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285章

南国江山-第285章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虽然为人一丝不苟,但这不意味着他就是傻子,他知道自己是为杨渥效力的,自然会对他恭敬谦逊。

    杨渥笑着说道:“这就是你的功劳,孤不会忘记的!若是你能一直这样对所有学员都严格训练下去,等到将来你致仕的时候,孤一定会给你一个能够世袭的爵位!”

    想要人努力办事,那就需要舍得下本钱。

    更何况军校的存在对吴军战力的维持意义重大,若是没有尚公乃的严格把关,军校的作用肯定会下降不少,所以给他一个世袭的爵位也是应该的。

    他勉励了尚公乃几句后,转而向杨隆演四人笑道:“怎么样?还能坚持下去吗?”

    按照杨渥和他们说好的,这四人如果能够坚持四个月时间的军训,他就会直接派人向他们传授兵法的基础,将来等他们年纪大一些后更是直接将他们送进高级学员中去学习。

    等到完成这些学习之后,再安排他们到羽林军中简单历练一下,之后差不多就可以进入禁军参加真正的历练了。

    当然那些都是今后的事情,如今还是要看他们四个能不能经过考验。

    “小弟(小子)一定能坚持下去!”听了杨渥的话,杨隆演等四人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

    李承嗣见了不由得点头,心中想着:“到底是太祖的血脉,光是这份毅力和恒心就足以值得称道了。而且大王他自己雄才远略不说,若是他的几个弟弟也能像他一样有才能,那就真是上天要兴盛我大吴国了!”

    杨渥虽然没有李承嗣的想法,不过他心中的感慨同样不少。

    在原本历史中的这四个小家伙,其中杨隆演是作为傀儡在满腔郁结之中早早的病逝了;而杨濛则有感于杨氏大权旁落,故而奋起一击,想要从徐氏手中夺回大权,虽然最重以失败告终,但比起其他几个连反抗都不敢的兄弟,却是好了太多。

    剩下的两个人中,程宗在原本的历史中属于默默无名之人。

    至于刘仁赡,他虽然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名气,不过他的名气更多的是体现在忠义之上,他具体领兵打仗的能力如何,这一点还真难说。

    当然,从他坚守寿州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来看,他的领兵能力应该也是不差的。

    不管如何,这一世有杨渥的大力培养,他相信这四人一定能够有比历史上要出色的多的表现。

    而具体会有什么表现,杨渥自然是非常期待的。

    鼓励了几人之后,杨渥又仔细询问了他们的训练情况,与他们了解到的其他人的训练情况一对比,自然便知道尚公乃还是减轻了难度。

    不过他让杨隆演他们参加军训的目的就是为了磨练他们的意志,只要能起到这个目的就行了,所以当即他也不明说。

    过了不久后,杨渥见时间也不早了,当即带着李承嗣等人离开了军校。

    “大王,若是海陵王和濛公子能够坚持完成军训,将来再好好培养一下,将来说不定又能出两个像大王这样的统兵名帅啊!”一路上,李承嗣忍不住感慨道。

    “李将军过誉了,他们两个还小,只怕当不得将军这么称赞啊!”杨渥脸上不由得露出得意之感,但嘴上却是连连谦逊着。

    杨隆演和杨濛虽然只是杨渥的弟弟,但他们两个都是杨渥看着长大的,所以对他们也是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

    “对了,李将军觉得,这四个小家伙中,将来谁的成就最大?”杨渥突然又问了起来。

    “这个……”李承嗣有些为难。

    现在四人还小,谁又能够看到将来的是,至于说为了让杨渥高兴,故意说最看好他的弟弟,这也不是李承嗣愿意做的。

    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根本没有必要去故意奉承杨渥,那只会让人看低他的。

    他仔细回想了刚才杨渥与四人交谈时的他们的表现,最后说道:“大王请恕臣直言,这四人之中,将来成就最高的,只怕还是浏阳郡公家的小子!”

    浏阳郡公就是刘金,他家的小子自然就是说的刘仁赡了。

    听了李承嗣的话,杨渥却是笑了起来,“不知李将军是怎么看出来的?”

    “臣与他们接触得不多,所以也只是胡言一番罢了,若是大王觉得没有道理,那就当臣没说就是!”李承嗣道。

    原来,刚才杨渥在与四人谈话时,李承嗣在一旁旁观,他却是注意到刘仁赡虽然在四人中年纪最小,但他却表现得最为成熟稳重,再加上他性格最为坚毅,听尚公乃说他又是四人中最为聪慧好学的,从这些细节上,李承嗣觉得他将来成就应该最大。

    听了李承嗣的话后,杨渥不禁大笑起来。

    他倒是没有李承嗣观察得这么仔细,不过他和四人接触最多,自然也能感觉出刘仁赡的天赋最高。

    领兵打仗这种事情,除了后天锻炼外,同样离不开先天天赋。

    这就比如霍去病,他十八岁开始领兵出征,到二十四岁因病去世,短短几年之内就取得了其他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取得的成就,这难道不是天赋吗?

    当然,除了天赋以外,后天的锻炼同样不可或缺。

    这就好比追随杨行密起兵的那些功勋老将,他们很多人在一开始都不怎么懂得领兵打仗,是通过后来与孙儒等势力的连番大战中才锻炼出来的。

    刘仁赡有天赋,如果再加上杨渥的大力培养,以及日后的不断锻炼,将来的成就一定会比历史上的他要更强!

    走了一阵子后,杨渥却是突然心血来潮,想要体验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恰好他又不急着回宫,当下带着李承嗣等人进了路旁的一家酒馆。

    或许是临近中午的原因,此时酒馆里人很多,几乎坐满了整个大堂,剩下的座位已经不多了。

    杨渥因为穿着便装临时出行,所以他们一行人虽然人数较多,却也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他没有大张旗鼓的让人清场子,也没有去订什么包间之类的,而是像普通客人一般就在大堂里面剩下的几个桌位上坐了下来。

    程勋、范遇和李承嗣三人与杨渥同坐一桌,剩下的侍卫则在周围一桌挤坐在一起,暗中却是将时刻保持着警惕。

    坐定之后,杨渥俨然一副请客吃饭的模样,让李承嗣等人负责点了几个小菜,又要了几坛子酒,四人便这样喝了起来。

    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杨渥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吴王府中,就是出征在外,真正跑到酒馆来吃饭喝酒的次数却是不多,所以此时反而感到新鲜。

    李承嗣等人的感觉也差不多,都在四处打量着周围。

    坐在这种大堂里面,最方便的就是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到了酒馆之中难免就会闲聊起来。

    比如此时,坐在离杨渥等人不远的一桌客人,看上去应该就是几个刚刚换班回来的羽林军士兵。

    这些羽林军的士兵,一般都是从禁军中特意挑选出来的,比如当初杨渥建国时,就从各军挑选一些人到金陵进行阅兵庆典,阅兵之后,又进行了一次大比,获得前三名的队伍都获得了丰厚的奖赏。

    不过那次阅兵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选拔羽林军士兵。

    当时杨渥将羽林军的兵力从五千人扩充到一万人,除了军校的一千人外,其他四千人主要就是来自于那次参加阅兵的的各军士兵。

    此时,杨渥便饶有兴致的听着他们谈论着军中的一些事情。

    这可是一个了解羽林军士兵日常的一个大好机会,杨渥当然不会错过,所以一边喝着酒,一边仔细听了起来。

    不过,他听着听着,神色就极为严肃起来,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 
让杨渥脸色变得阴沉的,不是别的原因,而是那几个羽林军士兵在抱怨他们的待遇太低了!

    在那几个羽林军军官模样的人口中,他话里话外都在抱怨说金陵物价太高,他们的那点薪酬,连养家糊口都只能勉强。

    说实话,羽林军的待遇在全军中已经是最高的,比普通禁军的待遇要高出不少,比那些厢军士兵的待遇就要高更多了;再加上这几人都是军官,若是连他们的薪酬都只能勉强养家糊口,那么其他普通士兵的待遇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杨渥并不是认为有人克扣了这些人的粮饷。

    要知道羽林军就是杨渥的亲军,其待遇本来就很高,又长期驻守金陵,负责保卫王宫。

    在他的眼皮底下,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克扣羽林军将士的粮饷,不想活了吗?

    不光是羽林军,对于普通禁军将士的粮饷发放,同样是杨渥极为重视的问题,枢密院、兵部、都察院等部门都在重点盯着这个环节,为的就是防止军队的腐化,避免这些问题造成军队士气低下。

    杨渥觉得,在三个部门同时盯着的情况下,克扣军饷的问题即便还有,也应该不大。

    更何况,如今吴国的风气还算不错的,经过杨渥的大力整治之后,那些依靠喝兵血的手段捞钱的应该是不多的。

    杨渥之所以脸色不好,最主要的还是觉得如今将士们的粮饷标准的确有些过低了,而这么重要的问题他居然一直忽视了!

    想一想,连待遇最高的羽林军将士都在抱怨,那么其他普通禁军士兵的想法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时代的军队基本都是用的募兵制,士兵基本都是自愿当兵的,不过军队给的募兵费用其实并不高。

    除了在应募之时会发放一定的安置费以外,将士们平时还有少量的口粮发放,此外在临战之前或者打了胜仗之后,一般还会发放一定的赏赐,受伤或者阵亡士兵会有一定的抚恤。

    不过总得来说,这些待遇都不算高。

    其中像安置费和赏赐以及抚恤等,这些都不是经常发放的,而且每次发放的粮饷数目也不多,远远不足以代替平时的开支。

    对士兵来说,他们最主要的薪酬还是平时按月发放的口粮。

    当初杨渥刚进入军队时,他是有杨行密在背后大力支持,所以他有足够的财力来维持麾下士兵的较高待遇,并且给那些受伤或者阵亡将士较高的抚恤。

    有充足的财力作为支撑,所以杨渥才能迅速建立一支战力强大的精锐之师。

    但他的这套高标准显然不能推广到其他军队去,淮南也不可能有那个财力对全军维持那么高的待遇标准。

    如今的标准,一个最普通的禁军士兵,他每个月的实际得到的口粮,也就是大概一百斤米左右。

    一百斤米看起来有很多,似乎养活几个人口都不成问题。

    但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人除了米以外,很少有其他食物来补充,这就导致士兵们需要吃更多的米来维持平常的消耗。

    尤其是对训练较为严格的禁军士兵来说,他们对体能的消耗自然更多,所以一百斤口粮差不多只够士兵自己的消耗,基本上没有什么多余的口粮。

    但是士兵不可能只有自己一个人,他们还有其他家人需要供养,此外他们还要穿衣服,还要住房子,还要其他的生活必须品要购买等等。

    在过去,天下动荡,百姓生活困苦,朝不保夕的时候,许多人当兵的要求自然很低,只要军队能够保证他们有口饭吃,能让他们活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