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国-第1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如果我们不救援德意联军的话,他们在******,恐怕就必败无疑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英美联军击中主力和我们在北非开战了。”蒋百里元帅说道。
“嗯,我们在北非加上仆从国的军队,足足有五十多万人。目前英美联军在北非,也有六十多万。双方的兵力差距并不大。如果英美两国继续增兵的话,我们也可以抽调军队去增援。别忘了,我们在土耳其还有三个集团军。甚至,可以将第3装甲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增援到北非去。反正现在从帝国到北非的海上航线已经畅通了,帝国大军在北非作战的后勤补给线,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就算是派遣百万大军在北非作战,也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吴皓轩说道。
帝国的军方巨头们,纷纷点头。虽然,帝国今年的主要战场是在苏俄。但是,以帝国的实力,同时支撑百万大军在北非同英美联军大战,也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海上运输线的畅通,已经使得帝国面临的短板,被彻底的补齐了。特别是海军方面,如果帝国想要在地中海获得更大的优势的话,完全可以继续向西扩张。在这样的情况下,帝国在地中海和北非,同样是占据了很大优势的,并不怕英美联军。
“诸位,如果我们救援了德意联军。那么,等我们打败了英美联军之后,还得和他们分享北非的利益。如果我们不愿意和他们分享的话,到头来恐怕又是一场大战。如果我们利用英美联军,先把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踢出局的话,那他们就没有办法和我们争夺了。”吴皓轩笑着说道。
“陛下,这样的话,意大利人肯定会非常不满的,战前可是将北非的利益划分给意大利人的。另外,北非距离帝国太遥远了。我们管理起来,恐怕很困难。”蒋百里元帅说道。
“第一个问题,意大利人那边完全可以不用考虑。虽然当初承诺北非的利益是他们的。但是,谁让他们没有本事去占领北非呢?既然他们无法攻取,那帝国当然就当仁不让了。如果想要让帝国让给他们,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败帝国。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办法。第二个问题,北非的确距离帝国非常遥远。但是,哪个国家会嫌自己的地盘大呢?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到北非的距离,无形当中会缩短不少。再说了,我们完全可以用扶持亲华政权,或者藩属国的方式来控制这些国家。并不一定是帝国要亲自统治这些国家的。帝国的藩属体系运行了这么多年,早就已经有了一套系统的体系了。增加几个北非国家近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吴皓轩说道。
“是,陛下。”几个军方大佬看吴皓轩已经完全考虑到了这些了,只得不再多说什么了。作为军人,他们自然也是希望帝国能够开疆扩土的了。虽然,帝国的藩属国不等于帝国的领土。但实际上,区别也不是很大。帝国完全可以控制这些藩属国的。
“让非洲远征军做好准备,一旦英美联军解决了德意联军之后,他们肯定会东进找我们的麻烦的。如果他们敢那样的话,那就给我狠狠的打,打疼他们,让他们在帝国的防线上撞的头破血流,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果我们能够在北非削弱美国人的实力,这对于帝国也是非常有利的。至少,在北非和美国人大战,比登陆美国本土和美国人决战更好吧。”吴皓轩说道。
“是,陛下。”军方的大佬们连连点头,都认同吴皓轩观点。
帝国非洲远征军司令部很快就接到了总参谋部的命令,让他们在英美联军进攻德意联军的时候,按兵不动,加强警戒和防御。如果英美联军在解决了德意联军之后,胆敢进攻埃及。非洲远征军的任务就是击败英美联军,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总参谋部的命令下达之后,帝国非洲远征军就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特别是在埃及和利比亚接壤的防线上,更是部署了重兵。加上构建的坚固防御工事,以及帝国拥有的海空优势。挫败英美联军的进攻,完全是没用什么问题的。
帝国的拒绝,让意大利人非常的愤怒。
“可恶的中国人,他们居然拒绝了我们,不肯救援我们。他们还是我们的盟友吗?钢铁联盟,干脆解散算了。”墨索里尼暴怒的说道。
齐亚诺和一干意大利的军方将领们,都闭口不言。实际上,他们或多或少都猜到了,中华帝国不会答应意大利的请求的。毕竟,上一次意大利就当了墙头草了。至于墨索里尼威胁解散钢铁联盟,这只不过是气话而已。因为,钢铁联盟一旦解散的话,给意大利造成的不利影响,远大于给中华帝国造成的不利影响。
“先生们,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见死不救,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才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墨索里尼看着眼前的意大利军政高官们,开口问道。
但是,这些高官们一个个都不说话。显然,他们也不知道这一次该怎么办了。
“我的领袖,中国人如果不肯伸出援手的话,我们是如论如何也打不过英美联军的。德国人对此恐怕也没有什么办法。因此,我们就只有放弃北非了。”齐亚诺说道。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他是墨索里尼的女婿,就算墨索里尼责骂,也不会太严重的。
“放弃北非?那里是我们的利益所在,为什么要放弃?”墨索里尼黑着脸说道。他想要重现罗马帝国时代的荣光,就必须要将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才行。放弃了北非,这就意味着他的梦想就这样破碎了。
齐亚诺不说话了,意思无疑很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根本就没有能力占领北非。
墨索里尼颓然的坐回到了椅子上,他也不是不清楚现在的情况。只不过,潜意识里不愿意相信而已。
“问问德国人吧,如果他们的意思也是放弃北非的话,那就放弃吧。”墨索里尼说道。
“是,我的领袖。”齐亚诺点了点头。
德国人知道了中华帝国的回复之后,希特勒也同样是暴跳如雷。尽管,他实际上早就已经猜到了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了。但是,他还是有些期盼,期盼中华帝国能够看在大局的份上,帮助一下他们。但谁知,中华帝国根本就不理会他们,根本就没有将他们视为盟友。
“忘恩负义的中国人,如果不是我们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帮助他们拖着英国人和法国人,他们能够在战争初期获得那么多的胜利吗?现在,他们获得了重大的胜利,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也忘记了我们对他们的帮助了,简直是太无耻了。”希特勒愤怒的说道。
希特勒似乎忘记了,中华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关系会变成这个样子,这可不仅仅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原因。同样还有德国的原因。如果不是德国处处针对中华帝国,处处设计中华帝国。中华帝国也就不会发起针锋相对的反击了。钢铁联盟也就不会名存实亡了。
“我的元首,北非的战局我们应该怎么办?”勃劳希契元帅问道。
很显然,中华帝国不答应帮忙,那他们在北非战场上就完全没有办法了。
“北非看来是只有放弃的了。派遣空军去将隆美尔元帅和一干主要将领和军官们都带回德国吧。其余的士兵,也尽量的抢运。实在运不走的,就向英美联军投降吧。”希特勒说道。
现在德军在北非,仅仅还有两三万人而已。如果用运输机运输的话,还是可以把相当多的精锐运走的。这样的话,也算是能够稍微减小一下损失了。
“是,我的元首。”勃劳希契元帅点了点头。现在放弃北非,也算得上是壮士断腕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英美联军的目标
一架德国运输机从******城的机场起飞,两架Me…109战斗机为这架运输机护航。运输机内,德国非洲军团司令官隆美尔中将和其他的高级将领们,脸上的表情非常的难看。英国人正在猛攻他们的防线,但是,他们却好像逃兵一样,不战而逃,这对于一个军人而言,无疑是一个耻辱。
隆美尔中将心情尤其沮丧,他意气风发的来到北非,原本以为能够为德国获得一场辉煌的胜利的。但是现在,却像丧家之犬一样逃离北非。这完全就是两个极端,让他整个人深受打击。
隆美尔中将等人撤离北非,标志着德国全面放弃北非了。面对英美联军的猛烈进攻,准备不足的德军,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当然,之所以会输掉这场战争,并不是隆美尔中将的指挥问题,而是敌人的实力太过强大了,远比德军要强大得多。而盟友又比较坑爹,这才导致德军最终输掉。
飞机在意大利转场加油,然后直接飞往了柏林。希特勒下达了召见隆美尔的命令。
飞机降落之后,隆美尔中将发现,凯特尔元帅居然在机场等候他了,这让他受宠若惊。毕竟,凯特尔可是元帅,而他只不过是一个中将而已,军衔差了两级。
“元帅阁下,隆美尔向您报道。”隆美尔中将走到凯特尔元帅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凯特尔中将还礼之后说道:“走吧,将军,元首要见你。北非的事,不用太担心。元首并没有怪你的意思。回来后,先休息一下,元首很快就会交给你新的任务的。”
“是,元帅阁下。”隆美尔中将点了点头。他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在凯特尔元帅的陪同下,隆美尔中将前往了元首府。
“我的元首,隆美尔向您报道。很抱歉,我在北非打了败仗,让第三帝国损失惨重,也让您失望了。”隆美尔中将一脸的惭愧。毕竟,他知道希特勒对他前往北非,是报了很大的期望的,希望他能够在北非打开战局,为第三帝国获得一场伟大的胜利。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个样子的。
“不,隆美尔将军。这一次之所以会失败,不是你的原因。有着太多太多的因素了。英美两国在北非投入的实力太强悍了,而我们的盟友又太坑人了。特别是中国人,他们居然见死不救,这些都是我们失败的原因。隆美尔将军,你已经做的够好了。”希特勒说道。他对隆美尔中将的赞誉,无疑是很高的。另外,他对隆美尔中将的看重,也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所改变。因为,希特勒清楚的知道,这一次他们会在北非战败,并不是因为隆美尔的原因,而在于其他方面。
“是,我的元首。”听到希特勒这么说,隆美尔不由得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隆美尔将军,这几个月,我不会给你新的任务,你好好休息一下。等到我们对苏俄展开进攻之后,你将负责一个新的装甲集团军的组建。我希望,在苏俄战场上,你能够向全世界都证明自己。”希特勒说道。
既然德军没有能够在北非战场上打开局面,那么,希特勒就只有将目光放在苏俄战场上了。他希望,在苏俄战场上,德军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是,我的元首。不过,我有一个请求,希望元首能够答应。”隆美尔中将说道。
“哦?什么请求?”希特勒问道。他对于自己看重的人,总是非常宽容的。
“将军,我想要重建第15装甲师和第90轻装师。将来,如果我们有一天再一次进攻北非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