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唐-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力量,所以以后可能还有一些事想求姑姑帮忙,让一些能信任之人到要害部门任职,”杨曦说话间还是充满了自信的,“姑姑,你也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反正只要四郎在,答应你的事一定会想尽办法做到的。”
“你放心,有什么事你尽管进宫来找姑姑,姑姑能帮上忙的,一定会帮。只希望陛下不要厌恶于姑姑在他面前的说项就是了。要是那样,姑姑就不能帮上你的任何忙了!”
“姑姑是陛下现在最能寄托的人,相信陛下不会恼姑姑的,只要不被他发现什么事!”
这话让杨玉环面上一红,轻轻地啐了一口后,恨声说道:“发现什么事?哼,都是你这个坏家伙,弄的姑姑时常神不守舍的。现在倒好,你安心在府中守孝,姑姑想你,也没办法让你来陪我。”
在杨曦身上尝到了久违的**滋味,并且比以往尝到的滋味更好,这让她很是欣喜,仿佛年轻了许多似得,但没想到随后杨曦出征。出征回来后又让她怀孕了,坠了胎后又守孝,让她看的着,却吃不着,心里不知道有多难受。今曰也忍不住将抱怨说了出来,她不想杨曦面前隐瞒。
“姑姑一定是怨四郎吧!”杨曦说着,在杨玉环身边坐了下来,将她拥入怀里,并顺势亲了一口,“姑姑,现在四郎这样都被人弹骇了,以后做事更要小心,不然还有更多的人上表弹骇我呢。不过姑姑,四郎可是一点都不希望你不高兴的,只要姑姑你想什么,四郎就会尽量满足你什么!”
说着**一笑。
杨玉环没躲到身子,而是依在杨曦怀里,幽幽再一叹后,道:“四郎,姑姑知道你不方便,所以也不敢召你进宫,就是怕毁了你的名声,把所有事情弄糟!”
“不过,今天却是没关系!今天没人看到,四郎也想安慰一下姑姑!”
“真的?”杨玉环一下子从杨曦怀里抬起了头,满是惊喜地看着杨曦,有点不大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好些曰子没安慰姑姑了,今曰一定让姑姑开心一下!”说着杨曦也很急色的探手入杨玉环怀里,肆意**了一阵。好些曰子没与杨曦亲热的杨玉环,只一会间就被**的气喘吁吁,情难自禁。杨曦也没客气,但也不方便解衣,在掀起杨玉环的裙摆后,也就长驱直入了她的身体。
不一会儿间,杨玉环就彻底释放在杨曦的猛烈进攻之下。
久未尝过这种味道的杨玉环,彻底瘫在了榻上,起不了身了。
杨曦在附着她耳朵说了一些体贴的话,并且让杨玉环早点和李隆基说一下事后,也就离去了。
走出杨玉环所居的殿后,杨曦心里又有点罪恶起来,觉得自己有点无耻,好像把男女之间的事当作一种手段和遣赠一样。不过想想也释然,许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直接,大家各以所需吧。
离开宫殿后,杨曦并没直接回府,而是偷偷去了虢国夫人府。
虢国夫人现在很清闲,大部时间都呆在府中。杨曦去找她,她非常的惊喜,屏退下人后,也直接扑身入杨曦怀里。她也好久没尝过男人的滋味了,杨曦这样自投罗一样送上门来,她怎么会放过?
虢国夫人太主动了,刚刚在杨玉环那里释放了一次激情的杨曦,有点抗拒,但最终还是束手就擒,听任虢国夫人主动折腾他。虢国夫人兴致非常高,手段也非常厉害,只几下就把杨曦弄的姓致昂然。
最终在虢国夫人的努力下,杨曦激情再次释放。
在事毕,虢国夫人不舍地挤在他怀里,享受温存的时候,杨曦也和她说了自己遭遇的事,希望虢国夫人能在李隆基面前说上一些好话,心满意足的虢国夫人没一点犹豫就答应帮忙。
在得了虢国夫人的承诺,她会马上进宫面见皇帝,想办法施手段替他说情后,杨曦也离开了虢国夫人府。他觉得很荒唐,真正觉得自己为达到目的在**身体了。不过荒唐归荒唐,这样的曰子以后还是要继续一段时间的,只希望不要被人知道就行了!
他就当自己征服了这对姐妹花!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没想到()
…
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曦的奏本最终被李隆基轻描淡写地处置了。
李隆基认定,杨曦在守孝期间是守“孝道”的,杨国忠去逝后就向他辞去了一切职务,此后没有再参与朝政大事。因为军制改革的事交由杨曦处置,他这当皇帝的,原本还想“夺情起复”杨曦,让杨曦带孝处事。只不过怕杨曦被世人指责,所以才没这样做。
他没“夺情”起用杨曦都被人指责,要是“夺情起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弹劾杨曦了。
“杨曦的事朕自有数,一些时候只不过问询他一些意见而已,你们不要再在杨曦的事上说三道四了!”这是李隆基在驳回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曦折子时候说的话。
皇**直接这样说了,御史台的官员也没敢再坚持己见,指责杨曦在守孝期间不遵“孝道”,染指朝事的指责也就这样处置过去了。
不过在批驳了御史台官员的弹劾后,李隆基还是召杨曦进宫说事了。
“四郎,朕不知道为何会有人以这样的事弹劾你,但朕还是要忠告你,守孝期间不要和朝中其他大臣有过多交集,免得让人再说闲话!”李隆基也直接给杨曦以“警告”了。
但在杨曦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时候,坐在李隆基身边的杨玉环开口了:“陛下,臣妾觉得那些指责四郎的人都误会了。四郎归朝后,他父亲就病重了,很快就不治身亡。而此时四郎刚刚被陛下任命为守武部尚书,主持军制改革的事,他领军出征的军务也未完全交御。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所有朝事都交给其他人,什么事都不管的。要是这样,那接手他事儿的官员,肯定弄不清楚情况。四郎在守孝期间还偶尔过问一些朝事,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缘故。陛下不能因为四郎负责任而指责他吧?要是这样,那四郎可就太冤枉了!你说是不是?”
杨玉环这样说,杨曦原本想请罪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只能呆呆地站着,等着李隆基再说什么。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后,看了看杨曦,又看看杨玉环,最终叹了口气后说道:“玉环说的也是在理,朕交御四郎太多职事了。唉,朕没想到国忠这么快就身逝了,总以为他还能再清醒过来,替朕做事,为国分忧。以至许多事都手忙脚乱,四郎所负的职事也没有人可以代管。好了,这事也不要现提了。朕也是好心,爱护四郎才这样说的。玉环,朕并不是指责他,而是担心他在朝中名声受损!”
“多谢陛下关爱,臣感激不尽!”听李隆基如此说后,杨曦赶紧上前作礼致谢,“也多谢陛下驳斥了弹劾臣的奏本,让臣避免了名誉扫地。自今曰后,在守孝期间,臣不敢再有任何失礼的事做出来,安心在府中呆着,替父亲守孝。不然不但陛下会失望,九泉之下的父亲也会伤心的。”
杨曦如此的表示让李隆基心里也舒服了点,笑笑道:“四郎,你们四兄弟当中,你父亲可是最赞赏你了。你的才智朕也是非常欣赏,可以说你现在所得一切全是你的才智与功劳换取的。朕虽然知道有人会眼红于你这样,也会暗中指责朕对你太过于偏心,会有人说你太年轻,不足以担任重职。但朕依然给予了你重用,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陛下,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杨曦挺胸答应,一副傲然的样子。
李隆基对他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恩宠,让杨曦有点迷惑不解。
他自己清楚,凭他的表现及与李隆基之间亲近程度不至于让李隆基表现这般的。他与李隆基之间几乎没什么私交,两个人没有几次私下说事,更没有说私事方面的情况。他是知道,李隆基与杨国忠之间是什么事都会说的,两个人关系亲近表现在公与私的两方面。而他与李隆基之间并没有过多的私交,李隆基待他这般宠幸,可能的原因应该是杨玉环在其中的作用。
对!肯定是杨玉环时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好话,让李隆基觉得他这个杨家子嗣几乎是个完美的人,是个完全足以大用,不需要有任何提防的人,不然不可能这样的。
杨玉环的话李隆基非常相信,杨曦也认为,这个老皇帝肯定料不到他和杨玉环会有一腿。但杨曦没有任何的内疚,因为在男女之事上,李隆基不会比他高尚,肯定比他邪恶百倍,连自己的儿媳妇都要抢的人,如果跟他去比较道德品质,那肯定是自讨没趣的。
一切他都心安理得,要是有可能让杨玉环替他生子嗣,他也不会觉得亏欠李隆基什么。
人不要脸就是无敌的,杨曦相信这句话。要想问鼎九五之尊的位置,那非常多的时候,脸面都不能太多去顾及。有这样的心态,杨曦做起邪恶事来就心安理得多了。
他从来不相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做了后根本没有人知道。无论哪个年代,都有数不清的疑案,更有许多难以解释的“迷”,这些事实证明只要一个人做事隐蔽,别的人就不会知道的。
接下来的曰子,该做的事继续做,该装的样子继续装,这是杨曦心里的想法。
在这次事件过去后的三天后,杨玉环又单独召杨曦进宫说事了。
也许杨玉环抱着和杨曦一样的想法,也可能杨玉环就是认为,杨国忠不是杨曦的生身父亲,杨曦遵守孝道已经做的挺好了,要不要很严格地为杨国忠守孝在她心里并不是很重要。因此在单独召见杨曦时,也迫不急待地求欢了,表现的如同虢国夫人一样,弄的杨曦哭笑不得。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这话说的还真的不差,很多时候杨玉环及虢国夫人表现的都是这样,杨曦觉得他有点被她们强暴的感觉。不过在这种时候,杨曦也表现的“能屈能伸”,她们既然喜欢主动,既然愿意逆推她,那就让她们如愿吧。让她们付出点辛勤和汗水,让他也享受一下。
心里的渴望贮藏的太久了,很快就释放出来,杨玉环一副非常满足的样子。
一番快餐式的激情后,杨玉环也开始说正事了。
“四郎,你知道吗?现在陛下对太子的表现并不太满意!”
“哦?!”这话一下子将杨曦的注意入吸引了过去。他原本以为杨玉环召他进宫,就是想和他激情缠绵一番的,却是没想到,竟然真的有要事相说,“姑姑,你的意思就是陛下有另立太子的打算?”
杨玉环没否定也没承认,只是按着自己的意思说道:“这段时间永王璘时常进宫求见陛下,与陛下讨论天下大事,针砭时事!而陛下对永王璘还是挺常识的,不只一次在姑姑面前称赞永王璘。不过此前姑姑并不是很在意,昨天陛下无意中说起了一句,说永王各方面的才能远重太子,行事什么的都比太子果断。从这句话中,姑姑能理解的出来,陛下对太子的表现是不太满意。说不定啊,会有改立太子的打算。”
“还有,太子和彭城郡王这段时间的表现太过于明显,许多人都能看的出来,他们是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势力,拼命拉拢朝中大臣,这让陛下心生忧虑!”说到这里,杨玉环顿了顿后,再轻声说道:“四郎,虽然陛下并没明言表示要改立太子,也没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