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220章

南国江山-第220章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渥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即便没有淮南这次北上给梁军带来的损失,将来梁军也会在与李存勖的争霸中逐渐落入下风,直至最后灭亡。

    所以从长远来看,淮南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朱全忠,而是如今还与他保持联盟的李存勖!

    若是现在拼尽全力北上,或许与李克用联手能够消灭朱全忠,但那样一来,淮南就不得不面临更加强大的李存勖势力。

    而李存勖失去了朱全忠的牵制后,将给淮南带来更大的压力,那时候淮南先行统一南方的策略就难以实现了。

    反过来,现在淮南如果停止北上,有李存勖的牵制,朱全忠却很难干涉到淮南统一南方的步伐。

    等到南方一统后,淮南再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后全力北伐,那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此时的淮南不仅不应该继续削弱梁军,反而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以让梁军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李存勖,让北方的混乱和分裂保持更长的时间。

    这种帮助并不一定需要直接出兵帮助,而是提供间接帮助,比如说现在就撤兵回去,以减轻对朱全忠的压力,让朱全忠能腾出手来对付北面的挑战,而不至于现在就崩溃了。

    当然,这种帮助必须把握一定的度,既不能太轻了,不然会牵制太多的梁军,使得朱全忠无力对抗北方的挑战;同时也不能太重了,不然朱全忠抽出足够的兵力一举解决北方的挑战,然后回过头来又准备向淮南报仇,那时候杨渥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然而,撤兵回去,先统一南方,坐看北方大乱,这虽然是淮南众将如今的共识,但到底在何时撤兵却在众将中存在分歧。

    杨渥主张的是现在就撤兵回去,让朱全忠能够腾出手来稳定北方局势,但他将自己的观点一说出来后,便遭到了众将的反对,即便是郭崇韬也不赞同他的决断。

    这也难怪,李存勖的突然崛起,这是谁都无法预料到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朱全忠依旧是天下最强的藩镇,而晋军的势力与之相比就弱小了许多。

    无论是义昌节度使刘守文还是晋王李克用,再或者魏博五州的叛军,若是没有淮南牵制住梁军的主力的话,众将觉得这些势力依旧不是梁军的对手。

    所以众将都觉得,此时应该趁着北方大乱的机会再次北上,继续削弱朱全忠,如此才能保证北方局势的平衡,不至于出现朱全忠迅速击败李克用、平定魏博的情况。

    郭崇韬虽然不主张继续北上,不过他却认为应该继续留在宿州,以给梁军保持压力,让朱全忠无法集中全部兵力去对付李克用、魏博叛军等反对他的势力。

    听了众人的意见,杨渥不禁苦笑。

    不管是李存勖的强势崛起,还是潞州的昭义节度使丁会将要投降晋军的变数,亦或者在这之后朱全忠自身出现一系列失误,导致后梁内部出现许多问题,这些事情都是尚未发生的。

    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才会觉得梁军依旧很强大,需要尽可能的将其削弱;但杨渥知道后面发生的这些事情后,自然不认为梁军还有什么强大的,如何避免因为他这次北伐给朱全忠造成的巨大损失,而导致后梁比历史上更早被李存勖击败才是他现在要做的。

    此时,面对争论不休的部将们,杨渥苦笑连连,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他们。

    好在,不久之后一个新的消息却让他找到了合适的撤兵理由:他的父亲杨行密在不久前偶感风寒,再次病倒了。

    杨渥自从去年十月份率领大军北上,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多月时间过去,虽然军政大事大部分都是交给已经返回广陵的高勖在处理,不过杨行密不可避免的还是需要操劳不少事物。

    这一次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风寒,但他本来身体就不好,又因为操劳过多,结果就病倒了。

    一年多以前,杨行密突然中风昏迷,虽然之后蜀中名医李珣将其救醒,但同时又留下了两到三年内必然会复发的诊断。

    所以从那时起杨渥便正式执掌淮南大权,希望让杨行密得到休养;但这一次北伐,杨渥必须亲自领兵,镇守后方的任务就不可避免的落到了杨行密的身上。

    此时杨行密再次病倒,杨渥以此为理由撤兵,众人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反驳,至此,撤兵回去就成了定局。

    不久。朱全忠的使者正式到达宿州,却是让张训等淮南老将吓了一跳。

    “唐令回?怎么是你?你怎么还活着?”张训满脸惊讶的问道。

    眼前这位使者,竟然是一位多年前的淮南将领,并且与张训等人都相互认识!

    原来,杨行密与朱全忠之间,早年还因为共同对付孙儒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双方经常有贸易上的往来。

    不过之后因为孙儒被杨行密消灭,使得双方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再加上朱全忠想要阻止杨行密统一江淮,所以双方的矛盾日益激烈。

    而直接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的,却是十一年前,杨行密派遣当时担任押牙的唐令回运输上万斤茶叶前去贸易,结果被朱全忠所扣押。

    在那个时代,上万斤茶叶还是值不少钱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平定淮南不久的杨行密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自那以后双方关系完全破裂,开始了此后十多年相互攻伐的战争。

    而这个唐令回被朱全忠扣押后,大家都以为他已经被朱全忠杀了,毕竟他是杨行密的人,而两家的关系又如此紧张,以朱全忠的性格,大家都不觉得唐令回还有活命的机会。

    不过随即,张训等人却是眉头一皱,脸色有些不好,显然想到了些什么。

    见此,唐令回不由苦笑,却是转身向杨渥行礼道:“在下前淮南节度使吴王麾下都押牙唐令回拜见吴王世子殿下!”

    杨渥一愣,唐令回的身份和事情,他虽然没有见过,但之前也听说过,听张训一提,他便明白过来。

    不过听此人的意思,难道说他被朱全忠扣留十一年都没有投降?而且朱全忠也并没有就此将他杀掉?这是在有些难以令人相信。

    不过唐令回接着又解释了他过去在汴州的生活,原来当初他虽然被朱全忠扣留,不过他那时候还只是个小人物,再加上他毕竟是代表杨行密的贸易使者,所以朱全忠并没有将他杀掉,只是将他扣押在汴州。

    久而久之,梁军对他也不闻不问起来,只是限制他离开汴州。所以他干脆在汴州住下来了,并且娶妻生子。

    等到时间久了,他习惯了当地的生活,也不愿再返回广陵,直到这一次又突然被人找到,要他来宿州当使者。

    听了这个过程,杨渥等人这才了然。

    唐令回的行为相当于脱离了淮南,但也没有加入朱全忠一方,这也算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一种做法。

    只是他如今既然是作为朱全忠的使者前来,张训等人自然不会跟他再谈什么交情。

    “说吧,朱全忠到底给出了什么条件?想要和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他弑杀先帝,屠戮百官,如此倒行逆施,实在是十恶不赦,孤是不可能和他和谈的!不过如果他给的条件合适的话,孤倒是能暂时撤兵回去!”杨渥沉声道。

    虽然说已经决定了要撤兵,但趁机敲诈朱全忠一番却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让部将们都感到满意才行。

    “梁王说,当初与吴王交恶,扣押淮南的贸易使者,这是两家交兵的直接原因。如今既然决定两家和好,当年之事就需要给出一个交代。所以梁王愿意以十倍于当初的价格将那批茶叶购买下来!”说到正事,唐令回同样严肃起来。

    “十倍的价格?”张训等人听了脸上喜色一闪而过。

    当初那批茶叶共有一万多斤,都是从常州产的最上好的茶叶,按照时价,至少值一万贯钱,如果按照十倍价格,那就是十万贯钱。

    十万贯虽然不多,但这还只是朱全忠给出的第一个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意义重大,算是朱全忠间接在为当初导致两家交恶的事情赔礼。

    (今天同样两更,明天五更补上。)

第三百三十章 条件() 
朱全忠提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用十倍的价格来赔偿当初扣押的淮南茶叶,从这一点来看,朱全忠求和的诚意还是足够的。

    其实这也很正常,避免两面受敌,这是每一方势力都需要注意的事情。

    事实上,朱全忠当初还很弱小时,在外交方面就做得很好,他总是采用拉拢一方,打压另外一方的手段,这才使得他能够以汴州这块四战之地奇迹般的崛起。

    然而等到他的势力逐渐强盛了之后,过去的这个外交手法却渐渐被他抛弃。

    因为缺乏一个稳定有效的战略方针的缘故,这几年里朱全忠一直都在东征西讨,李克用、李茂贞、杨行密、王师范、赵匡凝等等。

    看似朱全忠取得辉煌的胜利,夺取了大片的地盘,但同时也得罪了不少势力,而且依旧处在四面受敌的状态。

    如今除了南方马殷、王审知等距离较远的藩镇,以及王镕、王处直这两个墙头草外,其他藩镇基本都与他为敌。

    在这种情况下,朱全忠之前还能凭借一系列的胜利来震慑住诸多藩镇,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这次对淮南的战争的连续失败,却最终导致了如今的困境。

    不过朱全忠毕竟不是傻子,既然像之前那样四面为敌的策略不能维持了,那就重新捡起当年的手段吧!

    所以便有了这次派使者与淮南接触的举动。

    在向淮南提出了第一个求和条件后,唐令回又代表朱全忠提出了第二个条件:他愿意每年以三十万贯的价格向淮南采购三百万斤食盐。

    严格来说这个条件更像是一场交易,不过朱全忠给的价格却比较高。

    当初唐朝时期的产盐区从海州一直到海陵的江淮盐场,完全被淮南占领,不过朱全忠的地盘上同样有不少产盐区,再加上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所以朱全忠的食盐差不多是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的,即便有缺口也可以通过私盐得到弥补。

    所以与淮南交恶以后,朱全忠就没有购买过淮南的盐了。

    而这一次朱全忠主动提出向淮南以远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食盐,显然是向淮南示好的举动。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拖延时间的目的:在淮南的盐没有运输到达之前,如果朱全忠就解除了北方的威胁,那么他自然能够拒绝执行这个条件。

    至于说每年都按照这个价格购买,那就更是纸上画饼,让淮南眼馋一番罢了。

    以朱全忠那狡诈性格,这么吃亏的条件怎么可能一直遵守下去?杨渥若是相信他才是脑子有病了。

    当然,即便是不可能长久执行下去,但若是能够执行一年,那也能多赚不少钱,所以这一条一说出来,张训等人对于和谈就更加意动了。

    接下来唐令回又提出了第三条和第四条,不过相比于前面两个条件,这两条给淮南带来的好处就不怎么多。

    其中第三条是以唐朝天子的名义给杨渥的母亲、夫人、儿子等人进行加封,同时淮南的诸多将领也得到了加封。

    可以说,这一条完全就是口头上的,如今唐朝衰败如此,而且完全被朱全忠所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