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437章

崇祯七年-第437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要盖高楼的时候,就会发现西方建筑的发展潜力更大,而中国建筑盖到第三层就是极限了。当然,像是应县木塔,大小雁塔这等,都能盖道很多层,但这是属于圆柱状的佛塔,已不适合居住了。而且面积也小,不能算是大型楼阁。

    国朝古式的楼房,越往上空间越小

    ,而西方正好相反,底层最窄最‘阴’暗,人都尽可能往上住,这是建筑结构决定的,中国的抬梁结果,为了稳定,必须向上收缩,而西方的墙体承重,墙壁下部厚,越往上越薄。一楼的空间大小差别如此之大,故而国人喜欢住一楼,美其名曰“接地气”,而西方人则是把窄‘逼’的一楼留给奴仆、西方楼房中每一层木梁都能起到横向稳定两侧墙壁的作用,如果觉得还不够稳定,干脆‘弄’成“回”字形四合院楼,就更加稳固,故这种布局在西方很常见。由于中国楼房顶层屋檐太小,不能遮蔽全建筑,故每一层都要出腰檐,形成重檐。是以不论是单层还是多层,常见的建筑外形,中国都是重檐,而西方则是墙体外立面为主。

    总而言之,由于西方是因为墙体承重,所以可以很方便的盖高楼,无非是增加墙壁高度和厚度。而国朝则是木柱承重,想要盖高楼,那首先就得有足够大,足够粗巨的大木为柱才行但问题是,修建墙体的石头砖块好找,那等大木可不好找。

    是以便是身为大明朝帝都的北京城,高层建筑也是相当有限。

    但说来也是奇怪,虽然中国古代的建筑和西方比起来是在建造高楼上是不占优势的,但古代世界最高的高楼,却是出在中国。

    由此可见,国朝之建筑技艺,当真是登峰造极。

    这两座建筑,一为明堂,一为天堂,建于武后年间,乃是大唐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

    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庙”,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堂虽古已有之,但各朝营建时的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式样。东汉明堂为“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后来的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

    武则天所建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栌、,借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像,号曰万象神宫。

    明堂气势恢弘、壮观华丽、巍峨参天,有吞天吐地、包罗万象之气。

    外观凡三层,可登临,底层为正方形,端庄如印;中层为十二变形,覆有圆盖,上有九龙;顶层为二十四变形,覆有圆顶攒尖,其上立饰金宝凤;室内为多层复合,中有巨型大柱,上下通贯,直径有十人合抱之粗。

    如此巨大辉煌,那这明堂到底有多大,多高?

    史载高三百尺,并无疑问,但尺是唐尺,唐朝一尺约为三十点二厘米。

    则明堂高达八十六点七米,边长则是九十点六米,面积达到了八千二百多平方米!

    何其巨大,何其辉煌,何其壮观,何其巍峨!

    现如今紫禁城里头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加起来都不如这一个明堂大!再加上一个太庙前殿似乎也还差了不少,再加上一个恩殿或许够了。

    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巅峰之作,正如李白天宝初年游洛阳时曾作的《明堂赋》中言道:“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最大的乃是后来在明堂后面修建的天堂。

    建造这天堂主要用来安放一尊大佛,《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言道:“怀义作夹大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

    也就是说,天堂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

    “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库为之耗竭。”

    由此也可见得,这这一工程其浩大壮观远胜于明堂,其第三层已高于明堂的八十六点七米,若是按五层每层高度都一样来计算的话,则其总高度理当是接近了一百五十米!

    要知道,这可是在唐朝啊!在没有‘混’凝土,没有钢筋,没有现代化材料,现代化技术的唐朝!工匠们只是用一根根柱梁,一个个榫卯,将其互相连接,硬生生的造出这么一座人间天堂。

    这才是真真正正,实至名归的通天之塔!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上面的局限‘性’,使得建筑物的高度受到了柱子的极大限制,而明堂之所以能建的这般巨大,就是因为有了一根巨柱。

    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

    十围是多少?这里的十围,指的不是直径,而是周长,也就是说周长是十个成年男子合抱这么大,而一个男子的合抱长度,其实就是其臂展。众所周知,黄种人的臂展跟身高相差无几,是以说白了,十围就是十个唐朝成年男子的身长之和。唐朝富庶,百姓也比较富裕,营养跟得上,身高就比较高。往矮了点儿算,就算是一个人一米六五高,十个人算下来,就是十六点五米。

    周长十六点五米,则这根巨柱的直径便是五米多!

    一根直径超过五米,高度超过八十米的通天巨柱!

    也唯有这么粗大的巨柱,才能撑得起这么高大的建筑。真真是不知道,此等巨柱是从何处寻来。需要何等巨木巨树,才能有此巨柱?

    但正所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哥俩儿都‘挺’悲催的、先是被薛怀义一把火给烧了。后来重建了之后,又在安史之‘乱’中被‘乱’军给烧了。

    真说起富裕程度来,明朝肯定是胜过唐朝,但那是民间,真要说朝廷掌握的力量,能抓在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看得到的国力赋税,能调动的人力,军队等等那可是比唐朝就差了不少。

    而且建造这种巨型建筑物,也需要巨型大木才成,现如今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反正自唐之后,这等巨型建筑物便是再没出现过。

    以至于邀山阁这等不过四五丈高的都能在北京城排的上号了。

    不挑剔的话,这里倒是一个观景的好所在,何瑞徽曾经在白天来过这里,一眼看去,整个北城一览无余,当真有一天把这北京城踩在脚下的感觉。

    除了那几座宝塔之外,整个京城中比这座退洗斋更高的大型楼阁极少极少,怕是只有几位公侯的府中才有那么几座。当然,这就不能把紫禁城算上了且不说那景山,御‘花’园,便是宫城四角的角楼也比这个高多了。

    其实一般来说,在京城,修建高层建筑是有点儿危险的皇帝登高望远的时候,免不了就会瞧见你的楼阁,你的宅子。若是兴致上来,一问左右,这是谁的宅子?若是左右的和你关系好还成,若是关系一般或者干脆有些仇怨,添油加醋的说上那么几句,那就得倒霉!

    尤其是今上

    这等疑心重的,肯定就想了:建这么高的楼阁,这么大的宅子,你是得多有钱?朝廷俸禄够你‘花’销么?你那钱是从哪儿来的?

    如此心里便是对你印象变差了,以后说不得什么时候,有了个由头就得收拾你。

    而且若是楼高了,被人在外面瞧见了,说不得就得传出一些风言风语来,名声须得不好听。

    不过谢升不用担心这个,当初李广建这宅子的时候,便是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因此院墙建的极高,想要外头大街上瞧见也很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时候,明朝末年很多地方尤其是沿海像是广州这等沿海大埠,大户人家的围墙都很高主要是为了防海盗防贼。三五丈高的也很常见,是以谢升这宅子五丈高的院墙也不算是多显眼,北京城比这个高‘门’大户的多了。

    毕竟这世道不太平。

    而且就算是皇帝登高瞧见了,就算是有人趁机找事儿他也不怕,反正这宅子是皇帝赐的,李广建的,跟他没什么相干。

    说起来谢升还真的好好谢谢李广。

    也是近水楼台先得与,别人家就算是有这么大的地面开出了这么大的池塘,也是未必引得来活水,毕竟北地干旱也不止一年了,上哪儿‘弄’水去?但谢府对面却就是什刹海,当初李广李太监建造的时候,便是着人从地下深处挖掘了暗道,直通向什刹海,将什刹海水引了过来。

    得了这项便利,才有了这惊‘艳’的可园。

    何瑞徽又回头看了一眼这退洗斋,不由的吸了口气,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每次站在这里,何瑞徽心中总有些异样。或是震撼,或是‘艳’羡,或是期许。

    而每次来到这里再离开之后,也都是更加强了他的一些信念,比如说定是要好生做官,一刻不停的,抓住所有机会往上爬。有朝一日,也能官居二品,也能有这等雅居所在!…………

第545章 五四四 夜出行() 
待何瑞徽走了,谢升又是绕着那金星紫檀打造的《天马赋》屏风绕了好几圈儿,越看越是喜欢。

    再想想刘若宰给自己承诺的东西,顿时心中就更是一片火热。

    若此事可成,不知道是多少金银要滚滚而来!想想张家口堡,想想大同那些大商人,他们中多少是靠着边贸起家的?自家本就是朝中大员,本身就占了莫大的优势,无论是行事,采买,销路,都是比别人占了许多便宜。真若是能把这生意做起来,赚的不比他们多?别的不多说,单单是这些商人进出口内口外,上下打点边关军将,要‘花’去多少银子?自己若是差人做买卖,谁敢收钱?

    想着脸上便是‘露’出了一抹掩不住的笑意。

    忽然身后一阵香风卷来,接着两条柔弱的手臂便是圈在了他的腰上,谢柔的声音传来:“老爷,都这般晚了,还不歇了么?奴奴都倦了呢,奴奴,想跟老爷睡觉了。”

    温热的呼吸打在了他的后颈,‘弄’得身上酥麻酥麻的,让谢升不由得便是心中一阵‘荡’漾。似乎心里的那火儿,更旺盛了几分。

    谢柔的声音很糯,很甜,偏又有着一丝少年人的天真。

    谢升扭过头来,伸手在他脸蛋儿上轻轻捏了捏,嘿嘿笑道:“你这小‘浪’蹄子,这般想老爷?”

    谢柔脸一红,却是连连点头。

    他肤‘色’白皙如‘玉’,脸上红晕如霞,头发有些凌‘乱’,媚眼如丝的瞧着谢升,红菱也似的小嘴儿微微翘着,娇媚十足,哪里有半分男孩子的样子了?

    分明就是一个年岁尚幼,却尝过人事,因此‘欲’罢不能的娇羞少‘女’。既有少‘女’的纯真,又有一丝小‘妇’人的媚态。如此矛盾的两种神态,竟然在这个男儿身的少年身上并存着,当真有一种邪恶的美感。

    谢升瞧了,不由暗自得意。

    那送礼之人把谢柔送来的时候,便是言道,这男孩儿虽然是打小儿就当‘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