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防范李景带的三千步兵,阿济格将兵力全部展开,分多路进行攻击。
阿济格认为,自己多路出击,即使遭遇李景的部队,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李景的三千步兵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拿自己没办法,最多只能吃掉其中的一路。
但是阿济格万万没有想到,李景竟然暗度陈仓,全良早就安排了一支部队进入京城,更没想到曹文诏竟然会绕过清军先进入京城。
李景的安排确实满过了阿济格,不过旗号却暴露了曹文诏和济世军的身份。
当得知这次负贵指挥的又是曹文诏,并且看到曹文诏兵分两路攻击北京以南的清军之后,阿济格知道京畿以南的清军要大难临头了。
大同官屯堡之战,阿济格可是深深地领教过曹文诏的战术。
曹文诏在拥有绝对的武器优势的情况下,尚且挖坑儿,下套儿,打埋伏,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次连济世军加京师再加上地方部队总计十万余人,这么多兵力让曹文诏尽情施展,曹文诏不定又会使出什么手段出来。
阿济格迅速判断局势,然后很快下了一个令所有部下目瞪口呆的命令,北京以南的清军自行突围,北京以北的清军兵分两路迅速退出关外。
阿济格的命令下的不可谓不及时,不过他依然忽略了曹文诏的攻击速度。
阿济格的命令刚传下去,一个个坏消息便接连传了回来,曹文诏和李定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京畿以南各路清军,京畿以南六路共计四万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得知这个消息,阿济格再无迟疑,统领所部人马迅速北返,自喜峰口逃回关外。
而驻扎在昌平和顺义的另一路清军则在北返时,于独石口处遭遇曹变蛟等部伏击,除一小部分逃回,大部被歼。据战后统计,此役共歼敌一万八千余人。
至此,此次京畿之战结束。
京畿之战,共歼灭清军五万余人,解救被俘人口十余万。
对于这个结果李景是不大满意的,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主力逃回了关外。
不过李景也知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是说你布置周全了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何况这次战役由子济世军投入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布置得太周全。
但是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次战役却是一场前所未有之大捷。
尤其这场大捷是在皇上御驾亲征之下取得的,更令无数官员为之振奋。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官员祝贺的奏章雪片一样送往京城。
乾清宫。
朱由检和李景于战后召见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议事。
指了指如山的奏章,李景冲朱由检拱了拱手,又看了众人一眼,然后笑道:“皇上,不知您如何看待这些奏章?”
朱由检看着如山的奏章,摇摇头叹道:“这次联御驾亲征,深知此次大捷都是李爱卿用兵之功,跟联没有任何关系。”
李景摇摇头笑道:“皇上此言差矣,皇上御驾亲征,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兵的士气,单就这一点,皇上的功劳便可书于史册,皇上说自己无功,臣是不大苟同的。”
朱由检闻听顿时大为受用。
顿了顿,李景接道:“不过仅靠这一战便能改变大明跟东虏眼下的局面么?便能扭转大明的颓势么?怕是不能吧?”
朱由检轻轻点了点头:“联虽不懂军事,但是也知单凭这一仗,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我大明在军事上对东虏还是处于劣势。”
李景看了看朱由检,不由微微领首,看来朱由检还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收起2楼2014…01…17 08:40 |:今天怎么没有更新 | 2014…1…18 22:57:李景看了看朱由检,不由微微领首,看来朱由检还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 2014…1…19 10:48
第321章 废除八股()
“那这么多臣子上这些奏章是什么意思?以为大明从此就高枕无忧了么?还是以为大明现在就可以对东虏发动攻势了呢?”李景指着奏章接问道。bsp; 洪承畴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不由同时苦笑。
虽然他们没看过别人写的奏章,但是这些奏章里写的什么他们都十分清楚,因为这些奏章里面有几本就是他们几个上的。
看了洪承畴等人一眼,李景接道:“大明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外有东虏虎视耽耽,内有流寇四处作乱,各地更不时有夭灾发生,怎么只打了一场胜仗,就让大家把这么多困难都抛在了脑后了呢?”
摇摇头,李景叹了口气,冲朱由检拱了拱手道:“皇上,臣先前说过,一年之内平定东虏,五年之内靖平大明境内的流寇,不过要完成这个任务靠臣一人是不行的,需要各部将士齐心用命,为了事权统一,臣恳请皇上授权给臣下更改兵制,让臣能调动兵力平定东虏和流寇。”
朱由检苦笑了一下,看了李景一眼,心道:“你的动作可真够快的,居然现在就要联放权。”
不过朱由检知道,李景现在好言好语地跟自己说话那是给自己面子,自己要是不答应,李景马上就会翻脸不认人,与其自讨苦吃,不如主动一些。
想明此节,朱由检当即说道:“李爱卿之请联准了,联非但授权给李爱卿更改兵制,同时授权爱卿整顿弊政,联相信李爱卿定能中兴大明。”
“皇上英明,李景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李景急忙起身,冲朱由检深施一礼。
朱由检忙道:“李爱卿平身。”
“谢皇上!”李景说道。
说罢,李景挺身而起,转向诸臣道:“既然皇上授权给李景,那李某就不客气了,从现在开始,李景施行新政,望在座诸位同僚一力配合。李某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有不遵李某命令的,休怪李某不客气。”
曹文诏等人急忙起身,齐向李景行礼道:“我等谨遵大帅号令 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无奈,随即几人缓缓起身,冲李景躬身道:“我等谨遵李都督之命。”
李景点了点头:“诸位同仁请坐,现在李景就颁布第一条政令,从即日起,军队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掌管,五军都督府负责作战事宜,兵部负责军政事宜。
第二:各省军政分家。各省督抚不再掌管军权,同时取消各省督抚之职,一省之政令皆由布政使司衙门所出。
第三:取消卫所制,原各省卫所并入所在省将军府,各省将军由五军都督府任命。”
李景刚说到这里,洪承畴忽然起身道:“且慢,李都督,洪某有一事不明,兵部负责的军政指的是什么?各省军队由将军府主管,不怕各省将军拥兵自重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本都督可以一并回答于你,不过在回答之前,李景先问洪大人一个问题,还请供大人如实作答。”李景笑道。
“李大人请问。尹尹洪承畴说道。
“请问洪大人,想遏制军队的主将主要靠什么?”李景笑道。
洪承畴不假思索道:“粮袜军tn》”
李景笑了笑道:“说的不错,不过还不够,还有武器装备这一项。如果没有武器装备,军队就是没牙的老虎。各位见过济世军的战斗力了吧?我可以告诉各位,如果没有源源不断地弹药供应,济世军的战斗力恐怕还及不上各位的部队能打。也就是说,只要掐断济世军的弹药供应,济世军就成了摆设。我这么解释洪大人明白么?”
洪承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李大人的意思莫非是,兵部掌管的乃是武器装备以及弹药供应?”
李景点点头:“差了一点点,兵部主要管的将军的升迁调任,这才是军政。至于武器装备以及弹药,由五军都督府的后勤部掌管。”
笑了笑,李景接道:“这里,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三军都督府是个什么部门。此三军都督府非彼三军都督府,并不是咱们大明以前的五军都督府。
这个五军都督府实际上是指五个军区,比如说中军都督府负责京城的卫戍工作,也可以称作是京城卫戍部队,或者叫直隶军区。
前军都督府负责对蒙古和东虏作战,也可以叫北部军区。以此类推,还有南部军区,东部军区,以及西部军区,各省的军队均由这五大军区管辖。”
见洪承畴等人凝神倾听,李景接道:“五大军区,既然管兵就不能管后勤,因此,后勤部必须要单列出来。那么后勤部由谁管呢?我们知道,有时候各大战区的战事很可能纠结在一起,这时单靠各省的将军甚至靠单个军区可能己经无法指挥,这时必须设置更高一级的指挥部门,当初皇上设置五省总督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说着,李景转头看向朱由检,朱由检闻听急忙点了点头。
李景笑了笑,接道:“但是皇上设置的这个职务,说实话,权力实在太大,么处理这个问题呢,我的意思就是在五大军区之上设置一个更高一级的都督府,府,也叫大都督府。
换了谁都不放心,那么怎这个都督府才是五军都督 大都督府主官三人,分别为大都督和左右大都督。下设:参谋部,后勤部,装备部,军政部四个部门,以上这四个部门的主官跟左右大都督平级比五大都督高半级。
这四个部门中的前三个部门是干啥的我不说大家也明白,这里我只给大家解释一下军政部的职能。
军政部负责监督高级将领以及处理犯法或者犯错的高级将领,说白了这个部门就是负责军法的,还有个职能就是发布军队条令和军队思想管理。
大都督府除了下设的这四个部门,还要加上兵部,兵部尚书跟左右大都督和四部主官平级。
如此一来,国家的军务就由大都督,左右大都督,四部主官,兵部尚书以及五个军区大都督共同处理。
其中左右大都督这两个职务可以由四部的主官或者是兵部尚书兼任。
另外,以后咱们大明还要成立专门的水军以及其他军种,这些军种都要单设军事主官。这些军事主官日后也要成为大都督府的成员。
我相信由这么多人掌握着国家的军事权力,并且互相之间均有牵制,没人会去造反吧?
而且我们还有户部这一杀手铜,毕竞军费是由户部来出,没钱就没有军饷,将军们总不能让士兵们不拿军饷白给他们卖命吧?”
听李景说到这里,在场诸人不由轻笑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景脸色一肃,沉声道:“不过有一点,凡是军事主官,必须由懂军事,会打仗,能指挥打仗的高级将领担任,不懂军事的文官决不允许出任这些职务,免得战时这些人胡乱指挥。
在这里我要问一下洪大人,卢大人和孙大人。你们三位既是文官,又是武将,但是只能出任一样职务,我给几个职务让你们选。
选文职的话,你们可以出任陕西,山西,河南布政使,以三位的能力胜任这个职务绰绰有余,日后入阁不在话下。
如果选武职的话,我这里还空着三个军区的大都督之职,咱们大明现在四邻不靖,数年内我必对外用兵,到时诸位扫平四夷,为我大明开疆扩土,日后必然青史留名。”
“这个……”洪承畴等人一时犹豫不决。
说实话,他们虽是统兵打仗的将领,但是由子是文官出身,骨子里还是瞧不起武人的,因此并不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