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本朝前期中期也是如此,因为在本朝的前中期,大青山外不过百里,那一片宽阔的草原,乃是土默特部的草场。
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重新划分六个万户,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其次子阿勒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渐强大起来。阿勒坦汗的领地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肃、青海地区也有部落驻牧。阿勒坦汗强盛之后,与明朝中原地区和平互市,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了漠南地区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小城镇建设。大明隆庆五年,明廷封其为“顺义王”。
这位阿勒坦汗,在大明被称呼为俺达汗。
阿勒坦汗在开发土默川的过程中,还兴建了一批城镇。嘉靖三十六年,“起造五塔和八大板升”,嘉靖四十三至四十五年,他又在大板升的基础扩建了大板升城,城内的建筑自“朝殿及寝殿凡七重,东南建仓库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楼五重”。到万历三年工程竣工,明朝赐名为“归化城”也就是后来的呼和浩特市。以后,逐渐成为右翼诸部政治、经济、宗教的活动中心。
只是后来,随着草原的形势变化,以及天灾的影响,土默特部逐渐西迁,等到林丹汗统领蒙古诸部时,土默特部更是因内部分争激烈而趋分裂,一部分留住大同边外丰州滩一带,一部分东迁辽东地区,故有东、西土默特之称。
这条商路,也就因此荒废下来,再也无人通行。
而后来,大青山马贼盘踞于此,打劫来往的客商行人,就更是没人敢走这条路了。官兵也曾经想过围剿,而这里是冀北兵备道的辖区,刘若宰甚至也关心过,但这一段山脉山高林密,叠嶂起伏,森林绵延百里,那些大青山贼往山里头一躲,隐藏的极深,便是官兵也无可奈何。更别说,那些官兵之中有多少是给他们通风报信儿的,能剿灭的了才怪了。
这会儿在长河口,已经有一支队伍等在这里了。
人数大约在六十上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步卒,剩下的大约有十余人是骑兵。他们并未保持行军阵型或是什么其他别的,基本上都是席地而坐,互相聊天扯淡。有些骑兵在喂马,还有的则是靠在马背上打瞌睡,脑袋一低一低的。
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散漫,低迷,无精打采。其实这样倒是也不难理解,因为这是白添福带出来和董策联手去剿匪的队伍。
倒不是说白添福的队伍就一定会如此,而在与距离弘赐堡距离长河口足足有四十里之遥,对于骑兵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远距离,就算是以不快的速度,一个时辰也是赶过来绰绰有余。但问题是,白添福手底下骑兵就那十来个家丁,而这一次出来的队伍,还有五十人的步卒。这四十里,对他们来说可就成了老大难。而白添福又是个好面子的,再加上这段日子和董策的合作关系还是很愉快,磐石堡离着长河口更远,他便一定要比董策早到。不得已之下,只得起了个大早,不到卯时,大约是凌晨四点左右就起来了,走了好一阵子夜路,紧赶慢赶,才算是到了这长河口。
第438章 四三七 震惊()
于是很理所当然的,他手下的士卒自然是非常困顿,尤其是那些步卒。
不过让白添福满意的是,董策果然还没来到。
现在他并不在这里,而且家丁们也少了一些,这儿大约只有六七人的样子。
这时候,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很快便是接近,大约有不到十骑的样子,为首的那人,魁梧高大,正是白添福。而在他旁边的家丁马背上,还都或多或少的放了一些猎物,多半都是野兔子,野‘鸡’之类的。
原来白添福到了这里之后,一看董策没来,而这里当初又是古河道,水源多少要丰富一些,因此野草丛生,篙苇遍地,正是打猎的好去处,一时技痒之下,便带着人去打猎了。果然如他所预料,收获匪浅,这也让白添福心情很不错。
他对打猎的爱好,实在是极为的执着。
白添福回来,家丁们赶紧迎上来,自然又是一番恭维不提。
白添福接过椰瓢咕登咕登的喝了几大口水,问道:“那董策还没来?”
家丁们纷纷摇头,有的瞧出白添福有些不满,便道:“这姓董的架子也太大了些,竟然还让咱们大人等他!”
不少家丁便是迎合,白添福没有说话,只是眯着眼睛看着南边儿,他本来心里只是略有一丝不悦的,但是给这些家丁们一说,顿时也觉得董策似乎有点儿太托大了,自个儿来了都等了这么一会儿了他还没到。别忘了,可是董策先提出来的。白添福认为这是因为董策无力自己一个人对付那些大青山贼,因此须得借助于自己。
他可不知道董策真正的打算。
正说着,忽然南边方向又是传来一阵爆裂的马蹄声,家丁们纷纷向南看去,只见一片烟尘腾起,规模甚大,竟是不知道来的有多少骑。只是可以断定的是,必然为数不少,因为连大地都在颤抖,这声势可比方才白添福他们回来要大得多了。
白添福脸‘色’一变,心中暗道,这是哪路势力来了?看这样子,怕是队伍中少说五六十骑兵,多说上百也是有的,这片地面上谁能有这样的骑兵力量?难不成是北东路参将黄大人?还是……那些马贼?
除了这
两方势力之外,白添福实在是想不起还能有谁了,他心里一提,赶紧大声道:“集合,集合,家丁都过来。孙百总,带着那些步卒背靠山丘,离开河岸,离开河岸,结阵!”
“是!”下面一片连声应是之声,家丁们纷纷着急火燎的跳上马来簇拥在了白添福身边。白添福则是带着这些家丁向西而去,离开河道很有一段距离,到了这里他才轻轻地吁了口气,这样就给自己赢得了的空间,至少不会给‘逼’着跳河去了,若是来得时敌人,就算是打不过还能跑。
而那些步卒就差了太多了,这会儿还是一阵慌‘乱’,有的从地上窜起来不知道往哪儿站,四处‘乱’跑,还有的根本没反应过来,几个军官拳打脚踢,让他们结阵。
看到这些步军的表现,白添福脸黑了黑,他自认为方才的反应还是很快也很准确的。先把家丁带走往远离河道的地方跑,给自己获得空间,然后让步军靠着山丘结阵,如此一来,敌人就要面临一个选择是先打步军还是先打家丁。若是敌人先打家丁的话,白添福决定先看一下对方的战斗力,若是能都一战那便战,若是实力悬殊,那就暂时远遁。而等到敌人开始下手攻击步军的时候,便在再杀回来,给敌人背后以致命一击。而若是敌人选择先吃掉看起来较弱的步卒,那就更好说了,白添福会率人不断的袭扰,一点儿一点儿的给敌人造成杀伤,直到机会测出现。
平心而论,这个计策至少算是中规中矩,而白添福能够留下来没有像其他的边将那边一遇到敌人便即逃走,至少说明此人还有锐气和勇气。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步卒实在是非常之不堪。若是敌人杀过去的话,怕是他们自己就先要散了。
这时候,那来的队伍越来越近了,速度减缓下来,烟尘也逐渐消散,而当白添福看清楚队伍中那两面旗帜的时候,顿时是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惊愕不敢置信。
其中一面是认军旗,朱底黑字镶朱边,中间一个大字:明。这面认军旗是三角形的,说明来的队伍规模在百户以下。
而另外一面则是认将旗,可简称为将旗。乃是用来表明各领军官身份之旗帜,这面旗帜高越八尺,旗面是长方形的,乃是蓝底绘五爪盘龙,中间为硕大的黑字:董。
旗帜高八尺,说明来的是千户一级别的人物,而明朝末年,军户制度多有崩溃,武职爵位为千户手底下未必真有这么多的兵
马,一般对应到具体的官位上,就是守备这一级别。
那两面旗帜在风中猎猎飞扬,格外显眼,这说明来的是明军,而且不是白添福本来预料中的黄参将,而是一位姓董的守备级别的军官。纵观整个冀北道,除了董策还能有谁?
而这时候,那支队伍的速度更是满的可以用信马由缰来形容,烟尘彻底消散,可以看得出来,这支队伍的数量大约在四十多骑左右,比白添福原来估算的要少一些。白添福轻轻叹了口气,想到自己之前的猜测,顿时是脸上一阵火辣辣的,有点儿烧得慌。
他本来以为董策是因为实力不足要借助于他,在他想来,董策又不是什么豪‘门’大家出身,之前不过一介白丁而已,也没多少积蓄,能养得活多少家丁?十个怕就是顶天了!
怎么竟然能养活这许多?难不成他把所有的饷银都给侵吞了,用来养家丁?
白添福越想越觉得这个猜测靠谱儿。
而且这个数目,也是有点儿违制了根据万历十九年朝廷颁布定下的条令:总兵官家丁定以六十名,副将参将三十名,游击二十名,俱加双粮,其粮即于本营逃故老弱项内汰补。万历二十二年,辽东巡抚李化龙又奏请:守备,备御止十人,副将参将游击系辽东人准五十名上下,系关西人百人上下。
这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毕竟谁都不像是董策那般,能够有这般机遇获得许多马匹的。骑兵未必都是家丁,而家丁肯定都是骑兵,对于很多边将来说,搞到那些马都不容易,更别说多大规模了。
也就是说,总兵官级别的才能养六十名家丁,而像是董策这等守备级别的,也就是能十人上下。虽说这个规真正遵守的人不多,但那是高级武将的事儿,级别越高的武将,越可以随意而为,而像是低级武官,一般就比较守规矩了。
白添福看了,也只是叹息而已。
转眼间董策的家丁队便是来到近前,在距离白添福等人约莫二十步之外停下,再往前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安全距离了,很容易被人误会。当下一人策马而出,正是董策,他穿着一身亮银‘色’的铁阀甲,戴着明盔,铁阀甲的肩部甲叶上固定了两个铜扣,加上了一条亮红‘色’的披风,披风是上等的大红落地金绸缎做成,极长极宽极厚,怕不得五六斤重,垂到马背上又耷拉下来,一直垂到马肚子下面。
人如虎,马如龙,银甲如雪,披风如血,看上去好不威武雄壮!
白添福看了也是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位董大人,当真是一表人才,更难能的是也不是个草包。他本来就是颇为自负,但是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自愧不如。
白添福也迎了上来,两人策马缓缓停下,董策哈哈一笑,拱手道:“白兄,多日不见,倒是让小弟好生念想。”
虽说带的家丁多,董策的态度却并不倨傲,当然也绝不低三下四,而是不卑不亢,就如同一个两个正常级别的官员见面,年龄小的向年龄大的该有的那种态度。这也让白添福心里舒服了一些。
“哈哈,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董老弟是风采依旧啊!阿哈,还要恭喜老弟,升任守备,又加了指挥佥事的衔儿。说起来,对着老弟,我得自称卑职了。”白添福半是开玩笑半是酸溜溜道。
董策微微一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