁?”

    曹化淳恭恭敬敬的将张斌的情况介绍了一遍,特别说起了张斌当知县的时候就亲自率领乡勇击退过海盗。

    崇祯闻言,并没有立即下旨,他犹豫了一下,随即道:”速派人传朕口谕,招南都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张斌回京,朕有话要问他。“

第三卷 第二章 吹出一片天() 
秋高气爽,马蹄轰鸣,这日正午时分,涿州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一行十余骑正策马狂奔,直趋京城。

    打头的是一位京营的千总,紧随其后的,赫然是南都兵部职方司郎中张斌。

    此刻,张斌的心情十分的复杂,他没想到,崇祯这么快就派人来传召他了。

    要不是前来传召的京营千总带着曹化淳的亲笔信,他都以为是吴文杰在找人阴他呢。

    这会儿的京城可不是个好去处,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