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369章

崇祯七年-第369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61章 四六零 隐患() 
董策是什么意思,刘若宰也听得明白、

    而且他确实也有相当多的同年好友在京中为官,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他们可能官职不高,但是想在皇上面前说上话,想要影响皇帝,本就用不着官职多高。一个御史,或者是一个给事中就足够了。

    刘若宰不自觉的便点点头,道:“你接着说。”

    “第二点,却是更加重要,”董策脸‘色’变得凝重,声音却轻了一些:“千万莫要走宣大总督,走大同巡抚那边……多尔衮带人去收服林丹汗余部他们未必知道,但是范家‘私’通建奴,他们能不知道?若是大人告诉了他们,怕是他们生怕自己和范家的关系败‘露’,因此还要极力压下此事。所以属下建议,这件事儿,最好莫要扯到范家身上,若不然,又是要扯出一大圈儿麻烦来。因为这些细枝末节耽搁了正事,未免不美。还不如就干脆编出一个因由来,只说偶然获得了这个消息,或者是逮到了一个建奴的‘奸’细得知了这个消息。如此一来,朝廷相信,宣大总督和大同巡抚二位老爷也不会干涉,而且他们不可能不怀疑自己的把柄是不是在大人您这儿抓着,所以这件事儿便是容易做的顺顺当当的。至于那范家,就且容他逍遥一阵,日后有的是由头收拾他们!”

    刘若宰沉着脸点点头。在这一点上,董策想的确实是比较周全。若是把这事儿据实上报,扯到范家的身上,说不得那范家发动实力,而宣大总督和大同巡抚为了自保,也是官官相护,到时候又成了纠缠不清,说不定便要不了了之。更惨一些的话,自己会被他们诬陷,那可就太过糟糕。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董策沉声道:“这是大人的功绩,这是大人要做的大事,咱们种下桃树了,可千千万万,别被人家摘了桃子。”

    刘若宰一怔,然后立刻明白了董策话中的含义。

    若是此间消息传到京中,定然会引起一阵莫大的‘波’澜,这是不消说的了。虽说是自己提议,但是也未必没人眼红这个差事,乃是一件风险极高,但是同样也收益极高。而且大草滩距离甘肃镇并不远,若是能多带些人马去的话,说不得风险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般大。

    以崇祯皇帝多变多疑的‘性’格,这个差事最后还真未必能落到刘若宰的头上,他想清楚了

    这点,心里顿时是有些烦躁。

    董策的话归纳‘精’髓就是两句:以相当大的力度影响崇祯,让他尽快做决断,以免夜长梦多。

    刘若宰身子靠在椅子背儿上,手指头无疑是的敲着扶手,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把自己现在在京中能用到的人,有‘交’情的人都给过了一遍,仔细思忖了足足有一盏茶的时间,方才轻轻地吁了口气。

    他的面‘色’缓和了许多,心里也是从容了不少,对于这一次的计划,已经基本上有了一个眉目。

    董策一直站在低着头站在那里,呼吸平缓而悠长,一动不动。

    刘若宰视线落在他身上,眼中的神‘色’很复杂。其中有震惊,有赏识,有欣慰,甚至还有相当程度的感‘激’。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啊!”

    心里暗暗感慨了一句,刘若宰轻轻咳嗽一声,见董策抬起头来,他便敲了敲桌子,淡淡训斥道:“休要在此胡言‘乱’语,圣天子英明,岂是我等为人臣子的所能影响?”

    董策老老实实的听着,刘若宰清楚,他也清楚,这只不过是场面话而已。

    果然,刘若宰又是训斥了他几句,便是摆摆手道:“你且退下吧,今日之事,万不可对人言道。”

    董策道:“大人请放心,此间事,绝无第三人知晓。”

    “嗯。”刘若宰点点头,不再说话。

    “对了大人,那日之事,白添福白大人是和属下一起行止的,只不过这消息太过震惊,兹事体大,当日属下便未曾告诉白大人,大人您看……”董策忽然又道。

    刘若宰淡淡道:“这事儿不需你‘操’心了,老夫会跟他说的。”

    “是。”董策应了声是,便是识趣儿的告辞。

    刘若宰自然不会留他。

    董策转身推开‘门’,而后又把‘门’小心的关上,一出这屋子,呼吸着外面冰冷的空气,他脸上的兴奋再也遮掩不住,重重的挥了挥拳头,心中满满的都是‘激’昂。

    刘若宰这般态度,这件大事可说是就成了。

    以他的身份,要拒绝早就当面拒绝了,根本不会这般、

    自己所

    能做到的,只有这些,话说到这儿,事做到这儿,便是足够,也是极限。剩下的那些,不但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也是自己的身份所无法做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了,已然动心的刘若宰,自然会尽力去做的更好。

    虽说这件事还没成,就算是成了,拿大头的,吃‘肉’的也是刘若宰,但就算是如此,这件事对于自己的仕途,还有有着无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一旦事成,说是一步登天也毫不为过!

    想及此处,董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心里也是一阵轻松,为了今日这短短的半个时辰,他可是准备许久,筹划诸多。

    不枉费这一番心血。

    “白兄,兄弟送你这份儿大礼,你可得接好了。早就说了,你定然会感谢我的……”

    董策轻声咕哝了一句,嘴角的笑意更浓厚了。

    他最后跟刘若宰说的那句话,听起来好像是希望刘若宰能够帮着自己提白添福解释一下一样,实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他话里话未透‘露’出来的信息,具有强烈的‘诱’导‘性’,实则是告诉刘若宰这样一个消息:那天白添福始终跟我在一块儿,您若是怀疑我的话,可以去问他。

    实际上,这就是董策说那番话的目的。他就是希望刘若宰去问白添福,然后理所当然的从白添福那里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如此一来,他就会越发的相信这件事,从而没有顾忌的放手去做。

    为自己说的话增添可信‘性’。

    这也是董策那天为什么会叫上白添福一起去虎头山的第一个原因。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更为重要他是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

    他给白添福写信,约他一起去虎头山,两人同行,一同战斗……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就使得白添福无形中成了他的证人。他可以证实,董策所说的一切,都是来源于俘虏的那个马贼,而不是什么别的。如此一来,就不会有人怀疑是董策屠灭了范家的商队,以及之后的一切。

    虽说几乎没有人会这么怀疑除了董策这种目无法纪纲常,目无上下尊卑,甚至目无天地君上的穿越者之外,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是以刘若宰在整个过程中甚至根本就没有怀疑过他一丝一毫,而是对董

    策的话深信不疑。

    说白了,就是他没有做这个事儿的动机,没人相信他会有这个胆子,隐隐因为银子就会做这么蠢的事!

    尽管如此,董策还是谨小慎微惯了,因此还是设下了这个局。

    可怜这位白守备,被董策利用了两次,还折损了那许多人手。

    董策踱着步子往前走,然后又是把整件事情上面的各个环节仔细的梳理了一遍。

    当全部想完之后,他的眼中闪过一抹毫不掩饰的杀机。

    现在,他编造的这个巨大的真实谎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董策说的这条消息本身是真正发生了以及要发生的,但是他口中发现这个消息的过程则是完全扯淡几乎已经圆满,但是上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

    一个巨大的,足以致命的,让他彻底失去刘若宰信任的漏‘洞’。

    虎头山寨!

    董策这个谎言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侯家伟那日带人去打劫了范家商队的基础上,这是一切的开端起源。

    但虎头山寨的人可是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去打劫范家的,因此一旦刘若宰和他们有所接触,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侯家伟根本没有去打劫范家商队,那么董策基本上离完蛋也不远了。因为他们若是没有打劫范家商队,那么说明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董策在胡扯,一个就是董策才是打劫范家商队的真凶!

    以刘若宰的‘精’明,是不难推断出这个的,到时候等待着董策的,可想而知。

    虽说董策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可以断定刘若宰在找了白添福确定之后就会立刻开始着手筹备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再去抓几个虎头山寨的人求证,但是万一呢?

    虎头山寨还存在在这里,还有可能泄密,那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董策素来是宁杀错莫放过的‘性’子,心里依然是下了决断,定要尽早铲除虎头山寨,以免留下后患。甚至就算是这趟招降林丹汗余部的差事完成了,刘若宰得了巨大的好处,就算是到了那时候,若是被他知道了董策之前说那些话就是隐瞒并且由此推断出真相,他定然还是饶不了董策、董策不敢赌。

第462章 四六一 偷窥() 
所幸,以他现在的实力,对付虎头山寨倒也不能说是完全有心无力,在这些新兵训练初现成效之后,还是堪可一战的!

    董策一路走着一路想着自己的事情,因此浑然没有察觉到,在‘花’厅旁边,他身后不远处垂‘花’‘门’侧的雕‘花’窗户后面,正有两颗小脑袋儿探头探脑的盯着他的后背看。

    其中一个穿着嫩黄‘色’的襦裙,头上戴着一个白狐抹额,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刘若宰的独‘女’刘湘琬。这名字说来也有些念叨,刘若宰给‘女’儿取名字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翻遍古籍,最终却还是难以定论。

    却是忽然想到了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些文章,身为文人,而且还是崇祯元年的状元,这个时代的顶尖文人,刘若宰也是很写过一些文章的。

    记有‘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怀宁县修学碑记’,序有‘宛在堂文集序’、‘麻城西阳杨氏族谱序’、‘费太史集序’,诗有‘‘玉’泉’、‘香山道中’、‘宿碧云寺’、‘慈慧寺次韵’等。

    他仔细想了一番,便是把自己做过的这些诗词记序,都重新整理了一遍,而后从里头摘出两个字来。

    一个乃是香山的香字,一个却是宛在堂的宛字。

    这宛在堂乃是福建布政使司福州城一处有名的所在,在西湖之泮,正德年间,傅汝舟营建木构三楹,以“孤山宛在水中央”之句为堂名,堪称清雅。

    只是香字和宛字,好听倒是好听,刘若宰却又是嫌弃这两个字有些俗,便是稍稍变换了一下。

    香字变成了湘字,宛字变成了琬字。

    湘琬湘琬,正是美人如‘玉’,楚地钟灵之意。

    刘湘琬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董策高大的背影,今日董策却不是戎装,而是穿了一件儿青织金妆‘花’孔雀缎圆领长衣,脚上踩着皂靴,外面披着一件儿狐裘大氅,脑袋上还戴着一顶灰鼠皮翻耳圆帽,额头正中镶嵌着一块儿硕大的美‘玉’。

    他自然是有更好的衣服,比如说那件儿蓝缎妆‘花’彩云赤虎纹天马皮大氅,那衣服光光是成本的皮子价格便是至少便是价值一百五十两银。

    但是毕竟是来刘若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