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387章

新宋英烈-第387章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映入萧布达眼帘的是乱哄哄跑过来的自家兵将,这些人一边跑一边不停的回头向后看,脸上满是惊恐惶急的表情。而在他们的身边,则跟着一群身穿染得花花绿绿的短打,头戴同样染得花花绿绿、样式奇怪的盔帽,手中举着一支支与周军所用火枪类似、但shè击速度显然远远高过周军火枪的兵器,排着严谨的队列,迈着沉稳的脚步,一边shè击、一边前进的军兵。

    由于之前为防敌军火炮攻击,萧布达已经将大部分守军撤到了城墙之下的藏兵洞中,此时萧布达自己虽然上了城头,但因为没想明白城外敌军的意图,所以他一直没有下令让已经下城的守军回到城上来。因此,当“狼牙营”冲上南侧城墙时,城墙上的敌军不足千人,而他们正面的敌军不过二三百人。这样的力量对比,使原本就在武器和训练上占有绝对优势的“狼牙营”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他们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般一路杀来,转眼之间便已冲到了萧布达的近前。

    直到这时,萧布达才从惊愕之中回过神来,并意图逃跑。而他手下的几名亲兵则挥刀上前,打算以命相搏,为自己的主人争取一点时间。只是,此时双方已经近在咫尺,哪里还有逃跑和拼命的机会。不等萧布达转身跑上马道、不等其手下亲兵迈出两步,冲在最前面的十几名“狼牙营”士兵几乎同时开火,在两挺轻机枪和十二支步枪的攒shè之下,萧布达和他的亲兵、随从等十数人转眼间便已被打成了筛子,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萧布达的尸体更是顺着马道从城头一直滚到了城下,将原本听到声音准备上城的数百契丹军兵吓得一愣。待到发现滚下城来的是自家主将后,也不知是谁发一声喊,这数百军兵便立时做了鸟兽散。

    对于这支溃兵“狼牙营”并没有穷追猛打,他们在肃清了从西侧城墙到南侧城墙丹凤门之间的敌军后,便停止了追击。黄海一面指挥部下在丹凤门周围建起防御圈,一面向城外的曾志林发出信号。时间不大,“北路军”主力便调整队形,向着幽州城开了过来。

    “北路军”主力距离幽州城不过两里,因此等到其他两侧城墙及城内契丹兵将反应过来,开始组织人马向西、南两侧城墙进行反击、意图夺回突破口时,“北路军”主力已然通过已被炸塌的丹凤门进了城。眼见敌军主力已经进城,而己方主将已死,契丹军余部在进行了两次不成功的反击后便彻底的失去了斗志,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急慌慌的向城北唯一没被堵塞的通天门溃退,意图逃离幽州城。

    然而,面对蜂拥而至的数千辽军,一座小小的通天门又怎么能容得下,城门洞瞬间便被人流堵得水泄不通。急于逃走的契丹士兵为了能得到一条生路,互相谩骂着、推搡着、践踏着,甚至是挥刀劈砍着。时间不大,城门洞内便尸积如山,再也无法通行。眼见逃跑之路已断,大多数契丹兵都已绝望,他们或漫无目的的在通天门附近转来转去、或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只等着敌军过来将他们俘虏。少数已经失去理智的契丹兵则爬上城墙,不管不顾的往城下跳,结果只能是筋断骨折、一命呜呼。还有个别凶恶的契丹兵却本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念头,转身冲进城去,有如疯魔一般,不管男女老幼见人就杀,通天门附近顿时陷入了腥风血雨当中。幸而“北路军”提前预料到了契丹人可能会狗急跳墙,在逃跑无望的情况下对平民百姓下手。因此,在主力开进丹凤门的同时,黄海便命令“狼牙营”冲进城内,直扑通天门,在彻底堵住契丹人退路的同时,尽全力阻止对方任何危及百姓的行为。

    尽管由于“狼牙营”的及时赶到,契丹兵的屠杀行为并没能持续多长时间,便被尽数剿灭。但饶是如此,依然有三、四百名百姓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契丹兵的暴行激起了“狼牙营”官兵的极大愤慨,他们在将所有参与屠杀百姓的契丹兵斩尽杀绝后,开始将复仇的枪口对准那些并没有参与屠杀活动的契丹兵——哪怕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跪地投降求饶。于是,当黄海得到消息赶到通天门,制止住“狼牙营”的报复行为时,死在“狼牙营”官兵枪口下的契丹兵已经不下两千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已经弃械投降的契丹兵。

    虽然有“狼牙营”滥杀俘虏这样的非常规事件发生,但对幽州城的战事却不会有什么实质xing的影响。应历九年yin历四月初四下午未时末,“北路军”攻占幽州城,“筑基一号行动计划”第二步作战任务顺利完成。。

    。

第一百三十章 避而不见() 
顺利拿下幽州城,曾志林、黄海等人一边出榜安民,安排手下兵将在城内维持治安、搜剿残敌,并安抚本地汉人官吏,让他们依然正常履职工作;一边向委员会发电报告战斗经过,并询问后方众兄弟是否即刻离开“凉园”前来幽州城。

    对于“北路军”所取得的成绩,委员会自然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而有关后方兄弟是否进幽州城的问题,却并没有能马上得出结论。虽说后方兄弟高调进入幽州城,可以彰显“清园”兄弟胜利者的形象,展示“清园”兄弟实力的强大,让世人知道幽云之地的契丹人究竟是败在了谁的手里。但是,一则当下战事未息,长城之外还有契丹人的十万大军正在步步近逼,此时庆祝胜利还为时尚早。正所谓“骄兵必败”,穿越众们此时绝不能有轻敌的思想、绝不能以为大局已定便放松下来、绝不能做那个自己把自己的锦绣前程断送了的李自成——何况穿越团队现在的成绩远比不上前世的那个李自成。

    二则,估计是徐绍安此前那番旨在拖延周军与自己反目时间的说辞令柴荣及其手下文武有了一些不切实际想法,觉得“清园”兄弟此次反辽的目的只是想为自己打出一个安宁平静的生活,而不是真的要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因此,此时后周军已然离开保兴庄,向良乡进发。很显然,柴荣并不甘心就这么坐等“清园”兄弟在前面帮自己把所有障碍都扫清,而后再来请自己进城。他希望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希望以自己继续北上直至幽州城的实际行动来向“清园”兄弟表达朝廷对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决心。如果委员会及后方其他兄弟此时进幽州城,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柴荣见面、不可避免的要谈到“清园”兄弟今后的地位问题、不可避免的要做出是归顺投效还是对立反抗的抉择。而在契丹人的援军已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穿越团队现在并不能集中jing力去应对后周朝廷的动作,此时与柴荣面对面显然并不是最佳时机——如果此时见面,那么徐绍安此前冒险重回周营的种种努力也就白费了。

    况且,为了保障前方大军作战能够顺利进行,后方众兄弟手头都有许多事情要做,根本不可能离开大本营去幽州城里享清福。因此,经过一番讨论,委员会及后方众兄弟一致认为现在进幽州城并不合时宜。不过,考虑可能出现柴荣真的如大家所料兵临幽州城下,而穿越团队武装主力与辽国援军的战斗又尚未结束这样的情况,以及维持幽州城内官府正常运作的需要,穿越团队这边又确实应该派一名说话有份量、能够与柴荣进行周旋、能够为穿越团队武装主力完成阻击任务并回师幽州城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能够压制住早已人心慌慌的原南京留守府众官吏的成员在幽州城内坐镇。所以,委员会在决定后方众兄弟不进幽州城的同时,也决定派张维信前往幽州城担任驻军及行政事务的临时负责人。而作为具有这个时代从政经验,同时又是这个时代与穿越团队关系最为紧密、对穿越团队最为忠心耿耿的本地人,钟有朋也将与张维信同行,担当张维信的副手。

    此外,考虑到柴荣抵达幽州城后,很可能会向张维信提出与“清园”兄弟中的其他几位首脑人物——委员会成员——特别是王崤峻见面,而在尚需与后周朝廷维持盟友关系,且王崤峻现下只是统抓全局、协调各个部门,并不像李俊武、徐绍安,乃至候补委员杨新那样以有实际而又不能离开的工作为借口,可以婉拒柴荣召见的情况下,王崤峻也不宜再待在距离幽州城不过几十里远的“凉园”,而是应该去一个其有充分理由前往,同时又远离幽州城的所在。经过众兄弟的商议,这个地点最终选择在了榆关(山海关)。一方面,这里是阻击辽国援军的关键所在,王崤峻作为“清园”兄弟的首脑人物之一,亲临一线坐镇指挥理所当然。另一方面,榆关(山海关)距离幽州三百多里,柴荣一定要见自己,王崤峻也完全可以以路途遥远为借口,尽可能拖延返回幽州城的时间,直到己方武装力量解决掉辽国援军再说。

    计议已定,委员会一面电告徐绍安、钱远山、曾志林等在外的兄弟相关决定,一面立即行动起来,为第二天的出行做准备。应历九年(显德六年)yin历四月初五一早,王崤峻、张维信便与留守大本营的众兄弟告别,由程飞率领一个排的亲卫及原来负责押解俘虏进山的“飞龙军”三团八营负责保护,离开霞云岭下山而去——原本按照杨新的想法,是打算让八营一直护送王崤峻去榆关(山海关)的,但后者考虑到长城一线需要防御的要点多、距离长,在目前团队武装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当让八营归建,由负责古北口至居庸关一线防御的徐绍安进行指挥,而自己只需要一个排的亲卫随行即可,不必抽调“飞龙军”的步兵。对于王崤峻的这个意见,杨新则是一百个不同意。他认为此去榆关(山海关)路途遥远,其间很可能会遇到辽军溃兵、山贼土匪、豪强私兵,绝不可大意。双方意见一时僵持不下,最后还是李俊武和张维信出面,提出了先由八营将王崤峻、张维信等人护送至幽州城并归建徐绍安麾下,再由驻扎在幽州城里的兄弟派“狼牙营”的一个连将王崤峻护送到榆关(山海关)的折中方案,这才解决了二人的分歧。

    yin历四月初五午后,王崤峻一行人抵达幽州城,并被留守幽州城的黄海接入城内暂歇——曾志林、吴鹏、辛飞宇等人已于当天早上率“北路军”主力离开幽州城,前往长城一线,黄海则率“飞龙军”二团六营、第三骑兵营、部分炮兵,以及“保安军”两个团留守。第二天一早,辞别了黄海以及留下来负责幽州城事务的张维信,王崤峻又在程飞所率一个排的亲卫和专门留下来而未随主力一起行动的“狼牙营”一个连兵士的护送下,踏上了前往榆关(山海关)的官道。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战长城边〔一〕() 
近六百里,即便ri行百里,也需要五六天才能赶到。而按照此前对辽国援军动向的了解,等王崤峻一行人抵达榆关的时候,不但辽军已经兵临榆关城下,只怕榆关阻击战已经打完了。再加上王崤峻此行既非督战、亦非救急,而是为了避免与柴荣见面,在路上多耽搁些时ri反倒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原本计划的行进速度并不快,打算一ri走个五、六十里便停下——照王崤峻的说法,他更希望自己走到半路便收到榆关战事胜利结束的消息,然后直接掉头回幽州去。

    不过,虽说心里想着不必着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