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726章

崇祯七年-第726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董策说到这儿,诸位军将,忽然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若是真如董策说的这般,他们把这些银子让出来,把这些兵马交出来,而以后再有贼人入寇,打仗就没他们的事儿了,全部都落到了董策身上,那这样倒也不错。

    “对了,还有,本官这样做,也不纯粹是因为本官自己的缘故。”

    董策忽然一笑,笑得有些诡秘,沉声道:“或许你们中。有些消息灵通的已经知晓了,新上任的大同巡抚,正是咱们冀北道原先的兵备道刘若宰刘大人。刘大人对本官,素来是很器重的,他当初也曾交代过本官,要练出一支强军来。”

    说到这儿董策便住口不说了。

    但他话里的意思,大伙都已经很清楚明白了,大伙儿听了,也都是纷纷色变,心中恍然。他们都以为猜到了董策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以为这是大同巡抚刘若宰的授意。

    实际上,这完全是董策扯虎皮拉大旗,打着刘若宰的名头,为的便是让大伙儿,不敢有什么反抗的心思。

    其实对于他现在做的这些事儿,刘若宰肯定是不知道的,不过董策倒是也不怕,刘若宰哪怕知道他做的这些事,也只会夸赞他有能力、敢作为、有担当,而不会斥责惩罚他。

    因为董策很清楚,练出一支强军,也是刘若宰一直以来的愿望。

    其实董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点想把刘若宰给算计进去。他很清楚,原先作为冀北兵备道的刘若宰,所能够依靠的能够练出一支强军来的合适人选,只有他董策一个。他曾经试过好几个人,比如说白添福,比如说谢鼎坤,但事实证明,那几个人都不行,只有他董策才行。

    而且他董策是已经切切实实地练出一支强军来了。

    但是董策不确定刘若宰当了大同巡抚之后会不会有新的人选,毕竟大同镇比冀北道大太多了,不知道多少人才,说不定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那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董策不确定刘若宰会不会把支持的重心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虽然那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董策不得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他这样做,也是在刘若宰那里给自己加分。

    当然,董策这些心思,肯定是不会说给他们听的。

    不过他说的话,显然是起到了极好的效果,听董策这么一说,再也没人敢有任何的反对意见了,哪怕是他们满心的怒火和不愿。

    董策这个北东路参将就已经是他们得罪不起的了,更别说上头还有刘若宰。那可是大同巡抚啊!在他们眼中,这是他们甚至都无法解除,无法企及的人物,一想到可能会得罪这样的人物,他们心里便是一阵绝望。

    “嗨,也别都这么哭丧着脸。”董策道:“本官虽然断了你们一些财源,收了你们手下的士卒,但你们以后不用管这许多兵了,也省的操心了不是?直接每个月就领着到手的那些军饷,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的,岂不舒坦?”

    大伙儿闻言,都是苦笑。

    谁都知道董策这话说得不真不实,他们手底下的兵都被董策给拿光了,只能带着几个家丁回去。董策虽然说了,以后真有事儿了不让他们守城,但他们还真就能完全不守了不成?还真就能手底下不要军兵了不成?

    再说了,军堡中那么多事情:守城、搬运东西、看守库房……等等,这些都得用人啊!整个军堡的日常运行,根本离不了人。

    他们回去之后,终归还是要再招一些军兵的。当然,数量必然是会比现在少很多的,每个军堡可能也就是百十来人。

    “好了,军兵这个事儿,算是说完了,还有另外一件事。”

    董策瞧着众人道:“之前传讯的时候,让你们把各个军堡及周边的村落城镇等所在的所有人口的鱼鳞黄册都带来……怎么着,都带来了吧?”

    众人纷纷道:“都带来了。”

    “来,都拿来让我看看。”董策摆摆手道。

    站在他身边的长随白忠旗走过去,把大伙儿手里的鱼鳞黄册都收上来。这些东西可不少,每个人手里头几乎都有厚厚的一摞,白忠旗来回三四趟才算是抱完,在董策身前摞了好几堆。

    董策随手抄起一本来看,看了一会儿,便是皱起了眉头。

    他扬了扬手中书册,道:“夏守备,怎么回事儿,这怎么还是万历年间重造的?”

    也是夏守备倒霉,董策随手抽了一本,却正好是镇羌堡的鱼鳞书册。

    夏守备苦笑道:“末将也不知道啊,镇羌堡放着的就是这个,这次大人您让带来,末将就带来了。”

    董策皱了皱眉头,没再说话,挥了挥手,示意他坐下。

    他知道,这事儿怪不得大伙儿。

    只是,这鱼鳞黄册是万历年间造的,那这样一来,他之前的计划就要完全被打乱了。

    他本来是想依照这些鱼鳞黄册来勘定整个北东路范围内的百姓军兵,以此来实施他下一步的计划,但现在看来,下一步的计划是很难执行了。

    因为这些鱼鳞黄册不对。

    倒不是说这些东西造假,而是说,现下他手中的鱼鳞黄册,已经过时了。

    这些鱼鳞黄册是万历年间造的,是当时的人口户籍统计,而现在,已经是崇祯八年!在这些年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口又有了多大的迁移流动?

    若是说从成化年间到弘治年间那几十年的话,可能某个地方,人口流动不算大,因为那会儿算得上是大明的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土地收成也好,赋税也不算多么重。是以在当时,人口流动便不大,因为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太多的天灾人祸,是以就没有大规模的流民。百姓都安稳的居住在祖辈传下来的土地上,不会离开。

第1013章 一零三一 我要重用你() 
但是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这些年,那可是不一样。±,

    这数十年间,可说是整个大明数百年中最为动荡

    这些年正好是大明朝最为兵荒马乱的一段时间,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建奴入寇,乱贼横行,天灾**,收成也比原先大大不如。百姓流离失所,流民蜂拥而起,四处流动,所以说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各地的人口户籍百姓居民的情况,就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万历年间的鱼鳞黄册,在此时,是绝对做不得数的。

    而董策要统计各个军堡所统辖的区域内的军民百姓情况,是要做大事的,断然容不得一点点的疏漏,更别说像现在这样错误连篇了。

    “这些鱼鳞黄册不能用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看来自己必须得找人重新统计了。

    “好了诸位。”

    董策把手中的黄册往桌上轻轻一放,笑道:“这些兵你们也都带来了,鱼鳞黄册也都带来了,现下都在本官这儿。今日之事,于你们而言已经是可以了结了。趁着现在天色不晚,都快些回去吧,本官就不留你们在这儿住了。”

    “对了。”

    董策忽然又补充了一句,道:“那些军兵你们就都留在这儿吧,不用带回去了,各自带着自己家丁回去就成。”

    此言一出,大伙儿脸色都有些发苦,心里头跟吃了黄连也似。他们本来以为董策虽说要收编他们麾下的军队,但是也不一定现在就动手,他们其中不少人都打算这次带兵回去之后,就把里头的精锐给拣选出来,而后董策啥时候要他们交出来,就把那些老弱给他丢过去。反正今日董策也没有统计,也不知道哪个是哪个。

    但是却没想到,董策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他们的算盘全部都落了空,直接就都留这儿了,你都带不回去,还怎么挑选?

    既然事情了结了,再留着也没什么意思,大伙儿也就纷纷告辞,董策却是忽然叫住了其中一个。

    “对了,范启年。”董策忽然对坐在一个角落里的范启年道。

    今日董策召集各个军堡的守备官和操守官带兵前来,本来范启年是不用来的,他也不想来,但是董策点名让他来。董策的理由也很充分,虽然范启年不是守备官操守官,但是他却是统带当初黄琬直属的那些军兵的将官,自然也是得来。

    范启年不得不来了,他其实是很怕见到董策的,来了之后也一直不说话,只是在个角落里老老实实的坐着。

    这会儿董策点了他的名字,把他给吓了一跳,赶紧豁然站起身来,道:“大人,末将在。”

    董策微微一笑:“你原来是黄琬的部将,黄琬直属的那些军队,都是你统领的,这些军队,今日你也都带来了是吧?”

    范启年点头道:“是,末将都带来了。”

    董策淡淡道:“带来就好,全都交出来吧!”

    范启年听了,顿时身子一僵,脸上的表情凝固在了那里,心中发出一声叹息。

    这样的结局,是他早就料想到的,作为黄琬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他可以说是黄琬的私人,是黄琬夹袋中的人物,最是心腹不过。像是他这样的人,新上任的参将大人怎么可能放心使用?

    别的军将同时都是各个军堡的守备官或是操守官,但他却不是,他只是一名带兵的将官而已。所以董策把他给免职或者是架空,要容易的多。而现在,毫无疑问,董策是已经开始下手收拾他了。

    说实话,从得知黄琬被削职为民的那一刻起,范启年就在等着这一日的到来,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当这样的命运降临到头上的时候,他心里还是说不出的酸楚难受。

    “为什么?为什么啊?前几****在得胜堡的时候,不是说只要我老老实实的做事,就不会对付我还会提拔我么?为何会这么快就言而无信!?”

    范启年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但接着,这愤怒就变成了无奈和绝望:自己的仕途,只怕就要如此结束了吧!

    “是!”他沉默片刻,方才应了一声,声音艰涩。

    董策一瞧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哈哈笑道:“范启年,你是不是以为本官要把你给撵回去了?”

    范启年愕然,没想到董策这么直白的说出这句话来,这让他心里更是难受。

    刚要点头,董策却是忽然继续道:“没错儿,本官是让你回得胜堡,不过别再得胜堡多呆,本官准你一天的假,让你回得胜堡收拾收拾东西,最迟明日此时,你要回到磐石堡,站到本官面前!”

    他顿了顿,笑道:“最好你能把你家人也都搬到这磐石堡来!”

    范启年一颗心扑通扑通的,剧烈的的跳动起来,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咽了口唾沫,艰难道:“参,参将大人,末将不明白您的意思。”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董策沉声道:“各个军堡的士卒,以及你手下那些士卒,打散了,编成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数量在三千左右,本官有意,这支军队由你来统领!”

    “当然!”董策补充道:“你是副将!”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不少人都张大嘴巴呆住了。他们甚至都来不及产生类似于艳羡、嫉妒这一类情绪,此时,他们的内心里完全被真经给塞满了!

    怎么会?怎么可能?

    董大人竟然用范启年来担当新军的副将?

    这不是扯淡么?难道董大人不知道范启年是黄琬一手提拔起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