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400章

崇祯七年-第400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几日能都‘弄’完?”董策问道。

    “最迟后日也就完了。”霍青桐想了想道。

    “后日的话……似乎有些来不及……”

    董策沉‘吟’片刻,道:“白墨,记录。”

    “是,老爷。”

    白墨应了,铺好纸墨,提笔待写。

    “崇祯八年二月初九日,着命霍青桐将第一批青蚨甲料送到,共计五十副之料材,着冷兵器组赵铁砧收到即刻,着急人手,立即打造。但有所需之物,凭此往府库领取。”

    董策说着,白墨刷刷刷很迅速的写完,吹干了墨迹,递到董策面前。

    董策瞧了一眼,用了印,便递给了霍青桐。

    “这批甲胄,是颇为紧急的,你那边,也要尽快做好,如此工坊那边,方才材料供应的足够。”董策叮嘱道。

    霍青桐自是应了。

    正事儿说完了,董策看了她一眼,慢慢悠悠道:“说罢,这次又有什么不平事了?”

    霍青桐看了阶下的张绣一眼,张绣低着头

    ,似乎不敢看堂上,隔着这么远,霍青桐似乎都能感觉到她的身子在轻微颤抖。

    能决定她命运的,便是眼前这个男人。

    董策瞥了一眼张绣:“跟她有关?”

    “没错儿。”霍青桐吸了口气,缓缓道:“大人,堂下那‘女’子,名为张绣,本是左云县人氏……”

    霍青桐把张绣的经历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她没有添油加醋,以董策的心思,若是有所夸大之处,他定然是能听的出来的。而这件事本就已经是足够惨,也不需要添油加醋。

    她说着声音便是发颤,眼圈儿也红了。

    董策越听越是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原来自己的军中,竟然还有这么一个人!此人的所作所为,已然不是心术不正可以形容的了,简直就是‘阴’险恶毒,诡诈残忍。能对深爱自己的‘女’人做出这等禽兽不如之事,这得需要何等残忍的内心和凉薄的‘性’格?

    霍青桐说完,满脸哀求的看着董策:“大人,求你救救她,那韩守正禽兽不如的一个东西。现下他不在家,若是等军中放了假,他回了家,得知张绣这般做了,说不定就把她给打死了!”

    董策沉‘吟’不语。

    “此人若是留下,定然就是个祸害!”董策几乎是在瞬间就做出了这个决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除非是发生过什么莫大的变故,否则往往是很难变化。而从这韩守正的行为上来看,哪怕是沦为流民之后,也没能让他改了‘性’子,反而是变本加厉。而来了磐石堡之后,也是对张绣照打不误,这说明此人‘性’格是很难改变的。

    这等人,心术不正,‘性’格邪佞,像是这么恶的人,也真是少见。做什么成不成且不说,反正搞破坏肯定是一把好手。一个组织,一个团体里头出现这么一个人,就很容易出问题。看得出来他对别人的恩情也没什么感‘激’或者是回报的,董策也没想过要感化这等人,这种隐患,直接杀了就是,何须给自己留下一个祸端?

    再小的隐患,也是隐患。

    只是要杀他,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不是说董策没能力或是没胆气,只是这个程序,得比较复杂才成,不能直接动手。

    原因则是韩守正没犯事儿!

    虽然董策乃是磐石堡的第一人,但是这也不代表着他想要杀谁就杀谁,但凡是一个组织,一个团体,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矩,准则。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凡是这么一个组织,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总会产生自己的规矩。就算是流民流寇,就算是山贼土匪,还有规矩,还有讲究呢!

    因为这是一个团体存在的必然,没有这个规矩,这个团体是维持不下去的。

    这些规矩具现出来,若是之于一国,则是国家律法;若是之于一族,则是族中家规;若是之于一伙儿山贼土匪,则是绿林规矩,道上的讲究。

    这磐石堡就是一个大团体,董策,李贵等官员,下面的百姓军兵,都是其中的成员。就算是董策,他身在这个集体之中,这个组织之中,也不能为所‘欲’为,想杀谁就杀谁。因为他是这些规矩的最大受益者,是这些所有规矩准则组成的链条之中那个中间的人,惟其如此,他便绝对不能主动去破坏这个规矩。

    恰恰相反,他正是要以身作则,来维护这些规矩。

    对方没有触犯律法,你凭什么去杀他?若是董策带头违反,这不仅对他的威望是一个打击,更会引起上行下效的问题。

    你今日杀了他,坏了规矩,那么规矩谁还会遵守?若是明日有人得罪了李贵,他要杀人怎么办?若是石进看王羽不顺眼,要一刀宰了他怎么办?

    那岂不是都‘乱’了。

    所说韩守正又是毒打张绣,又是觊觎张家的家产,但问题是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这些流民在逃荒的过程中把自己婆娘吃了的也有,董策总不能一一追究吧?现在他还在打张绣,但是这并非是死罪。

    甚至这个年代许多男人都是认为,自家婆娘想打就打,谁管得着么?

    说白了,想杀韩守正,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说不出什么来。

    他看了霍青桐一眼,苦笑一声:“你呀,还真是会给我找麻烦。”

    霍青桐囔囔道:“我,我……”

    她只知道但凡是涉及杀人的事儿,总归是很难办的,但却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个难办法。上一次那孙阿大

    ,不也是给打死了么,难不成杀韩守正比杀他还难办?看霍青桐一脸的茫然,董策淡淡道:“韩守正入了军籍,乃是军。那孙阿大再怎么样,也是民,明白了么?”霍青桐点点头,又摇摇头,她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但是就跟罩着一层‘迷’雾也似,又‘迷’‘迷’糊糊的说不清楚,看不真切。这种似乎下一刻就能抓到但是一直抓不到的感觉,让她难受得紧。

第500章 四九九 义绝() 
董策一看就知道她没真明白,叹了口气,也懒得说了。

    懂得少,未必不是好事儿。

    这事儿难就难在,韩守正现如今乃是磐石堡的军兵了。这可是要出去出生入死,打仗杀人的军兵,难不成因为他‘女’人的一番说辞,就要杀了他?怕是谁也不会服气,说不得不少人就要有看法,有怨气!

    理由不足以杀他不说,董策还要顾虑到石进和周仲的面子。既然是他们手下的兵,就算是根本不知道这个人,一旦出了事儿,本能的便是要护着他的这是人之常情。若是因为那‘女’人的一番哭诉,外加霍青桐的一番说情,就要杀了韩守正,那不啻是在石进周仲二人脸上抡了一巴掌,很不给他们面子。而且还会让他们生出一种,自己在董策心目中地位比霍青桐差得远的这种感觉。

    就算是自己的手下,也是要顾虑维护脸面的,别人跟着你出生入死,总不成连颜面都没了?

    而且还有一桩,似乎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等闲还是别‘插’手的好。

    “这么说吧,现下要杀韩守正,那是难办。”

    董策沉声道。

    霍青桐顿时大急,正要说话,董策摆摆手:“你先别急,听本官说完。”

    一听他自称本官而不是我,霍青桐便知道他有些动气了,顿时心里一阵畏惧,赶紧老老实实的坐着再不敢‘插’嘴。

    “不过么,先让张绣脱离苦海,那是没问题的。”董策看着霍青桐道:“怕是现在张绣所求,也不过就是能先逃出魔掌吧?”

    霍青桐闻言一喜,道:“没错儿,她原来是因着没了指望,才说要跟韩守正一块儿死的,若是现下能不跟韩守正再做夫妻,她也是愿意的。只是大人,若是韩守正不肯休妻,她可如何是好?”

    “谁说非要韩守正休妻了?”董策淡淡道:“还可以义绝。”

    由于深受某些电影电视剧的毒害,导致后世许多国人认为在古代,只有先生休了妻子才是离婚的唯一途径,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某些影视剧中,动不动家里男人拿着休书一吆喝:“老子要休了你!”

    ‘女’方顿时便是恐惧十分,赶紧求饶云云,事实上,这等事儿在古代,固然有,却不是绝对。想把妻子扫地出‘门’就扫地出‘门’?想得美!

    想随意打骂妻子,就是不休对方,让妻子一辈子都得挨打受辱?想得美!

    至少从律法层面,古代历朝对‘女’子的保护还是很强的、

    先生可以休妻,但是妻子也有名正言顺不离开夫家的理由;先生死活不休妻,妻子也能和先生协议离婚;有时候,根据朝廷律例,甚至可以强制妻子与先生离婚。

    这就是这个年代存在的三种主要的离婚方式“七出”、“和离”、“义绝”。

    “七出”指的是是男方单方面的休弃,“和离”是夫妻双方协议离婚,而“义绝”,则是法律规定的强制离婚。

    一般来说,休弃妻子要符合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从西周开始就流传下来、一直到清末时候,几千年间来几乎没变过的“七出”,又称为“七去”,即‘女’方在七种情况下,将被男方名正言顺地休弃。

    按照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规定,这七种情况分别是:第一,无子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二,‘淫’佚生活作风有问题,不正经;第三,不事舅姑不‘侍’奉公婆,不孝顺,这就什么也别说了;第四,口舌爱搬‘弄’是非,长舌‘妇’做不得;第五,窃盗;第六,嫉妒;第七,恶疾得了传染病或者其他重病。

    这七出吧,在封建制度的环境下,总体来说还是有道理的,除了最后两条之外。所谓嫉妒,指的就是对先生纳妾或者是嫖娼有意见,你不能嫉妒,嫉妒就休了你!这很不讲道理,不过是建立在这个时代一夫多妻制的基础上,也没得法子。至于最后一条,得了重病你不给治也就罢了,还要赶出家‘门’?未免太不人道。

    而与“七出”相对的,这个年代也有三种不得休弃妻子的规定也就是“三不去”。

    只要有这三种情况之一,妻子可以拒绝离开夫家。

    第一是妻子曾经为公婆戴孝三年、尽过孝道的,将其休弃是忘恩负义的行为,所以不能休弃;第二是妻子是自己在贫贱时聘娶的,那么富贵之后不可将其休弃,否则就是背弃道德,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三则是,妻子的娘家已经没有亲属,将

    其休弃会致使她无家可归,这时也不可将她休弃。

    当然,这三条仅是礼制上的规定,在现实应用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反例。例如“贱娶贵不去”,在生活中只能靠男方的道德给以保障。如果每个男人的道德水准都很高,“铡美案”也就不会发生了事实上铡美案在历史上确实是没有发生,不过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到了汉时,出现一种“有义则合,无义则离”的观念,这种思想是后世另一种重要的离婚方式“和离”的萌芽。

    “和离”,也就是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和离”正式写入律典,始见于《唐律?户婚》,其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