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628章

崇祯七年-第628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老卒而已,甚至连伍长都不是!

    这一消息让孙香主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他之前从来没跟官兵正面打过‘交’道,也没怎么把官兵放在眼里,这次一战才知道,原来自己手底下这些人和官兵的差距如此巨大!当然,官兵并不都是这么‘精’锐,废物的也不少。但是听说,磐石堡那位董大人骁勇善战,治军有方,手底下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只怕,最差都是跟这两位一般吧?

    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消息可能就是,那董策,看来确实是带着‘精’锐家丁离开了。

    最后,孙香主终于下了决定。

    磐石堡,是肯定要打的,那些粮食,绝对不容放过。但是,这块儿骨头实在是太硬,放在最后打。这段时日,先打其他的地方,壮大自身再说!

    之后半个月,孙香主带领白莲教教众四处出击,先后攻破数个大镇,甚至还一度围攻县城,只不过由于当地县令组织有度,调度有方,亲自上城墙,率领三班衙役及征集的民壮守御城池,白莲教一看事不可为,若是强打只怕要损失惨重,因此便退走。

    白莲教席卷大同镇冀北兵备道,声威大震,整个大同镇都为之震动,大同镇总兵,大同巡抚,宣大总督,皆都上折子奏报朝廷。

    而冀北兵备道的顶头上司大同巡抚,更是急急发文责令冀北兵备道刘若宰镇压白莲教,但论起消息的灵通程度来,他甚至还不如那些白莲逆匪。直到文书都发出去了,他才得到消息,原来冀北兵备道刘若宰早就离开驻地了。大同巡抚刚要勃然大怒,那报信儿的人借着来了一句,兵备道刘大人是身负皇命而去的……于是巡抚大人立刻就蔫儿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刘若宰那任务,有点儿秘密行动的意思,也不用通过他来办,为刘若宰为了保密,也就没告诉他。照理说来,刘若宰这是失了官场上的礼数规矩的,但偏偏巡抚大人就奈何他不得。

    没办法,人家是身负皇命啊!

    也是这巡抚大人心粗,当初朝廷的文书先发宣大总督,而后发给大同巡抚,但是他当时没在意,一看是宣大总督转给冀北兵备道的,看都没看,直接就让人传给刘若宰了。若是看了,那早就知道了。

    没法子之下,巡抚大人只能再给别人发文下令镇压。但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刘若宰是冀北兵备道,这里是他的地界儿,别的分巡道的军兵,是不能随意进入的,因为那是削了刘若宰的面子。虽然大同巡抚可以直接下令让邻近的那些分巡道比如说阳和兵备道的军兵前去,但他不愿意这么做。这样的话,刘若宰脸上须不好看。

    换做以前,大同巡抚还不会这么顾忌刘若宰的面子,但得知刘若宰身负皇命去执行任务去了之后,他就对刘若宰上了心。皇帝能直接给一个五品的兵备道下令,让他做事,那别的不说,至少这位也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这等人物岂能得罪?

    既然别的分巡道的军兵不好进去,那就只好用冀北兵备道内部的了,这就没什么问题了。

    冀北兵备道内部佣兵最多,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黄琬。

    冀北兵备道北东路参将,黄琬黄大人!

    于是没过两日,巡抚大人的文书就递到了黄琬的案头。北东路参将的驻地是得胜堡,得胜堡是整个冀北道数得着的雄城大堡之一,要比寻常的军堡大得多,周长足足有三里四分,城墙的高度更是达到了三丈八尺。这还只是初建时候的数据,后来经过了两次扩建,规模就变得更大。初建之时为土堡,后来在万历二年,整个城池都被包了一层新皮,下面是石头,上面是大城砖,万历三十二年,又一次整修扩建。现下的得胜堡,几乎可以说是冀北道最雄伟,防御最强的一座城池。

    !^!

第850章 八四九 黄琬的计策() 
第690章 八四九 黄琬的计策

    雄城巍然屹立,在得胜堡周围不远处,更有另外三座城堡,构成了一个相当强大的防御体系。以得胜堡为主,其它三座军堡为辅助,到了战时,一旦那座城池被围,其它几座便要互为奥援,‘逼’得围城之兵前后受敌,不得安生。

    当然,城池是够雄伟了,设想也是很好的,但还得里头的人得力才成。

    黄琬显然算不得什么得力的人手。

    他手下的兵额将近三千,但实际上他麾下去掉家丁之外,只有七百余兵力而已,这些兵力用来镇守一座得胜堡都有些捉襟见肘,更别说在战时支援其它几座军堡了。

    而且他手下的军兵战斗力也很是一般,这一点,看都能看出来。

    ‘春’末夏初的大同镇,风是暖暖的,吹在脸上温温热热的,很是舒坦,风不大,旗子也没有猎猎席卷,而是有些无‘精’打采的耷拉着旗面,偶尔才会动一下。这旗子,也正如城墙上站着的那些士兵一般,蔫儿得很,也是半死不活的。

    白莲教起事的消息早就传过来了,因此城‘门’也关了,城墙上的守备也加强了,但下头的士兵却没人当回事儿,都觉得白莲教肯定不会攻打这里。那些逆贼,活腻歪了才会往这儿来!

    是以虽然戳在城墙上,这些军兵却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或是低声聊天或是嬉笑怒骂,有的甚至直接寻了个比较隐秘的所在比如说躲在敌台上那‘门’硕大的千斤铜炮的后面开赌了。也没人管,因为这赌局直接是军官们开设的。

    整个得胜堡,似乎都笼罩在一股暖洋洋,懒散散的气氛之中。

    正在肆虐的白莲教,似乎离他们非常遥远。

    得胜堡参将府,黄琬的府邸。

    书房中,黄琬正自斜靠在墙边那张宽大的罗汉榻上,看着手中的文书。

    他穿着一身皂‘色’的宽袍大袖,头发束着,斜‘插’着一根黄‘玉’簪子,仪态很是休闲。再加上他长的颇为秀气,瞧着根本不像是佣兵上千的大将,分明就是个儒雅文士。

    罗汉榻是用上好的黄‘花’梨木制作的,不但用料考究,做工也很是‘精’美,一看便知价值不菲。但在这书房中,却算不上什么遮奢的用具。书房中的这些家具,从多宝架,罗汉榻到书桌,乃至于琴桌,胡凳,太师椅等等,都是上好的木材打造的,做工也没有差的,而且其中不少还是上了年岁的古董,表面的包浆很是漂亮。

    书架上书很不少,四壁上挂着名家字画,琴台上还摆放着古琴,虽然集齐了这么多豪奢家具,但这书房并会给人一种堆砌奢侈物感觉,而是很典雅,让人觉得很舒服、

    把那文书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黄琬冷笑一声,低声自语道:“这会儿想到我了?我被那刘若宰如此欺辱,却还要给他擦屁股?凭什么?我不干!”

    “你娘的,你去西边儿立大功去了,还把董策、白添福他们都带着,就是不带老子!嘿,后院儿失火了吧?哈哈,你当初走的时候,可曾想到有这一日?老子就是不管,就是座山观火,他们把冀北道给打的越烂越好,事情闹得越大越好,最好朝野皆知,天下震动!到时候我看看你姓刘的倒不倒霉!”

    黄琬嘿嘿一笑,嘴角‘露’出一抹恶毒。

    只是不出兵,总也要有个不出兵的借口,他当然不会直截了当的说,而是要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好是那种谁也挑不出错儿来的。

    想了一阵,黄琬眼睛一亮,坐起身来,下了罗汉榻,坐到书桌前,开始写文书。

    明末天底下的武将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就不多他们大部分是让幕僚替自己写文书的。

    明朝末年的武将,之所以被文官瞧不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官们认为他们粗鲁不文,其实这还真不算是太冤枉他们,因为明朝末年的武将,大部分确实都是没怎么读过书,有许多甚至连字都不认识。

    不过并不包括那些出身将‘门’世家的武将。

    他们家学渊源,也是从小读书的,学问也未必很差。

    黄琬就是这种出身。

    有书房的武将不少,书房里面摆了许多书的也不少,但真正会看的却不多。黄琬这书房中也有许多书,但他还真不是附庸风雅。黄琬世家出身,家中延请的师傅学识是极好的,黄琬也颇为聪明,书读得很好,他师傅曾说,若他去科举的话,中秀才不在话下,举人也未必拿不下来。这可算是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大明朝这些读书人里头,一百个里头能有一个中举人的都算不错。

    而且黄琬所学驳杂,甚至琴棋书画都还不错。

    他的书法是学的祝枝山,颇得神韵,但此时回复上官的文书,他用的却是馆阁体。

    写这种东西,无论如何,用馆阁体是不会错的。

    少顷,洋洋洒洒一封文书便即写就。

    文书中,黄琬并没有说自己不出兵,也没有寻任何借口,恰恰相反,他先是慷慨‘激’昂的表达了一番他对白莲教逆贼的愤慨和痛恨,然后又对巡抚大人的真知灼见表示了极大的佩服,最后则是很明确的表示,坚决遵从巡抚大人的命令,立刻整军备战,准备出征,收拾那些白莲教逆贼。

    黄琬看了,自己都觉得有些感动。

    他低笑一声:“我实在是太深明大义了,只怕巡抚大人看了,定会拍手称赞吧!”

    不多时,一骑快马便带着文书,直奔大同城而去。不出意外的话,最晚后天,巡抚大人就能收到这封文书了。

    几乎在这骑快马出城的同时,黄琬命人招孙铜去‘花’厅候命。

    这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汉子,肤‘色’如古铜一般,身量不高,却很粗壮,看起来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的眼神儿有些‘阴’鸷,嘴紧紧地抿着,显得有些冷峻。

    孙铜是他手下的心腹,乃是他的家生子儿出身,当初黄琬家里使了气力,让年仅十五岁的他就当了一个百户官的时候,孙铜就跟在他身边当亲兵了。

    数十年如一日,一直追随直到现在。

    所有手下中,他最信任的就是孙铜,有什么要紧事,也都是他去办。

    孙铜等待了没多久,黄琬便过来了,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孙铜点点头,只是应了一声,没多说任何话,也没多问任何问题,沉默的告辞离去。约莫一刻钟之后,他便带着一队骑兵出城了,说是要去巡逻边墙。当日傍晚,负责出外巡逻边墙的孙铜带着人回来了,但是只回来了一半的人,而且几乎人人受伤,身上不少血迹,一个个狼狈不堪。甚至就连孙铜,胳膊上都被割了一刀,伤口极深,几乎能看到骨头!原来,他们撞见了入寇的鞑子,一番恶战之下,他们寡不敌众,损失惨重,不敌退去,而鞑子也折损颇多。

    !^!

第851章 八五零 那就让他们打!() 
第691章 八五零 那就让他们打!

    至于证据没有证据!被鞑子一路追杀,跑命尚且不及,哪里来得及砍下杀死敌人的首级来当证据?

    戒严的钟声响彻得胜堡!所有人都得知了消息:鞑子又来入寇了!

    于是没过多久,黄琬新写就的一番新的文书,又一次被送往大同城。

    只不过这封文书里的内容可跟上一封不太一样了。

    在这封新的文书中,黄琬只是把自己遭遇的情况给复述了一遍,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