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轨了再来做调整。
“既然你已经有了想法,那就放手去做吧。至于你姐夫那里,你要记住,不管如何他都是你姐夫,应该是你最亲近的人,最得力的人,不要一味信任外人却忘了培养这些姻亲。”杨行密最后叮嘱道,显然是同意了杨渥对刘仁规的安排。
杨渥连忙点头应是。
洪州。
自从钟传割据江西以来,江西之地因为远离兵祸,这十几年来大量外地百姓逃亡此地,给当地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好处,如今的江西早已不是当初的不毛之地,许多地方的繁华之处不下于江淮。
镇南节度使府中,一场争论依旧在持续着。
虽说出兵歙州的命令早已下达,负责出征的六万大军也已经准备妥当,然而最关键的地方,由谁来领兵的问题,却始终没有个结果。
按理说,六万大军出征,在南方也是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了,所以最好的领兵人选自然是钟传自己,然而最近一段时间钟传有病在身,没法亲自出征,只能在几个儿子里面选择一人为主将,然后让一位军中宿将为副。
只是,究竟选哪个儿子为将却让钟传感到为难,毕竟这不仅是一次领兵出征的人选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将来继承人的问题。
他的长子钟匡时既是长子,又是嫡子,本来是最好的继承人选,在诸多官员中有很多支持者,军中将领也有很多支持他的。但钟传却对他不怎么满意,觉得他性格有些柔弱;钟传虽然重视文教,但他也知道,一个柔弱的继承人在这乱世之中可不是什么好事。
至于次子钟延规,他在各个方面都与钟传有相似之处,最受钟传的喜爱。而且他对军事也有些了解,本来是最好的领兵人选,然而他他性格有些偏激,得罪了许多人,导致他在众多官员中的支持者相对较少。
所以这两方比较起来,钟传始终下定不了决心该选择何人为继承人,自然就没法决定由谁去领兵。
ps:已经确定了,本周五上架,欢迎大家到时来订阅,这几天俺也要开始存稿了。
第227章 钟传的决定()
“杨老抽嫩枝,堪作打钟锤。这杨行密倒是生了个好儿子,不必去纠结这些问题。”看着下方依旧争吵不休的两个儿子,钟传不由得暗自叹气。
这一次的争吵,不过是这些年的不断争吵中的一个重复而已,早就已经让他感到厌烦了,曾经有好几次他都下定决心要作出决断,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这一次也不例外。
“够了!吵吵闹闹的,有完没完?孤有些累了,你们都退下吧……”
钟传自己都没有个主意,下面人再怎么争论又有什么用处?若是这些人争吵能争个定论出来,那么继承人的问题只怕早在几年前就决定了。
等众人退下后,却有一位中年人留了下来,独自对钟传道:“大王,以臣之见,大军集结已经有好几天了,但统兵人选却迟迟没有定论。若是两位公子再争吵下去,只怕淮南方面早就做好准备了。所以臣请大王尽快做出决断。”
这人名叫徐延休,乃是钟传的头号谋士,曾经做过天子的近臣,为天子草拟过诏书;不过后来权宦把持朝政,徐延休不愿为宦官效力,听说江西钟传四处招募文士,于是前来投效。
作为一个旁观者,徐延休非常清楚继承人迟迟不能定下来的危害,所以曾经也多番劝谏过钟传,奈何钟传在别的地方对他言听计从,但在继承人问题上却没有听从他的。
“哦,你又有什么见解?那些陈词滥调就不要说了,孤已经听够了!”钟传有些不耐的道。
“臣的意思是,既然大王不能做决断,那么为何不把这一次出兵歙州作为一次考验呢?”
“考验?你来说说,如何作为一次考验?”钟传来了些兴趣。
“简单,将出征的大军一分为二,让两位公子分别统领,大王再派军中宿将协助他们,这样他们的能力到底如何,大王也能看得清楚了。将来立谁为继承人也能作出决断了。”徐延休缓缓道。
“将大军一分为二?这未免太过弄险吧。”钟传有些犹豫。
大军征伐可不是儿戏,而且交战对象也不是抚州危全讽这种小角色,而是雄踞南方的强藩淮南军。六万大军看似不少,但一分为二后会不会被淮南军趁机各个击破?他可知道两个儿子势如水火,到了战场上只怕会出现一方陷入危险另一方见死不救的情况。
“大王放心就是,两位公子都是聪明人,在平时相互争吵也就罢了,到了战场上,肯定不会傻到再针锋相对的。”
“而且,以臣之见,这一次出兵应该没多少危险。臣的理由有三点,第一点,淮南这一年来连连用兵,虽然屡战屡胜,但肯定也是强弩之末了;加上其内部刚刚进行军队整编,对军队战斗力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第二点,听说梁王已经击败了王师范,让部将领兵继续攻伐,自己已经率领主力返回大梁了。若是我们对淮南出兵,梁王或许也会趁机南下。第三点,相比于我们江西,梁王和越王才是淮南的大敌,淮南即便要集中兵力先对付一家,也会先对付他们两个的。”徐延休满脸自信的分析道。
钟传沉思,过了许久才道:“也罢,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当即,钟传下令将刚刚散去的众官员又召集了回来,一开口便道:“关于领兵将领的人选,争论了这么久一直没个定论,也是时候做个决断了。这一次孤决定……”
下面钟匡时和钟延规二人以及诸多官员纷纷紧张起来,想要知道钟传到底如何决断的。
只听钟传缓缓说道:“孤决定,这一次兵分两路,由匡时和延规两人分别统领,互不干涉……”
大梁。
自从王茂章率领的淮南军在八月初撤回广陵后,剩下的青州军士气更加低落,接连被梁军击败,只能困守青州。所以朱全忠留下部将杨师厚继续进攻青州后,自己率领梁军主力返回了大梁。
如今的局势,王师范已经基本平定,李克用自从去年大败以后,实力尚未恢复,如今正在休整之中,所以威胁也不大;倒是最近的淮南杨行密,四面出击,闹出的动静不小,尤其是王茂章在青州一战击杀朱友宁,之后又连夜乘船逃走了,让他心中耿耿于怀。
所以回到大梁后,朱全忠便召来敬翔、李振等谋士,开始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他打算亲自率兵南下,一来是报青州的一箭之仇,二来也是解救被李神福围困起来的鄂州杜洪,不过却遭到了敬翔的反对。
“大王,我军自去年以来,连续征战,一刻都没有休整,这一次又是从青州匆匆赶回来的,若是立即南下,只怕准备有些不足啊!”敬翔大声道。
他觉得,淮南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光从王茂章的青州之战就能看出来,若是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南下,说不定又是一次清口之败。
“大王亲自率军南下有何不可?”另一位谋士李振却是站在了朱全忠一方:“我军虽然疲惫,但淮南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自从去年以来同样征战不休。更何况,鄂州杜洪乃是大王用来牵制淮南的妻子,如今危在旦夕,岂能坐视不理!”
“杜洪自然要救,不过大王没必要亲自去!以臣之见,攻打杜洪的淮南军兵力也不多,大王只需命一大将,率领数万大军南下就是了。”敬翔道。
这时,外面有侍卫进来,呈上一份文书,朱全忠接过来展开看了眼,皱了皱眉,敬翔沉声问道:“大王,怎么了?”
朱全忠将文书递给敬翔,怒声道:“是李茂贞。最近李茂贞和他的义子静难节度使杨崇本再次起兵进逼京畿,恐怕他们想再次劫持天子西去凤翔!”
也由不得他不恼怒,从前年十一月到去年十一月,朱全忠用了一年时间才彻底击败李茂贞,迫使他交出天子,而朱全忠为了尽快劫持天子,更重要的是,凤翔城太过坚固,实在没法攻破,所以答应了李茂贞的议和。
谁知道,这才半年时间,刚刚恢复一点实力的李茂贞居然又有了起兵与他一争高下的野心。
第228章 谣言()
“看来天子是不能继续留在长安了,得想办法迁到洛阳来!”朱全忠抚了抚额头道。
对李茂贞这样一个有一定实力,难以彻底消灭,却又始终与他为敌的藩镇,实在是让他感到头痛,加上就像敬翔说的那样,最近一两年里打的仗实在太多了,或许也是时候休整一番了。
就在朱全忠准备暂时放弃南下计划时,又有侍卫进来呈上文书,这一次,朱全忠看后却是满脸喜色道:“好好好!没想到这一次连钟传都被说动了!或许是还真是一次攻灭淮南的机会!”
原来,当初钱镠派去洪州的使者在成功说服钟传出兵后,便立即北上大梁,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朱全忠,请求他从北方出兵夹击。
钟传虽然一心割据地方,很少与别的藩镇打交道,不过他经营江西近三十年,自然有较强的实力,别的不说,光这一次出兵六万攻打歙州,就是一次大手笔,绝对能让淮南感到头痛。
看过文书后,敬翔不由沉默了,而李振等其他本来就支持立即南下的谋士这时更加得意起来,纷纷劝说朱全忠亲自率兵南下。
不过自从将天子掌控在手中后,朱全忠心中那篡位称帝的野心便一日强过一日,在面临亲自南下,剿灭淮南,和坐镇洛阳,防止李茂贞再次劫持天子的选择上,朱全忠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坐镇洛阳。
当然,出兵南下夹击淮南的计划也不会放弃,朱全忠下令道:“传孤的命令,以宿州刺史康怀英为将,领兵五万南下,与钱镠、钟传一同夹击淮南。若能趁势剿灭淮南则更好,若不能,至少也要帮杜洪解围!”
……
广陵。
杨渥虽然打算在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不再进行大动作,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淮南想要休整,钱镠等人却不让他休整。
这些能在乱世之中崛起一方的枭雄,都不是目光短浅之辈,自然知道在这个时候不能坐视淮南休整。
所以在九月初,钱镠出兵三万,目标直指湖州;两天后,新任歙州刺史陈知新报告,歙州境内发现大批江西兵,人数有数万人;这还没完,北方的光州刺史李遇也汇报,宿州刺史康怀英率兵五万南下,一部分驻在光州城外,有攻城之意,另一部分却分兵南下,应该是为鄂州杜洪解围而去。
三大藩镇分三路来攻,兵力多达十几万,一时间淮南震动,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周边势力针对淮南的一次有预谋的进攻。
不过,外部的局势固然险恶,但对淮南更加不利的却是内部。
在淮南内部,军队整编的进度刚刚展开不久,没有一两个月时间难以完成整合;同时,因为连绵的战事,广陵府库中存的钱粮也快要空了,而各地秋税最早也要到十月前才能上缴完毕。
与此同时,坊间却开始出现诸多谣言,有说湖州已经被钱镠攻破的,有说歙州刺史陈知新与江西兵交战兵败被俘的,还有说梁王朱全忠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的,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不过这些谣言虽然造成了一些恐慌,但经过节度使府出面安抚后,恐慌很快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