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色大宋 >

第93章

血色大宋-第93章

小说: 血色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腔实塾胧看蠓蚬仓翁煜隆�

    宋朝的读书人,如果不是在正式的场合见着皇帝是可以不用下脆的,所以赵良嗣跟秦昊进来后,也只是对赵佶作揖,并没有行下脆之视。

    赵佶的打扮显得有些休闲,戴的是普通的学士方巾,穿的是普通的淡黄便装,只是他的神情却显得特别的凝重。

    两人站在堂下等待差不多半个时辰,赵佶才将手中那些乱七八槽的奏章处理完,将朱笔放在笔架上,然后探身问起秦昊,“卿就是秦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这个有点废话,秦昊当作没有听见,只是回答是,也没再说其他的,赵佶也没想他说其他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场白,接下来才问起他最感兴趣的事情:

    “当日宋江盘踞梁山,朝廷数万大军数次围剿均无功而返,而卿仅凭区区数十人,便将梁山贼寇一网打尽,是如何做到的?”

    不讲联盟之事,却提梁山旧事,想来在官家的心里,是在为问询破方腊之策,秦昊低头沉思半晌,然后才道:

    “剿灭梁山非秦昊之力,而是梁山贼众,抢百姓、杀平民、吃人肉,引起天怒人怨,然后老天爷看不过去,一把天火把他们都烧死了,是为天遣!”

    “天遣?”赵佶见秦昊没有据功,不禁将身体向倾,探身问道。

    “天遣!”秦昊回答得很肯定,在他回答这句话的时候,连他自己都相信了。

    赵佶没有理由怀疑秦昊,看得出他的神色有些失望,在他原来的设想中,秦昊既然能火烧梁山,也就能火烧方腊,如今看来,此路好像有些不通。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如此过得好半晌,赵佶这才指着桌上的那堆集如山的奏折,叹口气道:“这些奏折都是来自江浙,奏的全是方腊的事情。

    说到这儿,随手从里面抽出一本,单简地瞄一眼后,随即说道,“这本奏折来自桐庐,讲的是三天前青溪县失守,兵马都监颜坦被杀,县主翁开被活着。”

    这本奏析来自寿昌,说是方腊正在寿昌集结,看样子寿昌是守不住的了,还有这本奏折来自杭州知府赵霆,说是方腊的目标应该杭州,叫朕派兵驰援!

    关于这样的奏折有很多,朕就不一一例举了,除方腊之外,还有潮州的陆行儿、湖州的陈箍桶、台州的吕师襄,这些人就像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爬出来,都在声援方腊。”

    看得出赵佶的确是被方腊搞得一个头两个大,在叹完这些之后,这才拿起那份盟约,接着说道:

    “原想趁着金国势盛,趁势收回幽州之地,为我大宋筑起一道屏障,谁成想方腊逆反,打乱朝廷的全盘计划,其势甚凶,远胜梁山。

    如果方腊之乱不能快速平定,则伐辽一事,朝廷将无兵可派,幽州之地必为金国所取,则我大宋将失却最后的屏障,其势危矣,两位爱卿都是联金抗辽的执行者,可有想法?”

    赵良嗣微微躬身,上奏道:“方腊叛乱所聚者农民也,这些人未曾进行专门的兵家训练,绝非西军之敌,如臣所料不差,待童太尉尽起西军之兵时,将是方腊兵败被俘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数十万大军移师南下,行程数千里,也并非说走就走,说到就到,按照他们现在的行军速度,最快也要一个月后才能到达江南,如此耗财耗时,如何才是了局?”

    赵良嗣的话虽然是实话,也只是稍减赵佶心中的焦虑,毕竟伐辽跟平方腊两件事都迫在眉稍,稍有不慎,就将顾此失彼,于大宋朝来说,不管哪一种,都是伤筋冰骨的。

    时间,只有时间才是赵佶现在想要的,只有尽快平定方腊,才能让大军得到休整,才能达到伐辽的目的,因此,当他想到这儿的时候,又将目光投向秦昊。

    秦昊清清咽喉,缓缓地道:“刚才赵大人亦说过,方腊之众,不过是些平头百姓,未曾训练,战斗力不强,他们这些人,曾经都是老实巴交的顺民,之所以造反,亦不过是官逼民反!”

    “官逼民反?”

    赵佶觉得有些奇怪,他的性格是偏向温顺的,对臣民也是和和气气的,高兴的时候还可以跟大臣们踢踢球,遛遛鸟,赏赏花草什么的,从来都没有逼过他们。

    所以,他自信地认为他治下的官员,对老百姓也是一团和气,如财神爷那样笑咪咪的才对,所以,当秦昊说到官逼民反的时候,他觉得非常的奇怪。

第一百五十九章 安抚使() 
“说是官逼民反,一点都不为过,那朱勔打着为皇上建设艮园的旗号,巧取豪斗,在江南一带民怨极大,因此方腊暴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借口便是诛朱勔。”

    这次见到赵佶,估计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秦昊既然把话说开了,索性把话说得更透彻些,至于这个皇帝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了,接着说道:

    “咱们不说这二十年来的积怨,单说当初朱勔为送一块太湖石进京,动用数千劳役,拆桥毁屋无数,仅仅是沿途的路费,就不止三十万贯。”

    赵佶没有说话了,因为秦昊的这番话就不仅仅是指朱勔,而是在暗讽自己,因为自己的特殊爱好,让私事变成国事,以致于劳民伤财,最后闹得天怒人怨。

    赵良嗣见秦昊说话尖锐,剑指当今圣上,一股冷汗顿时从手心冒起,害怕赵佶在极怒之下做出不利秦昊的事,当即躬身说道:“小娃儿说话没遮没拦,还请皇上不要介意!”

    赵佶的确不介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勒石三诫,而是因为现在的情形的确让他焦头烂额,再加上做皇帝久了,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言,好不容易有个不同的声音,反而让他欣喜。

    对着赵良嗣轻轻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随后又对秦昊道:“卿先平梁山,后主盟约,昨日又相救于皇太孙,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管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一个人能把艺术玩到极致,那这个人纵算不是睿智之人,那也是绝顶聪明之人,而眼前的赵佶就是这样的人,只是他忘记了,他的主业是当皇帝,而副业才是玩艺术。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不管自己如何在言语上得罪眼前这个皇上,他都不会杀自己,因为大宋自太祖开国以来百多年的时间,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

    在他的印象中,大宋皇帝真正开杀戒的是诛六贼,为此,赵佶还非常不满意,认为这是违背祖制,以致后来赵构做皇帝,他还专门让人带话,说的就是勒石三戒。

    如今有了赵佶的保证,秦昊说起话就更无顾忌,当即接过刚才的话道:“三十万贯是多少?那是一万户普通人家一年的吃喝拉撒,而艮园有多少这样的石头,恐怕是数都数不清。

    崇宁四年,朝廷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任命朱勔执掌,这个朱勔本是商户出身,受朝廷重用,本该弹尽竭虑为皇上分忧解难,而他却打着为皇上办事的旗号,横征暴敛。

    只要听说哪个老百姓家里有奇花异石,便派人闯进他家,用黄封条将那东西一帖,便算是进贡皇上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

    如有半点损坏,那就是大不敬,轻则罚款,重则坐牢,遇有花木高大不易搬迁之物,轻则毁墙,重则拆屋,不少的人家因此家破人亡。

    不仅如此,那些官兵差役还要四处敲炸勒索,不少的人家因此卖儿卖女,也难尝其债,花石纲之祸,至今二十余年,富了朱勔等人,却坏了官家名声。”

    秦昊一口气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完,说完之后,便目不转睛地看着赵佶,他也想看看这个皇帝在听了自己的话后有何反响。

    赵佶没有反响,在他的心里其实心如明镜似的,只是他以前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愿意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如今这层窗户纸被秦昊捅破,他也是夫复何言。

    好在秦昊在细数花石纲之祸后,又将责任推给底层的官兵还有掌管应奉局、制作局的朱勔,算是给皇家留了颜面,这让他的心里多少好受一些。

    赵良嗣见气氛有些尴尬,有意打破这种僵局,沉吟着道:“秦昊,你平过梁山、定过中京、主过盟约,那你说说,面对方腊暴乱,朝廷将如何自处?”

    秦昊刚才说的话有些多,嗯喉都有些冒烟,见赵良嗣问,清清咽喉,缓缓地道:“方腊跟宋江不同,宋江所聚者不是土匪强盗就是地皮无赖,而方腊所聚者却都是些小老百姓,对底层的百姓来说,但凡有条活路,谁愿意冒着杀头抄家的罪,谋逆造反?

    所以,在征讨方腊时,应该是征讨与安抚并重,要让普通的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一种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且对那些起义将军,除首领外,余者可以不绺。

    这样一来就可以断掉方腊的兵源。

    如果在征讨过程中激起民愤,只会让更多的人起来反抗,结果就是镇压住这头,压不住那端,从而让朝廷疲于奔命,在长期的战乱中慢慢消褪。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方腊谋逆造反,是因花石纲而起的,就秦昊看来,也应该由花石纲而终,还请皇上下旨,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家父子,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整顿的决心。”

    赵佶没有吭声,秦昊说的话或许有些道理,但要罢免像朱勔这样的大臣,也不是说罢就可以罢的,更何况,这个大臣说到底是在为自己背锅。

    赵良嗣久经官场,深谙官场之道,打圆场道:“这次方腊叛乱,皇上已着令童太尉为宣抚使,行使平乱之责,依臣之见,是否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勔,还是由童太尉决断吧?”

    这个球踢得好,赵佶顿时长长地舒口气,朱勔纵有百般不是,但他这二十年来,似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的艮园收集奇花异石,说他是自己的私奴一点都不为过。

    没功劳也有苦劳,秦昊毕竟是个孩子,人轻言微,仅凭他的几句话,自己便罢免像朱勔这样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岂不是让其他的肱骨大臣寒心?交由童贯刚好。

    不过这娃儿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安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几百年前的李世民就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眼前这个娃儿在安抚百姓方面很有一套,前有东平府,后有中京城,在这件事上,倒是可以重用一下,更何况,他是读书人,嗯,不能将征讨跟安抚都交给武将去做。

    想到这儿,若有所思地道:“朕虽然贵为皇上,但要罢免朝中大臣,也得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这件事咱们暂且不谈。

    有关卿在东平府和中京城的事,赵卿亦向朕详细呈述过,朕深感朝廷有你这种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而欣慰,此番平叛,后续之事甚多,这安抚百姓一事,也是头等大事。

    你的诗词朕都看过,大气而磅磗,远胜当今太学院诸多学子,加之平梁山、主盟约有功,今次恩科你就不必考了,朕现在就赐你为今科进士,任杭州安抚使,兵马三千。

    你这只军队直接受命于朕,不必受他人节制,朝廷养兵百万,但庸兵碌碌,朕希望你能带出一支精兵来,以彰大宋之威风。

    带出一支精兵来,这才是赵佶想要的,平梁山、定中京、主盟约,这三件事给赵佶留下的印象太深,深到他以为,只要抓住秦昊,就能抓住整个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