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战隋 >

第370章

战隋-第370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生存;提前举兵实际上也是为了生存;生存才是兵变同盟的首要之务;而若想生存首先就要抢一块地盘;关陇是最好的地盘;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李密在为这场兵变所设计的攻击策略中;上策把圣主和远征军堵截于辽东战场纯属纸上谈兵;而中策打关陇就很现实;很正确;至于下策打东都;那属于走投无路之下的殊死一搏;没办法的办法了。然而杨玄感却始终没有做出攻击决策;讳莫如深;为什么?实际上杨玄感在举兵之前肯定要想好退路;失败了怎么办?而他的选择无疑也是关陇;这从他放弃齐王杨喃;中意于代王杨侑;并与西京秘密谈判就能看出来;虽然名义上此举是摸清西京的“底线”;是把西京拉上自己这条“船”;但真正的目的却是为退路做准备。

    西京并没有用暴力手段摧毁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也不愿意在与激进保守势力的合作中放弃更多利益;结果不言而喻;但西京却从中发现了牟利的机会;于是开始布局;要借助杨玄感的兵变来实现既能打击改革派又能从中大获其利之双重目的。

    以杨玄感的智慧;当然知道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西京必然背后下黑手;那么杨玄感的对策又是什么?当然是将计就计。

    李子雄在军政两界混了几十年;人老成精了;西京和杨玄感的这点手段哪能瞒得了他?他可以肯定杨玄感在兵变胜算全无的情况下必然把目标对准西京;但西京有准备;缩着脑袋做乌龟;坚守不出;杨玄感徒呼奈何?只能声东击西;以倾力打东都来诱骗西京的军队进入东都战场;否则杨玄感根本没办法摧毁西京防线;更难以占据关陇。

    当然了;如果元弘嗣安然无恙;由元弘嗣出兵打西京;杨玄感轻而易举就能进入关陇;他也就无需打东都了;但西京岂肯让杨玄感如愿?不惜代价也要赶走元弘嗣;控制西北军;于是杨玄感便陷入了困境;只能自力更生了。

    杨玄感始终不说自己的真实意图;表现得讳莫如深;而他身边的人也很配合;避而不谈西京;就连李风云都非常配合;以非凡之决心和过人之胆略;硬是一口气杀进了京畿;早早便把攻打东都的态势摆了出来;但是西京的表现同样讳莫如深;任由东都局势迅速恶化;不要说积极支援了;就连一句安慰话都没有。

    杨玄感有足够的耐心;虽然李风云的实力远远不足以诱骗出西京军队;但他还有齐王这着妙棋;只要齐王迫不及待地到出现在京畿外围;营造出与他联手进入东都抢夺皇统之假象;西京就坐不住了;就必然要出手;否则一旦让齐王抢到了皇统;关陇内部必然分裂;形势必然失控;西京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无所获;那就欲哭无泪了。

    此时此刻杨玄感之所以与李子雄单独商量应急之策;目的正在于借助李子雄之力;把齐王尽快“请”到东都战场;否则就算他明天举兵后天便杀到东都城下;也无法诱骗出西京军队。

    然而;李子雄的答案是;你只有举兵;齐王才会出现;双方才有合作之可能。

    杨玄感犹豫了;因为他一旦进入东都战场就被动了;甚至有可能深陷其中难以脱身。

    就在这时;胡师耽拿着一份密信匆匆而来;“明公;东都急报;观国公杨恭仁突然复出。”

    杨玄感霍然站起;李子雄亦是吃惊不已。杨恭仁复出?杨恭仁复出意味着东都现有权力架构发生了质的改变;一旦杨恭仁以越王杨侗之名义独揽东都军政大权;凭他的威望必能在短短时间内凝聚东都高层;缓和各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假如东都只有一个声音说话;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到那时兵变同盟不要说攻陷东都了;恐怕连京畿都打不进去。

    “明日举兵。”杨玄感再不犹豫;断然决策;“南下东都。”

    。。。

第四百三十五章 还不连夜逃离?

    六月初三;凌晨;河内郡主薄唐炜等人在愤懑、忐忑和焦虑之中终于等到了答复:天亮之后;各级军政官员全部进入黎阳城;礼部尚书杨玄感、治书侍御史游元、左御卫将军李子雄、武贲郎将王仲伯将在黎阳县府内宣读圣主诏令

    唐炜等人相信了这个答复;决定天亮后进城拜会游元;而他们之所以相信;是因为代杨玄感传递口讯者;乃中土儒学大师;儒林少壮一代领军人物;孔子三十二代孙;河北衡水人孔颖达。

    孔颖达在儒林的崛起;与圣主在教育、选拔等制度上的改革有直接关系。

    先帝晚年“不悦儒术;专尚刑名”;关闭天下学府;仅留中央国子学;七十二生员;给了儒学教育事业以沉重打击。圣主即位后;重兴儒业;再开学校;并以科举取士选拔人才。年轻的孔颖达遂以“明经”科第一授任河内郡学博士。不久圣主仿效当年汉宣帝石渠议经、汉章帝白虎论礼之故事;下令在洛阳举行大规模的儒学讨论会。孔颖达在论辩中舌战群儒;“一战成名”。当时主持这场讨论会的门下省最高长官纳言杨达负责评第诸儒高下;以孔颖达为最。圣主大悦;授年仅三十二岁的孔颖达为太学助教;就此奠定了他在中土儒林的大师地位;不出意外的话;他也将成为中土儒林未来的泰斗和领袖。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孔颖达在中土儒林的“一枝独秀”;让某些心高气傲亦以儒林大师自称的;且对山东儒林抱有成见的豪门权贵们倍感羞辱;同时孔颖达的“异军突起”既代表了圣主激进改革政策的成功;也代表了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损失;这同样让很多豪门权贵们难以忍受;于是孔颖达就成了刺杀目标;就成了某些贵族打击山东儒林;威胁和遏制激进改革的血腥手段。

    生死时刻;杨玄感拯救了孔颖达;而孔颖达在走进杨玄感府邸寻求其庇护的同时;也走上了杨玄感的“船”;从此他的身上就打上了杨玄感的烙印;不得不与杨玄感荣辱与共、祸福同当。

    在这场兵变中;孔颖达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和所有参加这场兵变的河北人以自身为“质任”;强行“绑架”了河北人整体利益;试图胁迫更多的河北人投身这场兵变;然而;现实很“骨感”;到目前为止;孔颖达虽然很努力地奔走于河北各地;竭尽所能游说河北各方势力;而河北人对圣主和东都、对中央的改革政策、对正在进行的东征也的确怨言满腹;这从河北义军蜂拥而起就能看出来;但不论是河北地方势力还是河北义军豪帅们;他们的利益始终与河北豪门世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而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两大河北豪门为了自身利益正在想方设法推动这场兵变的爆发以便从中牟利;这种情况下他们正坚决与关陇激进势力划清界限;又怎么可能加入兵变深陷其中?

    杨玄感迫切需要把唐炜这群人拉上自己的“船”;只待明天上午大旗一举;檄文一贴;人事任命一公布;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群河北人不参加兵变也不行了;事已至此;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只能跟着杨玄感一条道走到黑。所以为了稳住这群河北人;杨玄感特意派出了孔颖达;希望孔颖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这群河北人的背后有“黑手”;这从唐炜等人先是迟迟不愿进入黎阳;勉强来了却又吵死吵活要见游元就能看出来;这群人不是来“帮忙”的;纯粹是来“添乱”的。

    唐炜与孔颖达不但是旧识;还是关系很好的师兄弟;都是山东鸿儒刘焯的弟子。

    刘焯是河北人;与刘炫齐名;世称“二刘”;乃是继徐道明、熊安生之后最为著名的北儒学大师;与南儒学大师陆德明、鲁世达并称于世。在先帝时期;刘焯与刘炫一样;在政治上饱受打击;尊严饱受蹂躏;直到圣主登基之后才得以“平反”和重用;但好景不长;关陇的“先辈宿儒”们“穷追猛打”;二刘再陷政治旋涡。三年前刘焯病逝;东都竟然连个谥号都吝于赏赐;而刘炫更惨;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奢望。

    刘焯刘炫做为北儒学大师;在中土儒林的地位不可撼动;是山东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和以正朔自居的突出证据。山东人不能在政治上压倒关陇人;就在文化上鄙视关陇人;视关陇人为茹毛饮血的蛮夷;极尽鄙夷之能事;而关陇人随即就在政治上恶意打击和在人格上肆意侮辱刘焯刘炫;把山东人的“骄傲”和“自尊”践踏得体无完肤。

    山东儒林和关陇儒林的激烈冲突;不过是山东和关陇这两大贵族集团在政治博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这一大背景下;杨玄感做为关陇贵族集团中几个实力最为强悍的政治大佬之一;无论他向山东儒士做出何等示好或拉拢之举动;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赢得山东儒士的信任。就以孔颖达来说;虽然他为了报答杨玄感的救命之恩;心甘情愿地为他鞍前马后的效劳;但关键时刻;在山东人的利益和杨玄感个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做出有利于山东人的选择;也就是说;从他个人的立场来说;他愿意为山东人牺牲自己的全部。

    杨玄感对此了然于胸;心知肚明;所以他对孔颖达的信任非常有限;很多时候都是纯粹的利用;在他内心深处同样把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放在第一位。山东人不相信他;他又何尝相信山东人?这次兵变;他把成功的希望更多的寄托在西京;寄托于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关键时刻与其携手结盟;而不是在谋划之初就想方设法赢得山东人的合作;事实上他的确也无法赢得山东人的合作。

    孔颖达代传了杨玄感的口讯;并拍着胸脯做出保证之后;河北人的情绪有所缓和;但也仅仅是缓和而已;他们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军队也保持着临战状态;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便立即撤出黎阳。现在黎阳的气氛非常紧张;不论是大河对岸的白发贼杀过来;还是谣传中的来护儿带着水师大军杀过来;他们都不愿意为杨玄感冲锋陷阵;为杨玄感牺牲自己的利益。

    唐炜把孔颖达请到了偏帐;开门见山地问道;“仲达;你实话告诉某;你在黎阳这些日子可曾见到游治书?”

    孔颖达迟疑了片刻;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唐炜眉头紧皱;追问道;“何时见到的?”

    “游治书回到黎阳的第一天;某就去拜见了。”

    唐炜一听就不高兴了;但他没有发作;稍事沉吟后又问道;“这几天你可曾见到?尤其建昌公(李子雄)到了黎阳后;你可曾看到游治书出现?”

    孔颖达摇摇头;忧心忡忡。

    “建昌公到了黎阳;游治书竟然都没有露面;这说明什么?”唐炜毫不客气地质问孔颖达;“游治书没有露面也就罢了;但他的亲信僚属呢?他的护卫呢?为什么一个都看不到?如此蹊跷之事;你都没有关注过?没有打探过?”

    孔颖达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某悄悄打探了;据传游治书回来后;发现黎阳有人私通叛贼;与叛贼里应外合窃取黎阳仓里的粮食;于是他就去黎阳仓调查;然后……”孔颖达说到这里;眼里悄然掠过一丝惊惧;停住了。

    唐炜看了他一眼;等了片刻;随即按捺不住了;“仲达;然后怎么了?游治书去了黎阳仓之后;就再没有出来?黎阳形势如此紧张;他都没有出来?”

    孔颖达的脸色十分难看;摇头;再摇头;就是不说话。

    唐炜想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仲达;黎阳仓的事;是不是牵扯到了越公(杨玄感)?如果此事与越公有牵连;游治书进仓调查;岂不有性命之忧?越公不敢杀他;并不代表就不能借刀杀人;不能借白发贼的手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