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宏图-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前联络,抢在粤匪与勾结之前,令其效忠于我!”
听了胡林翼的话后,朱宜锋沉思好一会才说:
“让他刘丽川归顺于我,这上海与咱们这可隔着数百里那。”
“隔着数百里,又有何难?”
胡林翼对大都督的这个看法不能同意。
“武昌地处内陆偏地,虽做享长江之利,可江首却为清廷所控,江中又为粤匪所断,长久以往,我汉军必将受其所限,这合适吗?”
“嗯,确实如此,江航为他人所持,确实不利于我。”
其实朱宜锋早就在思考这件事了,甚至在长沙的时候,他就曾考虑过攻取广东之事,不过考虑到战线过长,且存在交通、消化等问题,最终攻取广东之事,被他暂时搁置。而现在胡林翼的意见使他对自己的思考作了一番反思,相比于广东一省之地,上海不过只是一地。
“而且大都督,再则,粤匪者,焚孔庙、毁书经、杀儒生,早已是人神共愤,初时,我等势不及人,只得甘居其下,今时,我汉军做拥五万强兵,两省之地,且已建章立制于武昌,焉能继续为粤匪驱使,以臣之见,现在正是借此时机与粤匪决裂之时!”
胡林翼的建议顿时引得众人一阵惊讶,与粤匪决裂!虽说对于粤匪这朝堂中的诸人,无一人对其心存好感,但是大家却非常清楚,这处于太平天国阴影下,督府一直不为满清所重视,即便是现在如张亮基这样的封疆大吏等朝廷命官先后归顺督府,且又夺以两省之地,于朝廷眼中仍无法与其“心腹之患”的粤匪相提并论,毕竟其已经定都江宁。至于汉军不过只是太平军的分支罢了,只需攻克江宁,汉军自可轻溃。
若是与粤匪分裂,那岂不意味着,把汉军推到朝廷的眼光,若是到时候朝廷如对粤匪一般,设以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全力进剿武昌,到时候又该如何?
“胡主事所言诧异,若是如此,岂不令我汉军尽为矛头所指,非但将引清廷所警,与粤匪关系亦将恶化,如此一来,我汉军岂不腹背受敌?”
林冶平立即出言反驳道。
“正是如此,我汉军能有今日之盛,全在游走两者之间,尽得渔翁之利,若是冒然决裂,虽得以江口,这粤匪所断以江航,武昌居于江中,又当如何?”
面对他人的反驳时,胡林翼却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之后,才解释道。
“这所谓之决裂,并非是立即与粤匪反戈相向,而是脱其自立,粤匪者目光短浅,若是任由其掌握江口,其切断江航自为早晚之事,而我若能说服刘丽川归顺汉督,必将为粤匪所恼,届时自可遣人前往江宁,备以厚礼,贿以粤匪要员加以游说,进而维持双方之关系!”
“我方冒然插手上海,其必定大为不快,到时候若是无法游说,又该如何?”
“那刘丽川者,实为大都督当年于上海之下属,今时起兵不过是受清廷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归我督府又有何过?”
胡林翼的这个解释倒是让众人的眼前不由一亮,这会他们才意识到,可不是嘛,大都督过去可是住于上海,这般一解释又有什么解释不通。
“而于外人看来,我督府越粤匪收以上海,不正是决裂之行?如此天下士民之心自可尽收!至于那粤匪……”
面上展出些许轻蔑之状,胡林翼又继续说道。
“粤匪者,十数万大军尚不能攻以江西,以其今日之势,其断不至于冒然与我汉军为敌,若臣所料不差,只要我等稍一示软于其,粤匪必定愿意听我解释。”
胡林翼之所以这般自信,完全是因为粤匪欲取江西而不得,而汉军却仅用不到二十天,便扫荡湖南,尽纳湖南之地,那江宁的粤匪又岂会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石卿,谈谈你的看法?”
在胡林翼解释完的想法之后,虽说心下已经做了决定,但在最终决定之前,他还是想先听听这位参军的意见,毕竟于督府之中,他这个参军等同于宰相。
“嗯……”
略作沉吟,张亮基恭敬的答道。
“臣以为,此议倒无不可之处!”
先是这般肯定之后,张亮基又有几分保留主道。
“不过,臣以为,此事最大之问题在于他日粤匪能否忍气吞声坐视督府掌握上海,毕竟如此一来,江口、江尾尽为督府所得,这粤匪者居于其中,非但受我腹背之胁,其往东西进军之途亦为我汉军所阻,其又岂会心安?”
朱宜锋觉得张亮基的这席话也确实有几分道理,而胡林翼的话亦也有他的道理,如此一来双该如何选择?而这恐怕正是府制建全之后不足,过去自己苦于幕僚不能给予意见,以至于只能依靠自己,甚至独断专行的做出决定,但这会朱宜锋反倒是不再像过去那般独断专行了,现在面对各种意见,又当如何决择?
第200章 主与臣()
(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那刘丽川是断不会降大都督的!”
在议事堂的会议结束之后,胡林翼看着大都督说道。
作为中书科参知政事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地位不逊于参军府,毕竟这中书科是大都督门下直属隶科。
尽管督府的府制是以今前之制之主,但并不意味着朱宜锋没有掺杂私货,就像他虽说不能够将户部称之为财政部、将兵部易为军部,将工部称为工商部,但却可以通过其下设处科使其“现代化”,正如这中书科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后世的领导人直属办公室,至于胡林翼则相当于其秘书。
唯一不同的就是名称,名称上的不同而已。当然就其性质而言,中书科亦是朱宜锋的心腹幕僚所在。”
“毕竟,相比之下,我们能给他刘丽川的并不多,他需要洋枪的话,可以于上海直接买,就其设立官制而言,其所图不小啊!再则其远在上海,纵是督府给予条件,收其入府,最终扶持起来的也不过是个听封不听调之辈,如此反倒得不偿失!”
“嗯!”
点点头,朱宜锋认同道。
“确实如此,听封不听调……这确实是个问题,而且那刘丽川说到根子上,若非局势所迫,他甚至都不会投以太平军,他是个有野心的人!”
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心怀野心,洪秀全开了这个乱世,刘丽川想于这个乱世之中争上一争、夺上一夺。如此一来,纵是收其为已用,也不过就和自己现在与太平军之间的关系一般,听封不听调罢了。
“是啊!那所谓的大明国大元帅不过就是一个由头,说实话,今个他称大元帅,明个没准他就想自己是大明国的皇帝……”
话音落下的时候,胡林翼特意观察了一下大都督,尽管大都督从未说过自己的出身,可在他们却已经有意无意的将其同朱明后裔联在了一起,甚至现在于湖南那边,更是已经“悄悄”的传来了,而左宗棠在其中更是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争取民心,湖南的哥老会也好、天地会也罢,都是奉行“反清复明”的宗旨,有了这层“衣裳”,自然能够争取部分民心,而在另一方面,凭此还能争取士绅之心,至少在士绅的眼中,大都督与洪杨等人不同。
“这种人……”
冷笑一声,朱宜锋嘲讽道。
“事业尚是未曾定基,便封了那么多官儿,全把自己当成了皇帝,其又岂能成事?纵是那太平军又岂有成事之像?”
“所以,臣等才入以督府,而大都督于臣等之任用,更是恒古所无!臣等唯有粉骨碎身方能报效大都督这份知遇之恩!”
这确实是胡林翼的肺腑之言,无论是他也好,左宗棠也罢,张亮基、骆秉章,大都督非但是信任有加,而且尽用于显要之位,这般气魄更是古代明君所无,也正是这种信任与知遇之恩更是让胡林翼等人无不是心生以死报效的之心。
这声不是马屁的恭维,让朱宜锋笑了笑,看着胡林翼说道。
“是啊,是啊。常言说君臣际遇难,如此生死际遇,更是一生难得。正因其难,所以本督也是轻易不肯妄言际遇,也并不指望你和季高他们来报答朕的恩情。圣人云:君子爱人以德。本督用人从来都出自公心的,从不以小恩小惠小巧小智来拢络人。粉骨碎身、忘身报恩之心,固然要得,可本督更想与你做一世的主臣。”
尽管表面上朱宜锋只是大都督,可现在他已经适应了用这种“君臣之别”,只不过与这督府之中那“君臣”变成了“主臣”,而他的这番话同样也是肺腑之言,他之所以会留胡林翼于身边,是因为他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才能。而他的一句“一世的主臣”听在胡林翼的耳中,更是让其颇是激动的长鞠躬道。
“臣胡林翼身受大都督知遇之恩,臣只知道对大都督要尽忠效力其它皆是身外之物,臣从来也不去想它。大都督适才所言的‘忘身报恩’一语,臣不敢当。”
对于并非科举正途出身的胡林翼知道,尽管督府之中并不看重出身,且有许多未入正途的士子之所以投身督府求的就是一个出身,但对于捐纳出身的胡林翼来说,他仍然感激这份知遇之恩。
听他这样一说,朱宜锋的心底便笑了笑:哦,这人说话却很得体,也很会投人所好,让你挑不出他的一点毛病来。但这份知遇又是什么呢?对于自己而言,欲夺以天下,不正是要破格用人吗?要不又岂能成事?不用他们,还能用心怀二志之人吗?想到这里,朱宜锋笑说道。
“嗯,好。公、忠、能,三者俱备,难得呀!朱某何德何能,能得润芝相助!”
大都督的话让胡林翼再一次鞠躬,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让他的脸上都放出光来了。
“臣能得大都督‘公、忠、能’三字之评,虽九死而无憾,唯以粉骨碎身报效大都督!”
大都督这样评价自己,只使得胡林翼心里的那份得意就别提了。对于做臣子的来说,有时候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评价。
看了看胡林翼,朱宜锋盯着他看了好久才说道。
“刘丽川的事,暂时便放下吧!不急!”
不是不急,而是刘丽川他影响不了大局,纵是现在历史改变,就冲着他的那份与实力不衬的野心和狂妄的分封之举,又岂是能成事的人,即然成不了事……那就无须理会他。若是现在扶持他,将来还要加以弹压,还不如借清军之手解决掉这个将来的麻烦。
接着,两人并没有在“君臣际遇”上再谈下去,而是讨论起了正事,作为其幕僚长的胡林翼则不时的在一些问题给予其建议,对他的建议,尽管朱宜锋并没有完全采纳,而从他的建议中朱宜锋确实又获益良多,在商讨完府中政事之后,朱宜锋又问道。
“润芝,最近有从南京那边来的消息吗?咱们于那里设立的办事处又怎么样了?”
与南京设立办公处,是协助太平军北伐时谈妥的一个条件,而之所以设立办事处,则是为了同南京的洋商抢夺市场,现在南京到处都是各国冒险家、商人,甚至更有外国走私商与南京开设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