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盛世 >

第458章

崇祯盛世-第458章

小说: 崇祯盛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朱由检想了想,深以为郑月琳说的很有道理,也正好,他是需要在医学方面多对大明做些工作的,不然自己在现代学习的那一年半的医学,不就荒废了吗?跟中医比起来,西医实在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而从医学工业着手,将来还能够新兴起大明的医学化工来!这对国计民生,对外贸经济,都是有好处的!

    毕竟,这个时代,西方医学也仅仅是停留在类似中医的草药阶段,还没有中医那么的博大精深!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娘子这个办法,朕同意了,就按照你说的办。那你也顺便给朕再多起一个名字吧?”

    郑月琳眨了眨眼睛,笑眯眯的看着皇上,“谢谢皇上,名字的事情,本娘子可不敢擅起,还是皇上自己拿主意的好。”

    崇祯皇帝朱由检摇摇头,“不,朕就要你来起,因为这个身份是基本不接触人的,等于这个名字也是给你一个人专用的啊。”

    郑月琳奥了一声,“既然是郎中,是医生,就姓济吧,经世济民的济,皇上的胸襟,应该像是长江大海一般的宽旷,本娘子觉得吧,应该叫济长海!”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觉得这名字格外的土气,却也贴切,反正话已经出口,不忍扫了郑月琳的性质,“嗯,济长海就济长海吧,都听娘子的。”

    郑月琳坐起身来,甜甜的一笑,“谢谢相公,但是皇上得亲自去跟我爹提亲才行。”(未完待续。。)

第0800章 济长海

    崇祯皇帝朱由检觉得好笑,没有想到自己身为九五之尊,还要到张慧仪家和郑月琳家去提亲,自己真的是闲的蛋疼吗?如果不是有这民间的两段婚姻的话,自己要是将她们都娶做贵妃,自己的许多妃嫔,即便入宫一世,也仅仅是见过自己一两次而已,许多的妃嫔甚至不可能跟自己有床笫之欢!这样想来,自己对两女也不算差了,但是想到将来娶了张慧仪,自己的帝王身份便要靠着张慧仪一道隐瞒,便会被张慧仪知道自己是皇帝,不知道张慧仪会不会接受她父亲的死,跟自己有关系这件事情?

    这又成为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新近担心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为什么,跟郑月琳在一起的时候,他什么都觉得特别的顺遂,但是跟张慧仪在一起的时候,也许注定了两个人从一开始认识就充满了坎坷,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却不可能放下张慧仪不管,从感情的角度来看,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自己和张慧仪之间的感情,其实不输给自己和郑月琳之间的感情,相比于郑月琳来说,张慧仪则更接近于一个普通的女孩。

    “你的想法,很合乎朕的心意,其实朕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普通人,过一些普通的生活,而朕也懂得一些医学知识,正打算要多加强大明的医学呢,就这么定了吧。”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可能跟郑月琳再谈和张慧仪之间的事情,他对人际关系是很懂得的,一个再大方的女人。也不可能为了另外一个女人和自己丈夫的事情操心想法子的。自己不应该自私到那种地步。跟张慧仪的事情,崇祯皇帝朱由检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就算了,他相信,即便是让张慧仪知道了实情,张慧仪也决计不会将检荀楼是皇帝的秘密。告诉另外一个人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绝对相信张慧仪和自己的感情,也相信张慧仪的为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说话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是郑月琳因为是被皇帝抱着坐在身上的,依然能够感觉的出来,下面有一根巨大的东西顶着自己的身上,她已经跟皇上有过了肌肤之亲,当然明白那东西是什么了?羞得粉脸通红,知道今日大概是要被皇上那啥了,她也没有什么保留。轻轻的在皇帝的怀中蠕动了一下,像是在提醒着皇上。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见郑月琳的媚眼如丝。微微的一笑,“不等成亲之日了么?”

    郑月琳触及心事,粉脸更红,心中却非常的感动,没有想到皇上这么顾及自己的想法,轻轻的底下螓首,“反正都是皇上的人了,什么时候还不都一样?”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笑着,轻轻的捏了捏郑月琳的下巴,“虽然朕现在也很想,但朕更想等那一天,上次的事情,朕都忘记了,那次不算,在朕的心里面,你还是一个不经世事的小女孩。”

    郑月琳的聪慧,世间罕见,她当然明白皇上这么说的意思,这是在为自己的失落,为自己没有在一个新婚的氛围中夺了自己的童贞而补救啊!皇上为天下人做一点点,天下人都能够感受到比天还大!更何况,此时的皇上,已经是她的男人,郑月琳的眼中闪动着泪花,“谢谢皇上这么说,不过月琳并没有什么遗憾,月琳的人和身子,还有心,月琳的一切早就许给了皇上,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深深的被郑月琳给感动了,在她的粉唇上面吻了下去,将郑月琳从身上抱起来,“不一样,这次听朕的,朕一定要先跟你父亲提亲,再跟你正式拜堂,只是这仪式可能会简单一些,你不要觉得委屈才好。女方方面,就你父亲一个人参加,男方方面,朕也只能让王承恩一个人去了。”

    郑月琳轻轻的摇摇头,“不够,还得让一个媒人,这是最起码的,还得是这个媒人有盖天下的威望,道高望重,这样也好让朝野皆知,父亲和月琳就都不会觉得委屈了,月琳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郑月琳的这个要求,倒也合理,但是这就意味着,又要多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检荀楼的身份,和自己的济长海的身份了啊!他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这么一个人选,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皇太极再次侵犯大凌河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老将孙承宗再次挂帅辽东了,他手中和心中,也就只有这么一个人选,而以孙承宗和自己熟识的程度,即便是以检荀楼的身份,跟孙承宗多接触几日的话,孙承宗迟早也会觉察出来朕就是皇帝!如果一个主帅连这么一点洞察力都没有的话,便不是朕的老师,不是明末最德高望重,军事素养和人格魅力并重的孙大帅了!“你觉得朕的老师孙承宗,符合这个人选么?”

    郑月琳羞得嘤咛一声,又伏在了皇上的怀中,用自己的粉脸跟皇上的脸靠着,将头枕在皇上的肩膀上面,轻轻的嗯了一声,皇上的这个决断自然也很让郑月琳满意。

    崇祯皇帝朱由检和郑月琳说笑一会儿,谈论了许多法律方面的事物,借以分散那份想做的心事,不知不觉便已经到了傍晚,郑月琳担心父亲在家着急,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有许多其他的公务要办理,良久,两个人此难分难舍的分离。

    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不负皇帝之托,对关内军事防务作了认真的调整,于1631年(崇祯四年)正月前夕,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并按既定方针抢第三次抢筑大凌河。

    祖大寿逃归关外后,经孙承宗训斥,便又回到了关内,在收复永平的战斗中还立了功,但从此以后,祖大寿十分小心得很,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这次抢修大凌河的任务,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检荀楼便是朕,朕的另外一个民间身份。”崇祯皇帝朱由检在跟孙承宗商讨了一段辽东防务问题之后,重提让老帅出掌辽东,并得到了孙承宗的应允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将自己是检荀楼的事情,说了出来。

    孙承宗有些愕然,他从来没有想过,皇帝居然会以另外一个身份出宫,还会参与到打仗的事情上面,哪里有当皇帝的人亲自露胳膊上阵的啊?“皇上,这老臣就不得不说皇上几句了,皇上是万金之躯!坐镇京师就足够了,哪里有一个九五之尊不爱惜龙体的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笑,天下人里面,敢于这么跟自己说话的,也许只有孙承宗了,连王承恩跟自己那样的关系,跟自己提个什么建议,那可都是小心翼翼的啊!

    “老师,朕知道你会这么说,但是朕自己自然有分寸,跟你说这事儿,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朕要让你做媒,朕要以民间身份娶张慧仪和郑月琳。两个民间身份。”崇祯皇帝朱由检将检荀楼和济长海的事情跟孙承宗说了,并让孙承宗切勿跟第三个人说,并告诉孙承宗,这天下便只有他孙承宗一个人知晓这个秘密,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了显得抬举自己的老师,撒了一个小谎。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不是很喜欢济长海这个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到底是郑月琳用的最多,基本就是为郑月琳一个人而设定的身份。(未完待续。。)

第0801章 步子

    孙承宗大吃一惊,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转惊讶为欢喜,虽然有些意外,有些觉得皇上的这个玩笑有些,出格了,但是想到皇上的龙脉单薄,而且皇上并不是一个喜欢将心事耗费在这方面的人,更觉得没有什么,只是有些担心会暴露了皇上的真实身份,会给皇帝的安全带来隐患,“皇上,这点老臣可以照办,但是老臣还是不得不说皇上两句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摆摆手,打断了孙承宗的话,微微的一笑,“老师要说什么,朕都明白,老师请放心,只要你自己保住秘密,这两个女孩都会替朕隐瞒的,不是事儿。”

    孙承宗听皇帝这样说了,本身也认识这俩女孩,很是为皇上开心,便不再说皇帝到民间玩乐的事情了,孙承宗不是孙慎行,他的思想要开通一些,而且皇帝重新让自己挂帅关外,也就是变相的同意了自己以守代攻的思路了,孙承宗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对于皇帝以攻代守,那十倍的人数去换取建奴的伤亡的那一套是非常不认同的。

    “老臣知道皇上对祖大寿他们那帮辽东将门非常的不满意,老臣也同样的不满意,但这不是皇上和老臣能够解决的,这是几十年来的积病,本来作为大明帝国如此庞大的帝国,战之则必胜,不能久战,就是要一鼓作气,但是辽东的问题已经五十年了,如此长期的以辽东当地门阀的势力为主形成的军队,已经自成一个体系了,皇上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至少将辽东的军饷。重新按照十万人的标准发放。对于如此重要的战场,十万人的标准,真的不算多。”孙承宗看见皇帝今日的情绪不错,大着胆子谏言,他以七旬高龄,黄土都埋到脖子了,只要是他觉得对大明有利的话,他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深深的叹口气。“如今关内百废待兴,建奴千里奔袭,白莲教,京察大计,这一次次的折腾,使得京畿地区经济糜烂,老百姓负担很重,朕也缺银子!对于中原反民,朝廷是一点银子都拨不出来,老师的建议。朕会认真的考虑的。但是,这五万人的粮饷标准。是朕在前年亲自发下的圣旨,朕会抽时间跟老师到前线亲自看一看再做打算!不到万不得已,朕不想给辽东军饷提高标准。”

    孙承宗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皇帝以民间身份到处走走,对大明的大局的确是有好处的,不然的话,什么事情都凭着在中枢院,在紫禁城里面闭门造车,的确会无法了解最详实的前线情况。不了解情况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孙承宗约定好,明日一次性将两家的求亲都给解决了,又详谈了一会辽东的战局,才告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