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大王!”侍卫说道。
……
首先是阿瓦城的百姓仓皇地从南门逃出,紧接着东吁的军队也开始逃亡,火势烧得如此之旺,暹罗大军也无法马上扩大战果。而东吁王室也全部乔装打扮成了普通百姓,在侍卫的保护下,混在平民之中逃出了阿瓦城。
一直到了寅时一刻,火势稍微小了一点,暹罗大军才开始清缴城内的残余东吁势力。而此时明军也开始进入城内了,此时城内还有大量来不及逃出去的东吁人。只是现在他们已经失去逃生的机会。
屠杀已经开始了,首先开始动手的暹罗大军,受到暹罗大军的刺激,明军也加入了其中,烧杀抢掠,奸淫掳掠这时在阿瓦城中到处都在上演。许成名等人也没有刻意去压制,大军已经进入东吁已经两个多月了,士兵们此刻也需要宣泄。
而马祥麟的一万龙骑兵不但已经将整个王宫封锁,而且已经将整个王宫都控制住了。此时他隆王不甘心受辱,已经服毒自杀。
“将军,我仔细看了一遍,除了他隆王已经服毒自杀之外,王室其他人都已经逃出了阿瓦。”波道说道。
“你认为这些人会逃往哪里?”许成名问道。
“一是勃固,一是阿拉干,其中勃固的可能性最大。”波道说道。
“在阿瓦修整三日之后,兵发勃固。”许成名说道。
“诺。”
“王爷,你的大军就不用去勃固了,你现在就帮助我军捕捉奴隶。”许成名说道。
“是,将军。”巴塞通王恭敬地说道。
……
明军和暹罗军都没有驻扎在城内,现在的阿瓦城根本不能住人,除了王宫之外,其余的地方大多被烧成了废墟,而且城内已经是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根本也无法住人。
而此刻在京师的朱由校已经接到明军在安正国城大败东阿盟军的战报。
“在安正国城,我军以少胜多,击溃东吁和阿拉干的十五万联军,看来灭亡东吁指日可待了。”朱由校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再建不世之功!”温体仁率先恭贺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再建不世之功!”其余的朝臣也不甘落后地恭贺道。
“在元朝之时,此地曾经设立了缅中行省,朕决定在此设立缅中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区域包括以前的底兀剌宣慰司和缅甸宣慰司。”朱由校说道。
“八百大甸宣慰司和大古剌宣慰司应该如何处置?”孙承宗问道。
“这两个宣慰司将合并成立一个新的承宣布政使司,名字就叫仰光承宣布政使司。”朱由校说道。
“陛下,这四个宣慰司都属于蛮荒之地,不如合并成一个承宣布政使司。”毕自严说道。
“毕爱卿此言差矣,这两省的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未来的粮食产量肯定要比湖广的粮食产量要多得多,是帝国未来的粮仓,而且在仰光省有落坑(即仰光)、八都马(即马都八)、打歪(即土瓦)、答那思里(即丹那沙林)等港口,这两省的粮食通过海运可以直接运送到帝国。而且这些地方已经聚集了数万的帝国百姓,移民这个事情,在这两个省的难度比其他地方要小很多,朕决定将这个两个省的土地卖给帝国的百姓。”朱由校解释道。
“此次南征,国库所费甚巨,陛下将土地卖掉的款项应该贴补给国库,而且王师即将北伐后金,所费将会更多,国库已经无法支撑。”孙承宗说道。
“此事朕已经有了决定,此次南征获胜之后,朕将修一条从木邦到落坑的驰道,毕竟这两省距离帝国太远,要有效的控制,除了移民之外,还需要便捷的交通,如果有事发生,朕的大军要能尽快能抵达事发地。”朱由校说道。
“臣以为应待北伐结束之后再考虑此事,毕竟北伐后金乃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孙承宗说道。
“吾师,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此战获胜,不但不会耗费帝国钱钞,甚至还能为帝国带来巨额的财富。”朱由校说道。
“以战养战谈何容易,陛下切不可掉以轻心,上次北伐后金几乎将国库和内帑消耗一空。”孙承宗说道。
“北伐后金和南征东吁不同,南征东吁绝对是一桩赚钱的买卖,日后吾师一定会知道的。”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内阁是否需要即刻委派两地的巡抚极其其他官员?”孙承宗问道。孙承宗见朱由校信心满满地样子,知道此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必须马上委派官员,朕要在明年年中之前完成两省的土地买卖。”朱由校说道。
(本章完)
第336章 东吁亡()
缅中和仰光两省的土地是不愁卖的,沿海数省有不少商人经常往来于两地,他们对两地的情况非常了解。
在《大明帝国报》大肆宣传之后,帝国有不少的商人就表现出了浓厚了兴趣。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对土地渴望绝对是超越金钱的,而且这里土地是众所周知的肥沃。
派往两省的官吏,高层以科举出身的人员为主,而中低层官吏以以往胥吏为主,一部分走陆路,一部分走海路前往两省。
许成名的大军赶到勃固之时,东吁王室早已经逃离勃固。许成名了解到东吁王室在勃固短暂停留之后,此刻却是已经撤离了勃固前往了其他地方。而阿拉干的使者此时也抵达了许成名的军营。
“阿拉干的使者前来,此行必是来请求和谈的,陛下的旨意是拿下东吁,对于阿拉干的处置陛下并没任何旨意。”许成名说道。
“阿拉干不过弹丸之地,我认为可以干脆顺道灭掉阿拉干算了。”马祥麟建议道。
现在整个东吁对大明的军队都是闻风而逃,不是逃往深山,就是逃往阿拉干。明军在阿瓦一战之后,几乎再也没有打过任何大战了,马祥麟还期盼此战之后能封个爵位了,但他没想到东吁如此不堪一击,他现在是求战心切。
“马总兵,此事不能莽撞,阿拉干和莫卧儿王朝不知道有没有联系,而且莫卧儿王朝其实力并不弱于帝国。”许成名说道。
“既然如此,此事需请示陛下,待陛下旨意下达之后,再做决定。”张凤仪说道。
“从此处前往京师来回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足够我们清缴东吁的残余势力,无论陛下旨意如何先稳定东吁。”许成名说道。
“另外我以为阿拉干必须交出东吁王室的人,否则的话,不用等陛下的旨意,便可对阿拉干用兵。”马祥麟说道。
“如果阿拉干人想和,这是先决条件,如果阿拉干人连这个条件都无法同意,那只能说明阿拉干人在耍阴谋手段。”许成名赞成道。
“待会接见阿拉干使者,需不需要令龙骑兵在营帐前列阵?”马祥麟问道。
“这倒不需要,帝国和东吁一战之后,帝国的军威已经不需要任何证明了。待会与阿拉干人和谈完成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龙骑兵都将立刻出发。”许成名说道。
……
与阿拉干人是战还是和,许成名等人都无法做主,所以这次和谈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阿拉干人无条件地移交在阿拉干避难的所有的东吁王室成员。
在见识了明军的军威之后,阿拉干人对于明军的要求立刻就同意了。马祥麟亲率三千龙骑兵随同阿拉干的使者去边境移交东吁王室的成员。
在得到东吁王室的成员之后,马祥麟便立刻将东吁王室成员全部被送往了阿瓦。在阿瓦,所有东吁王室成员中的男性全部被处斩,而女性全部被送往京师。
“大人,这批女丁是整个东吁最值钱的,每个可都价值千两,大人其实没必要全部送往京师,只需将王妃等少数人几人送往京师即可,其余等人交给在下来处理,在下每人按一千两付钱。”许心素见许成名要将这批人全部都送到京师去,他大感惋惜。
“许心素,你可真贪,你也知道这批人身份尊贵,如果你敢动一个,我保证明日就会有人参你,甚至会有人参你谋反。”许成名说道。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而已。”许心素不以为然地说道。
“可她们曾经也是凤凰,此事休要再提。你要找死可不要拖着我,朝廷可有无数的眼睛盯着了,你不在庙堂不知庙堂的险恶,行差踏错一步都将是万劫不复。”许成名说道。
“这些女人真的不能碰,除非有陛下的旨意,如果真的出了事,谁都保不了你。”马祥麟说道。
“谢两位将军提点,刚才是在下猪油蒙了心了,下次绝对不会了。我这里近日新得数名东吁大臣的妻女,姿色差强人意,待明日我给两位将军送几名过来服侍将军。”听马祥麟也这么说,许心素也意识到他低估了此事的严重性。
……
朱由校接到许成名关于阿拉干求和之事的密信的时候,他立刻就做了决定。
“传旨,朕同意阿拉干的求和,但阿拉干必须赔偿帝国二十万两银元,同时将丹兑以南割让给帝国,否则的话,否则一切免谈。”朱由校说道。
“诺。”
“陛下,许提督送到帝国的第一批修路的奴隶已经被安置在了云南,接下来的路奴是不是全部安置在云贵川三藩司?”王礼乾问道。
“是的,先安置在这三省,这三省的路最难修,还有从木邦到落坑的驰道也要安排足够路奴,这条路至关重要。”朱由校说道。
“诺。”
此刻暹罗的五万大军也分成了一个个的千人队在东吁境内扫荡,而许成名的大军主要布置在东吁的主要城市以防备东吁的残留势力。
暹罗大军实行的焦土战略,在明军的默许之下,他们正在摧毁东吁土地上大部分的生物。而为了躲避兵灾,东吁的百姓大多都躲进了深山。
“许将军,东吁的百姓现在越来越难抓了,大多都逃进了深山。”巴塞通王到年底的时候,已经捕捉到了超过一百万的奴隶,其中男女比例大概是四六开左右,这主要是许多男子因为抵抗而被杀死。而东吁两百六十万人口,巴塞通王预计剩下不到一百万了。
“我要的五十万路奴一个也不能少,如果陛下怪罪下来,王爷,你我可都担当不起。”许成名冷声说道。
“那只能烧山了,这个天气最适合放火,用火将他们逼出来。”巴塞通王无奈地说道。对于许成名的话,他丝毫也不敢反驳。
“王爷,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答应了朝廷的,就必须完成,不然的话,那可是欺君之罪。”许成名带着威胁地语气说道。
(本章完)
第337章 徐娘半老()
再次感谢不落小子的打赏!
……
“小王明白,小王明白,小王答应了的事情,就算是不惜一切代价,小王也一定会完成的。”巴塞通王马上说道。
“王爷,我可听闻陛下有意要和暹罗签订和平条约,你可不要在这个时候让陛下失望。”许成名轻声说道。
“和平条约?”巴塞通王疑惑地问道,“将军能否再透露一点?”
“这个具体我也不清楚,但顾名思义应该就是两国永世修好的条约,听说以后大明和暹罗就按和平条约上的约定行事。”许成名说道。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暹罗永世将奉大明为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