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盛世 >

第298章

崇祯盛世-第298章

小说: 崇祯盛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看热闹的人中,不少是商人!扬州人十有一二都是商人!全国各地的大商号云集!

    当时扬州城,甚至在整个大明最强大的两股商人集团是陕山帮和徽帮!

    陕山帮很好理解,就是陕西和山西商人,徽帮则主要是跟安徽人有关的江南商人!

    明朝中前期,陕西商帮崛起于泾渭之滨,兴盛于广陵故地,号称全国各大商帮中成名最早、资格最老者。然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明中叶以后,徽商大举涌至扬州经营盐业,力压西商,形成垄断,以至于后来一般人提及扬州盐商历史,大都“只知有徽,不知山陕”了,当年秦晋联手大战徽帮的往事,更几近湮没无闻。

    明太祖朱元璋率义军推翻元朝后,败走漠北的蒙古残余势力仍对中原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西北一带少数民族离心倾向也不断增长。新兴的明帝国不得不把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花在西北边防建设上,沿长城设九个边镇以拱卫关中,保护京师,其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后又设“三边总督”驻节固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角地带中心),统率军队20余万,战马10余万匹,负责东起延绥皇甫川(陕西榆林以北)、西至嘉峪关、西南至洮岷(今甘肃南部)绵延数千里的边防区。(未完待续。。)

第0504章 徽州商帮

    徽州商帮和山陕商帮对大明经济的影响力,那是有着悠远的历史的!

    任何经济体系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

    但边地苦寒,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防军每年耗粮以万千石计,需布数十万匹,自内地调运费时费力,民多怨言,政府财政也不堪重负。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采纳谋臣建议,实施“食盐开中”新政,将实施千年之久的政府食盐专卖制度网开一面,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大约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而且是当时质量最好、最能赚钱的淮盐引。

    朝廷“国退民进”,让利于民,“淮盐价贵,商多趋之”,边防军需难题一举解决,而坐享地利的陕西商人,得益最多,自此冒起。原来陕西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自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如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陕西官仓存粮近1100万石(明代一石约为90多公斤),足够支付驻防官军俸粮三年,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全国260个府中,按税粮多寡排名,西安府仅次于号称粮仓的松江府(今上海市一带),位列第四。如此看来,输粮换引的“食盐开中法”,等于是为陕西商人量身定做的倾斜政策了,一时间,关中产粮区的农民们掀起了进城经商、卖粮贩盐的热潮。

    相比之下,山西历来缺粮,山西商人要享受“食盐开中”政策。只有推着独轮车到山东买粮。再贩运边关。是为颇费周折的“买粮换引”,而徽州远离边塞,山高路远,徽州商人更无力参与其中。这也是明朝初年陕商比晋商、徽商起步较早的重要原因。

    但陕西商人独享的“特区”政策,到明朝中叶为之一变。明弘治五年(1492年),主管财政和税务的户部尚书叶淇上任不久,就将输粮换引的“开中法”,改为以银换引的“折色法”。也就是说,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即能获得贩卖食盐的许可。叶淇是山阳人(今江苏淮安),此举显然打破了陕西及山西等“边商”固有的优势,给了地理上更接近两淮、以徽商为主之“内商”进入利润丰厚的盐业经营的良机。

    自此,留在西北边塞种粮食已失去经济上的意义,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一起,纷纷来到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成为专业盐商。据记载。当年会集扬州的陕西商人不下500人,名声显赫者有“三原之梁。泾阳之张、郭,西安之申,潼关之张,(他们)兼籍故土,实皆居扬”,这标志着一个冲出潼关、走向全国的陕西商帮开始成型。

    正是在扬州,他们与蓄势已久、雄心勃勃的徽州盐商狭路相逢了。

    明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曾写道:(扬州)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清代陕西文人也称“淮盐以西商为大宗”。较早研究中国商帮历史的现代日本学者藤井宏则指出,在明代,作为盐商的陕西商人,实力曾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其老家是三原县、泾阳县、绥德州等地。

    明代传奇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醒世恒言》中,有脍炙人口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面写到的富商孙富,便以寄居扬州的山陕商人为原型。同时期人撰写的各类文学或戏曲作品中,不时闪现山陕商人的影子,足见他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聚集扬州的陕西盐商,出于保护自身共同利益的需要,出资修建了陕西会馆,后来为了对付徽商的竞争,又与山西盐商合资共建山陕会馆。那时候,山陕商人实力仍然强横,徽商不时要从他们手中购买盐引。山陕会馆独自建在靠近运河的大东门东关老街,而徽州及湖南、江西、岭南等商帮会馆,扎堆于新兴市场小东门一带,反映出商帮势力兴起先后的历史轨迹。

    另一首明代《扬州竹枝词》唱道:“盐客连穑拥巨财,朱门河下所藏生。乡音秦语并歙语,不问人名但问旗。”“秦语”就是陕西话,“歙语”即徽州话(歙县为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可见陕商、徽商,皆为扬州繁华商业主力军。据记载,当时两淮八大总盐商(即盐业公会领袖)中,西商徽商,各占其四。

    常住扬州的陕西商人不仅经营淮盐,还将业务扩展到典当、布匹、皮货、烟酒等行业。但既占地利、又得人和的徽商异军突起,咄咄逼人,且因其“左儒右贾”的传统,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动辄喜欢发起诉讼,与山陕商人屡屡发生商业冲突。据史料记载,在“南人”(即徽商)与边商(即山陕商人)的诉讼案中,前者往往能得到官方有利的判决,在争斗中占据上风。

    明朝中后期万历年间编撰的《扬州府志》,记录了这种微妙的趋势:“扬州皆四方贾人,新安(徽商)最盛,关陕山西、江右(江西)次之。”

    不知道为什么,越是跟这个检大人接触的久了,史可法越是觉得这个检大人不管是办事,还是说话,风格都跟皇帝一模一样的!

    但史可法是不敢将检大人跟皇帝联系到一起,毕竟皇帝不可能会私自出京吧?他也猜测检大人除了王承恩外甥的身份,应该还跟皇上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只是猜不出来是什么关系。

    “检大人,这一次性杀这么多人,我们的人马上补进去,一切都按照京师的行政体系来吗?”史可法这两日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准备,也没有任何的交接!少了上千官员之后的空白,就要由他带来的这一百从九品给补上去!而这些人本身就是生瓜蛋子啊!(未完待续。。)

第0505章 江苏巡抚史可法

    崇祯皇帝朱由检淡淡的一笑,“怕什么,你现在就是江苏巡抚了!皇上在京城怎么做,你就在地方怎么做!也给整个大明都看看,看皇上的圣旨在南方管不管用!”

    史可法大惊,“我现在是江苏巡抚了啊?皇上有圣旨给大人吗?大人,这么大的事情,不能说的,我出京的时候,皇上并没有这样吩咐过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淡淡的一笑,将昨天写好的一张圣旨给史可法。

    史可法噗通一声跪地领旨谢恩!他很是佩服皇上的先见之明,怎么知道西厂可以这么顺利就拿下扬州来的?

    史可法搞不懂这个小检大人为什么可以这么的霸气,这些事情的处置,未免有些急躁了些吧?一次性杀了这么多的官员,还有几个是二品三品!有些担忧道,“检大人,我多的就不说了,我史可法是肯定跟皇上没有二心的,但我不得不提醒您一下,这扬州,我们守的住吗?您一次性杀了这么多的官员,那些商人们会怎么样?会不会离开扬州远去?让江南的经济崩溃?那南京城中的那些达官显贵们,又会不会接受朝廷这样的旨意?他们承认扬州吗?南京城中和操江提督的手里,还有三万多人马呢,会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叹口气,他总是这样,开始想好的不能滥杀,但到了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也会忍不住这样的脾气,当听说这些身上都是血债累累。为了搜刮民脂民膏。为了鱼肉百姓。奢侈**,做了多少坏事,他怎么忍得住?还是在刚才将一千多人就地宰杀了!这样的屠杀,虽然震慑作用惊人!但后果并不是很好!

    各地的贪官们看见皇帝和朝廷是丝毫不留余地的态度,就会铁了心的跟朝廷对着干!

    现在不是一小撮人脏,或者一个地方脏,现在是整个天下都脏啊,官场更是想找出一个两个干净的人。比登天都难啊!这样做,真的好吗?

    “问题大的人,是肯定要杀的!这没有什么好不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你巡抚江苏后,要让这些贪官们知道下场,对于一些问题小的,要吸收他们,让他们知道,只要是能够加入皇党,以前犯的错,都可以免了。但是今后如果在皇党内再犯!那就是十倍的处置!不要怕,皇上都不怕。我们怕什么!?大不了就是为了朝廷尽忠!”崇祯皇帝朱由检果断道。

    史可法是一个死忠,崇祯皇帝朱由检早就知道!

    现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做事情,想着的已经不是后果,就是要爽!他不能让自己不爽!

    史可法点点头,“既然大人和皇上都是这样想的,我史可法也无话可说,我也恨透了这帮贪官污吏,将这个国家弄得民不聊生,只是,大人,我刚才说的那些商人们,您还是不要太过……”

    史可法知道这个检大人的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弱弱的提醒道。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有什么样子的朝廷,就有什么样的官员,就有什么样的百姓和商人,有一个原则,他们必须交代清楚跟贪官们过往做下的那些脏事!只要没有血债的!可以放一马,将银子吐出来便可以!如果有血债的,绝不姑息,你跟锦衣卫多沟通一下,还有,你上任之后,要盯紧了这些锦衣卫,看看这一带的锦衣卫都靠的住吗?有问题,随时上密奏给皇上!”

    史可法还是不放心,“大人,这些我都晓得,我只是担心南京城中的那些个达官贵人们,他们是大老虎啊,不会善罢甘休的!据我所知,这个阮永康背后的阮大铖,就绝对很有势力,您杀了他的堂哥,他们是肯定要铁了心的跟朝廷对着干的!我怕扬州保不住!”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这些都不能不防,你不用怕,我最近都不会走!下午跟那些商号们是初步的谈一谈,只要将商人们都攥在手里,过个三日,当扬州解禁的时候,我看看南京的人敢怎么样?只要经济稳住了!扬州大营的军队练出来了!保住扬州的问题不大,南京的问题,今年解决不了,还可以等明年!等后年!皇上有耐心,我们也要有耐心,我想,他们还不敢跟朝廷公然对着干!对了,你抓紧扬州的事情,对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