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56章

大明1624-第156章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档次上了,双方在海上势力的差距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大明完全可以碾压荷兰在南洋的海上势力。

    (本章完)

第293章 军大衣() 
    再次感谢不落小子、侯东枫的打赏!

    ……

    “这一块是呢绒是羊毛的,这一块是羊绒的,羊绒的手感更好,但成本更高。呢绒防皱耐磨,手感柔软,高雅挺括,富有弹性,保暖性强。但它洗涤较为困难,不大适用于制作夏装。”小小介绍道。

    “朕准备制作的是冬季士兵穿的军大衣。”朱由校从桌上拿出两张设计图纸说道。

    小小从朱由校手里接过图纸,看了看问道:“陛下有什么要求吗?”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百户长以上的军官军服使用羊绒呢绒制作,其余的使用羊毛呢绒制作。衣服在剪裁时一定要注意贴身,合体收腰,以体现身体力量的美感。”

    “我先制作几件军大衣的样品,陛下如果满意,我就大量开始生产。”小小说道。

    “你可以先找汤小红,让汤小红给你派几名女兵做模特,朕相信你的眼光。”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诺。”

    “现在纺织厂产能不能跟得上?”朱由校问道。

    “预计到今年年底,纺织厂的年产能能达到三千匹呢绒,到明年应该可以达到五千匹,但如果不继续扩大产能的话,几年之内恐怕都无法满足一百五十万人的需要。”小小说道。

    “不急,慢慢来,朕的目的是将羊毛纺织做成一个产业,所以你可以从其他人手里收购呢绒。而且呢绒能用的地方有许多,你要鼓励其他人多发现其他的用途,不要等生产完军服,整个羊毛纺织业就全死了。”朱由校说道。

    “我明白。”小小说道。

    ……

    张国纪知道海运之事事关重大,他亲自邀请几名和他生意往来密切的商人一起商量组建公司一事。

    “来,来,每人一根香烟。”张国纪将皇宫里带出来的香烟给在座的每人都发了一根。

    “伯爷,这是何物?烟叶?”江演闻了闻问道。

    “此物名叫香烟,是由烟叶制成的,但这香烟可有很大的不同……”张国纪微笑着说道。

    “伯爷,可有何不同之处?”江演好奇地问道。

    “此香烟是由陛下亲自设计制作的,简单来说皇家御制的。”张国纪微笑着说道。

    “陛下亲自设计制作的,那可是稀罕物,可不能就这么抽了,得留着。”刘柒说着就准备收起来了。

    “伯爷既然将此物拿出来分给大家,应该是另有深意的吧,伯爷。”江演微笑着说道。

    “江男爵果然厉害,此次我找各位前来的确是有要事相商,在说正事之前,我们先尝尝陛下御制的香烟。来人,给各位把烟点上。”张国纪微笑说道。

    张国纪话音刚落,立刻鱼贯进来数名美女,给众人将烟点上。张国纪先抽了一口,说道:“尝尝。”

    众人也跟着抽了一口,这里有几个人以前也没有抽过烟,有一个第一口烟还被烟呛着了。

    “这香烟的确比平常抽的烟叶要香一些,里面应该是加了香精吧。”刘柒平常是抽烟斗的,一口抽下去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差别。

    “这我就不清楚了,这香烟是陛下御制的,至于配方,我可不知道。”张国纪说道。

    说话间烟就抽完了,江演再次迫不及待地问道:“伯爷,今天让我等前来可是为了这香烟之事?”

    “跟这个有关,但却不是为了这个事情。”张国纪说道。

    “还请伯爷细说。”江演说道。

    张国纪将海运及皇商之事跟在座的几位仔细地说了一遍。当张国纪说完之后,在场没有一个人说话,仿佛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各位有什么想法?”张国纪问道。

    “现在松江府有船厂能造两万石的大型商船,但每艘船的价格都在十五万两左右,漕运四百万石粮食,我们最少需要二十艘这样的大船,也就是说光投资大型商船我们就需要三百万两银元,这可是一笔非常大的数目。”江演说道。

    “我们这里有九个人,三百万两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也不过才三十多万两而已。”张国纪说道。

    “伯爷,你也知道三十多万两放到其他的地方,最多三五年便可收回成本,但帮朝廷走海运运粮,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本,三十多万两压在这里实在是不划算。”刘柒说道。

    “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算上一份子?”张国纪不耐烦地说道。

    “伯爷误会了,小人的意思是看大家的意思,如果大家都愿意,那小人肯定也要算上一份。”刘柒见状赶忙说道。自从大明占领缅挝地区之后,刘柒的珠宝生意越做越大,现在也是财大气粗,只不过他好不容易才混入了张国纪的这个圈子,他可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了。

    “伯爷不要生气,刘柒说得也不无道理,我们都是生意人,在商言商嘛!”沈江微笑着说道,“其实海运就算二十年回本,我也无所谓,只要能回本就好,毕竟这是帮朝廷做事,这也是我们商人应该做的,只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什么愿望?”张国纪问道。

    “我希望陛下能占一成干股,当然陛下不用出钱。伯爷,你也知道漕运之事错综复杂,得罪的人甚多,我们虽然算有点小钱,可在朝廷官员眼里,比一只蝼蚁都不如,如果陛下能占上一成干股的话,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沈江说道。

    “这个倒是可以考虑。”张国纪想了想说道。

    “二十艘商船运完四百万石粮食,只需要十个来回便可运送完四百万石粮食,一个来回算上装卸补给等等的时间最多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五个月便可以完成海运的事情,可能还有七个月的时间这二十条商船会空置在港口。”江演说道。

    “当然不会空着,现在朝廷不是出钱雇佣民船移民吗?我们可以帮助朝廷运送移民,还可以帮商人运输货物等等。”张国纪说道。

    “如此甚好,伯爷,此事还需你出马,谈好海运之后,我们再商议其他的事情,如何?”江演客气地说道。

    “可以,我明日便去找皇上商议此事。”张国纪点头道。

    (本章完)

第294章 皇家海运公司() 
    朱由校听了张国纪关于海运的讨论结果之后,他干脆在乾清宫召见了张国纪以及另外的八大商人。

    “朕听太康伯说你们打算分一成干股给朕,既然你们愿意给朕送钱,朕怎么能拒绝呢?”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在座的人都会心一笑。要做这个海运,为朝廷运粮,朱由校不出面,他们是真的不敢做,漕运太复杂,牵涉太广。

    “朕既然占了一成干股,那朕就给这家公司取个名字吧。”朱由校接着说道。

    “还请陛下赐名!”张国纪施礼道。

    “请陛下赐名!”其余八人也一起施礼道。

    “就叫皇家海运公司吧!你们觉得如何?”朱由校想都没想张口便说道。

    “陛下圣明!这个名字好,威武霸气,自带皇气,真的是个好名字!此公司有皇气庇佑,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张国纪首先说道。

    “陛下圣明!……”江演接着也是一顿狂拍马屁。

    ……

    等九个人每个人都狂拍了一顿之后,朱由校才微笑着说道:“朕不会参与公司的管理,但朕有几个意见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请陛下明示!”张国纪等人说道。

    “这种合伙生意,财务一定要独立公开,管钱的人你们可以从外面去请,一定不能用你们任何一方的人,至于公司的管理,你们也可以请人来做,大不了工钱多出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极多,更是可以避免你们之间伤了和气。”朱由校建议道。

    “陛下所言极是,臣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无论怎么样,账目一定要独立,清晰,公开,我们十个股东随时可以查账对账。”江演点头道。

    “朕这一股不算,你们九人每人都是一股,遇大事有分歧时,可以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处理。”朱由校继续建议道。

    “诺。”众人一起答道。

    “最后一点,朕建议你们去了解一下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以及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如果你们能保证皇家海运公司五年不亏损,朕保证五年之后,不但让各位回本,更让各位投入的钱翻上两三倍。”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我们预计皇家海运公司需要投入三百五十万两银元。”张国纪轻声说道。对于朱由校的这个说法,不但张国纪而且所有的人都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朕听你说过了,朕金口玉言,从来不说大话,投入越大才会赚得更多,朕准备放开商品交易所对外国人的限制,允许其他国家的人参与进来,海上运输业也即将进入黄金时期。”朱由校说道。

    荷兰人已经无数次要求开放帝国商品交易所了,允许他们进入商品交易所,但是朱由校一直不同意,现在和西班牙人闹翻了,而朱由校又需要西洋的市场,他才决定放开对商品交易所的限制。

    “陛下,荷兰人一直想垄断南洋地区的贸易,现在帝国算是帮荷兰人将西班牙人赶出了南洋,如果再让荷兰人进入商品交易所,这会使得荷兰人在南洋的势力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恐怕会有尾大不掉的危险。”江演说道。

    江演一直想打通直接通往西洋的商道,但受困于海盗的威胁,始终都无法出马六甲海峡,江演知道这些海盗有来自荷兰的、西班牙的、葡萄牙的、英国的等等国家的,但势力最强的是荷兰的和英国的,这些海盗使得江演在探索西洋商道之时损失惨重。

    “无妨,荷兰人在发展,帝国也在发展,现在在南洋,势力最大的就是帝国和荷兰人,双方暂时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未来可就很难说了,毕竟自永乐年间起,南洋就一直是帝国的领土。”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了。”江演点头道。

    “海运的事情已经敲定了,臣觉得应该在陛下的主持下,讨论一下私人银行的事情。”张国纪说道。

    “你们现在还有资金投入到银行业?现在存钱的人少,贷款的人多,百姓都愿意将钱放到自己家里也不愿意放到银行来,要转变这个观念最少还要五到十年,这就注定你们前期的投入会很大。”朱由校说道。

    “资金虽然现在有困难,但是我觉得可以趁陛下在此,我们先讨论出一个章程。”张国纪说道。

    “如果你们要办私人银行,朕允许你们派人到帝国银行学习。”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隆恩!如果陛下能允许我们派人去帝国银行学习的话,的确可以节省许多的时间。”张国纪点头道。

    “我建议五年,五年之后再考虑开办私人银行之事。”沈江说道。

    帝国银行现在垄断了整个银行业,帝国银行的最大的优势就是遍及全国各地的网点,而且在以前,帝国银行挂着皇家和朝廷的名头,利用政策上的优势,将其他的钱庄挤压得几乎都生存不下去了,沈江觉得还是要看看再决定是否进入这个行业。

    “我也觉得办私人银行之事不能操之过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