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良玉闻言脸色一变,这不是在变相说自己反对皇帝么?遂恼怒地说:“陷害太子的是奸臣马、阮之辈,所以本侯才要清除君侧奸臣,这和当今圣上无关,袁大人这话说的可相当不对!”
袁继威心想,你自己怎么想的你自己知道。
他望着左良玉手下的一群将领说道:“师以义动,大家应当爱惜百姓才是。”
左良玉一看袁继咸似乎要展开口遁,便说道:“我辈做大事,行不得小惠。”
袁继咸不依不饶:“继咸负罪深重,蒙先帝赦以不死,仍付以封疆重任,待罪浔阳。九江一城百姓生死,系于侯爷,我不能不为百姓请命。”
左良玉听了之后,沉思良久,脸色很是严峻,叫人望而生畏。
趁着左良玉沉思无言的机会,袁继咸向诸将领讲明了国家目前面临的危亡情势。
他说,满洲鞑子正在南下,侯爷此时前去兵谏,南京势必不得已要抽调防北的兵力去防。而一旦满兵临长江,则大事去矣,你我必成千古罪人。兵谏不是正道,应改“檄”而为“疏”,以存君臣之体,听候圣旨处分……
左良玉想了一阵,改用缓和的口气说道:“前日我同制台大人约定,决不破城。至于‘清君侧’之事,也可以将‘檄’改为‘疏’,暂时驻军候旨。”
听到这句话,袁继咸长出了一口气。
可是虽然左良玉答应他不破九江城,不骚扰百姓,但是他深知左良玉部下自来就是军纪很坏,而目前左良玉又受小人包围,身边无一个是敢说直话的正人君子,别看他名为统帅,实际上已驾驭不了他的乱糟糟的十几万大军。所以袁继咸决定还是守城。
其实不仅袁继咸不太放心左良玉那些部下,就连朝廷那边也开始了清除有关人员的动作。
南京。金銮殿。
朱由崧威严地坐在皇位上,目光炯炯的看着诸臣。
他心里想着,这些人平日里批评这批评那,说自己昏庸无道,爱好女色,不理朝政。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自己有多厉害,这次倒是不敢发声了!
这样也好,趁机杀杀他们的锐气!
朱由崧眼睛转了转,说道:“大学士马士英何在?”
马士英自然知道皇帝要干什么,这是早已经就商议好的。他走出班列,向皇帝深施一礼,说道:“臣在!”
“你如何看待宁南侯此时选择东进?”朱由崧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宁南侯居心不测,名为清君侧救太子,实为乱天下之社稷!如此行径,着实可恶。朝廷应速派大军前去征讨!”马士英毫不犹豫地回答。
“臣附议!”阮大铖出班发声:“什么清君侧,一派胡言!这都是复社那些文人挑唆的,臣以为,应当速速查明朝中城中藏着的左良玉的奸细和同党,告诉天下人,万岁也不是人人可欺的!”
朱由崧赞许地看了阮大铖一眼,对着群臣说道:“诸位以为如何?”
地下站着的王铎等人都不敢出声了,性命攸关,同志算什么!
“那就这样办吧!”朱由崧终于狠狠地出了一口气,下令道:“逆臣周鏕周钟兄弟,有通左良玉嫌疑,着即刻枭首示众。左光先等,具有不法事,混淆视听,命有司按律法办,不得推诿拖延!此事由马士英监看,阮大铖从旁协助!”
“臣领旨,陛下英明!”阮马二人高呼道。
而群臣班列中依附于二人者,也随身呼喊着。
朱由崧既出了口气,又吩咐道:“命史可法、黄得功移部采石,刘良佐拱卫南京外围,其他兵马加紧操练,防备左良玉来袭!”
这也算是对左良玉的反击吧!
更新不能定时了,真是抱歉!感谢一直支持我的书友们!谢谢了!
(本章完)
第131章 身死()
“调江北之兵,以防左良玉!”
朱由崧一说出这个命令,原本沉寂的大殿立刻熙熙攘攘如同菜市街起来。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啊!”王铎是个明白人,一眼就看透了利弊:“宁南侯只不过是因一时激动而已,况且九江由袁继咸镇守,他们本是故人,袁继咸又时常帮助左良玉,理应可以劝说一番。北面乃直面满洲之地,贸然撤军西防,怕是会引起不必要动乱,还请皇上三思啊!”
“王大人此言差矣!”马士英深知左良玉就是要自己下台,才好把持朝政,如果这时候妥协,势必万劫不复,因此他的态度十分强硬:“皇上,值此危急之时,臣宁可君臣皆死于满清,也绝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望皇上定夺!”
“但淮扬的确时势最急,应立即防御才是。”一个东林一派的官员低声说道。
“皇上,臣建议有再议守淮者斩!为今之计,攘外必先安内!”马士英听到了这个反对声音,他对着朱由崧请命道。
“那就按照马爱卿的意思去做吧!”朱由崧有些累了,他也不太喜欢搞这些得罪人的事情,索性,都放手给马士英他们吧!
“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马士英跪下呼喊道。
事已至此,其他人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王铎走出殿外,长叹一声,摇了很久的头。
当天朝议之后,马士英恳请朱由崧下诏让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如若史可法不肯,立刻下书“切责”,总之,一切以防左为要务!
朱由崧此时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可是心心念念想要证明自己,他觉得,是时候给这个人一个机会了。
这个人,就是西王……张献忠,如今的朱启明。
……
九江。
“宁南侯欲行兵谏,借‘清君侧’之名,难说不是举兵为乱,我辈岂能为乱国之举?‘晋阳之甲,春秋所恶’,我已经劝说他易檄为疏,屯扎候旨。我自己也已经将宁南之事写成一疏驰奏朝廷,朝廷必有处分。大家此时要坚守城池,不可掉以轻心,以待后命。”袁继咸打定了继续坚守的主意,一方面安抚手下,一方面向南京派出快马,想把来龙去脉给皇帝说清楚,免得生灵涂炭。
可惜他有一名叫郝效忠的部将,此时已经暗中同左良玉勾结。
此时,九江城外已经驻扎了一些左良玉的军队,这引起了城内军人的不安。有些士兵就趁机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买卖。这天刚好有两个士兵因为在城内抢劫被百姓杀死,郝效忠便借此故意挑起事端,企图激化城里的军民矛盾。
除了郝效忠之外,袁继成的另外一员部将张世勋原来就与左良玉的部将张国柱相好。
这家伙经不住诱惑,或者说有心要做这件事,便趁夜间偷偷地将张国柱的城外士兵从城墙上拉到城中到处纵火。
袁继成听到报警声,立刻组织人手灭火。
但他命人扑灭一处,别处又有火起。他坚定这里面必有猫腻,追查之下,发现是张世勋在搞鬼。
袁继成明白张世勋不除,则乱不能定,便赶快手写了密令一封给可靠的将领邓林奇,要他立刻遵手令便宜行事。
谁知刚刚作好部署,张世勋和郝效忠已经率领亲兵趁夜闯出城门,出城与左良玉的人马汇合去了。
九江城门一开,左良玉的一些部下随即趁机混入城中,大肆杀掠。
守城的百姓夜间也不能辨别这到底是哪边的人,而且大家穿的战衣都一样,导致完全无法自卫。
其他将领害怕因此而获朝廷的怪罪,都陆续逃出城去,投到了左良玉的麾下了。
袁继咸完全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心里把左良玉骂了好几遍。
其实,左良玉一直在船上,因为病体衰弱,岸上和九江城中发生的事情他一概不知,都被周围的人们瞒住了。
九江城内到处奸掳烧杀,到处有哭声叫声,早已经天翻地覆,而他的大船上却静悄悄的,没人敢大声说话。
周围也森严肃静,只有昏暗的江水拍打着船边。
直到后来,江岸上的远处有一些什么动静终于被他听见了,他又依稀觉得似有人马在移动,心中便觉奇怪,便轻轻咳嗽一声。
一位值班的中军将领立刻走进船舱听令。
左良玉问道:“岸上为什么有人马移动?”
这将领回答:“侯爷,我军并没有大的移动,只是有一部分九江的人马出城,同我军驻扎在一起了。”
“啊?为什么他们要同我军驻扎在一起?”左良玉心想那袁继咸嘴巴可紧了,怎么会这样。
“听说是他们想通了,愿意随我军去南京搭救太子。”将领解释道。
“奇怪!我现在已决定暂驻此地候旨,为什么还有这种事?……此刻什么时候了?”左良玉想起了什么似的。
“刚打五更。”将领如实回答。
“那我们的人马有进城去的没有?”左良玉比较关心这个。
“也有进城去的。”将领不好隐瞒。
“什么?!”左良玉无语了:“我答应过江督袁大人,答应决不破九江城。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人马有进城去的?”
“请大人放心,没有攻城破城,是里边的人自己将城门打开了。”将领的语气变得平淡了。
“我已经答应不许扰害城中百姓。”左良玉又补充道。
“请大人放心,城中安堵如常,鸡犬不惊。”将领回话道。
“江督袁大人现在何处?”左良玉想起了袁继咸。
“袁大人……大概快来到了。”将领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
“怎么,他快要来了?”
“是的。少帅大人怕出意外,已经命张应元镇台大人同监军御史黄大人骑马进城,请袁制台大人去了。”将领索性完全说明这件事。
“唉,他们瞒住我捣的什么鬼!……快去将庚儿叫来,我要当面问个明白……黄澍这个人、这个人,都是他……唉……”左良玉断断续续地下令,末了,又重重叹了口气。
袁继成在总督署的院中望了一阵火光,心知自己罪责难逃,便回到签押房,对一名心腹家人和一位中年副将李士春嘱咐了后事。
他正准备悬梁自尽,左右忽来报说左良玉手下的总兵张大人和监军御史黄大人来求见。
袁继咸没有做声,也不迎接,只是端坐椅子上不动,闭目养神。
张应元和黄澍进来,告诉袁继咸是奉宁南侯之命前来相请,请他赶快出城。
袁继成只是冷冷地笑着,并不搭话。中军副将李士春忿怒地望着黄澍,见袁继咸冷淡的样子,有想到方才之事,忍不住说道:“你们做得太过火了!我们制台大人见事不可违,十分痛心,正准备以身殉国,请你们不要再打扰他。”
黄澍一听,吓得半死,他原不想把事情闹崩,一则那样会受左良玉谴责,二则也会坏了“清君侧”的大事。便赶快向袁继咸深深一拜,带着哭腔说道:“宁南侯是没有别的意思的,您要是自尽了,宁南侯将无以自处,只能提兵东进一条路了。若是因为您的一死促成大乱,国家大事去矣!请大人三思啊!”
袁继咸仍旧不为所动,但他的部下李士春突然想到了一点。
(本章完)
第132章 混乱()
听着黄澍的话语,李士春意识到这些人是不可能逼死袁继咸的。而且,他们也不敢把九江搞得像武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