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616章

崇祯七年-第616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829章 八二八 出发!() 
王氏依旧老老实实的站在人群中,也不说话,也不活跃,神情木然,只是呆呆的看着前面。 。

    任是谁人,都看不出来她方才竟然杀了个人!而且杀的还是她的先生!其实,平素里关注王氏的人并不少,主要是因为她长的确实颇为勾人。那些关注她的,心里基本上都在打着歪主意。

    只不过,今日大伙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到来的大事上,可是没人有心思再瞧她了。

    孙香主大步走了出来,在他身后,跟着四个教徒,抬着两个大箱子。箱子很粗糙,是用木板钉成的,木板甚至都没有打磨,更别说上漆。粗糙是粗糙了点儿,但绝对结实,箱子看起来极为沉重,两个人抬着都显得很吃力。

    “嘭嘭”两声沉闷的重响,箱子被扔在了地上,接着,孙香主便令人打开箱子。

    箱子打开,大伙儿顿时齐齐发出一声惊呼。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乃是满满一箱子的各‘色’武器,有刀有剑,甚至还有大斧大锤之类的武器。

    孙香主脸上‘露’出一丝狂热,高高举起双手,大声道:“诸位,今日就是咱们做大事的时候,这些武器,就是咱们起家的本钱!”

    “来,现在分发武器!”

    孙香主大手一挥,意气风发。

    他有理由赶到自豪,一般来说,甭管哪个朝代,造反的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资支持,使得他们刚造反的时候,武器都会非常的简陋粗俗。比如说汉朝末年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起义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人手中的武器都是木棍和锄头。

    历朝历代这无数次农民起义中,像是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通常在他们打破了一些城镇,缴获了官兵的武器之后,装备才会得到改善。

    而白莲教组织的起事也不例外。

    但孙香主为了今日,已经筹备了不知多久,他准备的非常充分。这些武器,都是他这些年苦心搜罗过来的对于一个势力并不是很大,实力也不是很雄厚的白莲教香主来说,能攒下这些东西,真的是很不容易。

    不过让他比较遗憾的是,他没有搞到弓箭。能够及远的弓箭向来都是官府严格禁止民间‘私’自拥有的绝对违禁物资,如果说一般的武器还能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一些的话,那么‘弄’到弓箭的可能‘性’则是极小。

    不过有这些,就已经够了!

    教徒们排队上前领武器,很快就轮到了王氏,那负责分发的人狐疑的看了她一眼,道:“你成么?”

    “我刚杀了我家汉子。用棍子生生打死的。”王氏忽然神情淡漠的说了一句,她手挥了一下,似乎在还原打死赵大憨的动作。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愣住了。

    看到神情淡漠的王氏,不少人都是心底发寒,倒吸一口凉气儿。那些打她主意的,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

    这个‘女’人,把自己先生给杀了,竟还能做到这般平静?这心地得多狠毒?

    孙香主却是眼前一亮,心道:这是好苗子啊!

    他又扫了一眼王氏,目光在她虽然饱经岁月摧残但还依旧能看出几分年轻时候妩媚样子的脸蛋上,在她***丰盈的‘臀’上和‘胸’上狠狠的盯了几下,方才收了回来。

    “这‘女’人倒是有几分姿‘色’的,收为‘女’弟子倒也是不错。白日这般,晚上那般。嘿嘿……”

    孙香主眼中闪过一抹‘淫’邪,他大声道:“还愣着干啥?能杀人,有胆‘色’,这就是圣教的好弟子,赶紧给她发一把刀。”

    “是!”那弟子忙不迭的应是。

    一刻钟之后,武器分发完毕。

    然后孙香主又是鼓动了一番,不得不说,他的口才是真好,把教众们给鼓动的一个个热血沸腾,恨不能现在就杀到苏府。

    把大伙儿心气儿给提上来之后,孙香主下令出发。

    这一支来自祠头庄的队伍约莫五十人,其中将近四十是祠头庄的百姓,剩下的那些,则是孙香主带来的人。

    在他们刚出村口不久,不远处一棵树后,转出来一个人。

    赫然正是黄季。

    受董策所托,这些时日他一直盯着这些白莲教徒,而现在,终于等到了他们发动的时候。

    孙香主固然等了很久,其实黄季也是等待良久,他甚至比孙香主等人还要着急。

    每日盯梢,苦苦等待,让他很是难受。

    黄季冷笑一声,快步离开。

    他带来的这些,都是白莲教的‘精’锐教徒。这些人,都是从寻常教众中遴选出来,然后经过专‘门’训练的,一个个身手都颇为不错,而且还会配合,战斗力很强。

    孙香主并不让他们分开带领一般教徒,而是把他们集中起来,当成队伍的箭头,准备到时候啃硬骨头的时候用来一锤定音。

    队伍除了村子,往蓑衣渡的方向兴行去,半个时辰之后,来到一处颇为隐秘的所在。

    这里乃是一片低矮的丘陵,藏不住太多人,但藏上几百人是没问题的。

    等到孙香主他们来到的时候,其它村子的教徒都已经到了。大伙儿汇合之后,孙香主清点人数,计有一般教徒七百余人,‘精’锐教徒三十。

    面对大队官兵的话,这些乌合之众自然是不堪一击,但去打蓑衣渡,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孙香主踌躇满志,带领大伙儿继续前进,一个时辰之后,已经能看到蓑衣渡的外墙了。

    其实孙香主把首要的进攻目标定到苏府,是有讲究的,内里有许多因素促成了这个决策。

    让祠头庄以及周围这些村子里属于苏府的佃户们出气,肯定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甚至连前二都排不上。

    对于孙香主来说,这些底层的信徒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情感,他完全是不在乎的。他们是高兴或是哀伤,他都不在乎,他要的,只是这些人听话而已。不管你如何,只要你听我的就成!之所以要打苏府,最重要的原因,是苏府里面好东西足够多!苏府这么多年的积累,金银珠宝,粮食牲口等等,不知道有多少,虽说前些日子被山贼给洗劫了一次,但这几个月以来,通过四处横征暴敛,还是很恢复了一些元气的。内里的物资储备又多了起来。而苏府里面的那些物资,对孙香主来说,可说是极为重要,志在必得。有了这些银子,就能招募笼络更多的下属,就能买到更多的‘精’良武器用来武装教徒,有了粮食,则能养活更多人。现在这个世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奢望,只要是一句管吃饱的告示发出去,只怕周围百十里的百姓都要前来投奔。

    :

第830章 八二九 围困() 
所以孙香主其实日子也不好过,这一次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是一定要把握住的,并且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把声势给搞起来。;:ШШШ。НūНАНА。СоМ 。因为一旦这边声势搞大了,引起了教中高层的注意,他就能得到更多的,来自教中的支援。

    而教中支持的力度越大,他能搅出来的声势也就越大!

    于他而言,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钱、粮,这是要成就大事最重要的东西!

    而次重要的原因,则是苏府足够的好大。

    要论钱粮的数量,一座县城肯定比区区一个苏府好东西要多得多,但问题是,县城的防御多森严啊?大同镇乃是边境军镇,一些重要的城池都有为数不少的兵丁驻守,不重要的地方,也有官府的壮班守卫,不是他们这等乌合之众能打下来。

    而苏府所在的蓑衣渡不一样啊!孙香主早就打探清楚了,自从前些日子遭了贼人之后,由众人凑钱,把蓑衣渡的城墙整修过一次,但也不过是一丈多高,比之一般的县城差了太远,身手矫健的甚至不用梯子都能窜上去。

    而蓑衣渡只有一些乡丁守卫,都是百姓们自己凑钱招募武装起来的,人数又少,战斗力还差。

    这简直就是一块儿毫不设防的大‘肥’‘肉’啊!

    这样的大‘肥’‘肉’摆在面前,还客气什么?

    当白莲教的教众们瞧见蓑衣渡的时候,站在蓑衣渡围墙上的人也瞧见了这些来势汹汹,手持刀剑,一看就知道不是善茬儿的家伙。

    白莲教众们向着蓑衣渡‘逼’来,任是谁看,都知道他们绝对是来者不善,更别说他们队伍中还打着一面旗帜。

    旗帜上,是一朵硕大的白莲‘花’!

    白莲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旗帜,实际上,不同派系,不同区域的白莲教,旗帜都不尽相同。在大部分时候,当白莲教扯旗造反的时候,主持起事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弄’一面旗子。

    孙香主就是这么做的。旗帜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他只提出来一个要求醒目。

    得让人一瞧,就知道咱们是白莲教!

    在山西布政使司境内,白莲教根基颇为深厚,大明立国数百年前,白莲教起事次数相当不少,虽说大部分都是很快就被镇压,但此起彼伏,绵延不绝。

    是以不少上了年岁的老人,都对白莲教有所耳闻,此时一看,自然就清楚这些人是白莲教徒。

    此时的蓑衣渡,早就已经‘乱’成一团。

    孙香主带着大部队一路过来,他们一路大摇大摆的,丝毫不加掩饰,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造反了。

    去往蓑衣渡的路上还是很有些商人行旅的,自然瞧见了他们,有的家住蓑衣渡便赶紧急匆匆的逃回去报信儿。是以在白莲教队伍还没到达蓑衣渡的时候,这边儿就已经得到信儿了。

    蓑衣渡的决策层是这里的几个大户,以苏家为首,其它的几家,有的是以经商为主业,有的则是有大片的田产,手下佃户众多。他们这几家的家主,同时也是蓑衣渡这一片儿的乡老,地方上的事务,官府等闲不管,都是他们在处置。

    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们分裂成了两派,意见不一。一派要逃,一派要守。后者对新近修建的蓑衣渡围墙以及其它的防御措施还是颇为有信心的,认为这些‘乱’贼不过是乌合之众,只要坚守一段时间,等官兵来了,自然就安全了。

    不得不说,他们这个想法是没错儿的,但实在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白莲教的众人。

    有的机灵的,一听到信儿立刻就收拾细软逃走了,更多的,而是在等待这几家大户的决定。

    还没等他们得出一个统一结论来,白莲教的人就到来了。这一下,想跑都跑不掉了。

    蓑衣渡的围墙之上,一干大户的主事人正自站在一起,向外瞧着。

    苏家家主苏以墨,少主苏少游赫然在列,除此之外,还有六七个人,都是男的,年岁不一,未及弱冠的也有,上了年纪须发皆白的也有。共同点是,都穿着颇为华贵讲究。

    俗话说,人一上千,彻地连天,人一上万,无边无沿。白莲教众虽然不到一千,但也差不多少了,而且他们站得还散,所以此时站在墙上向下看去,只瞧见黑压压的一大片,看着也是让人颇为震惊胆寒。

    几个蓑衣渡的权力人物都是脸‘色’发黑,心里却是一阵七上八下。

    苏以墨沉着脸,一言不发。

    他是主张留守此地的,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主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