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696章

崇祯七年-第696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久之后,两人方才出了房门,郑氏脸上红润润的,她白了钱一川一眼,道:“你先看着娃儿点,我烧火做饭。”

    钱一川应了一声,蹲在屋檐下,抱着孩儿,一边轻轻的摇晃,嘴里一边哼哼着不知道什么歌谣。

    他一抬头,却是发现了一些异样。

    刚才回家的时候还没注意,现在才发现,自家屋檐下头挂着不少腊鸡腊鸭。

    “这些鸡鸭哪里来的?”钱一川有些诧异道。

    他记得很清楚,自家是没有喂这些家禽的。

    “买的。”郑氏正自蹲在一边淘米,头也不回道。

    “买的?”钱一川更是纳闷儿:“哪儿买的?咱们磐石堡还有卖这等东西的地方?”

    “咋没有?哦,对了,那是新开的,你还不知道。”郑氏回头笑道:“就在官府开的那个大的养殖场外面儿,那叫什么来着,对了,叫畜牧养殖司。现在那里开了粮店,可以拿粮食换银子,然后买这些鸡鸭。”

第961章 九七九 新开的粮店() 
“什么?拿粮食换?”

    钱一川一听这个,心里立刻便是一惊,他是流民出身,苦日子过惯了,心中就对粮食格外的看重。这会儿一听这事儿牵扯到粮食,顿时便是紧张起来。他赶紧问道:“孩儿他娘,咱们这些东西,是拿多少粮食换的呀?可不能太贵,这些鸡鸭咱们不吃也没啥,换成鸡鸭可能也就能吃两顿,但若是换鸡鸭的那些粮食,便有可能吃两三日呀!”

    “这些粮食咱们得屯着啊,以后保不齐有什么事儿呢?对吧?”

    他素来是沉默寡言的性子,难得一次性说这么多话,之所以如此,确实也是对粮食比较着紧。

    郑氏扑哧一声笑,白了他一眼:“你是苦日子过过来的,挨了好长时间的饿,我难道便不是吗?你心里想的,我都清楚。”

    说到这儿,她便想起来,粮食收割完毕的那一日,钱一川躺在自家屯粮食的屋子里,趴在那些粮食上面痛哭了一场。

    她很理解钱一川此时的心情。

    “你放心吧。”郑氏笑道:“我猜啊,那畜牧养殖司旁边的粮店,说不定便是董大人开的。董大人呐,心善,对咱们也好,粮店里收粮食的价格,他都给的挺高的,比原先咱们在村里的时候下去收粮食的那些黑心粮商给的可高多了。”

    钱一川赶紧问道:“有多高?”

    郑氏比划了一下:“一石粮食,七钱银子。”

    钱一川听了,松了口气:“这价儿确实不低了。”

    “可不是嘛!”

    郑氏笑道:“从粮店里拿粮食换了银子,旁边便有一家卖活牲口活家禽的店,里头价格也都不高,可是公道得很。在那买了之后,若是家里男人不在,杀不了,人家还能在那儿给你现杀。鸡鸭都得买整的,不零卖,但是猪肉呀羊肉啊这种,是可以零卖的。我除了买了这些鸡鸭之外,还切了一大块猪肉,足足有有五斤重,上头厚厚的一层肥膘子,闻起来就觉得喷香,待会儿给你炖了吃了啊!”

    “喝,你是没见着那样子,人多的很,人山人海的,大伙都在那用粮食换这些肉食吃。毕竟现在大伙儿手里都有粮食了,也不差这一点儿。”

    钱一川赶紧问道:“你拿多少粮食换了?”

    郑氏白了他一眼,拉长了声音道:“放心吧,我的大老爷,知道你把那粮食看得跟命一样,我没动那些新粮食,用的是你去年发的充当饷银的陈粮。”

    钱一川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把去年的陈粮拿去卖他都还是可以接受的,别动今年新打下来的粮食就成。

    “真不知道你担心个啥劲。”

    郑氏抱怨了一声:“现下咱们磐石堡这么热火朝天的,这地也肥,租税也能交上,眼瞅着明年又是个大丰收,现下不用担心以后没粮食吃,就怕粮食吃不完,就怕粮食没地方放。”

    “等明年再丰收了,到时候咱家里的粮食都放不下了,我看你拿不拿出去换银子。”

    钱一川嘿嘿一笑:“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钱一川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向郑氏问道:“你是咋去的?那些粮食你一个人可咋运?”

    “我能咋过去?”

    郑氏瞪了他一眼:“你又不在家,我只好自己拉着小车过去了。”

    说着便指了指停在院子旁边的一辆小拉车,这是那种在前面弄一根绳子,而后人在前面将绳子套在肩膀处向前拉的车,比起一般的推车来,能够运送更多的东西,但相应的人会非常累。而且通常肩膀都会被勒得红肿。

    钱一川脸色一变,赶紧走到郑氏身边,把她上衣的衣襟给拉开,果然便看见她白皙的肩膀上有一道非常明显的勒痕,已经红肿了,有的地方还擦破了皮,都已经结了浅浅的疤痕了。

    方才两人云雨的时候钱一川因为憋得狠了,很是猴急,连郑氏的上衣都没有脱,因此这会儿才看到。

    钱一川看了,顿时很是心疼,道:“你别太着急啊,你稍稍等些时候,等回来我拉着车去给你换呐!”

    郑氏得他关心,心里甜甜的,只是脸上还是没多少笑模样儿,又瞪了他一眼:“等你回来,老娘哪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他说的凶巴巴地,但钱一川却是能感觉到里头的浓情蜜意。他素来对郑氏是很了解的,知道自家的婆娘刀子嘴豆腐心,她凭着自己受苦受累去换这些东西,怕是为了让自己一回来就能吃到这些鸡鸭鱼肉。

    两人腻歪了一会儿,郑氏嫌他碍手碍脚,让他一边儿去。

    钱一川还是有点儿不放心,又站起身来,走进他家专门用来囤粮食的那间小屋里,想把粮食的数目再好好数一下。他知道郑氏惯来是有主见的,说不定会瞒着自己做些什么。

    郑氏瞧见他这有些鬼鬼祟祟偷偷溜进去的样子,也有些哭笑不得,白了他一眼,也便随他去了。

    这间小屋是他家新建的,为的就是用来储藏粮食。

    她家有一男丁,一女丁,还有一头牛,加起来一共是分了七十多亩地。今年粮食收成不错,而他加分得田地又都是紧邻着董官渠,是整个磐石堡南边这片土地中,收成最好的田地之一。所以收成又比别人家都要高一些,除去交纳的皇粮之外,他家还剩下足足三十八石粮食。

    当时知道了这个数目之后,钱一川差点给吓傻了,半天没回过神儿来。要知道,过去时候,哪怕是在成为流民之前,家里光景儿比较好的时候,他家粮食储存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两石。

    这粮仓很是不小,里头也很干燥,还开着窗户可以通风。钱一川仔细数了数,确定粮食数目跟自己印象中的一样,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他出了粮仓,又溜达了一会儿,而后便抱着孩子牵着牛出去转了一圈。

    中午时分,钱一川一家开始吃饭了。

    桌上的饭菜很是丰盛,有鸡有鸭,还有红烧肉和炒鸡蛋。

    看着这些丰盛的饭菜,钱一川眼睛忽然有点儿发酸,似乎想流下泪来。

    多久了,已经多久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了?在自己印象中,似乎只有新婚那一日摆的喜宴可以跟今天的这些菜肴相提并论。

    他又看了看郑氏,涩声道:“孩儿他娘,这些年,你可是跟着我受了罪了。”

    郑氏身子一僵,接着便怒道:“正吃着饭呢,好端端的说这些没头脑的话作甚,没得惹人心里难受,你想让老娘哭不成?”

    钱一川串赶紧陪着笑:“不哭,不哭啊!以后咱就有好日子过了,子孙满堂,吃油穿绸,我定是能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郑氏心里暖融融的,若不是控制的好,眼泪便要刷刷的掉下来了。

    她叹了口气道:“能过上今日的好日子,得感谢董大人,钱一川连连点头,这个说的是,说的是。”

    郑氏的手艺是没的说的,这些鸡鸭鱼肉,在她手下变成一道道可口的美味佳肴,钱一川吃的很是开心,大口大口的扒着饭。郑氏在旁边笑眯眯地瞧着他,频频动筷子,但是却很少把肉放到自己嘴里,而是频频给他夹菜夹肉。她吃的时候也只挑着些菜吃,甚至把肉汤倒进米饭里直接这么吃,却把肉都留给了钱一川。钱一川很快就注意到了她的动作,赶紧道:“你也吃,多吃肉。我在营里食堂吃饭,****都是能见着肉的,不缺肉吃。这肉,你要多吃。”

第962章 九八零 盖房子() 
郑氏嘴上答应下来,手下却还是不给自己夹,钱一川一看急了,忽然嘴里冒出一句话来:“你现在下可是正给咱娃儿喂奶呢,你若是吃得少了,出不了奶,咱娃儿这么大一个大胖小子不够吃可咋办?”

    一听这话,郑氏羞得满脸通红,朝着钱一川轻轻啐了一口:“呸,真是不要脸皮,说这些没头没脑的混话!”

    嘴上这么说,不过心里倒也真担心钱一川说的事儿变成事实,也终于肯给自己夹肉吃了。

    饭吃过半饷,郑氏忽然对钱一川道:“你这次回去,也多问听着点儿,看看啥时候官府能让在城里建宅子呀?你当了军兵之后,咱们不是在城里分了地了吗,这都过去不短时日了,地是咱的,但却还不能建宅子是吗?”

    “我瞧着窑厂那边烧出来不知道多少砖瓦,都在那里存着,瞧着似乎是没多少人买,也没多少人用,但是官府不买不用,咱想买呀!咱的地总不能在那儿闲着吧!现下咱家手里也有粮食,可以换余钱,也能建得起这么一座宅子来了。”

    郑氏说完这话,钱一川便不吭声了,只是闷头在那吃饭。

    郑氏说完了好半天也没得到他的回应,顿时心中便是大怒,啪的一声,狠狠的把筷子给拍到了桌子上,怒道:“你倒是给个话呀!每次一说起这个事儿来你就吭哧憋肚的,一点儿都不爽快,说话也不痛快不利索,赶紧的,给我个明白话!”

    过了好一会儿,钱一川方才闷声道:“你为啥就想搬进堡里住,住在这儿不是挺好的么?要是搬进磐石堡里住了,出来下个地干了活儿,也都不那么方便。”

    “好,好,好!好个屁!住在这儿跟住在堡里能一样吗?”

    郑氏怒道:“咱们当了流民之后,这一路过来,路过山西大同镇这些军堡城镇,你见哪个村堡不是把墙修得高高的?你见哪里的百姓不是住在堡墙后面的?为啥,说明这儿地方不靖!我可是听人说看,时常有鞑子在这儿肆虐抢劫,抢劫不算,人若是被杀了那可咋办?咱要是搬进城里,鞑子来了咱就也能安然无忧,啥事儿没有!咱若是还在外头住着,鞑子来了咱可就要倒霉了。”

    她说的这个原因,是她想搬进去的主要原因,但其实还有一些小心思的,只不过她并没有说出来。他们村子里有一户人家,是半年多前刚过来的,当初刚来的时候贫困潦倒的很,但因为那家的男人读过书,会写字儿,便被上头的官儿给看上了,弄去衙门里当了书吏。现在那户人家在村子里可是威风得很,他婆娘到处见人便吹嘘说,他们要搬进堡里去了,说她家男人蒙上官赏识,在城里给他分了一块儿地。

    郑氏也是那种很泼辣的性子,听了便很是有些不高兴。心道:“你们这才来多久?我家可是来得最早的,我家也分了地,我男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