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58章

崇祯七年-第258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伯赶紧指挥大伙儿让开一个空间,中间留出一丈大小的一片圆形空地,让赵铁砧寻了个铁砧放在地上。白忠旗想了想,拿了两个铜钱儿,叠放在铁砧上。他拔出从董勇振那借来的哥萨克骑兵刀,正要挥刀斩下,董策忽然道:“换腰刀,敌人可没有咱们这等利器。”

    “是。”白忠旗应了声,又寻了一口大明朝最常见的腰刀,瞄准了方向,重重的斩了下去。

    他并没有留手。他多少知道一些董策的性格,让你如何,你最好就如何,别自作聪明,若不然最后倒霉的肯定是你自己。

    一刀斩下,几道火星溅了出来,铿的一声脆响。

    众人急急忙忙看去,却见上面那铜钱儿已经给崩飞了,铜钱正面出现了一道深深的切痕,几乎已经被一道两段。而下面的铜钱儿,也给崩到了一边去,但是上面没什么是损伤。

    白忠旗把两枚钱儿捡起来送到董策面前。

    董策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瞧了两遍,嘴角微微一勾,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还不错。”

    这一刀下去,几乎把一枚铜钱儿给切开。但是别忘了,这是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若是在铜钱外面又两层棉布呢?刀先斩在那极为坚韧结实的棉布上,再斩到铜钱儿上,还能把铜钱儿斩开么?

    而且,方才白忠旗是直上直下的砍去,这样的力道最大,最狠,杀伤性也最强。而在实战之中,是很少有这样机会的,大部分都是斜着砍在身上,甚至只是在身上拉一下,力道绝对做不到这么足。由于角度的问题,刀砍过来之后,会被棉甲本身及棉甲上面的铜钉给卸一下力道,滑开少许。这样甲胄本身收的力,就更小了许多。所以在实战中,被砍上一刀,估计铜钱上也就是一个划痕而已。至于碰到长矛刺击那就没什么办法了,别说这个了,全身铁甲都挡不住。

    但是这铜钱儿的表现,已经是让董策颇为满意了。

    就算是一层青蚨甲不成,那两层呢?若是里面的青蚨甲有两片铜钱的厚度,那防御力也是相当可观了。

    众人也是心中诧异,却是纷纷心道自己之前想岔了。

    (我是玩儿古钱儿的,这个有些经验,我这儿明钱,天启十一两,崇祯跑马钱,以及明末清末的私铸钱都有。我要说的是,铜钱儿并不像是一般人想想的那么薄脆,尤其是私铸钱,就更不是了。有一枚清末的咸丰重宝私铸钱,宝福局当五十的,还有一枚是仿得光绪的铜元。尤其是那枚宝福局当五十的重宝,又大又重,沉甸甸黑黝黝的,拿在手里就压手,跟个秤砣似的。据说用的是紫铜,红里发黑。就是铸造的确实很难看,字口都很不清楚,歪歪斜斜的,一看就是土作坊出来的。

    说实话,以上这些我都舍不得。最后选了两个熙宁通宝,这是宋朝的铜钱儿,存世量极大,很便宜,就算是跟淘宝上也就是一块几一个。而且我对比过了,这枚铜钱儿的铸造水平,厚度,大小,完整度,和明末的钱儿是没什么区别的。

    搞不到古代的武器,但是用现在家里的菜刀,狠狠心不计成本的一刀剁下去上面那一枚剁开了,下面一枚是深痕。古代的兵器其锋利程度,结实坚韧程度,整体性能,肯定是比不上现在的菜刀的,这毋庸置疑。本人魁梧大汉,力气也是不太差的。嗯……就这样了。)

    至于用铜钱做铠甲的花费,则是完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用铜钱做铠甲,乍一看给人一种富贵逼人的感觉,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一副甲,用铜钱最多也就是二十斤,二十斤铜钱儿,也就是三千枚左右的私铸钱。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五百五十枚私铸钱,也就是一副甲需要的私铸钱是二两银子。这个成本,比铁匠打造甲叶可还要低得多了。而且董策心里还有一个想法若是面对那些乌合之众的流寇反贼或是土匪山贼的时候,若是棉甲被砍破,里面的大量铜钱儿露出来,散落一地,说不定会引起敌人的哄抢。这就又是一个杀敌的机会。

第328章 三二七 二十支()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恰恰相反,历史上这等案例并没有少发生过。d——m战败一方眼看要败北,大把的扔铜钱儿金银,结果占据上风的那一方开始互相抢夺金银,反而被对方杀了一个来回,反败为胜。这样的战例,也是有的。

    现在农民军不富,官军也很穷,这样的策略没准儿是可以成功的。

    当然,现在只是想想而已。

    给冷兵器组这边儿布置了任务,董策这一次也对甲胄更多了几分了解,心里的思路明朗了不少。他问清了谢虫儿一副棉甲需要多少棉花,而后便有些沉吟。

    想要把所有的士卒都武装起来,打造四百副棉甲,就代表着至少需要上万斤的棉花。

    “去把刘大库叫来。”董策吩咐道。

    白忠旗应了一声,快步而去。

    磐石堡不大,此处距离仓库也不远,但是堡中的路弯弯绕绕的,着实是不好走。好一会儿之后,刘大库随在白忠旗身后快步走过来。

    董策问道:“库中有多少棉花?”

    “多少棉花?”刘大库一怔,却没想到董策问这个,不过他自从上任之后,很是用心的把库房里的物资都给理了一遍。略想了想便道:“现如今库房里面棉花还有八百多斤。听苏大人说过,初秋的时候,一次采买过三千斤,后来上头又调拨下来一千斤,不过后来制作胖袄,制作棉袄,大都耗用,现在只剩下这些。”

    “八百斤?这也太少了些。”

    董策皱了皱眉头,沉声道:“那就去采买。”

    周伯素来是负责采买的,董策对他也是极为信任的。在董策的班底中,论起稳重来,周伯当属第一。虽然过于沉稳了,以至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给人的感觉有些暮气沉沉。但是这样的人用来做后勤,管民事,却是非常的恰当,在他管事儿的范围内,就不大容易出乱子。董策把他从管军调成管民,也算是知人善用。

    “周伯,你去寻赵大会的时候,顺便跟他说一声儿这个。”董策沉吟道:“跟他说,这些棉花急用,最好初五之前就能收到。若是他没这个能耐,咱们就要交给别人了。嗯,话说的委婉些,终归是老交情了。”

    “是。”周伯应道:“属下明白。”

    大明朝棉花基本上是没涨价的,一直都维持在一斤六分银左右。就算是采买一万斤的话,也不过就是六百两银子。对于董策来说,这些银子并不多,但是他担心的是,在这个年节,有钱也收不上来。所以他第一次给赵大会施压了,相信赵大会肯定是有自己的门路能买到的。若是连这点儿本事都没有的话,董策还真要考虑换一个生意合作伙伴了。

    董策看了一眼刘大库,道:“你负责这些棉花的入库,并且在棉花入库之后,立刻进行检查,检查的合格的,七斤一份儿,小心分好。”

    刘大库也紧着应了。

    再有两日就过年了,不过董策可不管这个,有些事儿,该紧还是得紧。

    说完了这些,冷兵器这边儿的事儿就算是完了。

    董策指了指谢虫儿,道:“你先候着,待会儿还有事儿找你。”

    谢虫儿赶紧应了。

    董策点点头,冲着杜建河扬了扬下巴,道:“走,去你那边儿。”

    董策离开之后,冷兵器组的各人都是喜气洋洋,大人这一次过来,已经明显流露出对咱们这边儿的偏向,看来用不了多久,冷兵器队就能压过热兵器队一头了。就谢虫儿心里有些忐忑,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心里也是有些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待会儿大人叫自己什么事儿。

    热兵器队这一边,规模比之之前也大了不少,众人可算是把董策盼来,纷纷可劲儿的表现,一个个干活儿很是卖力。

    “制造鲁密铳的速度取决于钻铳管的速度……”

    董策可是没忘了这句话,冲杜建河笑笑,有些调侃道:“之前本官说过,什么时候你能教出五个铁匠钻铳筒了,本官便升你为二级工匠。这话,可还曾记得?”

    杜建河脸上勾着笑,哈了哈腰:“回大人的话,小的一刻也不敢往。”

    “哦?”董策道:“方才本官给你升了二级工匠,现在却得问问你,本官说的话,你可是做到了?若是做不到,立刻把这二级工匠给你撸了。”

    “嗨,哪儿能啊!”杜建河赶紧道:“大人说的话,小的岂敢不放在心上?这一个多月间,已经是教会了四个铁匠钻铳筒。还有一个,是小的本家侄子,听闻小的这边的消息,也过来,他本就是跟着另外一个打造火铳的师傅当学徒,钻铳筒也是正在学的,现在多少堪用了。另外,又过来了两个会打造火铳的,他们虽然不如小的熟练,却也算是老手,都会钻。”

    董策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毛,却没想到这杜建河还真是有些能力的,这么快就有了许多能够钻铳筒的铁匠。

    “现在打造好的鲁密铳有多少了?”董策问道。

    “回大人的话,已经有二十支了。”

    “走,带本官去瞧瞧。”

    杜建河有些尴尬道:“大人您还请恕罪,小的这就去拿。”

    “不在这儿?”董策皱眉道。

    杜建河慌忙解释:“小的那那火铳金贵金贵的,工坊里的人都是笨手笨脚,又有把子力气,生怕一个不小心给损坏了,因此打造好了之后,都拿布包着,放在屋里藏着,时不时的还拿出来晾晒一番,生怕受了潮。”

    董策微微一怔,夸奖道:“你有心了。”

    “大人过奖。”杜建河心里一喜,赶紧谦让。

    二十支火铳也是百多斤重,杜建河叫了几个人一块儿去,他回去拿火铳的空儿,董策看了一眼刘大库,道:“从今日起,每打造出一支火铳来,杜建河都会去通知你入库。你回去告诉苏大成,让他每一支火铳,都要亲自盯着,来了之后看杜建河手下的人亲自试发,试完之后,才能入库。记得了?”

    刘大库眼光闪烁了一下,赶紧应了。

    没多一会儿的功夫,杜建河便带着人把二十支火铳给搬来了。果然如他所说,都用布裹着,里三层外三层的。

    董策对此非常看重,一支一支的亲自过目。那沉甸甸的长大枪身,透着青幽幽的钢铁冰冷质感,拿在手中,只觉得沉重可靠。

    董策对每一支火铳都检查的很仔细,他甚至把眼睛对着铳筒的口部观察铳筒壁的厚度以及铳管的口径。让他比较满意的是,正如杜建河说的,这些鲁密铳保存的都很好,干净利索,修长优雅,崭亮簇新。

    一句比较恰当的形容便是:暴力美学。

    漂亮的杀人利器。

    让他比较满意的第二点是,这些火铳的口径和铳筒壁的厚度,几乎都差不多,若是有差距,大约也就是几毫米,甚至是零点几毫米的。在这个没有流水线,没有机械化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大明的虞衡清吏司,内服兵仗局那些衙门制造出来的火铳,许多口径都是不大一致的,有的粗,又得细,有的厚,有的薄。无法统一规格,以至于很多都没法子使用。

    弹丸塞不进去,为之奈何?

    弹丸塞进去了,结果铳筒太粗,卡不住,为之奈何?

    董策仔细看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