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327章

明朝大丈夫-第327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了崇祯九年,皇太极准备改元称帝,事先将此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上书劝进,朝鲜上下闻之大哗,在民众的支持下,李棕拒不接见后金使者,也不接纳来书,令后金使团愤而离开汉城。

    当皇太极正式称帝时,朝鲜使臣更是拒不下拜,令皇太极极为债怒,认为朝鲜国王有意羞辱于他。

    不过处于政治层面的考虑,当时皇太极并未对朝鲜用兵,而是对大明发起了攻击。

    因为朝鲜说到底只是藩属国,再怎么教训他,只要宗主国不倒,随时都可以把藩属国扶持起来,在皇太极想来,只有把大明彻底打疼,打垮,让朝鲜知道大明根本保护不了他,才会乖乖臣服于大清。

    另外大清刚刚建国,要想让人承认他的地位,首先得让人知道他有跟大明平起平坐的资格,而想拥有这个资格,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在军事上压倒大明。

    因此,皇太极考虑再三,决定暂时放过朝鲜,对大明用兵,只要此战能胜,大清的地位就会被人承认,到时朝鲜方面才会真正改换门庭。

    皇太极的打算很好,前期的行动也非常顺利,谁承想李景突然入主北京,随即指挥部队向清军发起反击,京畿一战清军大败亏输,阿济格率领残部狼狈逃回盛京。

    受此重创,皇太极自是无法通过政治手段逼迫朝鲜臣服,眼见蒙古己经投降大明,朝鲜也有重归大明的趋势,皇太极知道如果再不对朝鲜用兵,朝鲜方面必然会撕毁以前跟后金的盟约。

    不过要动兵也得先恢复下元气,刚吃了败仗就对朝鲜动手,皇太极可不会干这么愚蠢的事情。

    经过数月整顿,清军总算是恢复了一些元气,恰好来年春耕人力方面出现极大的缺口,皇太极便召集群臣商议对朝鲜用兵的事宜。

    可是出乎皇太极预料的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群臣都是一言不发,非但无人支持,连反对的声音也没有。

    眼见群臣不发一言,皇太极不由皱了皱眉,把目光扫向范文程,心道:当初我跟你商量这件事的时候,你一力支持,怎么现在一句话不说呢, 见范文程直立不言,皇太极也不好直接点他的名,因为主动说话和他点名说话的意义截然不同,如果他点名让范文程阐述支持自己的意见,那置满人的王公重臣于何地,难道说满人的那些王公重臣都是摆设?

    沉吟了一会儿,皇太极转头看向多尔衷:“十四弟,你的意见如何?”

    收起3楼2014…04…06 22:47 |

第401章 东征() 
听皇太极点自己的名,多尔衮转头看了看阿济格和多铎,见两人微微摇头,多尔衮轻叹了口气道:“皇上的主意是不错,不过臣弟以为皇上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哦?说来听听。”皇太极微笑道。

    多尔衮道:“皇上,咱们刚刚输了一仗,兵力损失不小,由于蒙古方面已经投降明廷,咱们的兵力已经无法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虽然以咱们大清现在的实力依然可以对付朝鲜,但是对朝鲜作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若是明军趁机对咱们出手,朝鲜的兵力撤不回来,咱们剩下那点儿部队如何能抵御得了明军?”

    皇太极点点头:“十四弟所言甚是,不过你说的我也考虑过,联己派出探子到南朝打探过,松锦一带祖大寿和吴三桂二人并无动兵的迹象,山海关曹文诏的部队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且现在正是冬季,南军不耐严寒,就算想打,也不会在这时动手。只要咱们能在春季以前拿下朝鲜,以联看来,完全不用担心无兵抵御南军。”

    “皇上,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曹文诏身经百战,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前次袭击蒙古诸部,曹文诏在大同一线始终按兵不动,但是一旦发现机会,当即挥军北上,一战便将蒙古三大部落击溃,可谓深谙用兵之道。若是我军东征,他必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以臣弟之见,此次东征朝鲜,还是慎重为妙。”多尔衮道。

    皇太极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十四弟所虑不无道理,这个曹文诏确实难缠。可是咱们现在人口不足,若是不从朝鲜方面补充人口,来年春耕恐怕就会出现问题。”

    多尔衮忙道:“粮食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过臣弟以为咱们没有必要出动大军东征朝鲜,只需就近掳掠人口即可。”

    皇太极摇摇头:“十四弟,现在不征朝鲜不行啊!如果再拖一段时间,大清就会面临太祖时期的局面,蒙古己经投降南朝,若是朝鲜重新倒向南朝,到时大清三面受敌,那时可如何抵挡?”

    多尔衮忙道:“皇上所虑极是,不过依臣弟看,照眼下的局势只怕朝鲜很难臣服,除非换一个亲近咱们的人担任朝鲜国王。”

    皇太极闻言思索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联记得朝鲜前国王李挥好像还没死吧?如果咱们能扶持李挥复位的话,他必倾向于咱们大清。”

    多尔衮摇头苦笑道:“李挥的双眼己经瞎了,他的子嗣也被李棕杀掉了,他这一支人基本算是废了。

    “那还有别的人选么?”皇太极道。

    多尔衮摇摇头:“剩下的大多威望不够。”

    皇太极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忽然笑道:“威望不够怕什么,只要有资格就行。有大清在背后支持他难道朝鲜还有人敢再发动一次兵变不成?咱们还可以派个人到朝鲜担任摄政,如此一来,朝鲜之事可定 “皇上英明,这样吧,既然皇上决心东征朝鲜,那这件事就交给臣弟吧。臣弟也不用多少兵马,只要十二哥和十五弟两旗协助即可。”多尔衮笑道。

    皇太极摇摇头:“只带两万人怕是不够,联再给你拨三个汉军旗,凑足五万人马,希望十四弟能一战功成。”

    “皇上放心。”多尔衮拱手道。

    犹豫了一下,多尔衮接道:“皇上,现今大清的局势有些艰难,臣弟走之前,想给皇上提个建议。”

    “十四弟请说。”皇太极道。

    “皇上还记得天聪元年跟袁崇焕议和之事么?”多尔衮道。

    皇太极笑了笑:“自然记得,袁崇焕打仗虽然厉害,可惜战略眼光极差,当时正是我大清困难之时,他私下跟咱们议和,这才让咱们从容渡过那次难关。”

    说着皇太极忽然猛地一抬头:“你是让联跟南朝议和?”

    多尔衮点点头:“皇上,南朝武器犀利,咱们大清万万不是敌手,唯今之计只有拖延时间,然后抓紧生产枪炮,如此才能跟南朝抗衡。br /》

    “只怕李景不会答应跟咱们议和。”皇太极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

    多尔衮笑了笑:“答不答应得看是什么条件,另外咱们议和是为了拖延时间,拖得时间越长对咱们越有利,皇上何必在意李景答不答应,只要用这件事拖住他就行。”

    皇太极点点头:“容联仔细考虑一下,毕竟议和事关重大,而且开什么样的条款对咱们有利都需要仔细斟酌一番才行。呵呵,就算是假议和,咱们也应该做的像真的一样,你说是吧?十四弟。”

    “皇上圣明。”多尔衮笑道。

    皇太极深深看了多尔衮一眼,对范文程招了招手,起身往殿后走去。

    见皇太极离去,多尔衮对阿济格和多铎微微点了点头,两人意会,待诸臣离开,方才缓缓出了宫殿。

    “十四弟,有什么话说么?”阿济格问道。

    多尔衮点点头:“十二哥,十五弟,你二人回去后,马上开始准备出征事宜,东征朝鲜事关我大清的命运,不可轻忽。”

    “此话怎讲?”阿济格惊道。

    多尔衮回眼看了看崇政殿,轻轻摇了摇头,叹道:“如果我所料不差,来年开春,南朝必对我大清用兵,口自们大清人口l乏,若是不能以最短的时间打退南朝的进攻,必须依靠朝鲜的人口补充兵源。”

    “有这么严重,”阿济格疑惑道。

    多尔衮看了阿济格一眼:“你在李景的手里己经吃过两次败仗,难道还不知道这人的厉害?你不要以为那仗是曹文诏打的,我告诉你,真正的指挥其实是李景。大同之战,曹文诏是大同总兵,李景不过是山西参将,可是曹文诏指挥的是李景的兵马跟咱们打仗。

    北京一战,看似朱由检御驾亲征,实际上还是李景在指挥作战。谁能想到李景在北京岌岌可危的时候,还会在独石口预留了两万大军埋伏,当时你撤兵要是再晚两天,就会被吴三桂带兵堵住去路,那时我十万大军全得葬送在关内。好在你应对及时,提前带兵从喜峰口逃了回来。

    李景用兵之狠,实是我平生仅见。跟这样的人作战,决不能露出任何破绽,否则必会遭到他致命的攻击。

    “十四哥,要我说,你无论是用兵打仗还是治国都比那个人强,可惜却只能做那个人的臣子。”多铎忽道。

    “休要胡说,皇上雄才大略,我如何能跟他相比?十五弟,以后不要说这样的话。”多尔衮瞪了多铎一眼道。

    “我说的是实情,父皇打下的基业,你看看让他弄成什么样子?蒙古丢了不说,现在连跟南朝抗衡的能力都没有了,照这样下去,大清早晚要亡在他手里。”多铎反驳道。

    多尔衮闻言斥道:“你懂什么?我告诉你,南朝有李景这样的人,换谁当了大清的皇帝都没用,哪怕父皇在世也不行。

    十五弟,你要知道,有些东西不是靠谋略和作战勇猛能弥补的,济世军所用的武器实在是比我们强大的太多,咱们现在只有抓紧时间造枪铸炮,用南朝的武器跟南朝抗衡,否则,被灭是早晚的事儿。

    而皇上很早就看出这一点,因此在十二哥打了败仗以后,并没有怪罪十二哥,而是马上命孔有德开始铸炮,另外,皇上非常清楚朝鲜对大清意味着什么,因此才准备东征。

    至于议和,你以为皇上想不到么?可是那能由皇上来提吗?如果皇上提出议和,咱们大清的脸面还要不要,”

    “那皇上今天问话的时候,你开始什么都不说,直到皇上问起你,你才回答?”多铎接问道。

    “你以为朝堂上那些人都是傻瓜?很多人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都明白皇上的提议是对的,但是大家都怕南朝趁咱们东征时,向咱们发起进攻。一旦出现这种情形,谁赞成皇上东征的提议,就会被当成替罪羊。”多尔衮说道。

    “那你干嘛还说。”多铎疑惑道。

    “废话,所有人都不吱声,我要是也不说话,皇上寒心不寒心?这么多兄弟都不能替他分忧,你让他怎么看咱们这些兄弟。”多尔衮斥道。

    顿了顿,多尔衮接道:“但是要是倾举国之力东征,实在是太过冒险,因此我才请缨咱们三个兄弟出征,把大部分兵力留下看守门户。

    皇上知道我明白他的心思,也知道仅靠三旗的兵力不足以东征,这才又拨了三个汉军旗给我们。

    十五弟啊,皇上其实是很重情义的,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胡乱猜测于他。尤其咱们大清现在情势危急,我们兄弟更要抱成一团。不然的话,皇上要是坐不住位子,你我兄弟难道能独善其身?”

    多铎闻听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多尔衮轻轻拍了拍多铎的肩头,三人缓步往宫外走去。

    没走多久,忽听身后一人叫道:“十四爷留步,皇上请您回宫议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