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文不知道金砺坚持至今多是清廷严令,但是他解除江山的攻击后不久金砺就撤军了,显然是接到了西线清军暂且稳定住了防线才会如此。
衢州和金华北部的战事已经停息,清军已经回到巢穴去****伤口,而明军则准备积蓄更大的力量。此时此刻,也只剩下了处州的战火还远没有熄灭的迹象,甚至大有烧进温州的势头。
为此,陈文抽调了部分军队南下增援陈国宝,即便是不能趁势收复温州,也总得把那块已经吃进嘴的肉彻底咽下去。
扩军势在必行,孙钰在接到消息后抽调了不少的文官准备去接手各县的民政,而周敬亭也已经开始挑选一些有经验的卫所军官前往新的占领区去开展工作。
这些人势必将会展开一段一个人做几个人工作的日子,至少在新的官员训练出来之前他们都会忙碌的连吃饭都要抽时间。
除去由现今在金华的官吏通过升职的方式搭起各县官府的架子以外,金华讲武学堂升级为浙江讲武学堂,自此之后,抛开原有的训练参谋和加强各兵种军官战术素养的工作外,现如今也有了训练卫所军官的任务。新的学员大多来自于今年战事的伤残军官,其中也不乏有认识一些字的士卒,他们会在这里完成最基本的训练,然后被补充到各县的卫所,充当卫所主官的副手和属下。
一直以来,军队乃是陈文的基本盘,即便是曹从龙之乱期间,那些被迫附逆的军官一旦得知陈文回师也会立刻反正,因为这段时间的披荆斩棘使得他们对陈文早已产生了信仰,已经不仅仅是恩义那么简单了。
但是摊子越来越大,陈文亲自带出来的军官也会被分薄于规模越来越大的军队之中。如果不提前布置的话,空间的阻隔迟早会使这支大军变成一支又一支小规模的私兵,他们会在陈文的军官带领下继续走下去,可是军队便不再是一个整体,封建化的回潮,如果在走完这条路之前还不能消灭满清,那么弄不好就会被满清反推回来。
在制度上彻底革除封建化是一段很长的路程,不过对于现如今拥兵万余的陈文而言,起码很多事情已经可以开始着手去做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萌芽(上)
位于金华府城东南酒坊巷的前浙江巡抚衙门,早已完成了改建的工程,挂上了浙江讲武学堂的金字牌匾。大门内的影壁上分明写着“武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训示,似乎也在时刻提醒着讲武学堂的学员们今年在金华府发生的那场内乱——影壁,又叫做萧墙,祸起萧墙的那个萧墙!
倪良许,罗城岩白头军的几个义军首领中唯一的幸存者,依照着周钦贵的临终嘱托加入了浙江明军,成为了陈文的部将。
当年的几个老兄弟都死在了明军回师平叛的反扑之中,但是罗城岩白头军的普通义军以及他们的亲人却在陈文的怜悯和周钦贵等人的自我牺牲下得以幸存。那些曾经的贫苦百姓现如今已经成为了金华卫的军户,获得了低税的田土用以养活家人,其中有一些甚至已经在新近发布的征兵令中接受了卫所的征辟,在新兵营考核结束后就可以彻底融入这支大军了。
甚至,比他还要早一些……
为了这一次的大战,陈文将尚在讲武学堂中进修的军官全部召回到军中,但倪良许却是一个例外。
不同于其他同窗,他在军中没有军职,其当前的任务就是读书识字,学习看懂各种旗语之类的通讯方式所代表的一切,熟读兵法,尤其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之类的兵书,将这些浙江明军的必修课学完。除此之外,浙江明军由陈文开始的军事改革也是必学的,这有利于他在战场上指挥由鸳鸯阵杀手队、长枪阵杀手队和火器队组成的步兵队,以及骑兵、炮兵和工兵等其他作战单位。
他学习的课程多得吓人,显然不是像其他初入讲武学堂的军官那般,甚至连普通的中级军官都不能相比。虽然不可置信,但是这讲武学堂中却是很多人都知道陈文迟早会大用他的,只是不论是他,还是其他人都不太能理解陈文的这份脑洞。
课程确实很多,只不过,第一步却还是让他挠头不已的识字。用讲武学堂里同窗们的黑话,这就是所谓的“开蒙”。
随着战事告一段落,军官的休假已经定在了正月前后,那些没有完成学业的同窗们大多已经抓紧时间返回讲武学堂,抓紧了这段时间继续学习。没有回来的,有些则还是在军中驻防或是参与处州方面的战事,而有些则永远也不可能再回来了。
由于出身的原因,倪良许在学堂里没有什么朋友,那些出身白头军的军户也不喜欢他这个“叛徒”,至于原本在白头军后来转投大兰山的吴登科等人,他则是根本没有脸去见他们。所以至今为止,倪良许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堂里,旬休的日子也多是自顾着的出门闲逛,看看越发生机勃勃起来的金华府便回到宿舍继续学习。
其他方面还好,凭借着指挥义军的经验很多东西都已经入门了,可是最基本的识字却依旧还是那样,学了今天的就忘了昨天的,一旬下来也未必能多认识几个字,所以每次看见那个负责“开蒙”的先生他就犯怵。
今天是旬休的日子,倪良许正打算出门逛逛,换换脑子,结果刚走到大门口便看到了那位申先生。
“申先生好。”
“哦,是倪将军啊。”
将军二字有些刺耳,但是倪良许却知道这位先生并非故意,这位先生性子有些孤僻,旬休时也多是独自饮酒,可能是和曾经的遭遇有关。不过他本也没有什么朋友,对于这里面的内情也不清楚,更没有兴趣弄清楚,此刻只是基本的礼仪而已,不作他想。
本打算寒暄两句便告辞离去,可是未待他把告辞之言说出口,却听得数人急匆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很快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申先生好。”
自讲武学堂里出来的数人皆是前来进修的军官,为首的那个已经是一个步兵局的指挥官。这几个军官第一眼看见倪良许尽皆未有开口打招呼,但是看到了倪良许面前的那位负责“开蒙”的申先生,却一个个的还是规规矩矩的上来行礼。
“你们是去旁听会议?”
“是的,申先生。”
“那你们快点吧,晚了的话,介绍人会不高兴的。”
“谢谢申先生。”
说罢,那几个军官便在行了礼后就匆匆离去。倪良许知道他们是去参加华夏复兴会的内部集会,这种集会只有正式会员和有正式会员作为介绍人的预备会员才能参加,他在军中没有朋友,也没人愿意担着连坐的风险去给他这个前叛军做介绍人,所以倪良许对此也只是耳闻而已。
行了礼,倪良许便出门离去,继续去感受金华府城重新焕发起来的生机勃勃。而此前已经离去的那几个军官则是紧赶慢赶的来到了那座原本是金华总兵马进宝的宅院,现如今的华夏复兴会在金华府城的集会之所。
这几个军官之中只有那个局总是正式的会员,不过也是在围困衢州期间经人担保成为正式会员的新人。至于其他的几个军官,则是分别由一些相熟的会员担保的预备会员,今天前来参加明军回师后的第一次内部集会。
几个军官一路行到大门前,那里新近挂上了一副木制的对联,上书着的“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虽然有些滑稽,但却视乎在试图传递着另一种别样的思想和精神。
大门口已经有其他军官在接受检查,众人见此,连忙将介绍的文书拿出来,而那个局总也不自觉的擦了擦别在胸前的那枚由竹简和古剑组成的徽章。
没过一会儿,前面的军官便检查完毕,众人便排着队伍上到前去,接受检查。负责检查的军官先是平胸一礼,这是会内的基本礼仪,便是临海伯陈文亦是如此,所以待那军官向他们行礼,这几个军官便连忙挺直了腰杆回礼,对于检查也没有丝毫的不满。
检查无误,他们的佩剑、腰刀也都由守门人收好,待他们离开时再行发还。此时人来的已经不少了,不过距离正式开始还稍微有一会儿的时间。
几个军官在大院里面很快就碰上了几个相熟的军官,其中那个拄着个拐杖,跛着一条腿的军官尤为显眼。那个跛子军官的介绍人据说就是临海伯本人,此人更是已被陈文亲口确定了营官的差遣,只待军队扩编起来就可以前去任职。
如此的前途似锦,自然是人人侧目,不过此人却也是最早的那批南塘营的老兵出身,还是出自号称最为精锐的甲哨,虽然一度去做过驻军军官,但在曹从龙之乱以及在两个月前的那场大战中的优异表现,却也没人会说出什么幸进之徒之类的酸话。
内部集会很快就要开始了,众人连忙走进了会场。待进入之后,自有引导员将他们分开,正式会员坐在前面,旁听的预备会员则是坐在后面的旁听席。
片刻之后,随着一声“肃静”的响起,陈文大步的踏入了会场,随即便面向了神坛上方绘着竹简和古剑的会旗站定。
“全体起立,向轩辕黄帝像行礼!”(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萌芽(下)
华夏复兴会的会议大厅中,绣着竹简和古剑交叠图案的会旗高高悬挂于面对着大门的墙上。会旗之下,一座神坛上端正的矗立着一尊由本地知名的能工巧匠亲手雕刻而成的,一手托着竹简、一手扶着剑柄的轩辕黄帝雕像。
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信仰,对于陈文的这支浙江明军集团的将士们来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那么一个更为实体化的偶像则更加有利于接受。
或许,孔子的形象对于普通人而言更为熟悉,也更加容易接受。然而陈文却无意将信仰与明末的儒家士人阶级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和那些只知空谈,只知道最大化自身利益而不惜败坏国事的那些自私自利到家的儒家士大夫联系在一起,所以轩辕黄帝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随着一声“全体起立,向会旗行礼”的号令,只听哗的一声,会场中就坐的会员和预备会员们纷纷起立,与站在最前面的陈文一起向着轩辕黄帝的木制雕像行礼。
绝大多数的明朝人,尤其是像陈文军中占绝大多数的良家子对于一切关于祖先的事情都极为重视,这不仅仅表现在祭祖上面,这些人评判行为正确与否的价值观中也存在着是否对得起祖宗的抉择。
一个人与一个人之间的祖宗或许会有重合,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们之间却是各自有着各自的祖宗,至少在有族谱可查的范围内是不会重合的。
相比之下,轩辕黄帝乃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自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大肆祭奠,到了明朝,则更是愈加的隆重而密集起来,这正是说明了人们对这位人文始祖的认同的不断加深。既然如此,由祖宗延伸到轩辕黄帝的信仰,再进一步延伸到民族主义思想,在陈文看来也要比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其更为有利。
会场上,自陈文以下,包括十余个如孙钰、周敬亭、顾守礼和齐秀峰这四个第一批会员中的士人在内的文官和三十几个军官出身的会员,这些人乃是经过了七月初四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