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312章

崇祯七年-第312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阿大忽然心里一跳,借着灯光,他分明看到屋子里站了两个人,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可是没错儿啊,就是俩人啊!左边那个可不正是郑氏,这会儿正一脸冰冷的看着自己。他娘的,这个臭娘们儿,到这个时候儿来还给老子装?右边那个呢?也是个女人,长的还挺好看,身材高挑修长,梳着马尾,穿着一身棉甲……

    等等,棉甲?这磐石堡中爱穿棉甲的女人,可不就是那一个?!

第391章 三九零 教训() 
等他看清楚那女子的长相,顿时是吓得一声惊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瞬间冷汗便是涔涔而下——

    娘唉!这不是霍青桐霍姑娘么?她咋地来了?

    孙阿大当然不会以为是这位霍姑娘春潮萌动,也想来尝尝自己的滋味儿了尤其是看到霍青桐嘴角那么森寒杀意的时候,他就更不会做如此想了。他其实并不笨,立刻就想到了正确答案定然是郑氏这个贱人告诉了霍姑娘。真没想到这个小贱人竟然有这么大的面子,竟然能请得动霍姑娘来给她撑腰。早知道这般的话,自己也不会打她的主意了。他却是不知道,霍青桐是那等嫉恶如仇的性子,就算不是郑氏,换一个别人去,她也会出手。

    “郑氏这小贱人,好狠的心肠……老子迟早收拾了他……”

    孙阿大心里乱糟糟的发着狠,脸色却是越来越苍白,因为他已经看到霍姑娘从桌子上拿起一把短刀向着自己走过来了。

    “这是要干什么?她难不成要杀了我?还是要怎么地?”孙阿大毫不怀疑霍青桐是敢下这个狠手的,他也敢断言,就算是把自己杀了,霍青桐也不会受什么惩罚。

    “霍姑娘,这,这有些误会……您,您听我说……霍姑娘……”

    孙阿大面无人色,他肘子支撑着身子,一点儿点儿的往后蹭着,汗如雨下,结结巴巴的分辨道。

    一边郑氏看着解气,只是冷笑。

    霍青桐却不说话,只是跟猫捉耗子一般一步步的逼近,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只是眼中闪着的却是寒冷的光。

    顺刀持在手中,似乎随时都会落下。

    孙阿大已经吓得快要哭出来了,他忽然一翻身,霍青桐以为他要反抗或是逃跑,正待下手,却没想到孙阿大却是跪在地上,一巴掌狠狠的扇在自己脸上。这一下用力极狠,脸上顿时是浮现出一个红色的巴掌印儿,嘴角都给打破了。

    他却像是浑然未觉一般,又是一巴掌狠狠的抽在那边的脸上,来来回回扇了十七八个。

    他眼泪鼻涕稀里哗啦的落下,泣声求饶道:“霍姑娘,是小的该死,是小的该死,小的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您放了小的这一次吧!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一边说一边磕头如捣蒜,脑袋重重的撞在地面上,咚咚作响。

    霍青桐只是冷笑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孙阿大磕头磕的脑袋上血都出来了,霍青桐方才把顺刀一收,冷冷道:“我什么都知道,你也无须说什么。孙阿大,今日我不会杀你,但是活罪难免。你给我听着,今日之事,你若是敢泄露出去,我定要你狗命!”

    听到‘今日我不会杀你’这句话,孙阿大只觉得浑身一松,差点儿尿出来,他赶紧一叠声道:“小人醒得,小人醒得。”

    “不过活罪难饶,听着,从现在开始,你别发出任何动静儿,若不然……”她嘴角一扯,威胁意味浓厚无比。

    孙阿大只是连连点头。

    霍青桐走到他面前,抬脚狠狠的踩了下去。

    只听到一阵喀喇喇的轻响,然后便是一阵强行忍住的,极其痛苦的呜咽声……

    一盏茶之后,孙阿大捂着胸口,踉踉跄跄的从屋里出来。

    霍青桐打断了他的肋骨。

    肋骨被打断,不算是致命伤,毕竟只要是比刺破内脏便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外表也不大看得出来,甚至还勉强可以行动。但是肋骨被打断,却是疼得要死,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对于同样不愿意把事情闹大的霍青桐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孙阿大怎么向他婆娘解释,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

    第二日一大早,霍青桐便是去找董策。

    她去的时候,董策正自盯着一副地图出神。

    地图面积很大,足有五尺长,三尺宽,挂在墙上,占了好大的一块儿面积。

    地图是用上好的桑皮纸,这种纸和洁白细腻的生宣不同,乃是呈现出一种淡黄色。桑皮纸的最大特点便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大明朝的公文往来,典籍制作,地方书册比如说某县的县志等等,用的都是桑皮纸。当然,桑皮纸也有高低之分,按照质量大致可以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为高档书画用纸,三、四等薄而软。

    工艺考究的桑皮纸可见明显的纤维结构,外观及手感美观。并且桑皮纸在这个时代,一直用于高档书画、高级装裱用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

    其名字的由来,乃是因为其以桑树皮为原料。古皖国也就是后世的安徽及新疆等地出产,古皖国及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桑树遍野。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

    新疆当然是够不着了,这会儿嘉峪关外就已经不是大明的疆土了,大明朝朝廷以及地方的各级政府每年耗用的桑皮纸不计其数,绝大部分都是从安徽那边购入。

    正因为这些特性,桑皮纸也成了制作军用地图的首选。

    董策这张地图,颜色深黄发暗,边缘甚至已经起了毛边儿,显然已经是有些年头了。只是上面的线条字迹依旧清晰,也不知道如何保存的。

    占据了地图大部分幅度的中间部位,乃是一片莽莽群山,在山脉中间,有不少穿过其中的孔道,有的标识的乃是河流,有的则是已经干涸的谷地。而在这些孔道的中间位置,或者略偏南略偏北一些,则是有一个象征城池要塞的标志。看样子,是扼守住了这些山间的孔道。

    在这片莽莽群山的北边儿,地图上乃是一片空荡荡的白地,大片大片的空白上,只标志了一两个城池而已,旁边写着地名,其它的地方,一概没有,显得很是粗略。

    而在山脉的南边,则就要详细的多了,距离山脉不远处,便是一个个的堡寨,这些堡寨几乎是东西走向,连成一片。堡寨旁边标注着名字,几乎把地图的下半部分填满。放眼望去,一片密集。

    在地图最下边的位置,有一座大城,赫然写着大同镇的字样。

    而在紧挨着山脉的那一片东西走向的堡寨群的中间位置,则是能看到镇羌堡,镇河堡这些名字。

    这座山脉,便是大青山。

    这张地图,乃是大同镇的边域防备图,上面的山脉便是大青山,而南边那些一连串的堡寨,便是山脉南侧的防御城堡。董策的磐石堡,镇边堡,镇河堡,镇羌堡等等,莫不是属于其中范畴。

    大明朝边镇的防御体系的构造取决于中原和塞外天然的分割地形。在北地和塞外之间,基本上以连绵的群山居多,在群山绵延之中,大明朝耗费巨资修建了长城,长城之上烽火台墩堡无数,这是一道防线。而在这山脉之中,由于河流穿山而过或者是干涸的河谷的存在等等原因,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可以通行的孔道。尤其是北地严寒,一到冬天,河流封冻,这些孔道更是畅通无阻。

    这样的孔道当然不算多,但是也绝对不少,大明朝基本上在这些孔道,依托地形,都修建了关堡。这些关堡,便是一个个的要隘关口。无论是当年的蒙古,后来的鞑靼瓦剌,现在的察哈尔,亦或是辽东的建奴,想要南下中原,基本上都是要从这些关口经过。

    而在山脉的南边,才是一个个的边堡,边堡的外围,则是火路墩。

    有的没有山脉,一片空旷的所在,火路墩则是往外延伸的格外远一些。

    九边重镇,大体如是,而大同镇,宣府镇,蓟镇三镇,由于北边儿都是倚靠着大片大片绵延的东西走向山脉,这一特点就更是明显。

    如此完善的防御体系,有内有外,有天险可依托,敌人欲要破关,唯有用人命强顶而已。更有重兵屯于后,随时可以大举前来增援,有丰富的物资从后方源源不断运过来。如此鏖战之下,最后撑不住的肯定是进攻方。

    如此防备,可说是固若金汤。

    但是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城防,总也要靠人去做,去执行。而到了大明朝末年,武备废弛之极,那些关口的守军,一个赛一个的废物。有的见了敌人,便是一哄而散,有的略作抵抗,也是被一攻而下,甚至连狼烟都不知道点燃。这年头,建奴入寇,前所未有的容易。这张地图,是董策从刘若宰那里借来的,若不然以他的身份地位,是还没资格接触这个的。注意,是借,看完了是要还回去的。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军事地图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更是如此。丢失地图或是泄露,都是重罪。

第392章 三九一 为何不打杀了?() 
当然,刘若宰也没说什么时候还,而董策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把这张地图给完整的绘制下来——这也算是刘若宰给自己爱将开的一个小后门。

    地图上面不但把整个大同镇防区的边域给标注出来,更是有一部分隶属于宣府的区域。在地图的右边,赫然便是标注了阳和城及阳和城北的群山。

    董策站在地图之前,拧着眉头盯着,手指头还不断的在上面划拉着。

    他似乎是遇到了一些很难决断之事。

    一边的白墨把他杯子里的茶水倒掉,换上了新茶,轻手轻脚的放在桌案上,然后又退了回去,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他看着这地图,也是有些愁眉不展,一脸的苦相。因为董策刚才说了,待会儿就让他把这幅地图临摹下来,一点儿差错都不准出。白墨瞧一眼那地图,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便是感觉很是眼晕。

    想到要一笔一笔绘下来,白墨就瘪着个嘴儿想哭。

    这时候,外面响起来白忠旗恭谨的声音:“大人,霍姑娘求见。”

    在董策这个团体中,霍青桐的地位是很超然的,论起权势和重要性来,他自然是比不过李贵,石进这些军政在身的要人。但她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长的不错的女人在董策眼中,霍青桐无疑是个超模身材的绝色少女,但是在这个时代人眼中,她似乎长得太高了些,一双纤细的长腿也嫌太长了些,眉眼也太英气了些。

    这个年代的男人,喜欢的是柔媚娇小的女人和男人。

    而且霍青桐的父亲,当初还是安乡墩的老人,并且战死在那一次袭杀建奴之役中。

    因为这重重,再加上大伙儿都知道说不得霍姑娘和大人之间还有些这样那样儿的纠葛,便都是对她很是尊重或者说是和善。

    守门的家丁根本没有阻止,霍青桐也是少数几个能一直走到董策签押房的人。

    董策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