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石布衣-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若棠也吩咐这些天要看紧点,多跟田长青、柳清、吴迪等人商量,然后就带着石涧仁进候机室了。
已经来机场接了好多次人,土包子小布衣还真是第一次乘坐,不怕纪若棠笑话:“今早做梦了,梦见自己不知怎么就时间没赶上,眼睁睁看着飞机飞了。”
因为抽筋耽搁久了点,纪若棠的小腿现在都还处在酸疼中,所以走路基本挂在石涧仁的手臂上,很理直气壮,但却没有以前的嬉笑,文静的听着还能思考:“这就是你一直保持好奇好学的心态结果?”
石涧仁的确好奇:“沉稳肯定没错,但如果对什么都一副死沉沉的无聊心情,这一辈子过着也太没意思了,而且不好奇就不会去钻研……”纪若棠果然是高级飞人,专有柜台办理手续以后直接简单的检查就到贵宾室等候,石涧仁继续趴在落地玻璃边看外面的普通候机者,兼带观察频繁起落的客机,甚至连那些候机大厅下的奇形怪状工作车他都兴致勃勃的观看,有点后悔该带个相机。
然后就在这时,他忽然看见两部黑色轿车快速顺着航站大楼建筑墙根过来,然后平稳的停靠在登机舷梯下,就在纪若棠起身招呼他说贵宾可以优先登机的时候,两部车打开车门,后面一辆的后座下来的,俨然正是石涧仁有过一面之缘的宋澜,目前江州的当地高官已经开始登机了。
也许这就是好奇心带来的好处吧,如果熟视无睹的冷漠看待周围习以为常的一切,就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于是石涧仁扶着纪若棠走进绿色静音通道的时候小声:“看起来那位宋公子的父亲也要跟我们一同前往平京,不知道他会记得你还是记得我。”
纪若棠娴熟:“我们都会在头等舱的,待会儿看看咯,有点心理准备就好,不过最好是别打搅我们。”
怎么可能,作为国内航线的小飞机,前面也就两三排只能成为商务舱的宽松座位,无论是地方高官还是亿万富翁,最多能享受多一点点的空间和提前上机,两人刚在空姐恭敬的迎接声中走进去,坐在左侧的宋澜就注目注意到了他们,然后并不算很惊讶的微笑着抬手示意:“清塘的纪小姐,对吧?在工商联跟市委的会上见过,这位……哦,就是上次写了那首《水调歌头》的阿仁小友,来来来,到我这边来坐,相请不如偶遇,路上我们正好可以聊聊。”
这时候石涧仁忽然有种感觉,这恐怕还真不是偶遇。
但随着宋澜左右两边的随从笑着客气起身让出座位,纪若棠跟石涧仁也客气的笑着过去坐下。
石涧仁原本充满探索的第一次航班旅程就不得不变成客套的应酬。
他还真不喜欢这样的事情。(未完待续。)
276、灰暗、纯净还是辉煌,其实都一样
如果不懂人情世故,恐怕这位宋先生,才应该是石涧仁开口询问那位徐少连徐老先生的最佳人选。
对方起码应该在江州任官多年,而且喜好书法,跟那位书法颇有造诣的徐老先生多半认识,可偏偏对于这样一位没法交心的官场人士,石涧仁却不能随意打听,包括宋青云在内,如果那位徐老先生跟这些人之间有什么瓜葛,自己贸然接触到什么不该搀和的事情中,中国的官场历来都很讲究站队的,没必要为了那个已经对自己无足轻重的人物冒险了。
曾经出入文艺工作者那些政府部门的洪巧云当然是知无不言,但从未听说过这人,她也是最近三四年窜起来的,原本石涧仁打算到酒店上班以后问纪如青的,没想到糖糖的母亲却意外离世,所以这个事情,小布衣只能暗暗的压在心底。
果然,宋澜明显相当熟悉纪若棠以及她母亲在地震发生后的故事,甚至对石涧仁在假日酒店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都能比较清晰的表露:“听小云有提到过,你们俩是金童玉女,年轻有为啊,力挽狂澜的把清塘集团支撑起来,保证了员工们的就业,没有因为突发事件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稳定,很不错,很不错……”
如果不是对方博闻强记,那就是预先有了解,纪若棠这时候端庄的交叠双手略侧身,四平八稳的介绍工作情况,凭这份姿态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女能在这个年纪做出来的,就算不能看见宋澜的眼神,另一边的石涧仁也能从开朗慈祥的笑声中听出来宋澜的欣赏。
本以为自己只是纪若棠口中的总助,结果宋澜转过来也跟他平易近人的聊几句,完全没有第一次见面写字时候的轻慢,而且对于他俩是去平京做什么也一清二楚,沉重的语气说来就来:“地震以后,我也到一线去考察过,天灾还好没有变成**……”
于是整个航程对石涧仁来说就变得极为索然无味,必须得端着应对,到最后宋澜干脆就邀请他俩跟他住到同一家酒店去:“江州的驻京办事处,我也要参加这次跟地震有关的抢险救灾全国会议,我们都是代表江州的,方便一起走,有空我们还可以讨论工作。”
这样的不容置疑,让纪若棠都觉得很无可奈何。
于是等抵达平京以后,原本憧憬以为是难得两人出游的机会,也不得不嘟着嘴看石涧仁驾车跟上两辆黑色轿车,不过相比在江州直接开进机场内的特权,这随便掉块砖都能砸到官员的首都,就低调得多了。
东张西望的石涧仁是失望:“这就是平京?到处都灰扑扑的,看着比南方……嗯,这时候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总是说南方富庶丰沛了,看来我也更习惯于在南方生活。”
也许是冬季,更可能是北方的气候特色条件,完全没有他想象中的金碧辉煌,宏伟博大,纪若棠肯定多次来过首都,给他解释最好看的也就是那几个中心区,大多数普通街区,也就没多皇家气派。
石涧仁第一次来到北方在当晚就得到了考验,因为抵达以后已经是黄昏,宋澜明显比他们忙碌得多,石涧仁开车陪纪若棠到原本预定的五星级酒店吃了顿高级西餐,在灯火辉煌的高档地区又重新体验了首都的繁华和灿烂以后,感受下街道上瑟瑟寒风,两人还是选择先回酒店休息,纪若棠似乎也跟着石涧仁越发喜静不喜动。
作为江州市驻京办事处的江州酒店外观显得蛮朴素,里面也略显陈旧,住惯了自家酒店最好套房的商人在这里还没资格随便定最好的房间,话说除了可能给有关人员保留的房间,也都是普通标间,鉴于伤腿这几天,纪若棠真是连睡觉都会抽抽,所以两人也没多考虑就拿了一个房间,纪若棠终于喜笑颜开的指挥棒棒把两张床取掉中间的床头柜拼起来,虽然还是牵着手各睡一张床,但总归也算是同床共枕了,所以早早的就笑着换了睡衣靠在床头看电视,一点不嫌弃别人的办事处酒店不如自家了。
这好像就是个温水煮青蛙的渐进,先一坐一睡在沙发上,接着变成两人各睡一张沙发,然后演变成现在这样,看起来只要再走几步,等枕头被子变成一床,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石涧仁都没觉得多大惊小怪,洗过澡站在窗前最后观察一下这平坦的首都市区,拿了本书上床,就算两人枕头间隔着近一米的距离,纪若棠还是吃吃笑着伸手过来,习惯性的牵住石涧仁的手,自己红着脸躲在被窝里傻乐,石涧仁安静的看书,等他有了困意,收起书本,少女果然已经睡得香甜了,就如同过去的好多个夜晚一样,他真像个父亲,心无杂念的俯身过去帮少女掖好被子,再关了灯睡觉。
结果这一晚,可以说是石涧仁下山以来睡得最为糟糕的一夜,甚至在破茶馆蜷在硬木长椅上都比这睡得好,实在是北方冬季开着空调暖气那种干燥的特点,让他整晚都处在艰难呼吸的半梦半醒之间,最后不得不悄悄到卫生间找了张毛巾浸湿了盖在脸上才能勉强睡着。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后来又到潮湿温润的江州,这方面的适应力石涧仁比小小年纪就走南闯北的纪若棠都差很多。
于是前半夜折腾太久的原因就是清晨睡得比较死,睁开眼的时候还没揭开毛巾就迷迷糊糊的发现,臂弯里蜷着个滑溜溜的姑娘!
呼的一下坐起来扯开毛巾,纪若棠这小姑奶奶的睡衣都是丝滑睡裙,今天这件金色的胸口也给顶得这么圆鼓鼓的了,大清早的小布衣忽然觉得有些气血上涌。
少女也有些懵懂的睁开眼,原本舒坦的表情有反客为主的惊慌,翻身坐起来双手一下交叉抱住了胸:“啊?!怎么了?”
灵巧起身的她双腿撇开跪在松软的被单间,那堪堪遮住雪白两腿间的睡裙更让石涧仁好像鼻血都要流出来了,只能捂鼻捂眼的就地一个懒驴打滚翻到床下,捡起自己的衣裤就弓着腰跑卫生间里去,纪若棠使劲眯着眼揉两下脸轻声娇笑:“睡得好香,果然还是要这样亲密的在一起才舒坦啊……”
终于成功的把自家男人给睡了!
不过这时候她心情好好的拉开了旁边的窗帘,惊奇的发现外面已经洋洋洒洒的铺满了大雪,一个白色的世界就在眼前,欢笑着使劲招呼,石涧仁才探出个头来,也对外面从未见过的银装素裹新鲜不已:“在……山上还是有遇见过下雪的,但是那个现在看来最多算是点霜冻,大雪还得是在北方看见。”
于是相比随时青翠欲滴的江州,昨天眼里灰暗不已的平京,今天摇身一变就是个纯净高洁的世界。
生活跟世界就是这样自顾自的在变幻,就看自己用什么眼光去看待了。
还保持了纯洁关系的年轻男女赶紧换上昨晚刚买的冬装,去感受这个完全不同的天地吧。(未完待续。)
277、你怎么看待这世界,世界就是怎样的
这次来平京,石涧仁纯粹是来当配角,乡下小子进皇城开眼界的,纪若棠才是来参加多重意义的会议,作为在抗震救灾中很有特色的正面重点人物,罹难者家属,国内富裕阶层,企业总裁,青春少女,这些符号性的身份,足以让纪若棠被挑选放在聚光灯下。
所以没人注意到那个戴着墨镜默默无闻的司机,石涧仁第一次跟在纪若棠的身边,踩着宽阔的大型石阶,走进那个宏伟巨大的会场立柱之间时候,镜片背后的双眼有些惊叹灵动的看着周围的各色人等。
如果说去年自己还在码头上,纵然站在人声鼎沸的批发市场,周围摩肩接踵的全都是人,但绝大多数人的面部表情、眼神跟气度是单一雷同的,好比那时刚出现在码头的小布衣自己,都能鹤立鸡群一般被耿妹子给看出点不一样来。
之后再到威斯顿大酒店、糖糖的家长会、圣诞平安夜的那些场合,石涧仁观察周围的人,已经能看见不少气质不凡,各擅所长的人物,但个体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他才能从酒店数百名员工中,遴选出田长青等人来。
但这一切,跟今天看到的人物相比,那就真的知道什么叫人外人天外天。
人类终究是个金字塔一般的体系存在,从哇哇落地的那一刻起,各种外部条件和成长过程中的性格、选择都决定了大量的人很快就被刷到了金字塔底部,其中也包括很多外部条件极好的,譬如说宋青云。
当站在现在这样基本处于这个十几亿人口巨大国家顶端的会议场所,很明显宋青云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