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第9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介绍说道。
越说吉香越是兴奋,等陈昇说完,他压低声音问道:“二哥,这次打完,大哥会不会要扯旗打天下当皇上了?”
陈昇无奈的摇头,苦笑着说道:“你就是盯着这些事,不过,你想想大哥的行事布局,这次之后应该不会那么急。”
“也是!”吉香应了句,然后又是躺在了车板上,看着远处骑马家丁把缴获的官军辎重带回,这些粮草车马之类的可跑不了,官军败的太快,甚至来不及去焚烧。
陈昇安排几句,沉吟片刻之后又是说道:“不过以后也不会这么收着了,这次已经撕破脸,再韬光养晦谁还会信。”
“说起来,冰峰那边应该比咱们轻松。”陈昇转了个话题说道,说完之后却没有得到回应,低头一看,吉香已经在那里打呼噜睡着了。
**************
赵字营和官军在清江浦南大打出手之后,消息迅速的传播开去,整个扬州府都陷入了惊惧不安之中,对于运河沿线的士绅百姓来说,不管是哪一方取胜,大军过境,或者选择某处作为战场,都是灾难。
扬州府运河沿线是扬州府最繁华富庶的地方,不提那些靠着漕运和盐路发财的人家,最好的田地也都在运河沿岸,如果开打,这一切都要灰飞烟灭,可扬州百姓们什么都做不了,不管是官军还是徐州赵字营,都不会在意他们的想法。
天启四年正月初,赵字营第三旅旅正董冰峰率第三旅四个团以及附属各队,三千团练,就地征发清江浦的漕船,沿着运河南下,进入扬州府境内后,宝应县守军先行溃逃,据说宝应县令已经把绳索挂在了房梁上,只要徐州人马入城,他就立刻自尽殉国,而宝应士绅百姓则是战战兢兢的准备犒劳物资,出城拜见董冰峰。
让各方都松了口气的是,董冰峰只是出钱采买了一批物资,没有入城直接南下,这徐州兵马可比官兵有规矩的多,秋毫无犯不说,还愿意公平买卖,怪不得能做出这么大的局面,接触一次之后,宝应县士民对赵字营的观感都很好。
赵字营南下人马的行军速度很快,因为辎重粮草都交给漕船运输,甚至兵丁也随时可以上船休息,粮草充足轻装前进,自然速度很快,同时官军动向也迅速传了过来,凤阳巡抚郭尚友亲自督率本部和狼山兵马北上,已经在高邮州南二十里的地方扎营布阵,看着要和董冰峰所部决战的样子。
两路大军迅速的靠近,沿岸百姓都是逃散,谁也不愿意亲身经历这兵灾,高邮州上下更是绝望,战场十有**要在自家门前开打了,还不知道要被怎么祸害糟践。
可出乎意料的是,董冰峰所率赵字营人马在高邮州城北二十里扎营,没有继续前进,剑拔弩张的气氛就这么停滞了,不过高邮依旧城门紧闭,不敢有任何的放松和懈怠。
在正月初七这天,第三旅旅正董冰峰在三百骑马家丁的护送下一路向南,在高邮城外一处豪门别业停驻,他们到达之后没多久,从南边又有几百官军骑兵到达,若是熟悉南直隶江北官场的,就会认出巡抚和狼山副将的面孔。
双方各带十名护卫,护送他们前来的马队则是距离这处庄园两百步,彼此紧盯,不敢有什么放松。
相比于外面的诡异气氛,别业客厅里则是和气很多,那凤阳巡抚见到董冰峰的模样,忍不住夸赞一句“少年英雄”,狼山副将陆全友也笑着对董冰峰身边的周学智点头,好似旧友相见。
双方落座之后,凤阳巡抚郭尚友开门见山的说道:“淮扬太平了这么久,若是动刀兵肯定生灵涂炭,这大好的生财宝地也会毁于一旦,实在太可惜了,本官的意思很明白,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有什么条件贵处可以提。”
边上的狼山副将干笑了两声,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懂,若是官军能胜过徐州兵马,那谁也不会提什么能不打就不打,可现在一切先机都失去,骑兵被全歼在清江浦,赵字营又动员大兵南下,按照布置在各处眼线传回的消息,其他几路进剿的兵马都是凶多吉少,难道指望南京那三千兵?还是大家客客气气坐下来谈的好。
董冰峰和周学智对视一眼,然后开口说道:“狼山兵马要留下五千,巡抚标营要留下八成,扬州城内参与比武场刺杀的人家要全家送过来,今后赵字营要按照淮安府体例进驻扬州府,官民士绅不得阻拦。”
这几条提出来之后,凤阳巡抚和狼山副将的脸色都很难看,狼山兵马等于一下子被拿去六成多,巡抚标营那是巡抚麾下的精锐,八成拿掉就剩不下什么了,扬州城内几大家族不是那么容易碰的,至于最后一条,实际上就等于将扬州府割地送出。
“这个”
“我不管你们有什么难处,条件在此,不答应的话,我自己来。”董冰峰冷着脸说道。
气氛顿时僵下来,刚进入这个屋子的时候,周学智面色平静,心里却很激动,他当年是个破落读书人,为个土豪做师爷,可现在却可以和大明南直隶的巡抚平等对坐谈条件,甚至还处于优势的地位,这前后比较让人感慨万千。
到这个谈不下去的当口,周学智却笑着说话了:“二位,不要觉得难为,我们只是要人要规矩,还是给你们留了向上含糊交差的余地,这扬州府和麾下兵马又不是你们的私产,何必这么执迷不悟呢?”
凤阳巡抚和狼山副将的脸色更加难看,不过周学智却看出对方意动,悠然继续说道:“眼下二位最要紧的是怎么和上面交待,我们又没有要你们全部兵马,又没有要攻进扬州,也没说这扬州府以后不是大明国土,这已经足够宽容了,二位如果不答应,你觉得我们拿不到吗?到那时候可就没什么分寸可言了!”
**********
兄弟齐心,合力断金,正因为兄弟们扭成一股劲,才战胜了强大的官军,正因为起点和创世兄弟姐妹们的合力支持,老白的大明武夫才有这样的成绩和位置!
距离月底还有五天不到,咱们不能松劲,月票砸过来!一切支持砸过来!
ps:在电脑前真是撑不住了,咬牙坚持,大伙给我加油!……
感谢“自来卷儿、bagto、用户花开花落db、lv2、风中龙王、桦记”几位新老朋友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支持,谢谢大家。
第1205章 疯狂
听到这软里带硬的话语,凤阳巡抚深吸了几口气,好像在忍耐什么,转头看向狼山副将,狼山副将却回他个哭丧脸,看到这个表情,凤阳巡抚郭尚友整个人都泄气了,转头虚弱无力的说道:“那就答应了贵方,但答应之后,还请贵方严守承诺,不要攻城略地,杀伤官民。”
董冰峰没有接这句话,自顾自的开口说道:“你们兵马撤回军营,以后只能在营盘周围十里活动,从今日起,官军若有任何妄动,今天所谈的一切都不作数,到时候我徐州兵马南下,可就不会有任何通融了。”
这些要求同样严苛,不过凤阳巡抚和狼山副将却没有先前那么愤怒尴尬,既然已经答应了一个条件,再答应一个也无妨了,事到如今,这个严苛的要求也是顺理成章,巡抚郭尚友和副将陆全有对视一眼,倒都是看懂了对方眼里的意思,等这次事了,无论如何也要辞官回乡了,淮扬凶险,还是离着越远越好。
谈定之后,双方各自回营,本来约好是第三天开始,不过官军方面还是找尽理由拖延了一天,就这一天内,有从西边来的快马进入了官军大营,接下来,徐州大胜的消息开始在扬州府流传。
双方这般按兵不动,倒是让高邮州上下松了口气,每天也敢开城一个时辰,供城内士民进出,然后高邮州本地头面人物也去赵字营和官军两处打听活动,不过这短暂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按照北边的消息,清江浦那边又有两千徐州人马开来,而官军那边也开始封闭大营,不允许外人进出。
高邮州慌不迭的封闭城门,城内没有官兵在了,只能大家凑钱募集民壮团练,由教头和捕快们带着在城头值守,他们中也有上过战场的人物,只觉得双方的动静很古怪,这等大军对峙,彼此间的侦骑探马肯定要频繁活动,互相猎杀遮蔽,按说在中点的高邮城池上应该可以看到。
结果这几日下来,只见徐州骑兵活动,却不见官军骑兵出现,难道就这么闭营不出吗?尽管徐州骑兵看着比官军还像官军,那一身铁甲,那做事的规矩森然。
然后城头上的值守丁壮看到有千把官军向着徐州人马的大营开过去,城头上懂或不懂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那边徐州人马可是近万,你这一千多人过去干什么,难道是送菜吗?这一千多官军过去就没有见他们回来,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接下来又有千把官军过去,也不见回来,就这么持续了四天左右,然后城外就有人过来报信,说是官军已经后撤散了,而赵字营也开始分批向后撤军,但比来时的人可多了不少。
官军各营各队被告知徐州人马已经回撤,要分别安排他们出去驻防,因为轻骑探马都不在向外派出,整个官军大营的消息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人知道外面的状况,听到这个安排,大家只是庆幸的松了口气,然后没有任何怀疑的出发。
当这些千把人几百人的营头过了高邮州之后,就会被绝对优势的赵字营家丁团团包围,然后率队的军将们都不会有任何的战意和勇气,直接吆喝着让大家缴械投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傻傻的去死战,都是听令投降,乖乖的做了俘虏,他们不会注意到带队的军将在投降后会离开队伍,回到泰州和狼山去。
就这么一队接着一队,巡抚和副总兵把答应赵字营的人数全都送了过去,这些俘虏会在团练的押送下去往淮安府的东部,运盐河的疏浚和修建,淮安府各处田庄的规划,以及种种需要劳力的地方都等着他们去忙碌。
没有什么耽搁,参与比武场刺杀的扬州豪门都被抄家抓起,这些人家全家都被官军押送到董冰峰手上,和他们一起的还有账面上五成的家产。
当这些人送过来的时候,董冰峰和周学智才知道,敢情刺杀的事情一传开,凤阳巡抚立刻派自己的亲兵进城控制住参与的那些豪门人家,原来这巡抚早就有服软脱身的打算,而且这一次参与的官府中人都是大发横财,扬州盐商们的家业可不是一般的庞大。
凤阳巡抚和淮扬道、扬州知府、淮安知府、狼山副将联名上书,说南直隶江北官军同贼军血战,杀敌过万,但贼军势大,官军寡不敌众,死伤过半,只得后退自保,巡抚和副将都愿意引罪辞官,而南京派过来的三千兵马早早的就是坐船回返,根本不愿意去趟这个浑水。
江淮一带剑拔弩张的气氛迅速变得缓和,这让淮安府和扬州府的官商士民们松了口气,本来民间对巡抚和副将等人擅启战事颇为不满,现在又有人在称赞他们识大体知大局,当凤阳巡抚和狼山副将准备辞官的时候,甚至还有士绅人物联名去挽留。
更多的人开始重新过年,从腊月底开始,原本该庆祝狂欢的时节却变成了提心吊胆的日子,现在总算可以好好快活一番,也有些大户人家趁着这平静搬家,大多数去往江南,有少数则是去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