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372章

崇祯七年-第372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子,只有一进,院子‘门’口挂了个匾牌,上面就写了一个字儿,一个大大的‘粮’字。按照刘若宰的意思,他手下的机构尽量‘精’简,人要用的少,名头‘花’活儿也要少,别‘弄’那些虚的。

    所以粮草通判这里,就挂着一个‘粮’字。

    说起来,纪这粮草通判也是个堂堂的六品官儿,比县太爷的级别还要高一些,却只是在这个小地方办公,也着实是有些憋屈了。

    ‘门’口有兵丁守卫,董策说明了来意,那兵丁进去禀告之后,便是恭

    恭敬敬的放行。

    院子不大,正房有五间,两边的厢房各自有四间,不断有人匆匆忙忙的进进出出,院子虽然不大,却是给人一种颇为庄严肃穆的感觉。有些军官打扮的人正自在院子里头等着,时不时的两边厢房里头就出来一个书办打扮的文士,手里拿着条子,陪着那武官出了院子。

    显然,这是带着他们去粮库提粮食了。

    董策也知道这一套,纪对于自己份内事把控的非常严,要想从他这里提走粮饷,不但得有刘若宰的条子,还得他对照之后盖上自己的大印,然后让手下人陪着这些武将去提银子粮食。

    如此做,主要目的两个,一个是为了防止库吏克扣,上下其手。第二个则是为了防止库吏和将官沆瀣一气,‘私’自昧下一部分粮食,进而瓜分。

    纪办公的所在乃是在五间正房里头最中间儿的那一间,得知了董策过来的消息,纪很给面子的亲自出了‘门’,站在阶下迎接。

    董策拱拱手:“纪大人,好久不见。”

    纪哈哈一笑:“汉臣却是这般客套,哈哈,别再外头说话了,快些进来。”

    说着便是拉着董策的胳膊,两人把臂进了屋子。

    院子里的那些武将都看的真切,不由得大是羡慕,便是守备一级的军官来到这儿也是等闲见不到纪的,却没想到这个年轻将官和纪大人‘私’‘交’却是如此之好。至于粮草通判下头那些办公的小吏书办更是把董策给记住了,暗暗告诫向自己万不可得罪了这位。

    董策却是心里清楚,纪这般在众人面前表示和自己的亲近,多半是故意的,而且原因估计是因为他弟弟纪长运。他猜的一点儿没错,正是这个原因。终归是自己弟弟在人家手底下做事,纪免不得就要对董策便表示表示了。更何况弟弟终于肯回来见他了,也让他感觉很是欣慰,对董策就多了几份感‘激’之情。两人进去,纪这里是内外两间,外间一个书办在那里坐着,充当秘书的角‘色’,内间才是纪的。一阵寒暄之后分开落座,纪着人上了茶。

第465章 四六四 七成() 
董策‘私’下打量了一眼纪这房间,感觉似乎唯有简陋二字可以形容。房子是青砖砌成的,四周的墙面都没有抹上膏泥,青砖就那么‘露’着。无力陈设也是简单,不过是一张宽大的桌子,一个书柜,几把待客的椅子而已。桌子上堆满了文书,似乎也没人整理,看上去‘乱’糟糟的。书柜里面却是塞了满满的一柜子,也不知道是什么。

    只是因着冬日,屋子里倒是放了几个暖炉,倒是暖融融的。

    都是也是有些日子未曾见面,便说些闲话,在董策的有意推动下,很快便是扯到了纪长运身上。

    纪喝了口茶,有些感叹道:“汉臣呐,还是得多谢谢你才是。前些日子,大讷终于肯回家了,我们兄弟,有些日子没见面了,我着实想念的紧。大讷说在磐石堡日子过得不错,优哉游哉的,活计也轻松,每日看看落日听听风,有时候还去堡后爬山。能看到他慢慢恢复过来,我这个当哥哥的,很是欣慰啊!”

    “各人都有各人的缘法,大讷有此一劫之后,说不得很多事,反而会看的更开一些,大敏兄倒也不用太过担心了。”董策笑笑:“说实话,我也未曾想到大讷能受的下来。毕竟磐石堡初建,一切都还艰苦些。当初本来想是乃是,大讷若是受不了这罪,回了家中,岂不正是大敏兄之所愿?”

    纪很是风趣道:“若是说不顺心事,倒还真有。和他隔墙而睡的那张寒,鼾声奇大,一堵墙都挡不住。大讷每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啊!”

    董策一怔,然后两人便是相视而笑。

    “再过些日子,便是想听都听不到了。”董策笑道:“堡中给这些管事都建了宅邸,也有大讷的一套,两进的院子,以后便是成亲再买几个丫鬟也是足够住了。而且以后怕是他要忙碌许多,眼瞅着要到‘春’夏,招募流民等等,各项事务繁多,须得给他加担子了。”

    “加担子是好事儿,好事儿啊!”见董策明白了自己方才隐晦的那一提,纪很是满意。只是以提到成亲这个话题,他脸‘色’便有些沉重了:“不瞒你说,大讷啊,还是难忘亡妻,这孩子,别的不学,就这点儿学了我。前些日子他会来的的时候,我也跟他提过,却没想到一听这个就要翻脸。唉,我也是不好再说了。”

    董策立刻明白了他

    的意思,便笑道:“过些日子,我与他说说。”

    纪笑道:“那就有劳汉臣了。”

    又扯了几句,便是说正事儿了。

    董策把那条子拿出来递给他,笑道:“大敏兄,还要劳烦你。”

    “嗨,瞧你说的,什么劳烦不劳烦的,本就是份内。”纪细细的把条子看了一遍,而后再上面盖了自己的印章,笑道:“左右无事,便和汉臣同去吧。”

    董策自然知道以纪的忙碌是不可能‘左右无事’的,人家这般是给自己面子。

    他笑着拱拱手没再多说什么。

    两人一路去了银库粮仓,和武库不一样,这两个大仓库都是在纪的管辖范围内的,属于直管。因此那武库的赵满仓敢不给纪面子,但是这银库和粮仓的管事,却都是对纪毕恭毕敬,殷勤周到的紧。

    若是惹得纪不满,把他们撸下来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到了那时候,因为现在的地位而带来的权势,面子,好处,可都是落得一干二净。

    有纪陪同,自然是一路顺畅。那些素来爱吃拿卡要的仓库大爷们,没有一个敢于有任何刁难的。

    先是去了银库,那仓大使忙不迭的把两人迎进去,上了平日自己都舍不得喝的好茶。两人在房中喝着茶,说这话,没一会儿的功夫,那仓大使便是把银子给取出来,恭恭敬敬的送到了董策的面前。

    一共是壹仟玖佰陆拾七两七钱,一钱不多,一钱不少。

    按理说,董策手底下这些人,每个月的银饷加起来乃是九百三十七两,一次领取三个月的,算下来理当是两千八百一十一两才是,但问题是,这些数目只存在于理论上。还没出京城,就被京中的那些官儿们给黑下来三成,剩下的七成,才能到兵备道这里。

    而按照常理来说,在兵备道这里,还要贪下至少一成到两成,用来孝敬宣大总督,大同巡抚,以及兵备道下面这些官僚体系的贪墨。

    等到了下面将官的手中,还剩下五成左右,而从参将守备到下面的把总之类的大小军官,又要给贪下两成左右,最后能到军丁手中的,大约是三成。而且这三成,还都是被上面换成了那种又

    黑又劣,里头甚至还有颗粒乃至于是掺了铅的银子,到时候买东西的话,还要被店家折扣,一两银子大约只相当于六钱七钱银子。如此算下来,其实能拿到手的,也就是两成而已。

    剩下的八成,都给贪污了。

    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古今中外,如此猖狂凶狠的贪污,也都是极其罕见。

    而更让人觉得心里发寒的是,这样的贪污,已经是被所有人,被整个官僚体系所接受,成了一个惯例,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整个体系,从上到下,从最高级别的内阁辅臣,兵部尚书一直到最下面的总旗把总,都在这个体系中,上下其手,死命的攫取着根本不属于他但是在他看来理所当然的好处。

    他们就像是一只只或大或小的‘花’脚蚊子,趴在大明这个已经羸弱不堪,摇摇‘欲’坠的巨人身上凶狠的吸血。

    所以这时候就能看出刘若宰在这晚明的官场,是何等可贵,何等值得人尊重的一个存在。

    那些上官他是管不着的,京里的事儿也是无能为力,但是在冀北道所辖范围之内,他却是尽力的做的更好。

    但凡是在冀北道,所有来领取饷银军粮的将官,基本上都能拿到总额的六成到七成左右亲近些的便是七成,不亲近的便是六成,也算是公事公办。但就算是拿到六成,也是远远比大同镇其他的道要高得多了。一个巴掌伸出来手指头还有长短,自然是有亲有疏,有远有近。

    刘若宰不是不贪墨,实际上他也完全做不到不贪墨,宣大总督,大同巡抚这两个上官要按照年节定时孝敬,就算人家看在他是崇祯朝第一个状元郎的份儿上给个面子,只是要意思意思,那也得是一笔不菲的银子。而且大明朝的这些官员俸禄那是出了名的出奇的低,在历朝历代可算是最差的没有之一,你若是不让手底下的人贪墨,他们怎么活?怎么养活一家老小?

    千里当官只为财,你若是让人家捞不到好处,人家当这个官儿还有什么意思?谁还愿意在你手底下效力?

    刘若宰无心也无力挑战这个庞大的贪污体系,他只是力求能够约束手下人少贪墨一些,多留下一点儿。

    那些不亲近的将官们被拿走的这一成,就算是整个冀北兵备道的文官体系所需要的好处了,不算很多,但是凑凑活活的也能过得去了。再加上刘若宰素

    有威名清名,因此下面的人倒也没几个敢发牢‘骚’的。

    而与此同时,刘若宰也加强了对各地将官们的约束,他时不时的便要下去巡查一番,还四处派人打探询问,军户们到底是拿到了多少银子,然后跟自己手中的账册对比,看看这些将官到底是贪墨了几成。

    他曾经把所有的将官都招来,话说得很明白了,不是不让你们贪,知道谁都要养家糊口,谁都不容易,但是你不能做得太多。贪上半成可以理解,一成已经是底线不能更多了,谁要是不信邪,那咱们就走着瞧!

    一番狠话撂下,这些将官们心里自然也是害怕,当然也有不信邪的,贪得稍多了一些,让刘若宰发现之后,直接便是报到大同镇给免了,丢官弃职,下场可谓是凄惨。那两位在兵备道衙署‘门’前跪了好几日,刘若宰根本就没见他们!

    有了这两个杀‘鸡’给猴看的典型,这一下都老实了,都打定主意了,你在这儿一日,我们便按照你的规矩来。但你总不成一直当着吧?文官都是流官,不比武将能够世袭,而且像是刘若宰这等前程远大的,至多三两年肯定就会调走。

    到了那时候,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总归这一番举措整顿下来,冀北兵备道下属的军丁们,日子是比别的地界儿要好不少的,大约能拿到总额的五成左右了,而且都是上好成‘色’的银子。这么一番折算下来,相当于他们能比别的地界儿的军丁多拿一倍还要多。

    董策这等亲厚的,自然拿到了最高的额度七成。不到两千两银子,其实也就是一百多斤而已,不过是装了两个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