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间洛阳地区的望姓,到宪宗时演变成褚、穆、独孤、丘、祝、元、闻人、贺兰、慕容、高、南宫、古、方、山、蔺、庆、闾丘、利、芮、候莫陈、房、庸、宇文二十三姓,后来的望姓,有新兴的庶族挤入进去,还有鲜卑望族迁移到洛阳地区,以及一些官宦后代)。”
“那么好吧,小臣听候公主的安排,也多谢公主殿下的美意。”王画一拱手,只好违心在说道。他清楚,事情的真相远不是太平所说的那么光鲜,可现在不能直接面对太平的强势。
“既然这样,孤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情,也说了那么多话,都有点口干舌燥了,能不能替孤办一件事?”
“什么事?但请吩咐。”
“听说你为了小三又是烧瓷又是作诗的,你马上就要参加春闱,进入仕途了。孤不想你为孤烧瓷,可能不能为孤作五首诗?”
要我的诗?还是五首。
没有办法,今天不为她“作”五首诗,是讲不清了。王画说道:“这个可以办到,这些诗作是我日积月累才写出来。这个例子只能为殿下破一次。否则下回也不一定有这个灵感了。”
“行,孤只要你为孤作这一次诗歌。以后不麻烦你了。但有一个条件,不能比外面挂着的太逊,也不能是你准备的十首诗当中的一首。”
还不能比外面那首《望岳》太逊?殿下,你这个要求太高了吧?
“嗯,不乐意?”
王画只好答道:“诗都有几首,优劣殿下自己判断,我也不敢保证质量。”
“行,你写出来看看,看完了,孤还有一件事帮助你。”
“什么事?”王画首先问清楚,她这帮助可不是帮助,这个帮助出自她嘴里,含义太深奥了。
“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孤的那个侄女小裹儿,做了一些很聪明的事,看在你们情义上,孤替她遮掩一下。”
这显然是反话了,看来李裹儿做了一些不明智的事,所以她才有这样的说法。王画虽然帮不上忙,可有些紧张地问道:“殿下,能不能告诉小臣,她做了什么事?”
第三十三章 风云之战(啼笑皆非)
“不用紧张,孤的这个小侄女,只是玩了一些小聪明的把戏。她从大婚后,一直没有与我那个崇训侄子同房,却买了许多美妾供他玩乐。还有,她这段时间,与我的那些宗室弟子,以及一些不成气的小臣子们,来往密切。但做得不严密。孤不知道如果这个消息传到孤那个三表哥耳朵里,他会怎么样想。或者她与那些小臣们诡诡祟祟的,传到圣上耳朵里会怎么样想?”
说到这里,太平公主似笑非笑地看着王画。
一张精致如果景德镇出产的细瓷的脸上,更是出现了无穷的嘲讽之色。
然而王画听了,脸上的表情却是一痴。
他忽然想起前年那间居居李裹儿说的话,到时候我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原来出处是在这里,她利用这种手段,来处理贞节与婚姻还有武则天旨意的矛盾!
不论她这手段是不是幼稚,可这份良苦用心,已经让王画深深地感动。
又想到半月前他出宫时,李裹儿刻意地在路上逢到他,在胸口比划的那个动作。
青鸟殷勤为探看,乞与萧郎壮行色。赆别临歧裹泪痕,最难消受美人恩。愿教丹桂发云路,早拔青莲出火坑!
你对我深情意重,可是我却不能将你拨出这个火坑。
纵然王画意志坚定,听到这个消息,坐在哪里也是痴了。
看到王画的表情,太平公主的俏脸上,笑容更甚。她又说道:“二郎,你也不必但心,虽然她做得太明显了,可孤还能替她做一些遮掩,顺便给她一些提醒。”
“那就多谢了。”
“不必,孤还是那句话,一个多月后,你大考完毕,这回该长大了吧。”说完太平公主仰起脖子大笑起来,笑完后又说道:“那时候孤在府上等候你的大驾光临。”
“不敢。小臣到时候自当前去。”
“那就好,现在你可以将诗交给孤了。”
王画拿来了纸笔,写下五首诗,这回可没有敢敷衍了事,这五首诗都是精品。
看了看,太平公主满意地说道:“二郎,高才,既然敢举办这次盛会,如果这天下单诗才,确实你有力比天下的才能了。”
顿了顿又说道:“既然二郎厚赠孤五首绝妙的诗作,孤也再赠你一句话。七姓当中虽然有不少宵小之徒,可更多拥有的是君子。在朝中也是清臣一流。因此孤这次前来劝你,既然想对付七姓,你会倚靠谁?你也是清流一族,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小仇小恨的,将自己清名丢弃。揭过就是。”
信你才怪。什么清流浊流,对你们有利就是清流,没利就是浊流。但王画脸上没有露出反对的神情,他说道:“多谢赐教。”
话也说完了,诗也拿到手了,太平公主告辞。将她送到门口,王画的脸色忽然变得森严起来。
今天太平公主可是大大的帮助了他一下!有了李裹儿这个小辨子在她手中握着,以后只好乖乖地听她安排了。
好机心,好城府!
单论权谋之术,李裹儿就是拍马也追不上这个大唐第一公主。
正是因为这个女人的暗中指挥,二张身首异处。然后是武韦。别听史书所说。当时五王中至少有两王是出自她的门下,其他三王与相王还有她关系密切。如果韦氏不借助武氏的力量,她就会被完全架空了。当然这也与韦氏得势后,不知收敛,倒行逆施有关。
这才让太平公主有机可乘,再次暗中发动,李隆基的明处配合,一举拿下武韦。
可既然本来已经出现的李裹儿被武崇训诱上后,现在应当都怀孕了的事,都没有发生。难道历史真的不可以更改!
如果相比较,无论韦氏还是太平公主,她们的作为都差不多。后期她不同样也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可惜被李隆基果断地扼杀!
既然大家如此,那么不妨我这个小角色也参预其中,玩上那么一回!
凤辇越行越远,王画转过身来,对府中的一个下人说道:“麻烦你给我备一份马车。”
王府里有两辆马车。因此王画有此一说。
一会儿马车来了,可是小玉真同样也来了,她担心地问他:“你这么晚了,要去什么地方?”
王画看到她紧张的样子,又想到前年她跟到宝林斋的事件,禁不住笑了。他说道:“那么你也跟我一道来吧。”
“好哎!”小姑娘终究是小姑娘,听到后一声雀跃。
两个人上了马车,小玉真盯着他看。过了一会儿说道:“刚才你与我姑姑谈了什么?”
“那是大人的事,现在说给你听,也不明白,等你长大了,我说给你。”
小玉真误解了意思,长大了说给她听,岂不是两个人可以长久在呆在一起,脸上一阵羞红。
不过夜色沉沉,马车里黑暗一片,王画也没有看到她神情的变化。
马车到了那间民居前,王画从马车上跳下来。房屋还是那间房屋,只是物似人非,王画站在门口一阵踌躇。过了一会儿才敲开门,门房看到王画脸上一片惊喜。
行礼道:“二郎。”
王画还了一礼,径直走了进去。房间里的布置几乎原封不动,王画来到里间,床还是那张床,上面铺着一床罗被,还散着一种淡淡的香味,这正是李裹儿喜欢用的一种香粉。
王画坐在床上,呆呆地发愣。小玉真本来想说话,可看到他脸色,跑到院里,看那几株正在盛开的晚梅。
这时门房走了过来。他说道:“二郎,殿下从去年你离开后,经常来到这里,有时候还偷偷地流泪。”
“我知道了。”王画答道,但声音有些萧索。
坐了好一会儿,街上敲响了三更的绑子声,王画才默然带着小玉真回府。
回到书房,小玉真低声问道:“那个房间是七姐的房间?”
虽然小,用她的话来说,终是长大了一点,而且本身极其聪慧。已经隐约地猜了出来。
又说道:“我知道七姐很可怜,可她还有母亲痛爱着,但是我从小就连母亲是什么长相也记不得了。”
说完了踽踽地离开。
她的话不能没有道理。如果李裹儿从小就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还有一点人身自由。小玉真与相王李旦一家,被老武关在皇宫里,提心吊胆不说,就象关在一个牢房里,只不过这座牢房很大很尊贵。而且小玉真的母亲与舅家全部被武则天赐死。
可怜生在帝王家,最可怜还是生在老武这种强势残忍的帝王之家。
看着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花园里花卉的阴影中,有些孤单瘦削,王画都有些于心不忍。
他叹了一口气,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一对姐妹俩。
第二天就到来了,天却变了。
东风呼啸地吹来,天空中更是乌云翻滚,然后密蒙蒙的细雨就开始落下来,如牛毛,如细丝。整个洛阳城便笼罩在一层轻烟里,仿佛一个仙境。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春天开始踏着健壮的脚步,大踏步地到来了!
王府里正在准备,但今天上午的事不重,只是上一首新词。
词,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盛于宋代,因此又称宋词,在元明微衰,后在清朝再次引起重视。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一些城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可一开始文人根本不会注意的,因为民间的词多是反映相思爱情的,难登大雅之堂。特别有的还有黄色内容。直到中唐时,白居易与刘禹锡才写出一些朴素清新的词作。但发扬光大,还是李煜,从他被俘后,他的诩中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强烈的启迪。
但王画可不想将词发扬光大,那将引发无数口水。因此对李红交待一下,不要将话柄留给人家。七姓多少大儒,如果挑起来,注意力很快就被他们从比拼吸引到新词上,反而不美。
正在说话,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泼天般的叫好声:“好诗!”
王画听了一愣。现在还没有到达唐诗最巅峰的时候,诗风还是以六朝绮丽的余韵为主。在自己那首《望岳》与张九龄那首诗作下,还居然让人喊出好诗?
王画站了起来,既然这么多人喊好诗,他也想去看一看。
将门打开,看到外面虽然飘着密密麻麻的细雨,但前来观看的人依然很多,有的穿着蓑衣,有的打着油布雨伞。
王画来到墙壁下,自己那首诗后面已经贴了十几首上去,这还是上国子临的十个博士撕下了一大半。其实他们也不想撕,毕竟能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士子们一个扬名的机会。可这些诗作挂在旁边太让人目不忍睹了,这才撕去的。
王画就找到最后一首诗,然而他只看了一眼,就让他啼笑皆非。
虽然知道七姓也能为了利益做出无耻的事,可没有想到七姓居然这种无耻法。
第三十四章 风云之战(应战)
上面的诗真的不错,还同样是一首五言律诗,可王画一看乐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好诗,放在这首《望岳》与张九龄这首诗后面绝对不逊色多少,最主要它让人一种很干净的感觉。这首诗正是孟浩然写的《望洞庭赠张丞相》
纵观唐朝一代,李杜两人的诗无疑是站在最高峰。其次是白居易李商隐。但有两个人诗写得很好,也许比不上李杜,可他们对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