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戍-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崇站在高处眺望,接着跑下来,笑道:“是丞相!是丞相!丞相班师了!”,看着黄崇满脸的崇敬之色,简直比看见皇帝还激动,当下挤进人群里一看究竟。
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诸葛亮坐的并不是轮车,只是一个普通的马车,大红色的顶盖,绿色的锦布垂下,看不见车里的诸葛亮,只有马车前头的一个骑兵,扛着一面写着‘诸葛’字样的旗帜。
徐戍不禁感叹,诸葛亮果然与书里一样,行事简朴,按照他现在的爵位和地位,加九锡也不为过,可他的车马仪仗竟然这么简单,百姓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如此大的阵势,徐戍也被感染了,附和着百姓们,一同大声欢呼。
黄崇扯了扯自己的衣襟,示意该回去了,两人便匆匆上了马,一路奔回李严的新宅子,刚到,李严已经换好了衣服,参军狐忠、督军成籓等人都在,看来是要去见诸葛亮,两人又护卫着李严赶往汉中的丞相府。
就像诸葛亮的仪仗一样,丞相府虽然庄严肃穆,但是装修简朴,没有奢华的装饰,也没有李严府里那样的景色。
这次诸葛亮召见汉中诸将,正好也为李严接风,而且黄崇与徐戍,则加入了侍卫班子,从丞相府大门,一直到里面的正厅,一路上站满了侍卫,徐戍和黄崇也位列其中。
不一会儿,侍女们进进出出,在正厅里布置了很多案台,又上了许多酒水食物,李严已经在正厅里等候。
徐戍有些激动,因为马上就要见到追随诸葛亮南征北战的汉中诸将了,而对面的黄崇更加激动,雄赳赳气昂昂的站立着。
丞相府大门敞开,二三十个文臣武将,互相谦让着进来,徐戍睁大了眼睛仔细看,其中有高大的,有瘦小的,有满脸胡须身材魁梧的,也有面庞清秀雄壮伟岸的,总之,这些人个个谈吐非凡,气质卓然。
门口站着一个管家一样的人物,每进去一个官员,管家都会报上姓名,徐戍在外面一边看一边记,这些人果然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有宗预、邓芝、马忠、王平、魏延、杨仪、吴班、吴懿、廖化、张翼、董厥、马岱等等。
陆陆续续的,文臣武将们说笑着进了大堂,走在最后的一个男子,脸色还没有留胡须,面容俊朗,身形矫健,一脸英气,勃勃而发,他背着手走到台阶上的时候,瞧见了黄崇。
“你是黄崇么?”,英俊男子笑着问道。
黄崇凝视着那男子,目光炯炯,突然道:“姜,姜,哦不,征西将军!您还记得我!”。
英俊男子畅然笑道:“果然是你!长大了嘛!哈哈,好”。
徐戍一怔,原来这个英俊男子就是姜维!果然好气派,原来这黄崇前些年在成都见过姜维,那时黄崇家在成都,才十三四岁,一次,他随家人去拜见诸葛亮,因为他父亲投降曹魏,让很多人瞧不起,可黄崇却十分倔强,不哭不闹,任凭别人变相嘲讽,自己却不为所动,这一点,给刚刚降汉不久的姜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维转过头,正看见徐戍,他盯着自己看了一会儿,上来在自己的胸口捶了一拳,而徐戍纹丝不动,姜维的一拳竟然没有推动他。
“不错,好样的!!”,姜维冲他笑了笑,走进正厅。
徐戍与黄崇对视,两人更加精神,直挺挺的站在门外,酒宴开始了,只听里面的文臣武将一同欢呼,看来是诸葛亮到了。
厅里十分热闹,觥筹交错,酒话不断,酒过数巡,诸葛亮笑道:“如今寒冬,但汉中军马早已准备齐全,钱粮也很充足,等到明年开春,我yù再行北伐,诸位意下如何啊?!”。
“丞相,老夫有一言,还望丞相鉴纳!”,一个白须老者站了出来。
第014章 谍战丞相府
诸葛亮双眉微蹙,也不说话,静候他发表意见,那人正是尚书宗预。
“丞相,历次北伐,民疲国弱,早已元气大伤,目前全国人丁二十余万户,民众总数甚至不超过百万呐!老臣以为,目前应当一心发展国力,等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齐备,再行北伐不迟啊”。
诸葛亮没有开口,一边的魏延站出来道:“尚书此话难道是想指责丞相不顾百姓疾苦么?!哼,现在曹魏之土占全国三分之二,倘若不早北伐,我们两川天府,早晚归属了人家,到那时,我们再富有,也是为徒劳!”。
诸葛亮面露欣慰之色,继续挥动羽扇,周围所有文臣武将,都不敢再说,这时,李严站了出来,恭敬道:“丞相北伐,是上报先帝,下安汉民,乃是为国!我等当全力支持才是,如今臣督汉中,协调粮草,丞相兴兵北伐,必能成事,我yù改名‘李平’,祝丞相早定中原!”。
诸葛亮大喜,赶忙示意他起身,笑道:“我与正方同受先帝之托,只要你我二人协同共力,何愁雍凉不平,长安不定啊!”。
李严听了十分开心,觉得诸葛很抬举自己,自己在众将中威信也会高涨,可他却不知诸葛的话中之话,只要协同共力,意思就是现在没有做到协同共力,这是对他的一个jǐng醒,也是一个暗示!
第二日,李严正式开始以中都护的职位料理丞相府事务,这天夜里,李严秘密将徐戍召进书房,给他派了一个差事,那就是丞相府的领侍卫之一,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更让徐戍头疼的是,李严竟然让自己去当间谍,专门窃听、搜集诸葛亮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然后每日都需要向李严报告,为此,李严还送了一块秘牌给自己,只要亮出这个牌子,李严府的所有侍卫,在任何时间都必须放行,而且谁都不能过问,给了徐戍极大的方便。
丞相府分为前后两块,前面一块主要是处理政务军务用的,后面一块则是诸葛亮的居所,而徐戍原本只是负责前面一块的巡卫,在李严的暗中调换下,徐戍进了诸葛亮的居所,成为四个领侍卫之一。
经历过汪福的事情,让徐戍对细作这个工作充满了信心,虽然自己本意不愿干这种事情,但是寄人篱下,也是无可奈何。
夜里,诸葛亮正堂之外,侍卫林立,戒备森严,徐戍所到之处,侍卫们纷纷向自己行礼,走到拐角处,远远望见书房,里面灯火通明,门口站着六名侍卫,看来诸葛亮一定在那,就在书房的不远处,有一间茅房,旁边还矗立着几棵参天大树。
徐戍心中暗喜,走到跟前,道:“战事将近,汉中也不算太平,你们眼睛都给我放尖点”。
侍卫们唯唯诺诺的应承着,徐戍当着他们的面,径直向茅房走去,进了茅房,徐戍赶忙脱下外面的侍卫服和里面的夜行衣,又将侍卫服穿在里面,将夜行衣套在外面。
四下无人,徐戍翻出茅房,在大树和草丛的遮掩下,一直溜到书房的背面,这里无人把守,徐戍大展身手,攀墙走避上了屋顶。
稍稍挪动房瓦,里面烛光通量,诸葛亮坐着,一边站着两个人,分别是姜维和杨仪,肯定有事情商量,徐戍侧耳倾听。
姜维默不作声,一边的杨仪道:“丞相,依我看,不如另派一员大将镇守汉中,一来监督他办理粮草的事宜,而且震慑其心!”。
姜维道:“这恐怕不妥,李严难与人相处,只怕到时候起了什么争执,反而会影响我们北伐大计”。
诸葛亮缓缓点头,对此深表赞同,左思右想,诸葛亮道:“传令下去,命里李严之子李丰,接管江州防务”。
杨仪一脸惊诧,道:“丞相,这样一来的话,岂不是让李严更加做大了么?万一今后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悔之不及了”。
姜维笑道:“我看丞相的办法很好,原本调李严来汉中,他就不太情愿,现在晋升李丰,以安李严之心,好让他竭忠尽力,办好督运粮草事宜,况且李严手无兵权,不怕他为祸”。
诸葛亮朝姜维投去欣赏的目光,杨仪听他这么一说,终于想明白了,也便点头同意,徐戍在屋顶听的仔细。
王训,王平之子,十九岁,时任领侍卫之一,来到书房外头,问道:“你们可曾见到徐领侍卫?”。
为首的侍卫恭敬的说:“回王大人,方才徐大人来过,好像去了茅房”,徐戍在屋顶上听到,心中一惊,这王训怎么好端端的提到自己?不管怎样,还是小心为妙。
等王训领着侍卫来到茅房外,徐戍早已换了衣服,提着裤子走出来,见到王训,徐戍故作惊讶道:“哎呦,王大人,您怎么来了”。
王训扭头让侍卫们离开,领着徐戍来到偏僻之处,笑道:“徐大人,我在无当飞军里听闻过你的威名,今天特地来见见你,别无他事”。
徐戍心中暗暗称奇,原来那些青羌人这么敬畏自己,难道这王训故意调查自己了?想想也不是,毕竟他爹王平,现在还担任着‘无当监’,那么王训从青羌人那里得知自己的事情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徐戍拱手笑道:“王大人太抬举我了,您是讨寇将军之子,勇武过人,比起您来,我一个小小的领侍卫又算得什么呢,呵呵”,说完,徐戍转身要走。
王训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李严的用意!”,徐戍突然怔住!脸色铁青,回头道:“王大人的意思,我就不明白了,还望大人你明示?”。
王训道:“李严在汉中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亲信,现在安排你进来,不就是想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么?以为我不知道?”。
徐戍顿时长吁一口气,看来他不知道李严是让自己来当间谍的,也就放下心来,道:“王大人,虽然我是李严大人一首提拔的,但我更是大汉臣子,你以为我想在这里当个领侍卫么?比起这,我宁愿去前线当个步卒!”。
这虽是权益的说法,但也是自己的心理话,王训前是一怔,心里对着徐戍多了一些亲近,因为王训自己也很想上前线杀敌,于是笑道:“果然如此,那就好,忠于朝廷,忠于扶汉大业,才是正道!”。
第015章 夜会冯相奴
听了这话,徐戍终究是没能按捺得住,如果是个四五十岁的长辈来教训自己,也就罢了,眼前这王训年纪与自己差不多,岂能在他面前失了颜面?当下拱手道:“王训,我对你如此恭敬,那是看在王平王将军的面子,你我都是大汉臣民,论勇武谋略,我不比你王训差,论爱国之心,我也不必你王训少,我们,还是各自珍重,各自好自为之吧!”。
说完话,徐戍头也不回的走了,其实倒不是自己说气话,而是今天在他面前没了底气,以后更加抬不起头来。
王训虽然气的满脸通红,可是徐戍的言辞铿锵有力,句句透着男子汉的硬气,而自己最佩服的便是硬汉子。
但是嘴上还是不想饶了他,王训笑道:“要是干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我必然不会饶你”。
徐戍听了冷哼一声,他心里料定他王训就算怀疑自己,却也不会有任何证据,于是放心大胆的回头,故作睥睨的说道:“那你得先抓着我再说”。
深夜,徐戍换班回到李严府,李严听的诸葛亮要提拔自己儿子,显得异常高兴,甚至十分骄傲,完全不去思考诸葛亮这么做的用意,徐戍在内心为他扼腕。
回住处的路上,繁星密布,街市上人头攒动,汉中与江州果然大不一样,晚上不实行宵禁,一路上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如同夜市一样。
在人群中穿梭,突然迎面走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